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高涨的粮食价格已经造成了全球粮食危机,全球贫困人口无法获得粮食供应.解决粮食危机,关键是要根本改变世界农业发展方向. 以往,人们以为通过向大自然不断索取,就可以提高食物产量.为了消灭所有昆虫,或为了耕种,人们在土地上施用大量农药,最终使土地变成"工厂".  相似文献   

2.
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却无法跟上它的脚步。2008年出现的粮食价格暴涨,在世界各地都相继引发粮食危机甚至是暴动。在这种背景下,世界是否会出现新一轮农业“绿色革命”呢?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粮食安全新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全球的粮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为了系统认知全球化与粮食安全的新格局、新问题和新路径,邀请了十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就耕地增产潜力、农业水土资源与粮食生产、食物浪费、国际农产品贸易、重点农产品保供稳供、全球农业食物系统、双循环与企业行动、全球粮食生产与消费、国际粮安治理、粮食安全研究前沿等领域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访谈。访谈结果表明:全球农业食物系统进入复合型高风险时代,国际粮安治理面临资源、约束力、行动力等方面的挑战,凸显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进口依赖型农产品的保供稳供压力,需要加强国内农业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全球化发生新变化,考验中国深化农业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粮安治理、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水平。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粮食安全治理需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国内国际、瞄准全产业链、强调风险管控、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食物系统和粮食安全、生态系统和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与粮食安全、农业对外开放与粮食安全、双循环新格局与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具体方式路径,为新时期建立健全“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曲格平 《环境》1999,(4):8-9
从诞生到农业社会结束,人类主要靠天吃饭,所使用的肥料是农家肥,产量很低,但粮食很少污染。在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特别是二次大战以来,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对粮食和其他食品的需要也在急剧增加,在食物的压力下,农业生产有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农业生产进  相似文献   

5.
全球粮食价格飞涨,引起粮食危机.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2007年至今,全球食物价格工平均上升四成,部分粮食格价升幅惊人,例如美国小麦期货在一年内急升1.3倍.联合国预计,假若情况持续,非洲多国、朝鲜、柬埔寨等20多个贫穷国家将会出现饥荒.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人口在2016年已达73亿,预计到2030年人口还将达到90亿,粮食生产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问题。而农业同时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用户和土地用户,带来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然而,一方面人类面临着食物供给的挑战,而另一方面,根据粮农组织报告,全球生产的食物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即每年大约为13亿吨被损失或浪费掉。食物的损失和浪费发生在从农业生产到最终消费端的整个过程中,其中发达国家每年大约为6.7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13,41(9):2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的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有13亿吨的食物被浪费。与此同时,全世界1/7的人口仍处于饥饿状态,并且每天有超过20000名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饥饿。鉴于这种巨大的不平衡的生活方式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旨在倡导反对粮食浪费,减少耗粮足迹和碳排放,鼓励人们意识到食物的选择对环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段时间来,全球粮食危机以及"疯长"的油价都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政界、农业、贸易、金融等部门的高度紧张,联合国以及各国政府也都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那么,作为粮食的主要消费者——人口在这轮粮食危机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人口是否应该得到控制?最近,笔者对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西藏自治区的土地、粮食和人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讨论了西藏自治区土地系统、农业发展、人口增长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西藏土地类型复杂多样,极少土地能用于种植业,单位产量亦不高。人均占有粮食不足300kg,若干牧区不足50kg。粮食生产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这种趋势在今后30年内仍将继续下去。 为了解决土地—粮食—人口三者之间关系的不协调,需采取若干切实措施。文中亦强调人口控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给地球降温     
目前,全球面临的最大危机是粮食问题,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除了各国政府在农业政策方面考虑欠缺外,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已引起很多灾难的相继发生,面对地球的持续"发烧",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寻找原因并采取措施给地球"降温",防止危机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范明 《自然资源学报》1992,7(2):180-188
立体农业比平面农业大大扩展了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层次,它是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当前,在我国人口与资源矛盾的困扰下,开发立体农业可以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巧妙地利用空间和时间,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缓解人地矛盾和食物供需矛盾,还可以大量吸收农村富裕的劳力资源,增加劳动积累。立体农业不仅是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改造的有益尝试,而且是中国式的现代集约农业的途径之一。本文正是根据这一独特作用,系统地论述了立体农业的概念、特点、研究内容及增产原理,并重点分析了几大类应用模式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12.
科技兴粮,会因什么而架空?是什么造成了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缺失?全球粮食危机面前,我们靠什么才能保证13亿人口的吃饭、生存问题?高产量当然是种出来的,可是需要谁来种?怎么种?这些种的条件如何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黄葳  胡元超  任艳  崔胜辉  高兵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2):4102-4111
食物消费相关的农业生产阶段的碳排放研究,对于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选择和低碳农业技术与管理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宁波市为例,采用生命周期分析与环境投入产出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框架,对其2012年居民所消费食物在农业生产阶段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进行研究,分析不同食物及不同排放源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粮食、猪肉、水产品和牛肉对食物消费碳排放总量的贡献最大,分别占28%、25%、10%和9%;粮食、蔬菜和蛋类单位热量和单位蛋白质的碳排放均较小,禽、蛋、水产、鲜奶单位蛋白质的碳排放低于牛羊猪肉;由农业投入品生产所带来的间接碳排放占总量的49%;化肥是多数植物性食物碳排放最大的贡献源,占植物性食物排放总量的33%;饲料是大多动物性食物碳排放的最大来源,占动物性食物排放总量的56%.为促进食物消费和农业生产的碳减排,一方面建议适当增加蛋类、水产品、禽类和鲜奶的消费比重,减少猪牛羊肉的消费比重;另一方面应着重提高农业投入品供应链的能效,推广优化施肥技术与管理,以及提升饲料品质.  相似文献   

14.
粮食,农业和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全世界的粮食生产比过去的20年有了很大的增长,但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压力,以及环境遭到破坏等因素削弱了目前的农业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从整体上看,全世界的粮食生产有了巨大的增长,但一些地区,如非洲,粮食增长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非洲仍面临极度的贫困,人们没有能力购买粮食,同时战争又破坏了粮食的生产和销售.在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口的增长,农业是如何发展的呢?提高产量是主要方法.然而,用于农田灌溉方面的投资没有跟上,而且化肥的使用使环境遭到破坏.工业化国家则面临着另外一些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将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使农田土壤受到侵蚀,使化肥和农药流入地表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民采用许多其它的生产方式,减少环境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农业环境问题及持续农业、粮食保障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了保护和改善环境是持续农业和乡村发展(SARD)的目标要求,进而提出农业环境政策的制定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和一体化原则;最后分析了这一领域的相关法律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持续农业的研究对象”、“农牧结合问题”、“粮食问题”“农业生产布局”以及“中国农业生产效率”一直是我国学术界与政策决策阶层争论与关注的热点。五大“热点”不仅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正确决策,也影响着我国农业研究的方向。作者根据近年研究实践,结合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成果,从理论与实践2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论述。①“持续农业”是学术术语,并不是农业替代模式,持续农业的研究对象则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与管理战略,以此促进农业向环境健康与安全的方向发展,并不是“创造”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完全替代常规农业;②我国农牧结合研究依然停留在古时期“种植业提供饲料,畜牧业提供畜粪还田培肥地力”这一传统观念阶段。农牧结合研究应该在我国农、牧生产专业化进一步深化的基础上,从饲料能量蛋白质供给与消费平衡这一深层次上优化和把握农牧结合强度及其协调性,同时要高度重视我国畜牧业生产专业化可能引发的农、牧“分离”及其潜在的环境问题;③有计划地节制食物消费的增长速度、引导膳食结构的转变与合理引导并积极寻找粮食替代资源,是解决我国粮食生产在经济高速增长前提下粮食供需缺口不断扩张的主要途径;④我国种植业生产发展空间格局的重心应摆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段时间来,全球粮食危机以及"疯长"的油价都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政界、农业,贸易,金融等部门的高度紧张,联合国以及各国政府也都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那么,作为粮食的主要消费者一人口在这轮粮食危机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人口是否应该得到控制?最近,笔者对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农田施肥对环境的影响●张作瑞王连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而人口的不断增长增加了对食物和其它物质的需求。于是,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成为我国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但同时,高度集约化农业中大量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不良...  相似文献   

19.
Port.  JR  王燕 《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7,26(7):454-457
自1950年以来,丹麦的农业产量一直在发展并变得非常专一化,单位面积和单位资源的生产力高而稳定。农业的负效应(如水中的肥料残留物,粮食和水中的杀虫剂及资源消耗()正开始对环境产生重大的压力。为了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景观的变化以促进较主的生物多样性。1980年和1990年之间制定了一些国家计划,1987年,丹麦通过了推行有机农业的第一项法律。可持续发展包括人类社会安康和环境保护良好状态两个方面。显著也经  相似文献   

20.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全球粮价从2006年开始一路上涨,全球农产品价格指数在2007年上升了24%,而今年前3个月同比上升53%。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将扩大。如何确保世界粮食安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FAO的官员如何看待当前的粮食危机?又将采取哪些措施?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朝鲜、蒙古代表处助理代表张忠军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