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艳华  罗宇宽 《环境》2001,(5):30-31
过去的传统意识,往往就经济论经济,就环境论环境,传统的经济伦理加剧了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以至于传统的科学技术也缺乏与生态的联系,造成人们的生态意识薄弱,经济社会和生态是“两张皮”,缺乏有机的内在联系。而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经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造成大学校园环境水平急剧下降。为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态环境,各大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传统教育方法以说服教育为主,缺乏理论实践支持,造成大学生个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不明显。为改善这种现状,引入竞争力教育模式,通过教育方式指标的选取,确定新型大学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改革创新方法。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证明应用改革创新后,大学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方式,有效提升大学生个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全力推进江苏生态省建设,通过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行为和生态制度等生态文明核心要素的建设,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先进生态文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环境价值与经济核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自然资源是构成环境的要素,环境本身也是自然资源.所以,环境和自然资源可以统称为环境资源.环境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从脱节到结合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总是处于分离、脱节的关态.主要表现是:在思想上,缺乏和谐和协调发展意识,缺乏资源意识、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在理论上,认为没有劳动参与或不能进行市场交易的资源、生态、环境没有价值,可以任意取用和浪费,不必对其进行什么核算,从而引导人们单纯追求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终使经济发展走入岐途;在政策  相似文献   

5.
<正> 一、关于生态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起来主要有“角度论”“点面论”和“客体论”三种观点。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其它看法。“角度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其一认为,生态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方式条件下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必然是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其物质内容是人类(经济系统)和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物质、能量交换关系;其经济内容则表现为两个系统的价值交换关系。上面的这种观点可以概括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生态经济学。其二认为,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由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经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  相似文献   

6.
关明国  关雎 《环境保护》2013,41(15):39-40
解决环境问题不仅需要靠技术手段,还要靠生态意识和环境伦理思想,而这些思想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源头汲取营养,在整个社会形成敬畏生命的认识,强化生态责任意识、用科学的发展观帮助人类走出环境灾难,恢复和重建地球的生态伦理和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7.
目前,河流退化己被公认为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环境意识、生态观念的增强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恢复严重受损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水利工程与生态紧密结合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中国的水利发展也正从传统的“工程水利”走向“生态水利”、“环境水利”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了国内和江苏省现有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特征,提出了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框架。确定以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行为和生态制度为6个一级指标,整个指标体系共52项指标。这对现阶段经济技术水平下的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要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应该大力提倡生态道德。生态道德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而其中建立在“有限论”认识之上的生态道德观却是带根本性的,有关这方面的教育和共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国人来说,就更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经济取得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亦越发突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高度重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因此,为了培养人们的环保观念,应重视对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系列丛书:生态文明意识培养》通过介绍大量的生态知识和环境问题,旨在培养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已经过去20余年了,在各种环境条件的挑战下,我国需要特别重视生态平衡和生态经济管理.在经济稳速发展的新时期,大众对"生态经济"的概念已经不觉得陌生了,维持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是我国重要的国策之一.但说起生态经济中的工业环境管理,及生态经济基本运行规则和理论中工业环境的部分,或许大家就没那么熟悉了.《走向21世纪的生态经济管理》就在整体探讨生态经济基本运行规则和理论的同时为我们点明生态经济中工业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人类在凭借科学技术对自然进行日甚一日的征服时也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要消除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关系,就必须重新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及生态自然观,这样看来,生态传播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生态动漫的兴起在生态理念的传播与生态意识的推广方面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补偿在我国有一定的发展历史,但在法律规制方面一直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文章认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法律机制首先应厘清其法律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目前生态补偿法律机制运行的现状,揭示其还存在法律制度方面的缺失、补偿资金来源单一、公民环境意识淡漠等问题,近而提出应从立法方面规范生态补偿法律行为、实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普及环境意识,推进公共参与制度等方面来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达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环境伦理是一个伴随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社会主题。由于人类缺乏对生态文明、环境伦理、环境道德的合理吸纳,造成愈演愈烈的生态恶果。人类文明正处于历史转折点,必须对传统人类文明加以辩证之否定,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通过提供理性制度安排、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来规范人类的道德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5.
保护环境,热爱环境,改善环境,建设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与发展意识,是中国环保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环境意识不仅是科学意识和道德意识,也是艺术意识和现代意识的重要内容,缺乏环境意识,就不可能揭示和实明人类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对立统一,就根本实现不了持续发展的目标。人口众多,社会需求量大;地大物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活动效益低,发展资金严重  相似文献   

16.
焦健  路金喜  王燕  刘智奇  张超  陈丽 《环境工程》2012,(Z2):424-426,485
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综合发展对生态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单一追求输水效率的混凝土衬砌渠道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在我国水资源缺乏和水资源分布及其不平衡的背景下不能把混凝土衬砌都拆除,而是需要提出对混凝土衬砌渠道进行生态改造的具体方案。本方案是以空间全方位立体式的方法进行渠道生态改造,使传统渠道输水方式与人们对生态环境标准提高及我国水资源缺乏现状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7.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及应用——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该改进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将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比较计算得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从而衡量研究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论文以江苏省为例,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其2003年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得到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997hm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4.7228hm2/人,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载力,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但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农村环境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为了更好的推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的人口比较多,密度比较大,基础设施落后,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所以,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就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形势与任务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和生态修复对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近20年来,中国大多数矿区生态环境退化、乡村衰败严重,亟待转型。本研究从"资源魔咒假说"出发,剖析中国矿区乡村衰退和环境恶化的根源。针对当前矿区生态修复缺乏经济考量、违反生态治理的客观规律、错误认识乡村衰退主因且农民安置欠妥等问题,指出今后应整合矿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改革考核办法、利用资源红利、美化矿区环境、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矿区乡村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现有的流域环境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缺乏明确的概念界定及理论体系,使得中国流域环境与生态机制的研究范围、内容、方法等都显得含混不清。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流域存在的环境与生态问题,说明流域环境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必要和重要性,分析流域环境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容,探索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流域环境与生态补偿具体措施的动力与机制问题,以推进流域环境与生态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