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辽河三角洲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光谱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石油类污染在油田区域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全面了解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是评价土壤石油污染的前提条件。与传统大量野外实地土壤采样,然后试验室分析石油类物质含量,进行土壤石油污染评价方法相比,提出利用少量野外土壤石油类物质分析,结合大量野外光谱测量的方法进行土壤中石油类物质的分析。该方法不仅快速、省钱、省时、省力,而且能满足宏观分析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评价油田开发对土壤环境污染的需要,并能为制定油田开发管理保护对策提供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土壤中TNT、DNT的监测方法。该法将土壤用乙醚萃取,从而使土壤中的TNT、DNT转移到溶液中,取一定量的该溶液进行分析,从而测出土壤中TNT、DNT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土壤中硫的赋存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讨论了华北地区土壤中硫的分布及赋存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不同省市土壤中硫的含量有差异;土壤中硫的含量与土壤类型及土母质等有一定关系,土壤中不同形态硫的含量结果表明,尽管该地区土壤中总硫在大部分土壤中含量较高,但植物有效硫的含量相对较低,土壤中的硫主要是以难溶无机硫和有机硫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4.
土壤对重金属缓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土壤对锌的缓冲性能,讨论了缓冲能力随土壤固相上的锌量以及溶液中锌离子浓度变化的规律;缓冲能力与土壤中几种主要组分(有机质、CaCO3和氧化物)关系;温度和pH对土壤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固相上锌量增加,溶液中锌离子浓度的变大,土壤对锌的缓冲能力明显降低。温度和pH升高,都增加土壤对锌的缓冲能力,石灰性土壤中几种主要组分对锌的缓冲能力的影响顺序耿:CaCO3〉氧化物〉有机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按照磴口县生态环境特点,分析测定了该县有机农业发展区域土壤的养分含量状况以及污染元素、微量元素含量和农药残留量,认为土壤有机质在0.76—1.31%之间,含量较低,需要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均高于一级指标。肥力水平优良;土壤pH平均8.83,为微碱性。土壤中微量元素不缺,无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现象。适合于发展有机农业,生产高品质和安全的有机食品。  相似文献   

6.
土壤对六价铬的还原容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并讨论了土壤的潜在还原容量、有效还原容量和条件还原容量等概念,通过对采用北京和唐山地下水饮用水源区3个包气带土壤样品的土柱淋滤实验,研究了土壤对水溶液中六价铬的还原作用,研究了上述土壤各种还原容量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向土壤中投加适量常见,无毒,价廉的还原性物质以提高土壤还原能力的方法和将其应用于去除灌溉用污染地下水中六价铬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土壤的有效还原容量比土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发生的挥发性有机硫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测定了张北、封丘、鹰潭、吴县、长沙、湛江等地旱地土壤和水稻土在室内培养情况下挥性有机硫气体的释放。结果表明,这些土壤中产生硫化氢、氧硫化碳、甲基硫醇、二甲基硫、二硫化碳和二甲基二硫等含硫气体。水稻土中产生的有机硫气体高于旱地土壤,同时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后,土壤中发生的有机硫气体高于仅施用化肥,在厌氧条件下检测到的有机硫气体高旱地土壤、同时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后,土壤中发赡有机硫气体高于仅施用化肥。在厌氧  相似文献   

8.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一种微波消解土壤样品,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含量的方法。本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等优点,可用于土壤样品中砷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荆马河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壤又是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载体,是部分污染物的归宿地。荆马河区域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家化工冶金行业的厂家,并向环境中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其中包括数量众多的重金属,存在于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中。大气中的重金属随着雨水洗涤或尘埃自然沉降而迁移到土壤中;水体中的重金属经农田灌溉进入土壤;固体废弃物则直接被利用而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因此,排出的污染物通过空气扩散沉降、灌溉和施肥等途径,最终污染农田土壤,进入农业生态和食物链,影响农业和危害人体健…  相似文献   

10.
含磷污水淋滤条件下土壤中磷迁移转化模拟实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土柱实验为基础,结合磷在土壤中的化学转化机理,将磷在土壤中的形态分为可溶态磷、吸附态磷和沉淀态磷,根据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模拟实验,分析了这3种形态的磷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可溶态磷进入土壤中,主要随水分作溶质迁移,在迁移的同时,不断转化为吸附态磷和各种沉淀态磷;吸附态磷由可溶态磷生成,并与可溶态磷一起发生沉淀反应生成沉淀态磷,但固着于土壤颗粒上,不发生迁移;沉淀态磷由可溶态磷和吸附态磷生成,在土壤中主要参与化学转化;沉淀态磷在土壤中有随水分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土壤中水溶性氟化物,随外界的氟化物对土壤污染,较土壤中全氟变化明显。以土壤中水溶性氟化物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水溶性氟化物分析时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评价地热利用后,尾水对土壤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对黔南州农业土壤重金属进行抽样调查,采用内梅罗(Nemerow)指数评价。全州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属尚清洁水平(警戒级)。瓮安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较高,三都县土壤中Hg和龙里县土壤中Cd含量较高。蔬菜土中Pb和Hg的污染比水稻土严重,而Cd污染相对较小。在垂直剖面上,耕作层Cd相对富集,母质层Hg相对富集。Cd元素是全州土壤的重点污染元素,对综合污染指数影响最大。初步分析认为土壤中重金属与工业污染及磷肥、复合肥施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粪肥携带的微生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长期施用粪肥和化肥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耦合传统微生物学培养方法和现代分子微生物学方法,分析了猪粪和灭菌猪粪对2种土壤的细菌数量、群落结构和热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9.0t/hm2的用量施入时,猪粪和灭菌猪粪对两种土壤中的可培养细菌数量以及细菌16S-rRNA拷贝数均无明显影响;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对猪粪携带的外源细菌在土壤中定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将2种土壤灭菌后添加猪粪,可培养细菌平均数量较未灭菌土壤分别增加45.96和96.21倍.粪肥输入的化学物质未导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相对丰度发生明显变化;而粪肥输入的外源细菌Marinilabiaceae、Porphyromonadaceae、Bacteroidale和Pseudomonadaceae则可以在长期施用化肥的土壤中定殖并对相应的细菌丰度造成影响,但是在长期施用粪肥的土壤中,这些细菌在最开始就被抑制.添加粪肥提高了长期施用化肥土壤的微生物热代谢活性,但对长期施用粪肥的土壤无明显影响.长期施用化肥的土壤受粪源细菌的影响较大,而长期施用粪肥的土壤对粪肥的敏感度降低,对粪肥携带的外源细菌的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研究首次发现一种耐寒的、适应性强的、速生的欧洲蕨,能在短时间内将土壤中有大量砷吸收并积累到其复叶之中,它不仅能祛除土壤中不同浓度的砷,还能祛除土壤中不同形态的砷,且欧洲蕨体内高达93%的砷被富集到复叶,从而使欧洲蕨成为修复土壤砷污染的救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丹东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铅、汞、砷等重金属,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分析,发现丹东市有机食品和菜篮子生产基地土壤中除汞个别含量较高外,其余各项污染因子含量均较低,且各污染因子在不同生产基地及其对照点土壤中的含量差别不明显。同一生产基地、不同生产基地土壤中各项污染因子含量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酞酸酯类有机毒物在土壤中降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研究了酞酸酯DEHP和DBF二种增塑剂在土壤中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DEHP和DBP的降解速率可以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不同类型土壤对酞酸酯的降解能力是有所差别的,DBP在土壤中比DEHP容易降解,土壤灭菌后,降解能力明显降低,按种接解微生物后,土壤中DEHP降解速率明显加快,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影响DEHP和DBP的降解速率;本试验从土壤中分离出降解DEHP的细菌9株和真菌11株。  相似文献   

17.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玉锁 《环境保护》2007,(1A):35-38
近20年来,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呈加剧趋势,其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呈现“压缩型”和“爆发性”的态势。一般认为,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影响土壤的利用功能的现象。因此土壤污染往往被称为“化学定时炸弹”,其后果是对农作物的产量或品质造成了影响,通过食物链、饮水、呼吸或直接接触等多种途径,危害动物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土壤一旦遭到污染,极难恢复,即使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有可能被降解,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在土壤中完全消失,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则完全是不可逆的。所以说,土壤安全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8.
重庆酸雨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植被与地表水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沉降现象在重庆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长期环境污染问题,本文根据东亚酸雨监测网土壤、植被监测技术规范的方法-研究了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地表水以及植被的影响和危害。通过对土壤的分析:3个采样点的土壤pH值较低,这可能与大气S和N的输入有关,导致了土壤酸化。而南山采样点的盐基饱和度(BS)均值少于10%,盐基离子交换量(CEC)也较低.土壤中Al^3 浓度相对较高,土壤中C/N较低,南山可能存在土壤酸度增加的危险,以及土壤中Al浓度增高并伴有S或N沉降增加的危险。对地表水分析结果表明,南山采样点地表水的酸中和能力(ANC)较大,但是该采样点土壤剖面的盐基饱和度并不高,由此可推测该地表水可能是经由盐基离子丰富的土壤或岩石径流而来。通过对植被的分析,酸雨可能对杉木和柳杉这两种酸敏感性植物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文章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污染迁移途径以及危害,并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提出了在众多治理方法中,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方法是绿色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公路边土壤和水稻中铅的分布,累积及临界含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距公路5、10、50、100、200m准备收割的稻田中同时采集土壤及稻米样品。对2条公路的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汽车尾气中铅的污染大多集中在公路两侧50m左右的范围内。土壤自身性质对路边土壤及水稻中铅的分布、累积具有显著影响。经壤水稻中铅的累积量小于重壤水稻土,但轻壤水稻糙米的含铅量却高于重壤。轻壤中土壤含铅量和糙米含铅量之间具有相关关系。探讨了公路边土壤的临界含量问题,推算出轻壤中此值为58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