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纤维素燃料乙醇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生物乙醇与民争粮、争地的问题。但秸秆存在着分布分散、收购困难、价格容易波动等问题,进而成为制约纤维素燃料乙醇企业发展的瓶颈。针对吉林市地区的玉米秸秆收储体系建设,就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秸秆收购、管理体系,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对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建设及正常运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煤与秸秆成型燃料的复合生命周期对比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复合生命周期对比评价方法,引入能量返还率、资源耗竭系数、环境影响负荷和生命周期成本4个参数,对煤和秸秆成型燃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和经济性做了对比分析.同时,为了平衡能源、环境与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EEE (Energy, Environment, Economic)综合指标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与煤相比,秸秆成型燃料的能量返还率低、资源耗竭系数小.秸秆成型燃料的全球变暖潜值、酸化潜值、富营养化潜值、工业烟尘、粉尘潜值及固体废弃物潜值均比煤小,因此,秸秆成型燃料的环境影响负荷比煤小.秸秆成型燃料的EEE指标值比煤小79.8%,所以,从平衡生命周期能源消耗、环境排放和经济性角度出发,秸秆成型燃料具有替代煤的潜力.但是,秸秆成型燃料的生命周期成本比煤高,其大力推广需要政府的财政补贴.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利用牛粪、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的工艺、设备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4.
据悉,吉林省规模最大的秸秆新能源加工项目26日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主要开发玉米秸秆生物质造料机、颗粒燃料等新型能源和设备。据了解,用玉米秸秆粉碎后加工成的颗粒燃料体积小.而发热量与煤接近。每1.5t秸秆可加工1t燃料.配合颗粒燃料专用炉具、锅炉等可做饭、供热,适合机关、企业、学校、餐饮及民用等,价格约400元h。  相似文献   

5.
对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原料化利用、秸秆燃料化利用五个秸秆利用的重点领域具体方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秸秆生物质作为1种可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对环境保护和能源结构转型意义重大。我国农作物产量丰富,在秸秆的综合利用方面有较大潜力。就整个秸秆能源化产业而言,我国正处于有序推进阶段,但国内核心技术和设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产业效益仍不理想,企业对财政补贴有较强的依赖性。在充分认识我国秸秆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秸秆乙醇技术、秸秆沼气技术、秸秆热解技术和秸秆固化成型技术,探讨了国内外秸秆能源化技术和应用进展,追踪了解除发酵抑制、优化厌氧消化性能、开发热解炭降解潜力以及激活成型燃料黏结性能等技术热点问题。基于经济性分析提出了全组分利用、气肥联产模式、大宗产物梯级利用等针对能源化技术的效益提升手段,并对比了政策补贴和技术提升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最后从政策角度和新技术角度对秸秆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与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秸秆在过去被运作燃料的情况也减少,这就让秸秆的数量不断增加,而饭勺秸秆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对当前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和杜绝我国农村一些地区焚烧农作物秸秆行为,财政部近日表示,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支持秸秆产业化发展。支持的对象是从事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气化、秸秆干馏等秸秆能源化生产的企业,支持资金主要采取综合性补助方式,支持企业收集秸秆、生产秸秆能源产品并向市场推广。  相似文献   

9.
油菜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解决油菜秸秆的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问题,以保证生物柴油产业的协调发展,针对油菜秸秆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可行的油菜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用作牲畜饲料、食用菌基料、有机肥料、工程原材料和发电燃料等,其中以用作发电燃料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更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具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利用秸秆生物资源可以变废为宝,制造出秸秆生物燃料既可以缓解燃烧秸秆产生的空气污染,也可以替代燃煤解决城市小锅炉因燃煤产生的空气污染问题。运用经济效益分析、环境效益分析和生物质燃料锅炉监测结果充分论证使用秸杆生物燃料锅炉替代燃煤小锅炉的可行性。替代方案即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也能实现资源再利用,降低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对控制城市大气污染节能减排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秸秆燃烧比例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江苏省47个县(市)农户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了江苏省不同地区4个研究阶段(1990-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5年和2006-2008年)的秸秆利用状况及影响秸秆田间燃烧的因素。结果表明,全省秸秆作为家用燃料比例在上述4个研究阶段均值分别为62.81%、59.76%、27.55%和24.13%,田间燃烧比例分别为21.16%、23.93%、53.29%和47.87%,两者逐阶段变化趋势正好相反,显著变化皆出现在第二与第三研究阶段之间,在第三阶段(2001-2005年)家用燃料比例较之前明显下降,而田间燃烧比例显著上升。苏北地区(淮安、连云港、宿迁、徐州和盐城)秸秆作为家用燃料比例(54.22%)较苏中苏南(南通、扬州、泰州、镇江、无锡和苏州)地区(34.68%)高,而秸秆田间燃烧比例(29.60%)较苏中苏南地区(42.37%)低。秸秆田间燃烧比例与农户兼业比例、年均收入、家庭炊事活动用电量及务农人员年龄呈极显著正线性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对农户田间燃烧意愿选择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主要是4个,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农户家庭兼业比例、家庭种植面积、农户年均收入和秸秆用作家用燃料比例。  相似文献   

12.
多菌种混合发酵转化秸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利用微生物的广泛适应性和多功能性来转化秸秆已日益受到国内外科学研究者重视,特别是多菌种混合发酵是将秸秆纤维素转化为蛋白质、乙醇、乙酸等最具发展前景的方法。文章通过混合菌降解秸秆纤维,转化利用秸秆制蛋白饲料、燃料酒精、农用沼气等方面,对混合菌发酵转化秸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混合菌发酵转化秸秆已成为农业综合开发领域的一个亮点,正在朝着多元化,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是农民生活中的主要燃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能和天然气成为农民生活中的主要能源,农作物秸秆被随意抛弃和焚烧,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提高秸秆再利用的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本文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农作物秸秆的再利用和秸秆焚烧的治理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一、概述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一般产1斤粮食会产生1.1-1.2斤秸秆。秸秆处理一直是农民心中的一个大问题。过去农村做饭,秸秆是主要燃料。现在农村生活条件改善了,用上了液化气或煤,做饭不用秸秆了。村里的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收拉运秸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辅助酸预处理玉米秸秆水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玉米秸秆由叶子、皮和髓组成, 这些组分含有不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因而可以成为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 采用微波辅助的酸水解来脱除与纤维素和木质素紧密结合的半纤维素, 使得纤维素结构发生变化有利于后续酶解是值得探讨的. 本研究通过将玉米秸秆叶子、皮和髓分离, 分别对它们进行了微波(2450MHz, 1000W)酸预处理, 确定了玉米秸秆不同部分的最优水解条件, 并对其进行了生产燃料乙醇的潜力对比, 以选出最适合做燃料酒精原料的部分. 同时, 在实验中, 选取硫酸浓度、温度、处理时间、料水质量体积比及搅拌速度5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 结果表明, 5个因素对微波酸预处理玉米秸秆叶子的影响顺序依次为: 硫酸浓度>温度>料水质量体积比>时间>搅拌速度, 最佳条件是硫酸浓度5.0%, 温度75 ℃, 时间30min, 料水质量体积比1∶15, 搅拌速度800 r·min-1; 对玉米秸秆髓的影响顺序依次为: 硫酸浓度>搅拌速度>预处理时间>料水质量体积比>预处理温度, 最佳条件是硫酸浓度4.0%, 温度75 ℃, 时间25min, 料水质量体积比1∶20, 搅拌速度1000 r·min-1; 对玉米秸秆皮的影响顺序依次为: 硫酸浓度>预处理时间>料水质量体积比>预处理温度>搅拌速度, 最佳条件是硫酸浓度9.0%, 温度72 ℃, 时间30min, 料水质量体积比1∶17.1, 搅拌速度2000 r·min-1. 通过实验可以进一步得出, 玉米秸秆叶子和髓更适合用于生产燃料乙醇. 该研究结果对玉米秸秆的燃料化利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用燃料燃烧排放PM2.5和PM10中碳组分排放因子对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少飞  白志鹏  陆炳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1):2749-2756
在实验室中模拟民用燃料在家庭炉灶中的燃烧,应用稀释通道系统采集颗粒物,获得玉米秸秆、薪柴、蜂窝煤和块煤四种常用民用燃料燃烧排放PM10,PM2.5及载带碳组分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民用燃料燃烧排放的颗粒物以细颗粒为主, PM2.5占PM10的70%~90%.颗粒物排放因子最大的为块煤,其PM2.5和PM10的排放因子分别为9.837和11.929g/kg,分别是蜂窝煤的12.6和13.7倍;玉米秸秆和薪柴PM2.5和PM10的排放因子稍低于块煤,为7.359~10.444g/kg.4种燃料燃烧OC排放因子块煤最高,其在PM2.5和PM10中分别为5.29和5.19g/kg.薪柴燃烧EC的排放因子最高,其在PM2.5和PM10 中的排放因子分别为1.065和1.126g/kg.块煤两种粒径上EC的排放因子略低于薪柴.蜂窝煤EC的排放因子最低,比薪柴低300倍左右,玉米秸秆EC的排放因子也要比薪柴低10倍左右.碳组分是块煤,秸秆,薪柴排放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在40%~60%之间,该值比蜂窝煤高3倍.四种燃料对应的OC/EC比值差异很大,薪柴和块煤燃烧排放颗粒该值为3~6,秸秆和蜂窝煤燃烧排放颗粒其值高达30~50.  相似文献   

17.
排放因子是估算污染物排放量的重要参数,为获取可靠的、有区域特征的固体燃料排放因子,2018年在我国西部9个省/自治区利用稀释采样系统入户收集了226个固体燃料燃烧样本,获得了薪柴、秸秆和煤在不同类型炉具中燃烧排放CO2、CO、OC、EC、PM2.5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秸秆类较易燃烧的燃料有较高的OC、EC、PM2.5排放因子,煤有较高的CO2、CO排放因子。炉灶类型对薪柴的OC、PM2.5的排放因子影响稍大,薪柴在炕中燃烧的OC、PM2.5排放因子比在砖灶和铁炉高约2—3.1倍,但秸秆在不同炉具中的排放因子差异较小。受不同区域燃料和炉灶类型以及操作习惯差异的共同影响,排放因子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高CO2排放因子分布在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区域,高OC、EC、PM2.5排放因子分布在以生物质为主要燃料的区域,并且CO、OC和PM2.5排放因子的区域分布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我国自古就有利用秸秆的优良传统,农民用秸秆建房蔽日遮雨,用秸秆烧火做饭取暖,用秸秆养畜积肥还田,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物秸秆越来越多,农民用秸秆作肥料和燃料的越来越少,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相对滞后使得农民只好采取最简便的办法——将秸秆就地付之一炬。此举不但浪费了资源,还严重污染环境,致使机场停飞、高速公路关闭,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生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农业部、环保总局等…  相似文献   

19.
目前工业生产中的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柴油、天燃气、煤炭以及电能,为了保护环境质量,达到削减污染物,新建项目以及改扩建成项目都要求使用清洁能源,而此类清洁能源主要是轻质柴油、天燃气、电能.如将使用煤炭与轻质柴油、天燃气、电能相比,使用此类清洁燃料成本较大,往往不被企业看好和持续使用,即使是在项目建设环评时、项目审批和竣工验收时能够使用,但因为成本较高,而失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不能坚持长期使用.将“机制木炭”作为清洁能源,不仅能满足能源的需求,又能满足企业生产竞争的需求,有效利用了巨大的秸秆资源,为开展秸秆禁烧工作找出了有效的秸秆处理路径,直接地保护了大气环境质量,节约和保护了自然矿物资源,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20.
摘要:秸秆高效利用是近年来农村出现的一道难题。通过几年的探索,洪泽县将秸秆加工成颗粒供给热电公司做燃料,转化为生物质能源。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有利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同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减轻基层干部的压力,密切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