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改进及其在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中权重赋值的片面性及最大隶属度原则导致评价结果不合理的弊端,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主客观组合权重,并结合相乘相加算子及加权平均原则,建立了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TP、TN、DO、NH3-N、CODMn和BOD5为评价指标,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重庆某水库2012年7-12月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N为主要的污染物;水质最差时段为8月,评价结果为2.655,水质属于Ⅱ级,略偏于Ⅲ级.评价结果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流域内水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2008-2009年间对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流域8个采样点水质污染物指标进行了逐月监测,研究该流域地表水质的季节变化特征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流域水体中的pH值在6.45~7.80,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NH3-N、NO-3-N、TN、TP质量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CODMn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相对而言,水质随季节的变化以秋季较好,冬季较差.流域内水文特征、生态环境和人类、农业活动对溪流水质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水体中TP、TN质量浓度较高,说明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于2017年3月、8月和11月,每月月初对绵竹市两条典型河流(绵远河与马尾河)5个监测断面表层水样进行采集,选取8个水质指标进行因子特征分析,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河流水质进行评价。两条河流水体呈弱碱性。单因子评价法表明,总磷(TP)为两条河流水质的主要限制因子。综合污染指数法表明,除马尾河中间断面外,其他水质状况均为轻度污染,且枯水期水质最差。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NH3-N)、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主成分分析表明,断面水质主要受砷(As)、溶解氧(DO)、CODMn、氟离子(F^-)、TP和NH3-N等多个因子影响,出境断面水质优于中间断面。3种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评价结论不一致,所以应用多种方法来评价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土壤渗滤系统启动周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装置,考察了4种生态土壤渗滤系统在0.1 m3/(m2·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对生活污水中TP、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及启动周期; 同时对整个系统及同类生态工艺启动周期的判断方法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土壤渗滤系统对TP、COD和NH3-N的启动周期分别为15~27 d、24~40 d和24~26 d; 土壤渗滤系统对TP的启动周期最短,对COD的启动周期最长; 处理系统启动周期的判断原则是综合考察系统对主要污染物各自的启动周期,以最长的作为系统启动周期.4组试验中,1#和2#系统的启动周期为40 d; 3#和4#的为24 d.  相似文献   

5.
整理了近年来国内有关屋面径流污染物研究的数据,研究探讨了屋面这一重要城市下垫面的径流水质特征,分析了不同的屋面材料对降雨径流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城市屋面雨水径流水质COD、TSS、TN、TP及NH3-N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9.54 mg/L、89.46 mg/L、6.80 mg/L、0.21 mg/L和3.33 mg/L,除TP外均不满足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水质污染严重;屋面材料对雨水径流中COD、TSS和TN浓度值影响较大,对TP、NH3-N浓度值影响较小,总体水质水泥屋面最好,瓦屋面其次,沥青屋面最差。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水解酸化-地下渗滤系统(Hydrolytic Acidifi-cation-Subsurface Wastewater Infiltration System,HA-SWIS)工艺参数,提高分散式污水处理效果,通过控制HA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搅拌速度、SWIS水力负荷(Hydraulic Load Rate,HLR)及干湿比,考察系统COD、NH4+-N、TN和TP的去除效果。由于温度控制在18~22℃,忽略温度对COD、NH4+-N、TN和T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优化参数改变,HA-SWIS联合工艺去除污染物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当HA搅拌速度为15 r/min、HRT为2 h时,SWIS的HLR为0. 08~0. 12 m3/(m2·d),干湿比为1∶1~2∶1时,联合工艺对COD、NH4+-N、TN和TP的去除效率最高,分别为92. 0%、78. 6%、65%和92. 7%。该装置占地小,基建费用低,无需药剂投入,每吨水处理费用0. 46元/t,处理水质可回用,满足景观水要求(GB/T 18921—2002),适用于管网不完善地区。  相似文献   

7.
沈阳辉山明渠中上游污染水质评价及整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对城乡结合区域的辉山明渠中上游渠段的11个采样断面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探讨了其整治对策。结果表明:CODMn、CODCr、BOD5、NH+4-N、TP、TN这6类指标均为重度污染,其中1-3断面污染最严重;溶解性有机物和营养性物质氮是辉山明渠中上游主要污染物;除1-1断面外,其余10个采样断面的综合水质级别均为劣Ⅴ类,且8个采样断面水体已黑臭;点源和面源等复合污染源使辉山明渠中上游水质污染严重,这是城乡结合区域河流水质污染的主要特点。最后探讨了改善流域环境质量、实现农业流域和景观流域完美结合的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污染水体条件下生态浮床的植物生长特性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填料与水生植物构建强化型生态浮床,对重污染城市感潮河流进行原位修复.对浮床植物的生长情况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开展为期1 a的监测,5种浮床植物表现出良好的耐污能力和去污能力.美人蕉相对生长速率最佳,为0.095 d-1;再力花、黄菖蒲、梭鱼草、风车草分别为0.080 d-1、0.074 d-1、0.045 d-1和0.047 d-1.各植物中美人蕉氧输送率最大,为57.08 gO2·m-2·d-1;其浮床系统对TN、NH4+ -N、TP、CODcr和BOD5的去除负荷也较高,分别为4.12kg·m-2·a-1、3.86kg·m-2·a-1、0.15 kg·m-2·a-1、46.58 kg·m-2·a-1和4.36 kg·m-2·a-1,一阶降解系数分别为1.33 d-1、1.37 d-1、1.72 d-1、3.92d-1和1.58 d-1.与传统植物浮床相比,强化型生态浮床具有加速有机污染物分解速率和提高水体中氮磷营养盐处理效果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湖南大通湖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对水质净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检验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对渔业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于2011年4-9月(河蟹主要生长时期)对湖南大通湖河蟹生态养殖池塘进行调查监测.大通湖水源区常年肥水养鱼,TN、TP、CODMn等均超标,水体呈富营养化;河蟹生态养殖池塘TP等超标.9月底,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中CODMn、TN、NH4+-N、NO2--N相对于水源区分别降低了56.5%、72.9%、66.6%、79.5%;而TP的质量浓度有所上升,增幅为83.3%.TP的上升与水源区水质、后期饲料投喂量增大和伊乐藻的衰亡有一定关系.总之,河蟹生态养殖池塘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且池塘中大量水生植物对N、P的吸收效果显著,池塘水质显著优于水源区.  相似文献   

10.
以序批式动态膜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对其处理低碳氮比废水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温度为19 ~ 21℃,MLSS为3~5g/L;好氧阶段溶解氧质量浓度为2 ~4 mg/L,厌氧阶段溶解氧质量浓度为0.2~0.5 mg/L;水力停留时间共12 h,其中好氧阶段8h,厌氧阶段4h.结果表明:当进水COD、TN和NH4+-N质量浓度分别为250~300mg/L、103 ~ 156 mg/L和92~140 mg/L时,反应器对上述污染物表现出较高且稳定的去除效率,COD、TN和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6.15%、82.16%和90.13%.同时,反应器系统中污泥的比硝化速率与常规处理装置中的活性污泥相比较高,以NH4+-N的降解量计为0.101 d-1,以NO3--N的积累量计为0.091 d-.  相似文献   

11.
污水紫外吸光度与污水COD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污水中的COD因子,揭示自变量、应变量的数理关系,为简化COD因子的监测,设计新型自动化在线式监测装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是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国安全事故频发,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迫使我国必须重视职业安全健康非关税壁垒.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安全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以及造成安全生产现状等方面展开论述,并根据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以及市场发展现状得出结论,安全必须加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中.  相似文献   

13.
基于煤氧复合过程分析的自然发火期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对煤炭自然发火期的几种定义和计算方法,重点介绍基于煤氧复合过程分析的自然发火期的定义,根据自然发火模型,提出了煤层自然发火期预测方法.该技术在兖州矿区东滩煤矿4308沿空轨顺等得到验证.得出的结论给煤自然发火期的定义、计算及煤自然发火的预测、防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实施NOSA五星安全管理体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神东煤炭分公司在现有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引进和实施南非NOSA五星安全管理体系,使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飞机撞击引起爆炸-火灾后建筑坍塌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飞机撞击超高层建筑后致使建筑坍塌或倾倒过程,基于颗粒流理论进行了该过程模拟,包括飞机撞击、油箱爆炸、火灾和建筑坍塌过程。模拟分4个阶段:初始至撞击、撞击至油箱爆炸、爆炸至火灾、建筑坍塌至结束。引入了颗粒流爆炸模型和考虑钢混等效结构的火灾模型。分别在建筑高程250 m和100 m处实施了撞击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撞击高度所造成的建筑破坏效果和过程有同有异。共同点是飞机的撞击并不是建筑破坏的直接原因。飞机油箱爆炸破坏了外围框架,也造成核心筒结构的损伤,因此爆炸是建筑破坏的起因。不同点是250 m撞击时爆炸引起的火灾加速了上部建筑的倾倒,但最终撞击处下部建筑结构仍完整,这个过程时间较长。100 m时火灾几乎未起到任何助力坍塌的作用,建筑便已经开始不可逆的坐塌过程,该过程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6.
浅谈事故查处遵循的原则及善后处理需把握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安全工作实践 ,总结归纳了事故查处应遵循的若干原则和善后处理的主要内容 ,提出了事故善后处理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事故管理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后,露天边坡受地下采动影响,由于两种采动影响部分重叠,造成两种采动效应相互作用,构成复合叠加效应,使得上覆岩体变形机制更加复杂、变形波及范围广。以北京某矿的开采工程实际为背景,研究了复杂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下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地表变形的动态演变规律、滑移机制和破坏区的界定等内容,并得出了其开采过程中的动态破坏范围及其移动参数的演变特点,从而为矿山安全生产和安全防控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四沿”化工安全的战略性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基本能浓缩中国化工概貌的江苏省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化工企业为背景,依据其形成和发展及基本概况,结合重大化工事故灾难,以安全与环境相耦合,对"四沿"化工安全进行了战略性思考,试图勾画临水化工本质安全的模型,提出在"四沿"地区构建化工本质安全化科技支撑体系的宏观构架,即建设"江苏省四沿区域化工本质安全和化工事故防范及应急系统"的思路、探索与实践。还提出了立法深化研究和技术标准制定、严格区域规划设计与建设的监督、强化监管执法力度等急需关注的问题。以江苏省"四沿"区域的化工安全为背景所提出的思路与对策,应该对整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临水性化工企业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借鉴意义,对我国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有重大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民用航空业的不断发展,航空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航空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本文从空中防相撞的角度出发,建立一个防撞模型,当一架飞机进入一个区域时,判断该机与区域中其他飞机是否存在危险,如果有潜在危险,模型给出一个调整角度,保障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重点调查、对比分析的方法。对面授培训方法和传统远程培训技术进行了剖析,指出了他们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提出了新一代远程培训核心技术应用方案。该方案顺应了当前安全培训工作中所面临的全覆盖、长效性、经常性、系统性、反复性、低成本、实效性等要求,解决了资源紧缺、形式主义、监管不易等主要问题。本方案经南通等部分地区试点推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