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开垦利用对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硫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三江平原典型类型湿地及不同开垦年限的耕地 (旱田 )为研究对象 ,对其土壤中总硫及各形态硫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如下 :总硫、水溶性硫、吸附性硫、盐酸可溶性硫、盐酸挥发性硫及有机硫含量排序均为小叶章 (Calamagrostisangusti folia)草甸 <乌拉苔草 (Carexmeyeriana)沼泽 <毛果苔草 (Carexlasiocarpa)沼泽 ;湿地开垦为耕地后 ,除盐酸可溶性硫含量增加以外 ,其余硫组分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耕地土壤中总硫及有机硫含量随开垦年限的增加而下降 ,而无机硫各组分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变化量不大 .湿地开垦前土壤总硫量为 6 2 2 4mg kg ,湿地开垦 2 0年后 ,土壤总硫量降低为 16 8mg kg ,因此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湿地开垦后表现出由汇转化为源 ,由累积转化为分散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能动地贵州土壤分布、特性分析及硫铵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科学施用硫铵,土壤的到化和板结问题完全可以防止和解决。硫作为除氮、钾以外植物需要的第四种主要营养元素。近几十年,由于强化农业生产,从土壤中摄取大量硫素,同时伴随非含硫化肥的发展,使含硫肥料向土壤供硫减少,导致土壤和农作物缺硫现象日势明显,致使硫铵成为商品进入肥料市场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3.
贺光秀  张枝焕  彭旭阳  朱雷  卢另 《环境科学》2011,32(11):3284-3293
采集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环境功能区62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GC/MS分析检测样品中含氧、含硫杂环芳烃化合物,目的是揭示表层土壤中此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并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样品中所检测到的含氧、含硫杂环芳烃化合物主要包括二苯并呋喃(氧芴)、甲基及C2-二苯并呋喃系列,二苯并噻吩(硫芴)、甲基、C2-及C3-二苯并噻吩系列和苯并萘并噻吩系列.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样品中含氧、含硫杂环芳烃化合物组成和分布特征存在差别,其中工矿企业附近和城区土壤受含氧、含硫杂环芳烃化合物污染最为严重,南部地区土壤污染程度高于北部地区.表层土中氧芴系列与芴系列含量、硫芴系列与氧芴系列含量都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表层土中含氧、含硫杂环芳烃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煤及油类燃烧产物和矿物油直接输入等,不同环境功能区污染源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选择闽江口鳝鱼滩不同淹水环境下两条样带(A样带,远离主潮沟且退潮后无积水;B样带,靠近主潮沟且退潮后有积水)上的短叶茳芏湿地和已被互花米草入侵(入侵前为短叶茳芏湿地)的互花米草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无机硫赋存形态的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B样带上互花米草湿地和短叶茳芏湿地土壤中的水溶性硫(H_2O-S)和吸附性硫(Adsorbed-S)含量总体上低于A样带,而盐酸可溶性硫(HCl-Soluble-S)和盐酸挥发性硫(HCl-Volatile-S)含量则高于A样带.短叶茳芏湿地和互米草湿地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硫的含量在两条样带上整体均表现为HCl-Soluble-SH_2O-SAdsorbed-SHCl-Volatile-S,且二者的总无机硫含量分别占其TS含量的9.02%~15.50%和8.04%~12.73%.与短叶茳芏湿地相比,互花米草入侵分别使A样带土壤中H_2O-S、Adsorbed-S、HCl-Soluble-S、HCl-Volatile-S和总无机硫含量减少了35.2%、36.4%、16.8%、1.8%和26.12%;但使B样带表层土壤的总无机硫含量及0~20 cm土层的HCl-Soluble-S和HCl-Volatile-S含量分别增加了8.34%、15.34%和5.71%.研究发现,非长期淹水条件下,互花米草入侵后可降低湿地土壤有效硫的供给能力;长期淹水条件下,互花米草入侵可通过提高土壤中HCl-Soluble-S的含量增加金属硫化物沉淀,而挥发性硫含量的同步增加则可能对植被生长(特别是根系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酸性矿山废水污灌区重金属污染水稻土,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条件(60%最大田间持水量,80%最大田间持水量,最大田间持水量,前期淹水+抽穗扬花期烤田,全生育期淹水)下水稻根际土壤及其不同器官(稻根、茎叶和籽粒)中硫、Fe和Cd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在分蘖期根际土壤中Cd的含量略有升高,在成熟期对水稻根际土壤中Fe和Cd含量的影响不大;水稻不同器官对铁的吸收逐渐增加,对Cd的吸收则逐渐减少,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但抽穗扬花期烤田对水稻各器官对Fe的吸收影响不大,却明显增加了各器官中Cd的含量.除旱作处理外,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土壤中全硫和有效硫含量随着土壤水分含量增加逐渐减少,抽穗扬花期烤田能明显增加根际土壤中总硫和有效硫含量,水稻对Cd的吸收与根际硫含量增加存在协同关系.上述结果证实,水稻对Cd的吸收不仅与Fe吸收有关,土壤中硫的充分供给能显著增加Cd在水稻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燃煤流化床锅炉PAHs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大型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研究锅炉负荷和钙硫比对烟气中及电除器飞灰中多环芳烃含量和种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锅炉负荷和钙硫比升高,烟气中和飞灰中多环芳烃的种类和含量减少,但负荷和钙硫比对烟气中和飞灰中多环芳烃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西藏高原36种元素的植物含量水平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利用吸收系数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定量描述了植物对土壤不同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西藏高原的土壤-植物系统中,亲硫元素和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较亲铁元素活跃,植物元素的类型划分和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海河流域土壤中硫及其形态含量的分析结果,计算出该流域土壤中硫的库存量为7.90×10^kg。并以径流带入量,成土母质,人畜粪,化肥施入量,大气降尘及植物的残留量等因素为对土壤中硫的贡献;同时,以径流的带出,大气的扬尘量及植物体茎,叶因素为硫的迁出部分,以计算出海河流域土体中硫的进出量为0.68×10^9kg/yr,1.71×10^9kg/yr,以此来研究其流通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区域里小麦、西红柿、白菜和土壤中B(a)P含量的空间一时间分布及大气污染与土壤—植物系统中B(a)P含量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粮食和蔬菜中的B(a)P主要来自大气污染的“贡献”。土壤中B(a)P的含量直接影响粮食和蔬菜中B(a)P的含量。但是,当小麦籽实中B(a)P的含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并不随土壤中B(a)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西藏高原土壤-植物系统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讨论了西藏高原36种元素的植物含量水平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的分而特征、影响因素、利用吸收系数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定量描述了植物对土壤不同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西藏高原的土壤-植物系统中,亲硫元素和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较亲铁元素活跃,植物元素的类型划分和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重庆地区森林植被下的黄壤对SO_4~(2-)的吸附特性和硫形态分组。全硫的含量范围是98.75—259.25ppm,平均值是147.72ppm。全硫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和有机质不一致。分析的土样中碳键硫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是21.05,82.50和43.00ppm,硫酸酯硫形态含量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是12.08,115.38和49.67ppm。土壤中碳键硫和硫酸酯形态硫的比值变化很大,从0.26到3.14。碳键硫、硫酸酯硫在土壤中的分布是第一层较高,下面的层次较低。NaH_2PO_4-S,OA_0~-S的含量范围分别是27.95—105.17ppm,23.79—86.64ppm,这两种硫都是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大部分土样的NaH_2PO_4-S都高于OAc~--S。NaH_2PO_4-S中绝大部分是可溶性硫而不是吸附态硫。NaH_2PO_4-S含量较高的原因可能是当地酸性沉降物输入SO_4~(2-)的结果。由负吸附转向正吸附时的SO_4~(2-)溶液浓度比较高。下层土壤比上层土壤吸附更多的SO_4~(2-)。各剖面点土样对SO_4~(2-)的吸附顺序是:缙云山土壤>山洞土壤>南山土壤。  相似文献   

12.
土壤中硫的形态分析及其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土壤中硫的形态分析与测定方法,从无机硫,有机硫,总硫,以及硫的系统分析方法,硫的检测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指出了尚待于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西山白家庄矿8煤可排放硫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山白家庄矿8煤的实际情况,初步尝试了测定其硫的实际排放状况,探索了温度及添加剂对可排放 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煤的自身固硫率不高; 添加9%的CaO可排放硫含量可以达到城市窑(锅)炉对硫分的要求;同时试验表明MgO对可排放硫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对相同大气沉降和土壤背景但生长条件不同的苔藓w(S)和δ(34S)进行了分析. 土生苔藓w(S)高于石生苔藓,表明土壤对苔藓w(S)指示大气硫沉降有影响. 受树冠遮挡的苔藓w(S)偏低反映了树冠吸收会削弱冠下的大气硫输入,而不同类型树冠对大气硫的截留吸收程度不同,这可能是造成树冠下方苔藓w(S)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但随树冠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石生苔藓δ(34S)与大气硫δ(34S)吻合,而土生苔藓δ(34S)明显受土壤硫的影响而偏正. 此外,树冠下苔藓δ(34S)偏高还与树冠吸收大气硫的过程中发生34S歧视有关,苔藓δ(34S)随树冠厚度增加而偏正,进一步证实了树冠的长期吸收会使沉降到树冠下的大气硫源δ(34S)偏正. 因此,受生长条件歪曲了的苔藓w(S)和δ(34S)不能用于解释大气硫沉降的变化和来源,开阔地的石生苔藓比土生苔藓和受树冠遮挡的苔藓更具有大气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稻土中硫酸二乙酯分解产生含硫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水稻土中含硫气体产生和释放的途径,在室内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南京水稻土中含硫气体的释放。结果从该淹水土壤中测出3种含硫气体;硫化氢(H2S),羰基硫(COS)和二甲基硫(DMS)气体。当土壤中加入硫酸二乙酯后,不仅上述3种气体的释放量增加了,而且还明显测出甲硫醇(CH3SH)和二硫化碳(CS2)。据此推测,水稻土中硫酸二乙酯的分解可能是CH3SH、CS2、COS、H2S、DMS5种气体产生释放的来源之一。在好氧条件(普通大气)下:(1)H2S和COS的释放量低于厌氧条件(充氮)。(2)CS2和CH3SH的释放量高于厌氧条件。(3)DMS的释放量不受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影响。分析了培养前后土壤pH和Eh的变化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硫素赋存形态转化及其迁移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未污染及重金属污染水稻土上施用不同硫肥处理,通过池栽试验研究硫在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迁移规律及其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期内,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溶液Eh、pH和pe+pH范围分别在93~283 mV和83~254 mV之间、7.5~8.4和7.7~8.4之间、9.1~13.2和9.1~12.5之间.根际土Eh总体上高于非根际土,根际土pH总体上低于非根际土.在根际土壤中,水溶性硫(占总无机硫的41%~81%,下同)吸附性硫(9%~34%)盐酸可溶性硫(8%~24%)盐酸挥发性硫(2%~8%).在分蘖期和抽穗扬花期,水溶性硫和吸附性硫的质量分数,施用石膏处理的显著性高于单质硫处理的;对未污染水稻土,其质量分数显著性高于污染水稻土的.在非根际土壤,水溶性硫(40%~69%)盐酸可溶性硫(18%~41%)盐酸挥发性硫(6%~16%)吸附性硫(0.7%~7.5%).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壤的无机硫质量分数分别为223~738mg·kg~(-1)和68~128 mg·kg~(-1),土壤有机硫质量分数分别为574~1 647 mg·kg~(-1)和108~391 mg·kg~(-1),总硫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25~2 287 mg·kg~(-1)和200~477 mg·kg~(-1).水稻根际土中,无机硫和有机硫分别占总硫20%~40%和60%~80%;非根际土为18%~46%和54%~82%.水稻根际土在总硫、有机硫、水溶性硫、吸附性硫和盐酸可溶性硫的质量分数分别是非根际土壤的3~11倍、3~5倍、5~7倍,12~20倍、2~3倍,而盐酸挥发性硫的质量分数低于非根际土.  相似文献   

17.
清洁汽油生产过程中的蒸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油中的硫会增加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规定,限制汽油中的硫含量。加氢技术虽然能够显著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但却存在着烯烃饱和而导致辛烷值损失和氢耗高的问题。将汽油切割成不同的馏分段,根据其各自的组成特点选择不同的脱硫工艺,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并针对汽油中硫和烯烃的分布特点,对不同汽油切割方案及蒸馏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建立土壤硫释放过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温度、土壤含水率、胱氨酸添加量和土壤pH值作为土壤释放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这些因素与土壤硫释速率的关系,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实验结果建模,并用模型对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土壤硫释放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网络模型对学习过的样本有较高预测精度,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在2%以下,对未学生过的样本,误差为10%左右,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模型适用于土壤硫释放预测。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有着的丰富的荒地资源,通过对河口区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表明,其盐生植被与盐荒地土壤含盐量相关性明显。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种植种类逐渐减少,群落总盖度降低,而耐盐强度大的翅碱蓬逐渐成为优势种。利用盐生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优势植物叶的氯硫比,可以指示土壤含盐量,为盐荒土壤的改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伟  张丽丽 《中国环境科学》2016,36(9):2730-2740
用连续提取方法分析了黄壤中总硫、SO42-、总还原态硫(TRS)和有机硫的硫同位素组成,探讨黄壤中硫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有机硫是主要的硫形态,SO42-是主要的无机硫形态.TRS具有最低的δ34S值,同时SO42-和TRS的δ34S值随剖面加深而平行地增大指示黄壤中存在SO42-异化还原过程.黄壤剖面中总硫和有机硫的δ34S值先增大后降低与有机硫矿化及有机硫组分的迁移和底层吸附有关.生物滞留后剩余SO42-的吸附、解吸、淋溶迁移及深层吸附与累积导致剖面中SO42-的δ34S值先增大后明显降低.酸沉降下剖面中SO42-的吸附、解吸和淋溶迁移可引起黄壤酸化.值得关注的是,酸沉降输入的SO42-主要以有机硫和吸附态SO42-滞留在黄壤中,则在硫的年沉降速率大幅降低后,在较长时期内,黄壤中有机硫矿化和吸附态SO42-解吸可能释放大量SO42-进入地表和地下水体,与之相关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和水体化学组成改变等方面的环境效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