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新燕  陈虹  顾建华 《灾害学》2012,(4):128-131,137
介绍了制定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规范的背景,阐述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的阶段,给出了地震现场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规范的内容。该规范将有效地规范和协调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行动,提高救援能力与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2.
从搜救力量部署模型的原理出发,分别建立了区域搜救力量部署模型和局部搜救力量部署模型,并以汶川地震为背景,依托地震现场救援行动跟踪与监控软件,制作了区域搜救初次部署图、区域搜救自动部署图、局部搜索力量部署图以及局部营救力量部署图。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供地震灾害救援现场的指挥和力量部署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怡文  刘水  吴迪  张藜莉  刘阳  杨月巧 《灾害学》2023,(2):19-24+30
医疗救援物资保障是开展地震救援行动的基石,因此,为提高中国救援队(医疗)在救援任务中的保障效率,按照药品模块化管理建立符合地震救援药品保障目录和物资目录。在相关数据库中查阅地震灾害医学救援相关文献1 053篇,根据文献结果统计分析地震灾害疾病种类和发生率;根据地震不同时期发病情况建立符合地震特色的专业医疗队,以外科医生为主力,内科医生为辅,其中骨科医生、消化科、呼吸科、皮肤科为技术骨干的组队模式,符合100名伤员建制;参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目录,采用决策分析法,建立医疗物资准备目录和符合地震特色的药品保障目录,基于通用药品模块增补地震灾害专科药品,以100名伤员10 d用量为单位计算带药量;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物资与药品的建立,提高了中国救援队应对地震灾害的救援速率及能力,以期为医疗机构应对地震灾害保障任务时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防灾博览》2009,(4):F0002-F0002,1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 2000年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 2001年组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 2002年成立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地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快速平息地震发生后现场的混乱情况,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科学、系统、高质量的决策,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及时有效,对我国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在理论分析和国内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案例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相关法律法规和文献资料,对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概念进行了界定,划分了参与地震灾害救援过程中的应急协同决策主体,构建了决策主体间的关联关系,建立了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测度模型,并结合问卷调查确定了属性参数,应用多主体仿真软件进行了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仿真,得到了社会公众满意度的变化趋势。这种方法为度量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提供理了论根据,并具有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地震应急救援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2000年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2001年组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2002年成立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2003年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出生阿尔及利亚开启我国参与国际救援先河,北京建成全国第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004年组建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2005年中国国际教授队执行印度洋地震海啸和巴基斯坦地震国际教授;2006年建立区域地震应急协作联运工作机制,首次举办国际多国地震救援演练;2007年建成国家和省级一体化的抗震救灾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现场技术系统;2008年建成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教授训练基地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7.
总理的嘱托     
5月13日清早,当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冒雨赶到都江堰新建小学地震现场时,发现原来四层的教学楼已变成一层楼,废墟上散落着10多具孩子的遗体,面对惨烈的情景,队员们不顾一夜的疲惫,立即投入到救援行动中去。上午9时许,身着深色上衣的温家宝总理等领导同志来到了现场,看到救援人员不停地运送遇难学生遗体和紧张的搜救场面,一夜未合眼的总理表情凝重而  相似文献   

8.
地震应急救援是应对地震灾害的直接手段.自2000年将地震应急救援纳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以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成功应对了近百次国内外破坏性地震,实施了有效的应急和救援行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正式成立于2001年4月,温家宝总理亲自为救援队授了队旗。这支由工兵团某部救援队员、地震局专家、现场应急队员、武警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200人队伍,是目前中国最精锐、最专业、最有经验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相似文献   

10.
浅谈公安消防部队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5.12"四川汶川8.0级地震灾害,探讨了公安消防部队在应急救援响应、应急救援业务、应急救援装备和应急救援保障方面所体现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1.
日美地震灾害紧急对应对中国灾害应急体制建立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美国1994年洛杉矶北岭地震反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时日美政府的地震灾害紧急应对过程,尤其是地震后的24小时内政府的初期对应,分析了日美地震灾害应急体制的特征,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中国灾害应急体系做了探讨。日美政府之所以在大地震发生时能有效地进行了紧急应对,在于健全的灾害应急体制。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时期,面对各种各样的灾害和事故,要真正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以灾害应急规划体系、防灾情报系统、应急救灾指挥系统和专业化灾害援助队伍体系等为主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cSDE的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建设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的必要性,阐述了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的建设目标,分析了ArcSDE的基础原理,以四川省紧急救援队为例,介绍了利用ArcSDE技术构建地震紧急数据库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大震救援分析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祯  王建军  陈虹 《灾害学》2011,(4):139-142
应急预案是应对灾害之本,我国现有地震应急管理体系框架下地震应急预案在巨大地震灾害应对中在可操作性方面存在问题。通过大地震现场救援经验总结,分析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存在的缺陷,提炼我国地震应急预案中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的内容,提出改进应急预案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现状出发,剖析了我国应急救援存在的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志愿者普遍缺乏系统培训及队伍建设缺乏长效机制等主要问题。具体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专业优势,提出了建立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参与地震应急救援长效机制,以填补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性志愿救援队伍的空白,完善地震应急救援力量的社会参与体系,推动中国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89~2005年中国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建国  贾燕 《灾害学》2006,21(1):91-97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是地震应急的行动纲领。过去重“救”轻“防”,而且“救”的程序也缺少规范。地震应急预案将“防、抗、救一作了规范.对每个职能部门的应急工作都作了部署。全国地区(市)级颁布地震预案267个,县级颁布地震预案1603个。据不完全统计,1989-2005年,全国共计启动地震应急预案56次。其中,1989~1993年年均启动0.8次,1994-1998年2.2次,1999-2003年4.2次,2004~2005年10次。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个地震多发但应对能力不强的国家,汶川地震再次暴露了中国专业地震应急救援力量不足的弊端。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应急志愿者队伍,以提高我国的地震应急能力。根据仿真原理结合人力资源规模的确定方法,设计了地震应急救援系统仿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高校志愿者队伍的人数。该研究不但有助于丰富志愿者管理理论,同时能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升我国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PRELIMINARYTHEORYOFCOMMANDPREPARATIONSONURBANSEISMICDISASTERRESCUEANDRELIEFYaoQinglin(姚清林)(TheInstituteofGeology,StateSeis...  相似文献   

18.
震后地震灾情的快速获取是地震应急救援的关键,将多源异构灾情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编码,对增强灾情信息的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不同地震灾情获取方法的现状与特点,介绍了几种新兴的灾情获取方法。分析了地震灾情的分类原则与方法,研究了多源异构地震灾情信息的分类体系。阐述了灾情信息的编码方法,提出了多源异构地震灾情的编码结构与编码存储。  相似文献   

19.
国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标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虹  李蕊  宋富喜  曲曼皓 《灾害学》2011,26(3):133-138
对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在应急救援领域的标准及规范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这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应急救援标准建设的特点。对比我国现有的应急救援标准及需求,提出了我国地震应急救援标准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震灾区救援力量优化调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救援对象的确定、救援队伍的需求和救援力量的调配三个方面,较为全面的讨论了地震灾区如何根据灾害情况和救援资源的分布,科学合理地开展救援力量的优化调配,以达到快速营救受困人员的目的。根据受灾情况确定对救援队伍的实际需求是分配救援力量的前提,从对象的确定和需求经验关系的给出两方面,讨论了如何根据地震破坏和灾区实际情况确定灾区对救灾力量,尤其是专业救援队伍的具体需求。队伍的优化调配是运筹学中运输问题的求解,基于现有线性优化算法,在地理信息平台上,建立了队伍优化分配的模型和软件。采用汶川地震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给出了今后在救灾过程中科学调配救援力量的可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