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泡沫分离性质作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工作,研究它对两类离子:含氧酸根和氯络离子的浮选条件。W(Ⅵ)、Mo(Ⅵ)、V(Ⅴ)、Cr(Ⅵ)含氧酸根在近中性和无外加电解质时浮选率达100%,而在pH降低(Cr(Ⅵ)例外)或离子强度增加则不被浮选。Sn(Ⅳ)、Hg(Ⅱ)、Cd(Ⅱ)、Pb(Ⅱ)、Zn(Ⅱ)、Fe(Ⅲ)、Cu(Ⅱ)、Mn(Ⅱ)、等的氯络离子达最高浮选率时要求的HCl浓度与它们的氯络离子的稳定常数有关,氯络离子的稳定常数愈低,则要求HCl的浓度愈高,离子强度对氯络离子的浮选影响不大。 本文还对上述有关实验现象试图在理论上给予解释。实验结果表明,有可能采用控制不同酸度的办法,将本文所研究的各金属络离子彼此分离,而含氧酸根则不干扰。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的用离子交换-浮选分离测定酚是一种简单的方法,并在环境废水分析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作捕集剂,根据溶剂浮选分光光度原理,提出了一个测定痕量镍的新方法.在pH3—11时,待测镍离子与PAK形成的红色络合物可被N_2气泡浮选,然后溶解在苯中,于585nm处测定苯溶液的吸光度.这个方法灵敏准确,并可用于测定饮用水中ppb级镍.  相似文献   

4.
物化预处理-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处理选矿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浮选厂浮选废水进行混凝沉淀+活性碳吸附预处理,然后进入生化系统,厌氧池、好氧池停留时间为10h.结果证明:进水COD为400~700mg/L,出水74~145 mg/L,去除率达75.8%以上,首次成功地将生物法应用到铅锌选矿废水的处理,若对该工艺进行适当调整,完全可以使出水达到排放或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5.
炼油废水中乳化态石油的生物处理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炼油废水中乳化态石油进行了生物除油研究.分离筛选了一组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并培养形成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菌剂,在2 L的好氧反应器中用6 ~10 h 时间把废水中140 mg L- 1 的乳化态石油降解到30 mg L- 1 以下,同时去除60 % 左右 C O D;整个处理过程不产渣、不排泥,处理效果良好.本研究为生物除油代替絮凝浮选除油提供了实用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水中痕量砷的离子浮选-分光光度测定法。应用砷钼杂多酸与结晶紫形成离子缔合物,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缔合浮选的机理,快速而选择性地富集于气藏界面。在最佳的体系条件下,取样150ml,检测限可低至0.03μg,相对标准偏差为9.3%,标准加入回收率达95—105%,分析一次试样仅需40min。成功地应用于天然淡水、饮用水中ppb数量级砷(V)和无机总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朱红霞  谭丽  陈烨  齐炜红 《环境化学》2019,38(11):2449-2456
通常状况下,黄原酸一般以黄原酸盐的状态存在,主要作为捕收剂广泛应用于矿产浮选.本研究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黄原酸总量,对测定涉及的关键操作环节及重点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了黄原酸种类、酸加入时间、pH、酸加入量和酸种类等样品前处理步骤中的影响因素,讨论了重金属、含盐量、氧化物以及化学性质相同的共存物质等方法干扰问题.其中水样中氧化物对测定的干扰问题较为突出,可通过加入5—20 mg硫代硫酸钠去除.此外,硫代硫酸钠的加入还可将样品保存时间由1 d延长到2周.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初,哥德堡地区找到了与处理海洋和工业源产生的含油污水有关的问题的综合解决办法。油港处理厂允许处理700000立方米/年污泥、压舱水、污水及其它含油废水。经过化学絮凝、浮选和双滤料过滤处理之后,处理水含油量不得超过5ppm。 从一开始就与环境主管部门及废物产生者本身密切合作,致力于改善处理结果。通过提高意识、改善控制及在发生源进行更大程度的分离,使得有可能大大降低原废物流中的污染物浓度。最近的计划包括含芳族化合物的废物流和重污染水分别处理。活性炭法和空气吹脱法等辅助处理方法也在评估之中。  相似文献   

9.
矽卡岩型钼矿尾砂中重金属Mo的淋滤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动态淋滤法实验研究了辽宁葫芦岛地区矽卡岩型辉钼矿浮选法产生的尾矿中重金属钼的淋滤行为(15 ℃和35 ℃,淋溶液pH值4~9).结果表明:淋滤液均呈碱性,钼的质量浓度为7.5~14.2 mg·L-1,淋滤累积质量为54~69 mg,占总钼的12.56%~16.54%;与Pb、Cu和Zn等重金属随酸性排水淋滤迁移不同,钼在碱性环境中具有较强迁移性;尾砂中斜长石和钠长石等矿物因具有较强的产碱能力形成了尾砂内部的碱性环境;尾矿中MoS2和MoO3在碱性环境下转化为MoO42-是迁移的主要机制.pH值为5~9时,淋滤累积质量与pH值正相关.因酸可溶态钼发生溶解,pH值为4淋滤累积质量大于pH值为5时的淋滤累积质量,排水仍为碱性.温度能够加速淋滤速率,35 ℃淋滤液中钼质量浓度比15 ℃的高7%~10%.因此,对该区尾砂应该设置标准尾矿库封存管理,否则将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辽河流域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塑料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已有不少研究,但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流域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研究仍存在较大空白。以大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附近8个土壤样品,采用密度浮选法,结合体视显微镜及显微红外光谱(μ-FTIR),进行了大辽河流域土壤中微塑料的组成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微塑料颜色以白、蓝和绿色为主(88.03%),形状以碎片、薄膜和泡沫为主(总占比为96.32%),土壤中粒径为500~1 000μm的微塑料最多(41.10%),其次依次为1 000~2 000μm(26.38%)、100~500μm(19.33%)和2 000~5 000μm(11.66%)。粒径为0~100μm的微塑料和>5 000μm的塑料碎片所占比例最小(均小于1.00%)。薄膜类和碎片类微塑料的主要成分分别是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颗粒类和泡沫类的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PS),纤维类微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酰胺(PA)。土壤中微塑料平均丰度为(273.33±327.65)个·kg~(-1)。总体上,该研究区域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程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