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塔山水库蓝藻暴水的成因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述了塔山水库蓝藻暴发的过程及成因。指出,由于水库的营养物质增多、水质恶化,在不利的水文、气象(高温、光照充足、微风)等条件下,导致蓝藻暴发。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太湖蓝藻暴发成因及其富营养化控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顾岗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6,8(6):17-19
根据近年太湖水质和生物监测资料,结合近年藻类生长趋势和区域污染物人湖状况,探讨近年夏季梅梁湖蓝藻暴发原因,并提出了控制太湖富营养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塔山水库春季水生生物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山水库春季湖水中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入湖河道水生维管植物的生物学性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塔山水库浮游植物共7门60属130种,主要优势种类为小环藻、尖针杆藻、冰岛直链藻等8种;共鉴定浮游动物5大类25种,主要优势种类为幼虫、独角聚花轮虫、浮游累枝虫、缩钟虫等;共鉴定底栖动物2大类,2种;浮游植物单位体积内 Chla为6.06~15.33 mg/m3,最高生产层日产量(以碳计)为0.26~0.65 g /(m3· d),水柱日产量(以碳计)为0.78~1.06 g /(m2·d);共记录水生维管植物9种,优势种为空心莲子草、浮萍、菹草和紫萍。塔山水库水质处于中度及以上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供水水库的蓝藻种群和微囊藻毒素的季节变化,于2012年1—12月对韶关的苍村、瀑布和花山3座供水水库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3座水库为中营养型水库,监测蓝藻共9属(种),优势种为鱼腥藻和微囊藻,蓝藻最高丰度为5.67×107L-1;降水导致营养盐物质带入水库和水体不稳定性是蓝藻种群和优势种在夏秋两季季节变化和占优势的主要影响因子。3座水库ρ(微囊藻毒素)为0.1~0.9μg/L,最高值接近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中MC-LR的指导性限制值(1μg/L)标准。微囊藻与微囊藻毒素呈显著正相关性(R=0.871,P0.01),表明产微囊藻毒素的蓝藻主要为微囊藻,当水库发生微囊藻水华时有发生微囊藻毒素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6.
为了探究浮游细菌和蓝藻暴发之间的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夏季蓝藻暴发期间太湖竺山湾表层水和底泥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门水平来看,水样和底泥中平均相对丰度最高的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次之,此外蓝藻门也有一定的比例,可为水华暴发提供预警指示;从属水平来看,水样中的优势细菌主要为GpXI和GpIIa,底泥中为Gp6和GpIIa。 相似文献
7.
8.
9.
巢湖蓝藻重度发生时的水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4~2006年以来气象卫星观测和现场实时的水质监测结果,得出巢湖蓝藻重度发生时的水质特征,并对预警蓝藻发生的监测点位以及利用卫片解译蓝藻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12.
藻类大量死亡后极易产生致嗅物.我们模拟了藻类的生长死亡过程,观测除藻后水体理化性质和生物性质的改变情况以及致嗅物的成分及浓度,以确定致嗅物质产生的途径.由于藻类死亡后细胞解体,藻类细胞中的氮、磷物质释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反而升高,而叶绿素-a也呈现下降趋势,整个试验过程后期溶解氧为0,水体产生嗅味物质,可采用吹扫捕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致嗅物质.实验证明,当藻型湖泊的藻类被基本去除后,整个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受到严重的破坏,威胁到水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可导致水体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3.
对漓江流经桂林市区段的4个采样点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鉴定出浮游藻类共计7门51属,种类数以绿藻门最多,其次为硅藻门,这2类藻类组成占漓江藻类总数的70%左右。各采样点藻类组成丰富性从北至南逐渐降低。数量上以硅藻门为优势种群,枯水期以绿藻门为优势种群,藻类数量增多,漓江流域常年以舟形藻、异极藻、针杆藻为优势类群,2-3月随着气温回升,绿藻门的角星鼓藻属明显增多。除枯水期外漓江藻类变化不是很明显。数量稳定在1.0×104~1.4×104个/L,枯水期可达到1.4×106个/L。总体来看漓江除冬季枯水期外其余时间水质较好,属于贫营养化到中度营养化水体。 相似文献
14.
15.
16.
紫外分光光度法与亚甲兰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硫化物方法的对比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测定水和废水中溶解性硫化物的亚甲兰分光光度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并通过实际标准样品的测定,对2种测定方法在测定下限、线性范围和灵敏度及准确性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表水体中藻类的生长对pH值及溶解氧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论述了水质富营养化后藻类生长对pH值及DO的影响,并对pH的变化给出了定量公式,对水中藻类的生长给出了pH限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