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道德观的新视角 1、生态意识的确立 过去的传统意识,往往就经济论经济,就环境论环境,传统的经济伦理加剧了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以至于传统的科学技术也缺乏与生态的联系,造成人们的生态意识薄弱,经济社会和生态是"两张皮",缺乏有机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全力推进江苏生态省建设,通过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行为和生态制度等生态文明核心要素的建设,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先进生态文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凭借科学技术对自然进行日甚一日的征服时也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要消除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关系,就必须重新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及生态自然观,这样看来,生态传播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生态动漫的兴起在生态理念的传播与生态意识的推广方面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焦健  路金喜  王燕  刘智奇  张超  陈丽 《环境工程》2012,(Z2):424-426,485
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综合发展对生态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单一追求输水效率的混凝土衬砌渠道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在我国水资源缺乏和水资源分布及其不平衡的背景下不能把混凝土衬砌都拆除,而是需要提出对混凝土衬砌渠道进行生态改造的具体方案。本方案是以空间全方位立体式的方法进行渠道生态改造,使传统渠道输水方式与人们对生态环境标准提高及我国水资源缺乏现状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5.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及应用——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该改进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将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比较计算得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从而衡量研究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论文以江苏省为例,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其2003年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得到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997hm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4.7228hm2/人,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载力,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但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6.
人类传统的社会发展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自然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阐述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生态城市生态经济功能还调律,与资源和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视为单纯的经济增长,结果是有增长无发展,导致祉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失衡、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冲突.生态城市建设是对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辩证否定,它摒弃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人类福利和生态后果的唯经济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兼顾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持续发展的,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生态城市建设既是目标,也是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关明国  关雎 《环境保护》2013,41(15):39-40
解决环境问题不仅需要靠技术手段,还要靠生态意识和环境伦理思想,而这些思想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源头汲取营养,在整个社会形成敬畏生命的认识,强化生态责任意识、用科学的发展观帮助人类走出环境灾难,恢复和重建地球的生态伦理和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9.
由于现有的流域环境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缺乏明确的概念界定及理论体系,使得中国流域环境与生态机制的研究范围、内容、方法等都显得含混不清。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流域存在的环境与生态问题,说明流域环境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必要和重要性,分析流域环境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容,探索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流域环境与生态补偿具体措施的动力与机制问题,以推进流域环境与生态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农村环境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为了更好的推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的人口比较多,密度比较大,基础设施落后,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所以,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就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形势与任务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生态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新的世纪里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与方法是时代的要求,本文介绍了生态经济论,自然资源价值论,生态承载力论,生态文明观,生态意识与生态伦理观,生态系统管理方式等主要理论的基本概念,并简述了产生这些理论的时代背景和认识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第二章 生态意识文明 内容提要:生态意识文明是生态文明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本章在分析人类思想史上曾经盛行并仍在发生重大影响的“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建构当代生态文化的构想,并进一步指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同时,对生态意识文明的建设途径做了进一步分析,即大力发展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前,河流退化己被公认为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环境意识、生态观念的增强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恢复严重受损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水利工程与生态紧密结合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中国的水利发展也正从传统的“工程水利”走向“生态水利”、“环境水利”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全海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7):161-164,160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态系统承栽能力限度内,从公众生态意识的提高、生态产业转型、城市自然环境保护、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是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了国内和江苏省现有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特征,提出了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框架。确定以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行为和生态制度为6个一级指标,整个指标体系共52项指标。这对现阶段经济技术水平下的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环境伦理是一个伴随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社会主题。由于人类缺乏对生态文明、环境伦理、环境道德的合理吸纳,造成愈演愈烈的生态恶果。人类文明正处于历史转折点,必须对传统人类文明加以辩证之否定,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通过提供理性制度安排、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来规范人类的道德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7.
关于生态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炳彦 《环境保护》2002,(11):28-30
回顾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与深化过程,可以看出生态示范区建设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刀,是与重大的社会经济背景分不开的;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生态示范区的建设类型和内在结构,指出生态示范区尽管建设类型多样,但其内在结构是有共性的:即生态工程、生态经济、生态意识;最后,笔者认为生态示范区的走向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巩固提高,二是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伦理是一个伴随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主题。由于人类缺乏对生态文明、环境伦理、环境道德的合理吸纳,造成愈演愈烈的生态恶果。人类文明正处于历史转折点,必须对传统人类文明加以辩证之否定,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通过提供理笥制度安排、高速利益分配格局来规范人类的道德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9.
坚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生态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文章从环境生态监测的内容及方法探讨了生态监测的重要性,同时就如何高效的开展生态监测提出了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干净、健康的生态城市是当前全球环保意识逐步增强的趋势下人们所普遍期望的生存空间;环境艺术则是满足人们在视觉欣赏、心理愉悦等精神层面的需求。本文就环境艺术的特定概念及其在生态城市中的几种可行性进行简单介绍,通过结合国际上一些案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环境艺术如何在生态城市空间中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