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彦梅 《环境教育》2023,(Z1):88-89
<正>学校把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在校园内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也在校园乃至社区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成效。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聚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教育,拓展多元形式的垃圾分类教育,逐步建立起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形成了一套系统性、标准化的推动精细化垃圾分类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政策法规     
正靠法治手段推进垃圾分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已满一年,近日有媒体专门实地调查走访,发现许多地方的垃圾分类推广工作依然步履维艰:有的地方垃圾桶都是"清一色",不仅没有标注分类,垃圾回收车回收  相似文献   

3.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以垃圾分类为着力点,创建了一种可推广、可复制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打开方式",构建了"一点二线三融合"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体化育人模式:牢牢扭住垃圾分类这个按钮,贯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立德树人两条主线,打造以垃圾分类为主题、以学生为主体的"三融合"立体式育人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科教融合";在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实施产教融合;在大学文化建设方面,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开展各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活动,践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和落实《甘井子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实施细则》文件精神,大连市甘井子区蓝城小学坚持"以教育促动学生,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牵动社会"的理念,努力提高全体师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意识,引领广大师生、家长积极践行垃圾分类,为建设美丽大连,打造生态宜居、和谐共处的现代化城市发挥积极作用。健全组织机构,奠定环境教育基础以学校"十三五"教育规划为依据,以智慧校园环境文化创建为核心,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垃圾分类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我在想,垃圾究竟应该怎么分类呢?暑假我们搬到了新房子,我看到小区内每个楼前有四个垃圾桶,分别标明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渐渐地,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大多小区都把垃圾桶分类放置,但很少有人按照标识的类别去扔垃圾,有的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曾先后荣获"全国绿色教育创新学校""全国生态环境教育百强学校""金山区生态教育联盟学校""金山区垃圾分类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一直以来,学校都重视对学生的绿色发展,如通过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地让学生明白垃圾分类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如今,"垃圾分类好习惯,节能减排大文明"的氛围已在朱泾第二小学蔚然成风。垃圾分类,主题实践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环保小队积极  相似文献   

7.
通过"国际生态学校"创建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关心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倡导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生态文明行为,自觉养成减少垃圾丢弃、随手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一、项目背景国际生态学校项目(Eco-School,ES)是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  相似文献   

8.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我国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根本途径。自2015年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及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提出并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同时,要求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  相似文献   

9.
<正>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指示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是彰显学校环境教育特色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内在需求,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环境素养的有效载体,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2019年年初,学校专门成立了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室和校园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组,各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分析了我国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程中面临的困境,并对国际"垃圾银行"的做法及经验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广"生活垃圾银行"的对策建议。近年来,垃圾分类已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与难点,是实现农村生态宜居与乡村生态振兴的有效途径。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生活垃圾分类的途径。从国际上来  相似文献   

11.
张厚美 《绿叶》2023,(7):21-22
<正>“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习近平总书记5月21日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为我们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笔者在市城区多个居民小区和垃圾中转站调查发现,现实中,虽然不少小区中心区域摆放有“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三种颜色的垃圾桶,但不少市民“不会分”,  相似文献   

12.
读者评刊     
<正>@王家福:第八期"高端访谈"栏目专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授张孝德《迈向新时代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乡村起航》的文章,指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这个观点特别好,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起点在乡村,希望也在乡村。@马泽亚:《上海: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一文让读者看到了上海市垃圾分类后的变化。《上海市生  相似文献   

13.
江莉 《绿色视野》2023,(8):42-46
<正>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既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关乎生态文明建设,体现现代社会的文明水平。如何将垃圾分类治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作用,避免思想宣传口号化、治理实践形式化,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4.
垃圾分类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应起到先锋作用。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河环院)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活动、编制教材和标准、开展宣教活动、开设垃圾分类课程、打造示范基地等方式将垃圾分类融入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促进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总结河环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一系列做法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建设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的植树节,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召开了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统计出一个新的数据:3年来,学校共回收30余吨再生资源。垃圾分类是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重要途径。为节约利用可再生资源、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美化校园环境、创建绿色校园,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在2015年启动"绿色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活动,在高二年级成立两个试点班级,组建了由老师和学生志愿服务队组成的绿色环  相似文献   

16.
正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近几年致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逐渐形成了学校的制度文化;开展多元活动,催发师生生命成长,形成学校的活动文化;促进师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学校办学特色。UA行动1:垃圾分类,融入校园作为广州市垃圾分类标杆学校,广州市STEM课程试点学校,石碁镇前锋小学以实际行动守护这份荣誉。2010学年开始,学校把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德育部,由校长主管,  相似文献   

17.
<正>据统计,2018年全省垃圾分类小区8197个、单位1.48万个,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8550吨/日、餐厨废弃物处理能力416吨/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235万吨/年。近期,笔者围绕"拥抱垃圾分类新时尚,建设美丽中国我先行"主题,对垃圾源头"怎么分类、怎么收集、怎么运输、怎么处置"进行"全链条"调查研究。调研发现,各级党委、政府把垃圾分类治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总体规划,作为高质量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加以引领。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短板和矛盾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并下工夫解决。  相似文献   

18.
<正>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本着"绿色创城我先行"这一宗旨,率先开展了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推出了"三动一建"垃圾分类创建活动。近年来,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本着"绿色创城我先行"这一宗旨,率先开展了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推出了"三动一建"垃圾分类创建活动,即以"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携动一个楼座,创建一方社区",注重"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通过践行三个链接,即"垃圾分类我先行与主题活动相链接,与课程实施相链接,与  相似文献   

19.
高校垃圾分类回收监管机制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高校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博弈论方法,通过建立双方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影响主体进行垃圾分类策略选择的不同因素。将对垃圾分类行为具有较强约束的"声誉资本"引入模型中,研究不同情况下的演化均衡策略。结果显示:①大学生是否采取垃圾分类行为主要与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支付的成本C_1、大学生因不参与垃圾分类造成的声誉损失h、学校的惩罚P以及参与垃圾分类得到的奖励R等因素有关。②大学生因不参与垃圾分类造成的声誉损失h对学生分类行为的影响显著。③学校是否采取监管策略主要与监管成本C有关。研究结果对于高校和政府制定环境监管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垃圾分类处理问题走上历史舞台,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主战场,目前校园垃圾分类工作仍存在分类意识不足、分类知识缺乏、相关制度欠缺、分类设施陈旧与缺乏统一管理等诸多问题。高校应该通过充分发挥相关优势,从制定整体规划、提升重视程度、优化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健全设施设备、开展科技创新及完善奖惩机制等方面,探索构建高校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体系,促进高校学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树立与绿色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