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洲河是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内重要河流之一。为了解黄洲河水质特征,基于8个样点、7个监测指标、12个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河流水质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黄洲河TN超标较严重,TP潜在超标性强。遗产地核心区地表水未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质标准,缓冲区未达到Ⅲ类水质标准;丰水期水质最差,枯水期水质最优。丰水期主控因素为TP、NTU和NH3-N;平水期主控因素为CODMn、Chl-a和DO;枯水期主控因素为NH3-N。流域内主要污染形式为农业面源污染;上游和中游缓冲区居民生活用水和农村散养畜禽排泄物排放污染造成了黄洲河泉眼(Y1)、支流交汇点(Y2)点重污染的现状,而且污染会随河流运移,进入自然遗产地核心区。  相似文献   

2.
王超  叶秋  贾伯阳  何文战  党超军  黄燚  杜浪 《环境科学》2022,43(3):1346-1355
城市地表水水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广受社会各方关注.由于地形特殊,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地表水水环境特征及污染问题有其自身特点.在2019年8月和10月两次通过采集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典型山地城市河流——清水溪干支流地表水和干流河底沉积物,并监测地表水、沉积物样品中碳、氮和磷等营养元素以及其它基本理化指标.结果表明,现阶段清水溪地表水属劣Ⅴ类,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体系中属严重污染级别.在所有水质指标中,NH+4和TP超标最为严重.清水溪地表水水质呈现出支流优于干流、降雨期优于非降雨期的时空分布特征.污染源、尾水/支流汇入和河流自净能力共同决定了营养元素在清水溪干流地表水中的空间分布规律.源头污水直排和中下游的污水溢流等点源污染是清水溪干流地表水最主要的污染源,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有限,河底沉积物在河流处于不同的水量条件下会发生营养元素“汇”与“源”间的相互转化,体现出内源污染的复杂性.支流/污水处理站尾水汇入的稀释作用,以及由于山地河流地表水中高DO导致其较高的自净能力,使得干流地表水水质向下游有逐步改善的趋...  相似文献   

3.
北京北运河水系水质污染特征及污染来源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运河水系主要干支流2011年1~12月23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水质类别法和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特征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水质指标主成分以及水质差异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对不同干支流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由于排污量大,地表水污染严重,除城市中心区部分河流水质为Ⅲ~Ⅳ类外,城市排水河流、远郊河流水质均为劣Ⅴ类.水质由3个主成分组成,COD、CODMn、BOD5、NH3-N、TP等为第一主成分;汞为第二主成分;石油类为第三主成分.干支流水质分为4类:第1类为清洁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降雨地表径流、雨污合流管网溢流引起的非点源污染是影响其水质达标的重要污染源;第2类为再生水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排水上游河流,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水是其主要污染源;第3类为再生水与污水混合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排水下游河流及部分远郊区河流,由于城市下游排水管网不健全,远郊区污水集中处理率低,生活源和农业源的污染贡献率较高,水质污染严重;第4类为污水水源类河流,分布于远郊区县,农业污染占比较大,水质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4.
雨源型城市河流水容量偏小,缺乏动态补充水源,易受污染.基于深圳市2015~2021年全市(不含深汕)9大流域的21个水质指标数据和逐日降雨数据,利用单因子指数评价、综合污染指数、层次聚类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深圳市河流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特征污染物对降雨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2015年全区大部分断面水质都是劣Ⅴ类水,2018年10月后河流水质总体得到大幅度改善,与2018年深圳市开展治水专项活动背景一致,到2021年约62%的断面水质达Ⅰ~Ⅲ类水标准;②深圳市(不含深汕)西部人口稠密地区的水质污染较东部更严重,河口和支流下游水质污染较上游更严重;③深圳市坪山河、龙岗河、茅洲河和深圳河的水质受降雨的影响显著;④深圳市河流的主要特征污染指标是DO、COD、BOD5、NH4+-N、TP、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于坪山河和龙岗河,降雨使TP和NH4+-N指标浓度升高;对于茅洲河,降雨使TP和COD指标浓度升高;对于深圳河,降雨使COD、TP和NH4+-N指标浓度升高.以上结果能够揭示深圳市雨源型河流水质时空变化情况及其对降雨事件引发的非点源污染的响应关系,为深圳市打造更高品质水环境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标识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质量评价已成为当前开展水环境规划管理,以及污染综合防治方面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本文在对河流水质现状评价系统的调研分析和对水质状况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与传统的综合指数水质评价法的对比,采用一种全新的水质标识指数法对上海市苏州河支流之一彭越满河1993-2003年10年间监测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优缺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综合指数评价法的应用进行的比较,水质标识指数法反映的河流水质信息更多、更客观,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采用标识指数法评价深圳市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5条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5条河流水质均为劣Ⅴ类,其中茅洲河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观澜河、深圳河,龙岗河、坪山河污染相对较轻。深圳市河流的氮磷浓度均较高,总氮浓度超过Ⅴ类标准2-8倍;水体中重金属浓度较低。河流以生活污染为主,但工业污染仍然不可忽视,尤其是茅洲河流域受工业污染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对捞鱼河水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捞鱼河的水质现状为Ⅳ类,捞鱼河为城乡偏农村型河流,流经农村部分河流水质优于Ⅳ类,而经过城市河段水体污染较严重;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捞鱼河水质受污染(1相似文献   

8.
捞鱼河水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捞鱼河水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捞鱼河的水质现状为Ⅳ类,捞鱼河为城乡偏农村型河流,流经农村部分河流水质优于Ⅳ类,而经过城市河段水体污染较严重;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捞鱼河水质受污染(1P2),且处于有机污染状态;捞鱼河TP、TN 2005—2013年的变化趋势主要受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TP含量在2005—2009年基本稳定在Ⅳ类,之后上升至Ⅴ类,TN一直超出Ⅴ类标准值,但受到滇池流域磷治理措施的积极影响,总氮、总磷均有所下降,并且TP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城市浅水湖泊水生态环境状况,以邯郸市南湖为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水质标准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氮、磷是南湖水体的污染控制因子,各采样点的TN、TP均不能满足Ⅴ类水体的水质要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岸边垃圾堆放是南湖的主要污染源,相应采样点的污染指数分别达到了3.0和2.2;南湖水质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水平,距污染源较近区域已处于中度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李婧  唐敏  梁亦欣 《环境工程》2020,38(5):60-64,190
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5—2018年河南省辖海河流域的水质改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2015—2018年河南省辖海河流域整体水质呈现改善趋势。但各方法侧重点有所不同。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海河流域21项污染因子Ⅰ—Ⅲ类数量占比由2015年的69.63%增加至2018年的89.52%,劣Ⅴ类占比由2015年的15.13%减少至2018年的0.85%;海河流域综合污染指数由2015年的0.89降低至2018年的0.56,水质级别由中度污染改善为轻度污染,其中卫河、共产主义渠、大沙河、安阳河、汤河、马颊河的水质状况均有一定改善;模糊评价结果显示,NH3-N和TP在9项评价因子中权重占比较大,是河南省辖海河流域的主要污染因子;2018年8条河流均达到Ⅰ—Ⅲ类水质。前2种评价方法适用于管理分析,模糊评价法可补充说明河流存在的问题,更适用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珠江河口水域有机磷农药水生生态系统风险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郭强  田慧  毛潇萱  黄韬  高宏  马建民  吴军年 《环境科学》2014,35(3):1029-1034
通过风险商法和概率风险法评价了珠江河口水域中甲拌磷、敌敌畏及乙拌磷等9种有机磷农药对硅藻、水蚤及糠虾等8种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风险商法评价结果表明,9种有机磷农药混合物总风险商为:糠虾处于高风险中水平,水蚤和摇蚊在中等风险水平,硅藻、牡蛎、鲤鱼、鲶鱼和鳗鱼均处于低风险水平;甲拌磷对风险值的贡献最大,且对每种生物都有影响.概率风险法结果表明,以HC5为参考值评估总风险商时,95%置信水平下的HC5比50%置信水平的HC5保守,50%置信水平的HC5中乐果的HC5最大,毒死蜱的最小;丰水期9种有机磷农药混合物总风险比枯水期农药混合物总风险大,甲拌磷对总风险贡献最大.单一污染物的概率风险表明,甲拌磷和乙拌磷对珠江河口水域中10%以上的生物都有危害;而9种有机磷农药混合物的概率风险表现为:丰水期大于枯水期,均大于5%,说明超过了保护95%生物的安全阈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以2008年-2015年茂名市4条主要干支流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为监测对象,对同一条河流不同断面及同一时段不同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河流综合水质的污染情况及功能区达标情况,并对鉴江、罗江、袂花江和小东江的综合水质随时间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鉴江上游与下游单元对干流的污染贡献最大,中游单元的污染程度最小,由中游至下游污染程度逐渐加重,即鉴江的污染主要来自下游;支流中小东江污染程度最高,袂花江与罗江的水体相对较好.2008年-2015年期间鉴江、罗江、袂花江、小东江的年综合水质变化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恶化,其综合水质曲线呈波浪式并在一个水质类别之间上下浮动,综合水质均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基于定性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有32个指标,分别反映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天然、天然-人为复合及社会三大特性。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19个流域二级分区的所有32个指标值进行了获取工作,获取了其中大部分指标值。针对黄河流域的实际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定性分析所得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19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同时,探讨了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标准的建立问题,建立了以黄河流域资料为基准及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两个评价标准,认为在进行实际评价时,应利用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评价标准。利用主成分赋权法进行了19个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工作。最后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19个流域二级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性进行了评价,总的结论为黄河流域水资源总体上可再生能力较弱,不同行政分区与流域二级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在弱-中等之间。  相似文献   

14.
景观环境评价技术方法研究——以广州珠江桥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蕾  吴仁海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7):183-186,191
选取珠江上相邻的五座桥梁作为样本,以桥梁作为研究案例,将心理物理学的方法运用到桥梁景观环境评价中。通过对不同群体进行美学质量的审美测量,采用实验心理学及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了桥梁景观美景度量表,确立了桥梁景观评价的因子,建立了桥梁景观评价的模型,实现对景观的定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5.
灰关联分析法在水磨河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灰关联分析评价方法,使用改进的线性内插模式对乌鲁木齐市水磨河1986年至2003年间的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系统地评价了水磨河水环境质量变化状况.旨在对水磨河的调控治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借鉴地表水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尝试构建地下水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以下辽河平原地下水为例,开展地下水中苯并[a]芘(BaP)的生态风险评价工作.通过开展示范区地下水生态系统特征分析,筛选出用于地下水生态风险评价的代表性物种,共计5门9科.基于种间关系模型(ICE),推导地下水代表性物种的毒性数据.选取日本三角涡虫作为地下水典型物种,模拟地下水条件开展急性毒性试验,测试结果与模型推导数据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初步验证了模型推导数据的可靠性;同时将测试结果应用于模型数据的校正,以降低方法的不确定性.基于此,构建地下水生态系统物种敏感度曲线(SSD);参考EPA方法构建地表水生态系统SSD曲线;地下水生态系统和地表水生态系统对于BaP 5%物种有害浓度(HC5)值分别为0.11μg·L~(-1)和0.58μg·L~(-1),初步表明地下水物种对BaP胁迫更为敏感.结合下辽河平原区地下水中BaP的暴露浓度水平,开展地下水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处于高风险水平(RQ1)的概率为0.61%,表明胁迫因子BaP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系统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7.
单因子标识指数法在浑河抚顺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红  胡成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Z1):276-279,320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水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水质评价对于制定水环境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水环境评价方法大多不能对水体污染程度给出直观判断,且无法进一步区分劣五类水质的污染轻重。文章选用单因子标识指数法,以沈阳经济区典型城市抚顺为研究对象,以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为考察指标评价浑河抚顺段水质。结果显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沿程均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氨氮、总磷除St2点位达标外,其余监测点位均超标;生化需氧量全程为劣五类水质。通过单因子标识指数值不仅直观地看出浑河抚顺段各个监测指标是否达到相应水环境功能区标准,还直观地看出未达标指标的超标程度。对于劣五类水质,单因子标识指数值区分出了超过五类标准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随机模拟法,结合GIS技术,对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进行评估,并探讨不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宁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的概率较小,氮素1980年和2000年的输出风险平均值为24.5%和24.4%,磷素1980年和2000年的输出风险...  相似文献   

19.
洋河口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根据1996年5月份的调查资料,对北戴河生活污水排放口-洋河口所在海域的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环境质量基本良好,仅无机氮、无机磷在个别部位有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ESI-MS/MS)分析了水体和沉积物中全氟化合物(PFCs)浓度水平,结果表明,浑河-大辽河的干流水中,PFCs总浓度范围为1.80~13.0 ng·L-1,其中,PFHx A、PFHp A、PFOA、PFOS和PFDA是主要污染物;沈阳细河中PFCs的总浓度为27.0~50.0 ng·L-1,其主要污染物为PFPA、PFOA、PFOS和PFDA.在浑河-大辽河沉积物中,PFHx A是唯一的检出物,其含量为0.130~0.490 ng·g-1干重;除了PFHx A,PFOS也是细河中的主要污染物,其浓度水平分别为0.070~0.220 ng·g-1和0.180~0.830 ng·g-1干重.采用实测的水和沉积物中PFOA和PFOS的暴露浓度以及预测的无效应浓度(PNEC),运用商值法对浑河-大辽河干流及沈阳细河水体和沉积物中PFOA和PFO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体和沉积物中PFOA和PFOS的浓度均未达到对生态环境具有风险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