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北京城区四环以内采集了33个冬季道路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布特征、来源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6种多环芳烃(PAHs)∑16PAHs的浓度范围为931.0—2668.7 ng·g~(-1)干重,平均浓度为1602.4 ng·g~(-1)干重,污染物的组成以4环和3环PAHs为主.通过LMW/HMW(低分子量与高分子量PAHs的比值)法、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得出,道路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自于煤、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交通尾气的排放.由TEQBa P分析结果可知,33个采样点PAHs的∑16TEQBa P范围为58.2—324.4 ng·g-1干重,平均值为139.3 ng·g~(-1)干重;所有采样点的∑10TEQBa P范围为33.1—266.8 ng·g~(-1)干重,平均值为95.0 ng·g-1干重,均超过荷兰土壤的目标参考值,说明北京市冬季道路沉积物中PAHs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其中7种致癌性PAHs(Ba A、Chr、Bb F、Bk F、Ba P、IPY和DBA)的TEQBa P占∑16TEQBa P的96.1%—99.3%,平均值为98.5%,是∑16TEQBa P的主要贡献者,并且Ba P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基于GC-MS分析了巢湖湖区及入湖河流共40个采样点的表层水及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有机氯杀虫剂(OCPs)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年内不同季节中,巢湖湖区及入湖河流表层水体∑OCPs浓度均较低,春季6.09—11.53 ng·L~(-1),夏季6.32—11.10 ng·L~(-1),秋季6.76—16.23 ng·L~(-1),冬季5.97—16.29 ng·L~(-1);相应季节OCPs平均浓度分别为8.33±1.19 ng·L~(-1),8.43±1.21 ng·L~(-1),9.25±1.96 ng·L~(-1)和8.33±2.14 ng·L~(-1).表层水体中OCPs主要为工业生产六六六(HCHs)以及杀虫剂林丹.湖区及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中OCPs浓度(ng·g~(-1)级别)远高于表层水体(ng·L~(-1)级别)的浓度,∑OCPs浓度范围为2.55—19.03 ng·g~(-1),平均浓度为5.80±4.07 ng·g~(-1),且巢湖西部地区OCPs污染大于东部区域,其中较高浓度的狄氏剂和硫丹成分说明巢湖区域受到这两类物质的污染.异构体分析表明,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来源也与周边农田土壤和地表径流所带来的污染以及不同程度工业品HCHs粉剂和林丹的陆源性输入有关;在绝大多数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滴滴涕类农药(DDTs)的检出为历史的残留污染.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巢湖湖区及入湖河流表层水体中OCPs对该区域的生态风险几乎没有影响且表层沉积物中OCPs亦处于较低的风险状态.  相似文献   

3.
对杭埠-丰乐河12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6种PAHs均被普遍检出,总含量(∑PAHs)范围为71.3±15—3372±402 ng·g~(-1)干重(dw),平均值为938 ng·g~(-1)(dw),与国内主要河流相比其浓度处于中等水平.底泥中多环芳烃组成以4环和5环为主,共占∑PAHs的81%,其中,二苯并[a.h]蒽(DBA)浓度最高,平均浓度为254 ng·g~(-1).底泥总有机碳(TOC)与∑PAHs之间有良好线性关系.利用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探讨了PAHs的可能来源,结果显示,杭埠-丰乐河底泥中PAHs主要来自于流域周边居民生物质、煤燃烧及汽车燃油污染.利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和苯并[a]芘毒性当量(TEQBa P)法分别评价了杭埠-丰乐河沉积物PAHs的生态风险和致癌风险,发现部分采样点某些多环芳烃含量超过了效应区间低值(ERL),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沉积物中TEQBa P均值高达343 ng·g~(-1),具有相当高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太湖沉积物柱状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探讨了沉积柱中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变化特征及可能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柱中OCPs浓度为0.88—4.73 ng·g-1(干重),平均值为2.17 ng·g-1;DDTs、HCHs、六氯苯的残留量均较高,其中DDTs为0.10—1.32 ng·g-1,平均值为0.57 ng·g-1;HCHs的浓度为0.25—1.99 ng·g-1,平均值为0.65 ng·g-1;六氯苯为0.50—1.35 ng·g-1,平均值为0.92 ng·g-1.3个湖湾的沉积柱表层DDTs含量最高,有明显的表面富集现象,成分分析表明,太湖可能着存在着DDTs类物质的输入.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集了内蒙古林草交错带土壤、凋落物和树皮等环境样品,通过对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残留特征、可能来源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中ΣOCPs浓度为7.07—435.80ng·g-1dw,平均值为85.22 ng·g-1dw;凋落物中ΣOCPs浓度为7.52—35.48 ng·g-1dw,平均值为21.52 ng·g-1dw;活树皮中ΣOCPs浓度为0.99—13.19 ng·g-1dw,平均值为8.11 ng·g-1dw;死树皮中ΣOCPs浓度为5.75—38.89 ng·g-1dw,平均值为12.11 ng·g-1dw.不同环境介质中的OCPs以异狄氏剂醛、硫丹硫酸酯、HCHs、DDTs为主.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中OCPs的含量差异较大,农业用地、森林土壤中含量较高,边缘草地土壤中较低.来源分析表明,HCHs的主要来源于林丹的输入,DDT主要来源于外界新污染物的...  相似文献   

6.
2015年4月采集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流型、河网型和湖泊型饮用水源地沉积物,采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了22种有机氯农药(OCPs).结果表明,采集的沉积物中测定的22种有机氯农药都有检出,滴滴涕(DDTs)、六氯苯、六六六(BHCs)、五氯苯的检出率为100%;有机氯污染水平依次为:嘉兴河网(浓度范围为1.71—61 ng·g~(-1),中值为12.4 ng·g~(-1))长江下游(浓度范围为0.46—93 ng·g~(-1),中值为8.59 ng·g~(-1))≈钱塘江(浓度范围为1.02—69 ng·g~(-1),中值为8.1 ng·g~(-1))太湖(浓度范围为1.76—8.65 ng·g~(-1),中值为3.53 ng·g~(-1)).DDT及其降解产物的浓度与其他地区的含量相当.依据DDTs和BHCs的同分异构体比值的变化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对污染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嘉兴河网主要以氯丹、九氯和六六六为主要污染特征,该地区有氯丹的使用和六六六的历史残留.钱塘江主要以BHCs、氯丹和DDTs为主要污染特征,有林丹的输入.太湖主要污染特征为DDTs和BHCs,并有新源输入.长江下游主要以o,p'-DDT和BHCs为污染特征,有些采样点表明有三氯杀螨醇的使用,六六六为历史残留.对长三角地区水源地沉积物进行生态评价发现,滴滴涕类有机氯农药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其中DDTs具有潜在生态风险的采样点占74%,具有生态风险的采样点占2%.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污灌区地表土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太原市污灌区地表土中有机氯农药(OCPs)分布特征,本文在太原小店区共采集了31个地表土样,应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土壤中OCPs的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土中OCPs污染较轻,总OCPs浓度范围为2.01—47.20 ng.g-1(平均值为16.76 ng.g-1).其中总滴滴涕(∑DDT)浓度范围为0.27—37.93 ng.g-1(平均值为8.38 ng.g-1),总六六六(∑HCH)浓度范围为0.18—11.89 ng.g-1(平均值为3.37 ng.g-1),最高浓度均没有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Ⅱ级标准(农业土地).不同灌溉区OCPs浓度平均值顺序为:污灌区>清灌区>背景点,表明污水回灌对OCPs浓度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比较各采样点中OCPs各异构体的组成发现,该区域HCHs、DDTs和硫丹农药主要来自于历史残留,部分区域曾使用林丹和三氯杀螨醇农药.对比各有机氯农药浓度地理分布特征,表明OCPs浓度分布与污水灌溉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采集长江安庆段及其沿江湖泊群表层沉积物样品共30个,检测16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含量.结果表明,长江安庆段(4个断面)的∑PAHs浓度范围为36.0—221.6 ng·g~(-1)(干重,下同),平均浓度为137.1#76.5 ng·g~(-1);安庆沿江湖泊群(23个采样点)的浓度范围则为45.5—3608.8 ng·g~(-1),平均浓度为941.5±868.5 ng·g~(-1).研究区域内∑PAHs主要以高环(4—6环,HMW)为主,表明主要受交通运输、船舶油类以及化工厂等高温燃烧排放影响.同分异构体分析进一步表明,PAHs主要来源于燃烧排放,不同湖泊存在不同的潜在来源,嬉子湖受到石油排放源、煤木柴燃烧和石油及其精炼产品的燃烧等多重来源影响,而菜子湖中则主要受木材、煤等燃烧源影响,长江安庆段存在石油直接排放源及其燃烧源共同影响.石门湖和白荡湖则以石油及其精炼产品燃烧源为主.生态风险评价表明,长江安庆段及沿江湖泊群表层沉积物中PAHs处于较低的生态风险状态.  相似文献   

9.
2014年7月,采集长江嘉陵江重庆段9个断面的地表水和沉积物样品,检测15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结果表明,地表水的∑PAHs浓度范围为65.6—1249 ng·L~(-1),沉积物中∑PAHs浓度范围为68.6—4226 ng·g~(-1),与其历史浓度水平相当;聚类分析表明,化工园区对其下游PAHs分布有一定影响,园区下游地表水和沉积物∑PAHs浓度最高.两江汇流前,地表水4环PAHs占总量的43.63%—61.68%;两江汇流后,2环比例增加,占总量的29.01%—68.72%;沉积物4环PAHs占总量的26.62%—48.74%.在顺流方向,地表水中河左∑PAHs浓度高于河中和河右,沉积物中∑PAHs浓度横向无明显差别,其中化工园区下游可能是受左岸工业影响,地表水中河左∑PAHs浓度是河中、河右的12倍和7倍,沉积物中河左∑PAHs浓度是河右的7倍.环数组成、分子比值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地表水PAHs来源主要为木材、煤燃烧源,同时还包括石油燃烧和石油泄漏,沉积物则主要为木材、煤高温燃烧源.  相似文献   

10.
太湖作为重要的工农业用水水源以及周边居民饮用水源,其水质安全受到高度关注。在太湖西部入湖口采集7个沉积物样品,研究了合成麝香、多环芳烃(PAHs)、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增塑剂(OPs)和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多种污染物分布广泛,含量水平差异较大。其中,Σ15PAHs含量371 ng·g~(-1)~2.53$103ng·g~(-1),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和化石燃料高温裂解;沉积物中检出4种多环麝香,主要组分为佳乐麝香(HHCB)(0.0792 ng·g~(-1)~1.17 ng·g~(-1))和吐纳麝香(AHTN)(0.123 ng·g~(-1)~1.29 ng·g~(-1)),它们指示了太湖水体已遭受一定程度生活污水输入影响;沉积物中Σ6OPs含量范围为1.63 ng·g~(-1)~21.9 ng·g~(-1),主要污染组分为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和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并呈现明显的点源排放特征;沉积物中六六六系列(HCHs)(0.310 ng·g~(-1)~1.11 ng·g~(-1))和滴滴涕系列(DDTs)(0.551 ng·g~(-1)~6.40 ng·g~(-1))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位于太滆流域的几个入湖口沉积物中多种污染物含量多高于浙江省辖区3个入湖口沉积物。  相似文献   

11.
在黄河三角洲不同区域采集了26个土壤样品,利用GC-MS内标法测定土壤中22种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并对其残留特征、污染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共检测到19种OCPs,总的OCPs浓度范围为0.01—10.49 ng·g~(-1),平均浓度为1.678 ng·g~(-1).OCPs平均浓度顺序如下:DDTsHCHs氯丹类硫丹类,DDTs类农药的检出率最高,DDTs和HCHs是土壤中OCPs主要的组成成分,研究区土壤中DDTs和HCHs的残留水平低于国内其他地区土壤中含量,也低于规定的土壤阈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本研究区土壤未受OCPs的污染.β-HCH和p,p'-DDE分别是HCHs和DDTs的主要组成成分.研究区土壤中OCPs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无新的污染源输入.土壤中TOC和p H值对OCPs的残留存在影响,并且呈现弱的负相关性,不同类型土壤OCPs残留量存在差异,OCPs在树林土壤中的残留含量高于海岸带和原耕地土壤中.风险评价表明研究区土壤中HCHs农药残留量不会对生物产生风险;DDTs类农药对研究区生物存在可能性较小的生态风险,危害性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12.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稠环类化合物,由于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危害,美国环保局将16种PAHs列为优先控制的污染物。PAHs也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作为华东地区的重要水系和水源地,研究太湖环境质量的变化对改善太湖流域水生生态系统和提高沿岸居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研究了太湖胥口湾水域表层水和沉积物的PAHs。结果显示,表层水和沉积物的PAHs总浓度分别为7.2~83 ng·L~(-1)和66~620ng·g~(-1)干重;年均值为29 ng·L~(-1)和218 ng·g~(-1)干重;年均毒性当量浓度为2.4 ng·L~(-1)和28 ng·g~(-1)干重。沉积物中的主要污染物为荧蒽、芘和,影响毒性当量浓度的主要是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4环PAHs在沉积物中占主要,其浓度百分比为44%~48%,而5环PAHs则占毒性当量总浓度的90%以上,说明其危害主要来自5环PAHs。PAHs特征化合物比值分析表明,胥口湾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煤和木材燃烧,表层水大部分为燃烧和石油的混合来源。污染水平的时空变化特点为丰水期(8月)表层水PAHs浓度偏高,沉积物偏低。湖区和湖岸的PAHs浓度只在丰水期有显著差异,表层水PAHs浓度湖区高于湖岸,沉积物相反;其他时期湖区和湖岸PAHs浓度无显著差异。根据加拿大沉积物环境质量标准,胥口湾整体生态风险水平较低。从时空分布特征来看,个别生态风险较高的点主要分布在湖岸,5月平水期可能是沉积物中PAHs生态风险较高的频发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黄浦江水相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分布、组成特征和污染来源;分析黄浦江水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的时空变化;在黄浦江水相样品中,除了甲氧氯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外,其他20种有机氯农药在样品中均被检出,在所有水样中的OCPs浓度范围为0.29—44.7(中值2.19)ng·L~(-1).六六六(HCHs)是主要污染物,其次为滴滴涕(DDTs),浓度分别为0.13—38.3(中值0.92)ng·L~(-1)、0.03—3.28(中值0.63)ng·L~(-1).HCHs呈现出自上游至下游浓度逐渐升高的趋势,DDTs在上、下游无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HCHs、DDTs的浓度均呈现夏季低、冬季高、春秋介于中间的季节性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于2018年10月对阿勒泰地区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共采集样品14个,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 7890A-5975MSD Agilent)测定土壤样品中16种优控PAHs含量,并对其组成、分布及来源情况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表层土壤中∑_(16)PAHs含量介于3.48~103.81 ng·g~(-1)之间,平均含量为32.24 ng·g~(-1),PAHs组成以3、4环为主,其中,7种致癌PAHs总含量介于0.32~50.95 ng·g~(-1)之间,平均含量为11.20 ng·g~(-1)。研究区域土壤PAHs污染水平较低,且PAHs污染水平与海拔高度无显著相关性(r=-0.471,P=0.668)。同分异构体比值法分析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土壤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及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对PAHs贡献较大。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解析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土壤PAHs主要受交通源(62.8%)、焦炉和燃煤源(28.2%)以及生物质燃烧源(9.0%)3个污染源影响,与新疆2012年排放贡献源相比,交通源以及焦炉和燃煤源排放占比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气相色谱(GC-ECD)、ICP-MS和原子荧光法,对海南五市淡水区表层水体和沉积物样品中14种有机氯农药和9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表明,水样和表层沉积物有机氯农药含量分别为5.02—60.75 ng·L~(-1)和2.30—22.67 ng·g~(-1),其中水样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β-HCH(6.67 ng·L~(-1))、p,p'-DDT(4.01 ng·L~(-1))、o,p'-DDT(3.35 ng·L~(-1))和p,p'-DDE(3.05 ng·L~(-1)),表层沉积物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异狄氏剂(3.09 ng·g~(-1))、β-硫丹(2.40 ng·g~(-1))、p,p'-DDD(1.82 ng·g~(-1))、β-HCH(1.63 ng·g~(-1))、α-硫丹(1.59 ng·g~(-1))和p,p'-DDE(1.04 ng·g~(-1)).海南养殖水体中HCHs和DDTs污染程度与其他水域比较属中低水平.重金属检测水样中Cr、Fe、Ni、Cu、Zn、As、Cd、Hg和Pb含量分别为nd—26.58、346.7—5310、0.28—14.81、nd—9.46、3.02—15.05、132.96—186.6、nd—0.11、0.01—0.11、1.15—21.60μg·L~(-1),底泥中Cr、Fe、Ni、Cu、Zn、As、Cd、Hg和Pb含量分别为4.04—71.28、6530—37040、1.06—29.34、nd—19.26、nd—111.04、1.04—5.68、nd—0.22、0.01—0.15、3.17—61.38 mg·kg~(-1),养殖鱼塘底泥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RI)为10.37—51.80,平均为25.45,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该区域除个别样点外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7种重金属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生态风险均值排列顺序为:HgCdAsPbCuZnCr.  相似文献   

16.
南运河生态修复水体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向水体投加高效微生物净水剂和生物复合酶生态修复南运河受污染水体.为研究南运河生态修复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和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OPPs)污染特征,监测了南运河及生态修复试验河道水体中15种OCPs、17种PAHs和18种OPPs的含量.结果表明,南运河水体及试验河道表层水体中共检测出3种六六六类(Hexachlorocyclohexanes,HCHs)污染物,分别是α-六氯环己烷(α-HCH)、β-六氯环己烷(β-HCH)和林丹(γ-HCH),OCPs总量变化范围是1.11—1.78 ng·L~(-1);共检测出萘(Naphthalene,Nap)、苊(Acenaphthene,Ac P)、苊烯(Acenaphthylene,Ac Py)等11种PAHs,PAHs总量变化范围是52.76—60.28 ng·L~(-1);共检测出3种OPPs,分别是甲胺磷(Methamidophos,MTP)、敌敌畏(Dichlorvos,DDVP)、和甲基异柳磷(Isofenphos-methyl,IPM),OPPs总量变化范围是6.51—17.50 ng·L~(-1).微生物净水剂和生物复合酶的投加基本上不能降解水体中的OCPs和PAHs,而对水体中OPPs的降解有一定作用,降解率在19.6%—62.8%之间,平均降解率为35.2%.高效微生物净水剂和生物复合酶降解河道水体中持久性OCPs、PAHs和OPPs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技术对河流、湖泊有机污染物生态修复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室内地面灰尘中15种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时间变化规律,于2012年3—7月对北京市一座办公楼内的某办公室进行了每周一次的连续高密度灰尘样品采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15种PAHs含量。结果表明,该办公室内灰尘样品中∑PAHs浓度范围为1 180~24 300 ng·g~(-1),平均浓度为8 960 ng·g~(-1)。总体上,检出的PAHs以3环PAHs为主,其中菲占PAHs总量的59%以上,其次是4环和5环PAHs,4环PAHs中占的比重最高,约占4环PAHs总量的34%。该办公室内灰尘中∑PAHs的浓度存在显著的时间变化差异,总体表现为∑PAHs浓度随气温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排放源、石油源、木材与煤燃烧是北京市室内灰尘中PAHs的主要来源。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ILCR皮肤接触ILCR手口摄入,且CR均值大于10-6,说明该采样点的PAHs污染存在"潜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三亚河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应用加压流体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先控制PAHs的含量和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为3.23—493 ng·g~(-1)之间,平均浓度为211 ng·g~(-1),调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与其它区域河流、湖库和海域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比较,PAHs含量属于低值水平.调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以3—5环为主,其对总浓度的贡献率为76.6%—100%,平均为84.4%,采用同分异构体比值分析结果显示PAHs主要来源于木柴、煤炭等燃烧源.质量基准法和质量标准法分析表明三亚河表层沉积物中的PAHs含量水平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但对长期生活在该区域的底栖生物将构成轻微的潜在威胁,应采取相应管控措施,控制多环芳烃排入三亚河.  相似文献   

19.
典型城乡交错区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城镇化进程中武汉郊区-鄂州城市-鄂州郊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城乡交错区多环芳烃(PAHs)污染水平和来源,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研究区土壤中PAHs广泛存在,16种PAHs检出率达100%.土壤中∑16PAHs含量为16.60—1854.21 ng·g~(-1),均值为411.67 ng·g~(-1);7种致癌单体多环芳烃Σ7PAHs含量为4.17—1169.98 ng·g~(-1),均值为251.93 ng·g~(-1).不同点位PAHs污染水平差异较大,其中在居民密集区、城市建设及交通繁忙区域尤为显著,说明城乡交错区人为社会和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中PAHs污染产生较大影响.采用组分特征比值和主成分分析污染来源,结果显示该地区土壤中PAHs主要源于煤燃烧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以及秸秆等生物质低温燃烧排放,同时存在石油源污染.在城市化建设发展中,城乡交错区工业、农业、交通及生活等各种区域相互交错重叠,人为活动异常活跃,产生大量PAHs输入源,逐渐成为影响生活和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区对于成人和儿童通过呼吸暴露于土壤PAHs几乎不存在风险;而通过皮肤接触及经口摄入途径暴露于土壤PAHs存在一定潜在风险.此外,儿童通过3种途径暴露致癌风险低于成人;成人和儿童通过3种途径暴露的致癌风险大小顺序均为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呼吸.  相似文献   

20.
污灌区农田土壤可能受到多环芳烃(PAHs)的严重污染.本文以山西省黎城污灌区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农田土壤中16种优控PAHs的含量水平、组成特征以及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污灌区农田土壤中PAHs总含量范围为16.03—1320.95 ng·g~(-1),平均值为226.74 ng·g~(-1).土壤中PAHs以4—6环的PAHs为主,占总量的61%.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有40%的样品受到污染,其中重度、中度和轻微污染所占比例分别为2.9%、2.9%和34.3%.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已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从污染评价结果以及与山西省内其它区域农田土壤多环芳烃含量比较来看,研究区土壤已经受到PAHs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未来环境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