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剜曲麻菜     
李青松 《绿叶》2012,(6):105-106
剜野菜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我一眼看到麦田边地埂上的曲麻菜时,激动得几乎要流泪。——久别了的曲麻菜啊!那是四月的一天,来福来电话说:"去田间地头看看,舒展一下筋骨吧!"我说:"好。这万恶的城里头太憋闷了!可是,去哪里呢?""当然去郊外!脚往哪里走,我们就往哪里去。"电话那边的来福笑嘻嘻地说。驱车向北,再向东,然后又向北……终于把喧嚣的城市抛在了身后。路边是一格一格白亮亮的  相似文献   

2.
潭柘寺看松     
正记得有一年央视春节晚会上,歌唱家李谷一用京腔京韵演唱了一曲《故乡是北京》,其中有几句歌词是"不说那天坛的明月、北海的风,卢沟桥的狮子、潭柘寺的松……"多年来,那优美的旋律时常在我耳畔回荡。由这首歌,我知道了潭柘寺的松可不一般,也很想找时间去看看潭柘寺的松树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作为春天的使者是当之无愧的,每年开春时节,她都早早绽放,给我们捎来了春的信息。习习春风中,面对热力四射、青春洋溢的灼灼桃花,我们精神为之振奋。看一树一树桃花,仿佛不是一个春天迎面而来,而是无数个春天蜂拥而至。唐朝诗人白敏中有  相似文献   

4.
春天来了,冰雪融化,许多冬眠的动物又来到了这美丽的春天,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到北方。一边飞一边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好像在说:"我们很快就回到那美丽的故乡了。那里有茂密森林,风景秀丽,空气清新;那里河水清澈、碧波粼粼;那里野草肥美,鲜花盛开……我和伙伴们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家园里,各种动物和睦相处,常常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时,聚集在一起举行盛大的宴会,我们自由,我们快乐!我们为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园而感到自豪,感到欣  相似文献   

5.
钟芳 《绿色视野》2016,(4):67-68
正一夜春风竹笋肥。竹笋是竹的幼芽,在我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一年四季都有出产,但唯有春笋、冬笋味道最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破土而出的春笋肥嫩粗壮,爽脆可口,营养丰富,被誉为春天的"菜王"。吃着它们,能感受到春天最美妙的滋味。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谈到蔬食之最美的,只在一个"鲜"  相似文献   

6.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初春的一个夜晚,一艘行驶在北部湾的邮轮卡拉 OK 厅里,传出这么一曲优美动听的歌声:《绿叶对根的情意》。唱歌的是几位参加绿叶理事会会议的代表和《绿叶》杂志编辑部工作人员,他们唱的这首歌,最恰当不过地表达了他们之间这么一种“情意”关系:如果把《绿叶》杂志从事的绿色文化事业比做一棵大树上的树叶,那么绿叶理事会成员则是大树的树根——没有“根”的支撑和滋养,哪里谈得上“叶”的繁茂和存活!囿于这种“支撑”“滋养”的深情,《绿叶》杂志每年都要举办  相似文献   

7.
正"早上打开窗,看着窗外的雾色茫茫,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疑惑自己是在故乡北京,还是在秀丽的人间天堂……"这是一位在苏州游玩的北京人发的微博,这位仁兄真是运气不佳呀!再看看早高峰的路上,能见度不足十米,每辆汽车都开着大灯"龟速"前进,路上的行人,则都是口鼻遮掩,只露两只眼睛。这是周一早上我所看到的情形。据妈妈说,今天早上的雾霾是三天中最少的,最  相似文献   

8.
怀念草莓     
我注意到山坡草丛中的小女孩挎着一篮草莓,一颗颗吮尽五月芬芳的童心她采撷着快乐的时光,一边回头睃我一眼——想我是她篮中的一颗草莓,被她甜蜜地含着她的甜蜜是我们生活的甜蜜是春天的根,波光粼粼的音阶嬉闹着,奔跑着和春天的雨燕一起出发天真和纯稚,如同香榧的气息占据了这个忘情的乐园这仅仅为心而红的草莓呵总让我在一种温情的目光中照见自己的羞惭,多年以后当我在市声熙攘的果店中频频出现时,为什么我的眼前晃动的始终是她妃子一样的脸怀念草莓@温陵子  相似文献   

9.
李笙清 《绿叶》2015,(Z1):137-140
春天,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风和景明,草长莺飞,大自然带给人间的是一片充满生机与色感的疏朗和煦的气象。步入这样一个清新明亮的季节,在和风细雨的滋润下,那些绿意葱郁的野菜,一丛丛,一片片,就像原野上写生的笔墨,已开始丰腴故乡的原野。在这样的季节里,家乡人习惯采野菜、挖竹笋,名曰"吃春",故野菜又名"春菜"。从早春二月到清明暮春,都是春菜茂盛的时节,人们敞开胸怀,来接受大自然无私的馈赠,每每舌尖上的滋味悠长,便演绎出情趣盎然的  相似文献   

10.
潭柘寺看松     
正北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都市,是在1267年,忽必烈在这块土地上建立自己的首都——元大都。元大都具有了中国政治中心城市的规模,也奠定了近代北京城的雏形。由此时算起,潭柘寺比北京城早了900多年。记得有一年央视春节晚会上,李谷一用京腔京韵演唱了一首歌曲《故乡是北京》,其中有几句歌词是"不说那天坛的明月、北海的风,卢沟桥的狮子、潭柘寺的松……"多年来,那优美的旋律时常在我耳畔回荡。由这首歌,我知道了潭柘寺的松可不一般,也很想找时间去看看潭柘寺的松树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一段日子,因故长期在北京出差,常常听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夜春风竹笋肥。竹笋是竹的幼芽,在我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一年四季都有出产,但唯有春笋、冬笋味道最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破土而出的春笋肥嫩粗壮,爽脆可口,营养丰富,被誉为春天的"菜王",吃着它们,能感受到春天最美妙的滋味。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谈到蔬食之最美,只在一个"鲜"字,而山林中长出的春笋,便是蔬中第一品,肥羊嫩猪也比不了的。"尝鲜无不道春笋",春笋的做法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2.
柏昕 《环境教育》2010,(7):61-61
那碧蓝的天空,洁净的水源哪里去了?那群飞的鸟儿们又在何处?……当看到那些环境污染惨不忍睹的照片时,身为地球妈妈的孩子,我真的感到好痛心!但是我不能选择沉默,我要做个小小低碳生活达人,为地球妈妈的健康尽一点力量。  相似文献   

13.
宋朝的冬天     
张宏宇 《环境教育》2011,(12):94-94
朱敦儒鹧鸪天有诗句:"检尽历头冬又残,爱他风雪忍他寒。"英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在宋朝诗词人的笔端,宋朝的冬天有些凄凉,或许因为梅是冬天最坚强的尤物,描写宋朝的冬天的诗句也总是与梅有关。"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是宋人陆游笔下的《初冬》,写梅来表达冬天,王安石更有独到之  相似文献   

14.
唐玮 《环境教育》2011,(4):93-93
小时候,每到春天,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跟着母亲去挖野菜.故乡山峦叠嶂,野菜极多,有紫红的蕨菜、小小的地米菜、溪涧边的野芹、鱼腥草,还有长在枝头的香椿芽. 最喜欢的当属蕨菜了,那一蔟蔟刚从泥土里探出来的小脑袋,被金黄色的细丝包裹得严严实实,它的茎则透着淡淡的紫褐色,上面披着一层厚厚的茸毛,而蕨菜的叶片很容易就让我想起母亲...  相似文献   

15.
陈玥 《环境教育》2014,(4):79-80
正"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跳下了山岗走过了草地,来到我身旁,泉水呀泉水你到哪里,你到哪里去,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这些美丽的景象,只存在于爷爷奶奶讲述他们小时候的故事里,我们已经不再见到。故乡的家门口边上有条小河,河水已经改变了它的模样,变得浑浊不堪,还散发着恶臭。水面上不时飘来各式各样的垃圾,白色的塑料袋、五颜六色的包装袋……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污浊的河水已经失去了它跳跃的活力,呛人的恶臭使大自然失去了怡人的  相似文献   

16.
正当大脑遇到大自然,大自然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提升50%;漫步森林中,可以慢慢恢复我们的注意力,这些都是脑神经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做事的时候总是想原因,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我们为什么要去那里。我们来一个地方总是有某些理由,这影响我们做某些抉择。我们在自然中长大,我们和自然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时候的关系?在哪里产生的互动?这种互动频繁吗?和谁在一起?这些相处到底有什么意义?很多时候,  相似文献   

17.
陈华文 《绿叶》2022,(Z1):26-27
<正>我离开江汉平原农村,到省城武汉求学、工作、生活25年了。前些年,我每年都会返乡看望亲朋好友。一方面,我对故土充满怀念;另一方面,我对故土又有点“嫌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我印象中,农村的环保意识、环境卫生堪忧,白色塑料、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这让我对故乡的感情大打折扣。所以每次从故乡返回武汉,我内心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滋味。  相似文献   

18.
法国绿色行     
李青松 《绿叶》2011,(7):98-103
法兰西酒店我是应法国公证人高等理事会的邀请访问法国的。一同访问的还有中国政法大学公证法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宏俊教授。马教授是中国公证法学界著名学者,多次去法国访问,对法国已经相当熟悉了,这次是专程陪我。我跟他开玩笑说:"委屈你啦!"他摆摆手说:"哪里哪里,访问法国百来不厌。何况,此行是绿色之行呢。"  相似文献   

19.
张鹏 《绿色视野》2015,(3):54-55
爱情树、哀思树、成长树……人们给简单的植树活动赋予了很多感情色彩,让小小的树苗寄托爱情、亲情,植树节也被当成了种种纪念日,人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植树节。成长树阳春三月,赵阳带着儿子驱车来到郊区,去看看自己和儿子亲手种植的成长树。四年前,赵阳带着三岁的儿子在郊区种下了一棵成长树,希望儿子能像这棵小树一样,茁壮成长。以后每年植树节期间,赵阳都要带着儿子去看看这棵成长树。在郊区一块场地,赵阳和儿子转悠了几  相似文献   

20.
气象学上把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定向移动称为风。一年四季,不同风向对人体会产生不同影响。春日“妖风”春天是冬季和夏季的过渡季节,冷暖气团、东西气流交替活动频繁,天气特点为时而冬冷型、时而夏热型,加之风沙大,天气忽而干燥,忽而阴湿,人体对春季风向多变的气候特点适应性较差,容易产生精神疲乏或诱发疾病。“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王安石的这首诗把春季的气候特点描写得惟妙惟肖。医疗气象研究表明,每年的3~5月份,是精神病复发率极高的时候,约占全年70%以上,特别是在油菜花飘香的4月份达到高峰,故民间有“油菜黄,痴子忙”的说法。这主要是由于精神病人对气温、气压、温度、气流等的变化高度敏感。尤其是多变的大风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