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皇岛海岸侵蚀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时期的地形图、遥感图片对比,并选取典型海岸岸滩监测剖面实测数据,对海岸侵蚀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定量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秦皇岛海岸全线处于侵蚀状态,平均蚀退率1.5~4 m/a,根据蚀退率可将秦皇岛海岸划分为严重侵蚀、强侵蚀、侵蚀、微侵蚀、稳定5种岸线侵蚀类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巡滩、现场取样的方式调查了河北省砂质海岸溢油污染的现状,并分析了平直砂质海岸、岬湾砂质海岸、三角洲砂质海岸、潟湖—沙坝型砂质海岸四种海岸类型的溢油污染情况。根据各段海岸特点,分别采取溢油清除、海滩养护、生物降解等手段恢复洁净的海滩原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海岸侵蚀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给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关于三亚湾海岸侵蚀过程及其动力学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或半定量阶段。从海岸动力地貌学角度出发,基于沉积物迁移理论,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了三亚湾海岸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的动力演变过程。计算结果重现了海水波浪的传播形态及动态特征:涨潮时,波高极值相对较大,水位随之升高,波动现象明显,波动形态复杂;落潮时,波高极值相对减小,水位也随之降低,海面相对较平静,波形态在离岸区域较单一,仅在近岸区域相对多样化。同时,数值模拟结果也很好地显示了三亚湾岸线附近的沉积或侵蚀过程特征:三亚湾西段海洋动力条件较强,沉积或侵蚀现象明显,沉积/侵蚀能力由三亚湾西段逐渐向东段减小。此外,以海洋动力学机制为基础,定量模拟了三亚湾海岸侵蚀与演变物理过程,为该地区海岸开发利用、海岸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RS和GIS的长江安庆段岸线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遥感影像结合GIS相关技术对长江安庆段岸线进行解译、分类,查清长江安庆段岸线资源分类长度,并采用岸前水深和岸线稳定性两个评价指标对岸线资源进行分等评价,兼顾岸前航道水域宽度和后方陆域场地条件两个限制性因素,综合确定岸线条件的优劣。评价结果:长江安庆段岸线总长度为249.6km,一级、二级优良岸线62.4km,三级岸线187.2km;开发条件较好的岸线有周家湾一套口、沟口-老湖塔和谭家沟-马船沟三段。最后结合安庆市经济发展背景、区位条件对安庆沿江岸线资源开发分段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厦门围垦、围建等涉海洋工程必然对邻近海域产生影响。结果表明:11999—2013年厦门海域面积减少了63.69km2,年平均变化率约-0.92%;滩涂面积减少了47.08km2,年平均变化率约-5.2%。2厦门海域岸线类型复杂,1999年和2006年自然岸线与人工岸线比例分别为1∶1和1∶4.95,人工岸线以1.54%比率增加;2006—2013年岸线整体比例无较大变化,局部岸线改造工程显著。3厦门海域悬浮泥沙含量分布相对稳定,局部海域受沿海建设及政策支持的影响有突出变化。  相似文献   

6.
厦门围垦、围建等涉海洋工程必然对邻近海域产生影响。结果表明:11999—2013年厦门海域面积减少了63.69km2,年平均变化率约-0.92%;滩涂面积减少了47.08km2,年平均变化率约-5.2%。2厦门海域岸线类型复杂,1999年和2006年自然岸线与人工岸线比例分别为1∶1和1∶4.95,人工岸线以1.54%比率增加;2006—2013年岸线整体比例无较大变化,局部岸线改造工程显著。3厦门海域悬浮泥沙含量分布相对稳定,局部海域受沿海建设及政策支持的影响有突出变化。  相似文献   

7.
海岸作为海洋资源开发、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大量人口、产业向海岸带区域聚集,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导致海岸带环境日益恶化、自然岸线严重受损、海岸带资源锐减。海岸整治修复成为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恢复海岸带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为评价人工海岸生态化改造及整治修复工作效果,基于国内外学者对海岸生态修复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生态指标、经济指标和功能指标三方面,筛选出50项产出性指标构建人工海岸生态化改造及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科学全面、客观合理地评价人工海岸整治修复效果,为人工海岸生态化改造及整治修复工作的检查、考核以及验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近年南海明珠项目、葫芦岛、秀英港扩建工程等人工填海工程对海口湾冲淤变化的影响,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型,对研究区人工填海前后潮流场、波浪场及冲淤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人工填海后,综合各条件下的冲淤情况,海口湾受潮流和波浪共同作用大部分区域处于淤积状态,年淤积量预测值为0.1~1.0 m;白沙角等局部区域处于侵蚀状态,年冲刷量预测值为0.1~0.3 m;受海口湾人工填海工程的影响,秀英港航道的水动力条件减弱,对通航条件改善有利,需加强航道的水深监测和定时的清淤工作;在南海明珠人工岛南侧波影区泥沙堆积会形成向海的舌状的突出体,其两侧海岸形成侵蚀后退带,需人工补沙等措施以保证岸线稳定。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省重力侵蚀灾害数据为基础,选取地形起伏度与年均大雨天数作为地形与降雨因子的参数,研究了陕西省重力侵蚀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重力侵蚀依据其主导因子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分别为:重力侵蚀低发区(Ⅰ区)、地形因子主控区(Ⅱ区)和重力侵蚀高发区(Ⅲ区)。将重力侵蚀分区结果同地貌分区对比,发现两者存在较好的吻合关系,其中重力侵蚀低发区包括关中平原、风沙区及黄土高原区,地形因子主控区包括秦岭与安康盆地,重力侵蚀高发区则主要在大巴山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受入海水沙减少、海岸带高强度开发和海洋动力作用等的影响,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床侵蚀凸显。基 于实测地形和波浪资料,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工程防护区海床侵蚀过程及稳定性变化。工程防护区海床侵蚀主要分 布在近岸10km 内,2007—2015年距岸8 km 区域内表现强烈侵蚀,堤前海床较2000—2007年时段侵蚀量增大,海 床侵蚀向岸加剧。随着现行河口沙嘴的淤积延伸和孤东浅水区的不断侵蚀,孤东南大堤外海逐渐形成了“近岸区深, 远岸区浅”的反剖面形态。随着工程防护区近岸持续侵蚀,等深线不断向岸移动,堤前海床不稳定性逐渐加剧,2015 年84.20%的堤前海床处于强或极强不稳定状态。本研究可为新形势下黄河三角洲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内河岸线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国土资源和特殊的土地资源。随着“T”战略的实施、沿江开发的逐步深入,岸线资源在沿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岸线资源,合理利用并发挥其最大的资源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经过甄别,遴选了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岸前航道水域宽度和后方陆域场地条件4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并运用GIS手段进行了实际评价,经过综合评价得出安徽巢湖段岸线资源的基本情况是Ⅰ、Ⅱ级优良岸线比例高,适合建港和发展工业、仓储的岸线资源量大,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段提出了开发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际     
正厄尔尼诺侵蚀美加州海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到半月湾之间的海岸,由于近期厄尔尼诺天气加快侵蚀,部分地段最近有6米宽的地面崩塌,大片已临近边缘的公寓随时可能掉进太平洋中。目前,住在加州帕斯菲卡市的居民已被迫撤离。专家多年来警告水土流失和海平面上升将造成太平洋沿岸洪水增加、海岸坍塌、强风暴雨和其他大规模变化。  相似文献   

13.
确定自然海岸特征是海岸修复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开发后弃管的无居民海岛却面临缺少历史资料参考的困难。在大连普兰店湾中部前大连岛的研究证明,依据历史影像和现存海岸地质地貌情况可以分析确定原自然海岸位置及性质。1972年KH 卫星影像表明当时的前大连岛仍然保持自然海岸形态,海岸位置在2020年海岸后 方的岛屿陆域内部。结合2020年海岸地质考察结果可以进一步确定1972年的前大连岛东部、西部分布海蚀崖形式的基岩海岸,南部、北部则分布砾石质海岸。1972—2020年,前大连岛自然海岸全部变化为人工海岸,海岸长度也从约2.38 km 增加至约3.12 km。  相似文献   

14.
基于QuickBird遥感影像和GIS技术,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魏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固态污染物负荷方程,进行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魏沟小流域年平均侵蚀模数为7501.88 t/km2,侵蚀级别属强度,年水土流失量2.6×104t;土壤N、P、K养分流失年负荷量分别为18737kg、17454kg和4133kg。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共有31个河口港址,广泛分布于河北省沿海地区。在实地调研和广泛收集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河北省河口港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河口港址资源划分为4个质量等级,提出了不同质量等级河口港址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河北省已有的调查数据和有关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北省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根据河北省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市级行政单位作为评价的基本单元,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北省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对河北省生态安全现状评价结果的分析,提出了确保河北省生态安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成都龙泉山地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发展需要。本文以成都市龙泉山地区为例,从景观类型、生态功能、生态价值、土壤侵蚀敏感性和地质灾害敏感性5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描述水平生态过程和垂直生态过程下的生态适宜性,综合两种评价结果进行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机理的差异使评价结果有着很大的区别,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弥补彼此的不足,本文将研究区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禁止开发区、严格限建区、一般限建区、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5个分区,各区的面积分别为259.70km^2、793.89km2、1220.35km2、739.68km2和490.42km2。以往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往往单一地考虑水平或者垂直生态过程,本文构建的这种综合水平和垂直生态过程的评价方法为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补充。  相似文献   

18.
滨州市沿海防潮工程的生态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的滨州沿海为风暴潮多发区,沿海防潮工程建设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海岸侵蚀、潮滩潮沟退化、贝壳堤岛部分丧失、鱼类回游通道截断和入海河流水质恶化等。建议今后应加强防潮工程生态影响监测与评价,海岸带生态修复和防潮工程技术研究,以充分发挥沿海防潮工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明浩  程先富 《四川环境》2010,29(6):127-132
洪水灾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是科学有效地防洪减灾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对洪水灾害风险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从气象、水文水力、社会经济、遥感与GIS和土地利用5个方面对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的常用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列出了常用的评价因子。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山东海岸分布着特殊意义的海岸沙生植被,其特点为群落类型单纯,组成种类结构简单,具有显著的镶嵌性。植物有很强的抗旱、耐瘠、耐热、耐盐能力,群落自然演替缓慢。本文对该岸区沙生植被的恢复、发展和防止生态平衡失调等问题进行了生态评价,并从植物生态学角度提出海岸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