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1年,我所对某液化石油气站3台32立方米液化石油气贮罐进行定期开罐检验。检验项目有内外表面检查、安全附件检查、壁厚测定、磁粉探伤、着色探伤、射线探伤抽查、水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在检验过程中,当对1号罐进行磁粉探伤时,磁痕显示,封头与筒体环焊缝内壁热影响区处有3条裂纹,其裂纹部位及尺寸如图。 该台贮罐投入运行时间为1988年10月,罐体材料质16MnR,产品规格直径2400 × 7540毫米。壁厚封头20毫米、筒体18毫米,设计压力18千克力/厘米~2。罐体焊后,进行200~250℃保温两小时的消氢后热处理。该罐检验前为在役状态,实际运行3年。…  相似文献   

2.
李波 《安全》2007,28(8):36-36
某氯气使用单位有一台氯气缓冲罐,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该罐在检修中从底部排污阀排出380kg酸液,判断罐体内可能有较大腐蚀,随即进行了内外部检验. 检验结果为,罐体外表面完好无腐蚀.对罐壁50点测厚,在距下封头与简体连接环缝80mm~220mm范围内壁厚减薄较大,测厚值在1.8mm~6.1mm之间.  相似文献   

3.
压力试验是检验压力容器整体质量的传统方法,也是对无法做无损检测的焊缝进行致密性检验的手段。《容规》~([1])要求压力容器制成后应进行耐压试验,GB 150~([2])则作出了实施细则,但对多腔容器的规定却不够明确,要求图样设计具体考虑并注明相应要求。为方便设计应用,以夹套罐下封头凸缘焊缝泄漏为例对罐体焊缝致密性检验的压力试验方案进行了分析讨论,并针对罐内设计压力的各种情况,分别给出了夹套罐压力试验的致密性检验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某炼油厂催化剂车间,由于改建场地,需要拆移一座停用已三年的密闭的硫酸贮罐。当用火焊切割罐上的走梯时,火花从一个25毫米的小孔溅入罐内,发生了爆炸,罐体被炸裂变形,焊工当场死亡。 爆炸后,部分职工感到奇怪,贮酸罐已经停用了三年,遇火怎么还会发生爆炸?经过现场勘察和对全部情况进行分析后才弄清楚,此罐停用后,罐内尚余有少量硫酸。硫酸酐与金属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它所释放也的氢气遇火花发生了爆炸。 根据这一教训,对贮存过酸类或其他容易引起化学反应而生成易燃易爆介质的物料的金属容器动火时,应与贮存易燃易爆介质的容器…  相似文献   

5.
1 概况 武钢燃气厂液化气球罐站设有三座1000m~3球罐,于1979年组装竣工,1981年底投运。各球罐设计压力均为1.568MPa,主体材质为15MnVR,壁厚28mm,内径12300mm,公称容积1000m~3,实际工作压力1.176MPa。罐体用10根直径377mm,长12mm管形立柱支承。罐顶标高15m,空载时罐体及附件重约110t,最大负载时总重约  相似文献   

6.
1990年6月24日上午,某化工厂焊工班在1号、2号、3号贮罐之间安装纵向走台。9点多钟,焊工王某将割枪借给外单位现场施工人员使用,20分钟后,割枪被还回。王某接枪后,顺手就近把割枪插入2号罐顶上的连接口内。中午11点30分下班时,工人李某去关氧气瓶和乙炔气瓶阀门,氧气瓶高、低压正常退气完毕,李某却发现乙炔瓶高、低压表指针均已回零,说明瓶内乙炔气已经跑空了。李某立即告诉了班长张某,但并没有引起张某的重视。焊工王某也没理会,从罐顶连接口中提出割枪拆下,离开现场吃饭休息去了。  相似文献   

7.
2010年11月9日,位于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的杜邦公司耶基斯化工厂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事发时,一名承包商焊工和工头正在装有易燃氟化乙烯的常压罐顶对搅拌器的支架进行维修。爆炸发生后,焊工因钝伤当场死亡,工头除一级烧伤外,还受到一些轻伤。罐顶几乎被整个炸掉,与搅拌器组件一起悬挂在罐壁上(见图1)。罐区和附近的厂房因超压而轻微受损。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起液化天然气(LNG)公交车维修中发生的车载缓冲罐爆炸事故进行调查,从罐体材质、断口特征、介质特性及人为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分析。调查认为:疑似供气管路或换热器出现故障,导致低温LNG汽化不完全,气态管路及缓冲罐出现LNG积液,并形成严重冰冻。使用常温水进行常规除冰处理,导致LNG积液在封闭空间内发生快速相变反应,气体急剧膨胀造成局部压力突跃,超过罐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最终造成缓冲罐爆破失效。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罐车侧翻事故罐体受损与速度的关系,以某型号罐车为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利用LS-DYNA软件进行侧翻仿真模拟,研究罐车在有、无内部压力和相对速度30,45,60 km/h下侧翻情况,并获得罐体塑性应变云图、动态应力云图和变形云图。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罐车模型下,有初始内压罐体侧翻有应力振荡现象,对碰撞的影响程度较大;罐车相对速度达到60 km/h后罐体的塑性变形量大大增加,罐体后封头焊缝处是主要损伤区域,动态侵入量峰值为164.25 mm,未达材料的失效极限,但仍需要加强罐车尾部的防护以确保罐车罐体安全。研究结果可为危险化学品罐车罐体局部加强防护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LNG储存的安全性,基于QRA(定量风险评价),利用应急危险定位分析软件分别进行了LNG中小型储罐及大型储槽泄漏事故分析和LNG带压储罐充注压力专项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立式圆柱常压储罐应选择高径比接近于1的罐体而压力罐的选择受高径比的影响很小;当对常压储罐高度有要求时,球形罐是比立式圆柱罐更好的选择;在大型LNG储槽中,常压储槽自身压力很大,可以起到抑制BOG(蒸发气体)产生的作用;在饱和状态下,压力罐的充注压力并非越小越好,需进行针对性分析计算,选取最适合的充注与设计压力。掌握LNG储罐事故后果与罐体形状与类型之间的关系可加强并丰富对其储罐类型选择的认识,可较好的为提高其储存安全性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发生在天津滨海新区的爆炸事故,伤亡惨重,举国哀痛。其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常见的爆炸隐患,同样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视,比如下面这些应警惕的常见爆炸源:隐患一:超期服役的煤气罐煤气罐爆炸导致的人身伤害最为常见,且受伤程度往往较重。一般导致煤气罐爆炸的原因有四点:第一,煤气罐意外受热,内含气体迅速膨胀,罐内压力过大产生爆炸。第二,充气过量。一般来说,灌装煤气罐时不能超过其容积的85%,如超量充灌,罐体在受到  相似文献   

12.
<正>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松原石化")始建于1970年。40多年来几经扩能和技术改造,将原来2万t/a简单再生产的燃料型企业建成原油加工能力50万t/a的化工燃料型企业。2011年11月6日23时55分许,松原石化位于气体分馏装置冷换框架一层平台最北侧的脱乙烷塔顶回流罐,突然发生爆炸,罐体西侧封头母材在焊缝附近不规则断裂,导致封头85%的部分从安装地点沿西北方向飞出190 m,落至成品油泵房砖砌围墙处,围墙被砸倒约4m2,碰撞产生的冲击波将泵房所有  相似文献   

13.
去年12月3日,浙江省嘉兴海宁市发生污水罐体坍塌事故。当天17时19分许,海宁市许村镇荡湾工业园区内,海宁市龙洲印染有限责任公司1号污水罐体发生坍塌,直径24米、高30米、容积约1.3万立方米的圆柱形污水罐砸中相邻两家纺织企业的部分车间,在造成部分厂房楼板倒塌的同时,罐体内大量污水瞬时向厂房内倾泄,导致厂区内正在作业的工人被倾泄的污水冲散,部分工人因厂区内屯放的布匹坍倒受压。  相似文献   

14.
以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ACS为工具,研究了10万m3外浮顶储油罐在处于低液位发生沉顶事故后,油面挥发生成的油气爆炸后在罐区产生的超压、高温及火焰发展状况。研究证明,罐内油气首次爆炸产生的高温并不能对其他罐体造成显著的破坏,但是对罐周平台温度影响较大;由于大型储罐特殊的高径比,爆炸产生的超压较小,不足以形成破坏;首次爆炸产生的火球广度基本在事故罐体直径范围以内,不能对罐外其他罐体形成直接接触。罐区火灾爆炸破坏的主要原因应为多米诺效应产生的池火、泄漏所产生的流淌火、浓烟等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15.
1979年8月20日镇江焦化厂发生 了一起奇怪的爆炸事故,当焊工在3 号储苯罐作业时,这只空苯罐突然发 生爆炸,死亡3人。 这个厂有三个储苯罐。原安装在象山脚下,为防止被山石塌方砸坏,1979年6月移到江边,由机修钳工班负责安装。在动火焊接前,机修工先将储苯罐入孔打开,用清水冲洗,又进行了通风和明火试验。顺利完成了焊接安装任务后,他们关闭了入孔盖,提请验收。此后不久,验收组又提出储苯罐还要接长出口管道和焊接避雷针。这时因机修钳工班调往他处,厂领导就把这项任务交给没干过这种活的动力车间维修班。8月20日上午,两名焊工在3号罐顶焊接加…  相似文献   

16.
王计宝  王新 《安全》2002,23(3):19
1 事故发生经过 北方某厂是钢铁连轧污水处理的生产企业,污水处理过程中过滤罐滤料采用石英砂和无烟煤,罐体直径5m,高8m,正常操作中罐为密闭状态,由于在过滤罐下部安装有许多过滤滤帽,在滤帽发生漏料时需要停水检修.  相似文献   

17.
一台130t/h高压蒸汽锅炉球形封头上,因结构需要设置了两个直径为108mm的非径向接管。因为我国水管锅炉强度计算标准中未规定凸形受压元件上关于开孔补强的计算方法,为了评估该非径向接管与封头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水平是否在强度允许范围内,本文采用应力分析方法得到内、外壁高应力区的应力分布曲线。结果显示,因非径向开孔引起的强度减弱已得到充分补强。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大型钢制浮顶式储罐结构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的破坏机制,采用理论分析、缩比模型爆炸模拟试验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研究浮顶储罐结构的破坏特征和内力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由于爆炸冲击波的瞬间冲击作用,罐壁沿环向形成巨大的压缩内力,迎爆面罐壁顶部屈服导致罐体失稳破坏;浮顶罐的结构破坏经历了弹塑性动力响应过程,最终形成迎爆面罐壁的内凹塌陷和屈曲变形;并且,罐壁的内力以拉压力和产生弯矩的内力为主,但拉压作用更为明显,罐壁沿其环向处于受压状态,沿轴向处于受拉状态。  相似文献   

19.
2000年5月19日 ,天津宁河县205国道大北开发区路段因交通事故发生丙酮氰醇中毒4人 ,其中死亡1人。5月19日 ,吉林吉运公司4名司机驾驶载有50吨丙酮氰醇的罐车 ,在途经宁河县境内205国道大北开发区路段时与从唐山方向开出的大货车相撞 ,罐阀被撞断 ,丙酮氰醇喷洒地面、河沟 ,4名司机在未采用任何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行堵漏 ,在堵罐的过程中2名司机的衣服和鞋被溅湿 ,在堵严罐口后4人到附近旅店冲洗 ,1名司机冲洗不彻底 ,没及时更衣 ,于次日凌晨发生头晕、手抽搐、呕吐现象 ,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其余3人也有相同症状…  相似文献   

20.
用于向炼钢车间氩氧精炼炉供气的氧气平衡罐、氩气平衡罐发生爆炸事故。针对该事故展开技术分析与调查,在明确配气站概况、氧气及氩气装置技术参数、事故现场物损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罐体材料性能测试、断口检查、金相观察等手段展开失效分析,并对罐体相关气化器的气化能力计算审核,对汽化器的温度监控系统进行查验。结果表明:平衡罐罐体16Mn R材料发生脆断是造成气化器下游的氧罐和氩罐最终发生爆裂的直接原因;整个装置系统缺乏低温保护系统,而气化器在气候条件恶劣情况下长时间连续、超负荷使用,导致翅片管表面结霜严重,诱发事故的产生。最后本文对材料组织碳化物偏析条件下的低温脆断机理进行揭示,并对该类事故的预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