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采用标准的突变细胞克隆技术、PCR及DNA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二氧化硫在体内的衍生物—亚硫酸氢钠对CHO-AS52细胞gpt基因的致突变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亚硫酸氢钠能诱发该基因发生突变,且其突变频率随该化学物浓度的增加而增高。PCR分析指出,在CHO-AS52细胞自发的、5mmol/L和10mmol/L亚硫酸氢钠诱发的突变体中,gpt基因完全缺失者所占比率分别为36.00%、44.00%及65.00%。对10mmol/L亚硫酸氢钠诱发的非缺失型gpt基因突变的PCR产物直接进行DNA序列分析表明,在5个突变细胞克隆中,有1个发生基因的碱基置换型和移码型突变,其余4个突变细胞克隆的gpt基因结构未发现改变,其碱基的改变可能发生在基因启动子区。  相似文献   

2.
以大肠杆菌(E.coli)为模式生物,研究了磺胺类抗生素(SAs)和纳米银(AgNPs)在单一或联合作用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效应及E.coli突变效应的影响,并对联合作用方式进行了判别,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两种效应的机制及其与毒性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范围内,所测12种SAs以及AgNPs在单一或联合暴露下对接合转移和突变均有促进作用,12组SAs-AgNPs混合物对接合转移频率促进率峰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05.32%和46.96%,对突变体促进率峰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410.25%和238.38%.此外,SAs和AgNPs联合暴露对RP4质粒接合转移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对E.coli突变效应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且接合转移效应、突变效应与毒性效应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和纳米银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联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肠杆菌(E.coli)为模式生物,研究了磺胺类抗生素(SAs)和纳米银(AgNPs)在单一或联合作用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效应及E.coli突变效应的影响,并对联合作用方式进行了判别,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两种效应的机制及其与毒性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范围内,所测12种SAs以及AgNPs在单一或联合暴露下对接合转移和突变均有促进作用,12组SAs-AgNPs混合物对接合转移频率促进率峰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05.32%和46.96%,对突变体促进率峰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410.25%和238.38%.此外,SAs和AgNPs联合暴露对RP4质粒接合转移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对E.coli突变效应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且接合转移效应、突变效应与毒性效应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蛋白核小球藻出发株及其离子注入突变株在实际城市污水中的生长情况和产脂性能,以及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突变藻株在污水中油脂产率为32.5mg/(L·d),相比于出发株分别显著提高了23.81%(P0.05).通过对生成的脂肪酸甲酯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离子注入诱变并未改变小球藻脂肪酸成分,但提升了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利于改善所得生物柴油的品质.培养结束后出水水质可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相较于出发株,突变株对污水中污染物具有更好的降解效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可以发现出发株和突变株藻细胞形态差异较小,元素含量分析发现突变株H/C值相比出发株有所下降,系统发育树构建说明突变株与出发株属于同种变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突变理论和突变级数法的基本内容,论述了应用突变级数法的基本步骤.分析了突变理论在环境中应用的可行性,发现突变理论非常适合研究存在系统发生突变的环境问题.简述了突变理论在生态系统研究中已取得的初步应用,并分析了突变理论可以在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应用的方向.今后,随着人们对突变理论的认识和研究的深入,突变理论必将在未来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四、致畸物质与致突变物质: 环境污染物中引起对遗传影响的污染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致畸胎物质;一类是致突变物质。 (一)致畸胎物质:凡能影响胚胎中控制正常生长发育的基因,引起胎儿畸形的物质称为致畸胎物质。如致畸物质进入母体到达胚胎影响控制正常的生长发育方面基因,使这种基因的控制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在极严重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预测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生物质量的影响,特别是预测地下水中经过长期痕量累积在人群或生物群落的个体中诱发恶性变化导致体细胞突变的潜在生物性质的改变,是制订人类长期接触污染物容许浓度,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指标,配合水化学分  相似文献   

8.
基于1951~2014年中国北方及周边地区357个气象站点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年(月)数据,采用M~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3类气温突变和变暖停滞特征的时空变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3类气温整体突变年(1978~1999年、1981~2002年、1981~2005年)、分布广泛的普遍突变年(1988年、1989年、1997年)及范围(3a)均依次变晚.整体上,突变年随纬度降低变晚,东北突变早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变暖停滞集中于1998和2007年及其前后,3类气温亦依次变晚(1994~2007年、1995~2009年、1998~2010年),由黄河流域中段向其他方向越来越晚.突变至变暖停滞周期整体随纬度降低缩短(3~30a),突变越早周期越长.西北地区突变与变暖停滞前后各时段均值温差最大(2.4℃),温差在1℃左右站点分布最广泛.各时段升(降)温速率整体依次在0.01℃/10a、0.05℃/10a、-0.03℃/10a左右站点分布最广泛,突变后升温最快(0.02~0.16℃/10a),且西北地区对升温贡献最大,变暖停滞后东北地区对降温贡献最大,2时段按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顺序升(降)温速率递减.3类气温波动程度减弱,整体随纬度降低.高纬度、高海拔和山地地区突变和变暖停滞较周边地区偏早或偏晚,特征值较大.整个北方地区3类气温突变、变暖停滞、突变与变暖停滞时间及各时段特征值各自具有自身一致性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9.
BaP和Cd单一复合对BaP蚯蚓亚细胞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氯化镧(LaCl3)和巯基蛋白阻断剂N-乙马来酰亚胺(NEM)对赤子爱胜蚓进行预暴露,然后构建BaP单一或Cd-BaP复合污染,研究不同阻断剂对BaP在蚯蚓不同亚细胞组分(Fraction C:细胞溶质组分;Fraction D:固体颗粒组分;Fraction E:细胞碎片组分)中分配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单一或复合污染,BaP主要分布于细胞碎片组分中(占55.42%~69.96%),其次为固体颗粒组分(占27.91%~32.90%),在细胞溶质组分中的浓度最低(占2.13%~11.67%).单一BaP污染下,两种阻断剂对BaP的作用相近,即LaCl3和NEM的加入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3个亚细胞组分中BaP的积累.而在Cd和BaP复合污染下,两种阻断剂对BaP的分布积累的影响略有不同,LaCl3能够促进复合污染下BaP在3个亚细胞组分中的积累,而NEM促进了复合污染下BaP在固体颗粒组分和细胞碎片组分中的积累,但抑制了BaP在细胞溶质组分中的积累,浓度从原来的0.99mg/kg降低至0.59mg/kg.因此,钙离子通道和巯基蛋白可能参与BaP在蚯蚓亚细胞的分配积累,相比单一污染,Cd的复合污会进一步改变BaP的积累分配特征.  相似文献   

10.
复合诱变原生质体选育重金属去除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用紫外线和亚硝酸对产朊假丝酵母CR-001进行单因子和多因子诱变处理,通过复合诱变得到了6株具有高重金属抗性的高效重金属去除菌.经过传代后CRC2811-1和CRC7-2的抑菌圈直径减至1.7mm和1.2mm;对Cr6+的去除率分别从80.2%和81.2%提高到了95.2%和94.7%.其余4株突变株的抗性和除铬性能均可保持稳定.此外,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仪器对吸附铬前后细胞内外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突变菌株除铬性能改善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阳极输出效率是决定生物电化学系统(BESs)能否实现工程化应用的基础和关键.但微生物/阳极界面的低效电子传递阻碍了 BESs整体输出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本研究通过模拟细胞色素c构建了一种石墨烯/血红素(GN/Hemin)复合仿生材料修饰的高性能BESs阳极.通过监测电活性菌ShewanellaloihicaPV-4的电能...  相似文献   

12.
除草剂诱发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10种常用稻田除草剂对中华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蝌蚪红细胞微核的诱突变效应。蝌蚪在各除草剂试验液中染毒7d,采心脏血制片。结果表明,毒草胺、杀草丹等8种除草剂能诱发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显著增高,最高达11.5‰(毒草胺、0.5mg/L),与对照组(4.2‰)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酰胺类,氨基甲酸酯类诱突变效应最强,其0.8mg/L浓度组平均微核细胞率分别为8.2‰和6.5‰。研究中还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微核细胞率与除草剂浓度呈正相关,使用浓度下杀草丹等6种除草剂具有明显诱突变效应。  相似文献   

13.
煤焦沥青(CTP)诱发大鼠肺癌已有动物实验证实[1,2],焦炉工肺癌在我国已列入职业肿瘤。体内自由基损伤理论认为,许多毒物在体内可通过激发自由基反应,加剧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脂质过氧化(LPO)进程[3]。过氧化脂质的大量形成及其代谢毒物在细胞内聚集、降解,可导致细胞肿胀、崩解,蛋白聚合、交联乃至诱发DNA突变或致癌等一系列病理损伤。目前认为LPO可能是毒物在体内所致病理损伤乃至诱发癌变的始发因素。本研究通过CTP悬液气管灌注诱发大鼠肺癌,并在肺癌形成实验过程中,对不同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大鼠血清丙…  相似文献   

14.
细胞研究表明,室内外一些常见污染物的环境浓度可使感冒症状加重.同时暴露于一些氧化物质如二氧化氮或臭氧和感冒病毒Rhinovirus-16(RV-16)可明显诱发较高水平的炎性物质,比它们单独影响之和为大.这表明污染物可加重患上、下呼吸道感染人员的症状.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污染物能增加了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并加重了哮喘,但迄今关于氧化物质和病毒感染间联系的机理和毒理学知识很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Spannhake及其同事将呼吸道的细胞暴露于RV-16和NO2(1~3ppm)或O3(0.1~0.3ppm)3h,结果都活化了细胞的感染,产生了一些指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硒化合物对长春花(C.roseus)细胞悬浮生长的影响.在pH5.5培养介质中,当Se(Ⅵ)>0.5ppm或Se(Ⅳ)>0.6ppm时,将抑制C.roseus细胞悬浮生长,其致死浓度分别是100ppm Se(Ⅵ)和2.0ppm Se(Ⅳ).C.roseus对硒化合物有效强的富集作用.硒化合物的毒性和培养介质的pH值有关.在本试验条件下,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Hg~(2+)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Hg,As,Pb)污染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分别探讨不同浓度的HgCl2、As2O3、Pb(NO3)2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以蒸馏水处理作为阴性对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HgCl2可使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明显上升,说明HgCl2对蚕豆根尖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诱发突变(微核)。不同浓度As2O3可使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明显上升。说明三氧化二砷(As2O3)对蚕豆根尖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诱发突变(微核)。蚕豆根尖微核率在铅离子浓度0—25mg/L范围内,随着硝酸铅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说明硝酸铅是一种较强的诱变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硒化合物对长春花(C.roseus)细胞悬浮生长的影响.在pH5.5培养介质中,当Se(Ⅵ)>0.5ppm或Se(Ⅳ)>0.6ppm时,将抑制C.roseus细胞悬浮生长,其致死浓度分别是100ppm Se(Ⅵ)和2.0ppm Se(Ⅳ).C.roseus对硒化合物有效强的富集作用.硒化合物的毒性和培养介质的pH值有关.在本试验条件下,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Hg2+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同源重组原理构建了PhaR基因敲除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基因工程菌,并对不同诱导条件下菌体细胞的3,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17β-HSD)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电穿孔法获得了一株PhaR基因插入失活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突变体PK-4,该突变菌株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建立的ELISA法对3,17β-HSD表达的定量分析表明,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的野生株和突变株细胞内的3,17β-HSD蛋白都可被睾丸酮诱导,但不能被雌二醇和胆固醇诱导.在诱导条件下,突变菌株PK-4产生的3,17β-HSD蛋白量是野生型菌株产生量的2.6倍,并且在无诱导条件下,前者的量也明显高于后者,表明PhaR为3,17β-HSD基因表达的抑制子.雌二醇和胆固醇可明显抑制睾丸酮对睾丸酮丛毛单胞菌3,17β-HSD的诱导效应,但在相同条件下,睾丸酮丛毛单胞菌PhaR基因敲除的突变菌株PK-4产生的3,17β-HSD蛋白量仍然明显高于野生型菌株.说明,PhaR基因在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的3,17β-HSD表达调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且PhaR基因敲除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基因工程菌PK-4在雄性激素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客运车辆运行状态的变化对客运车辆交通事故发生机理的影响,引入突变理论,指出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本质是车辆运行状态发生了突变;通过构建客运车辆运行状态的燕尾突变模型,分析发现一些参数的连续性或阶段性变化使其越过了分歧点集,是客运车辆运行状态系统发生突变的直接原因,同时给出了分歧点集的形式;最后结合燕尾突变模型,详细分析了一起客运车辆交通事故案例的发生机理或过程,揭示了其事故发生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并指出防止系统越过分歧点集是预防客运车辆交通事故的有效方法。为预防和控制客运车辆交通事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能源消耗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问题,经济能否持续高效发展,能源利用水平很能说明问题.对现有的能源消耗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能否良好解决与否,会成为我们所做尝试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热电企业中,水源式热泵不失为实现这一想法的良好载体,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新兴供热技术的运行分析与完善改造,以期达到最佳节能运行效果,实现企业节能减耗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