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比安徽省与全国之间及安徽省各市之间的工业经济增长和污染排放情况,分析了安徽省的工业污染特征,提出从以下方面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严把建设项目环批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新增污染;加强环境立法,制定地方污染排放标准,促进区域工业合理布局;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减少污染产生量;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减排工程,减少污染排放量;加强环境执法监督,确保稳定达标排放;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开展ISO14000认证,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为工业发展腾出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2.
火电行业减排面临着工程减排空间不断减少,技术减排边际效应趋弱,汞、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控制仍未全面展开等一系列挑战。未来火电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减排,加强行业污染排放的系统性研究。同时,国家应加强环境经济政策的支持引导,推动火电行业污染减排取得新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中国“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费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定量评估“十一五”期间COD、SO2两项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综合绩效,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对COD、SO2的减排费用和减排效益进行了计算.减排费用的计算主要基于现有的统计数据,包括工业污染源治理投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3部分.减排效益的计算思路则为:由于污染减排的直接效果体现为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而污染排放量的减少将导致环境污染损失的减少,因此,将由于实施污染减排政策减少污染排放而降低的“环境污染损失”来等同“污染减排效益”.经过计算可知,“十一五”期间,COD、SO2的静态削减率分别为12.45%和14.29%,动态削减率分别为59.05%和86.83%.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十一五”期间全国污染减排的总费用为6324.87亿元,总效益为33284.86亿元,净效益为26959.48亿元,费用效益比为5.26.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全国2项污染物减排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我国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现状,梳理了近年来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与水泥行业污染减排相关的政策、标准等。基于对颗粒物、NOX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各类减排控制技术在国内水泥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向。最后提出推动我国水泥工业污染减排的建议:一是争取政府多方面支持;二是加强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监管力度;三是加强对脱硝市场的行业管理;四是加强技术及装备研发,推动示范工程建设;五是重视行业汞污染与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初步调查汇总估算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分析表明行业大气污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呈上升趋势.提出了应当像为控制烟煤型污染而控制电力热力行业排放那样,将交通运输整体作为控制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的重点行业的观点.对当前污染减排体制机制的不适应性分析认为,污染减排的理念“重控源轻结构”、体制不明确、部署整体化与系统化不够、环境管理基础性工作薄弱.由此提出了由管理重点、管理思路、体制原则、职责分工组成的污染减排新管理体制建议;同时,提出了加强科技支撑、制定减排规划、制定政策和技术标准规范、开展立法调研四项措施构成的新机制建议.另外,交通运输行业的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也适用这种新体制和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是中国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重大举措,“十二五”后期仍是中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为此科学分析和制定有效的减排对策措施意义重大。通过总结广西“十二五”前三年总量减排工作现状及实施成效,从大气污染物减排、城镇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机动车氮氧化物控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减排对策建议:第一,突出污染减排倒逼作用;第二,严格环境准入;第三,狠抓大气污染物减排;第四,加强环保基层能力建设;第五,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经济结构调整的污染减排效应:以COD减排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名升  周磊  陈远航  李茜  张建辉 《环境科学》2014,35(8):3212-3218
经济结构调整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为定量分析经济结构调整对污染减排的影响,将全国分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4个子区域、工业分为39个行业,以化学需氧量(COD)为例,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区域结构和行业结构调整对总量减排和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0年:1中国COD排放量由1445×104t降至1 238×104t,11 a间共排放14 950×104t.其中东部地区排放量最多,占总量的比重约为35.6%.2在工业COD排放量中,造纸及纸制品业排放量最大,占工业COD排放量的35.8%.3四大地区经济结构变化减少COD排放420×104t,使COD排放强度降低1.29%.4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的变化减少COD排放533×104t,使COD排放强度降低3.1%.研究结果对指导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污染减排是全国"十一五"期间的约束性指标,通过对安徽省污染减排现状形势及污染减排工作面临的困难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严把招商关、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污染监控和各项治理设施的建设管理等实现污染减排的措施,强调了实行清洁生产在污染减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对中国36个工业行业2001-2017年煤炭消耗数据和工业污染排放数据的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煤炭消费减排弹性系数",用以评价各行业煤炭消费减量对减少各类工业污染的直接效果,并借助面板回归模型,分析现阶段影响中国工业煤炭消费与污染排放协调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煤炭消费减排弹性系数"的衡量和区分下,2011-2017年间中国工业各行业煤炭消费与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整体成效显著,但结构上稍有不协调,煤炭消费减量对废水排放的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废气和固体废弃物;面板回归结果证实了煤炭消费减量对工业污染减排具有显著的直接作用,并且识别出工业各行业研发创新与污染治理投入是进一步协调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对今后中国工业各行业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增长,水环境中的氨氮污染问题也已成为水环境治理的关注焦点.文章分别从源头削减和末端治理两个层面介绍了中国工业、农业、城镇生活源氨氮减排的技术的发展,氨氮减排技术为氨氮污染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合理、有效的技术和理论支撑;从政策体制方面介绍了氨氮减排现状和要求,对氨氮减排技术及氨氮减排体制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展望,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氨氮减排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也为未来氨氮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会进一步向智能化、精细化发展,氨氮减排技术在减排体制中体现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发展绿色农业的首要任务,从两次污染源普查公报数据来看,10年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在种植业播种面积上升、养殖当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量和强度均实现大幅下降,政策驱动、结构调整、经营方式转变是面源污染减排的主要动力。"十四五"期间,面对世情、国情、农情的变化,本文提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需做到三个转变:工作策略从攻坚战转向持久战;工作抓手从要素减量转向系统绿化;工作方式从单兵突进转向协同治理。进一步提出建立和完善农业面源监测体系、构建种养结合的绿色发展格局、综合考虑工业和农业污染排放协调治理和继续积极推进农业支持政策向绿色生态转型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邵朱强 《环境保护》2014,(21):39-41
有色金属行业是产生铅、汞、镉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的领域之一,特别是在铜、铅、锌、锡、锑、汞生产过程中,少量铅、汞、镉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会随"三废"排放,对环境、生态造成污染和破坏。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瓶颈。为改善现状,有色金属行业需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实施一批污染减排的重点工程、鼓励技术创新等,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005~2008年湖南省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的减排情况以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大气污染减排对湖南省城市降水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阐述了大气污染减排取得的环境效益,为湖南省下一步的污染减排和环境管理政策及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减排目标,该县狠抓重点项目和重点流域的污染治理,有效推进了减排工作。一是通过治理抓减排。环保部门认真谋划,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大幅度减少了COD和SO2的排放。通过执法督导和技术指导,完成了河北淀粉糖业有限公司、邢台三鹿乳业有限公司等5家老企业的废水治理设施建设工程;对河北泥坑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酒精车间,高庄造纸厂、邢台市恒洗水洗厂水洗车间等20家COD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了关停;取缔了河北晶龙集团等企业的5台锅炉,加强对企业治理设施的监管,实现了削减COD250吨、SO2 512吨,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总量消减任务目标。二是通过治污促减排。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绍兴市印染业现状减排的分析,分别从行业布局、工艺设备、企业管理和废水治理4个方面,识别未来印染行业减排所面临的障碍,提出“十二五”时期绍兴市印染行业减排策略:加快产业聚集,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环境准入,加强源头控制;加强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完善相关标准,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实施清洁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严格监管,加强环保执法。  相似文献   

16.
对沈阳市污染物总量排放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污染减排目标指标体系,要实现减排目标,必须采取调整、发展、治理、监管、支撑、保障六大措施。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减排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估长三角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减排方案的效果,依据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的2015年长三角区域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设计了3级减排方案,利用本地化的WRF-CMAQ模式对长三角区域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了模拟验证,并评估了各减排方案的效果.结果显示:①如各城市单独进行减排,在一级、二级和三级减排方案下ρ(PM2.5)分别降低0~7.2、0~20.6和0.1~34.8 μg/m3,降幅分别为0~11.7%、0~19.5%和0.2%~28.0%,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优良率未见明显上升.②如进行区域协同减排,在一级、二级和三级减排方案下ρ(PM2.5)分别降低0.5~10.0、2.7~30.2和4.3~51.8 μg/m3,降幅分别为1.8%~12.8%、9.3%~23.5%和14.7%~37.0%.对于多数城市,区域协同减排效果比单独减排效果显著,其中舟山市、连云港市和常州市的区域协同减排效果最突出.在三级减排方案下的区域协同减排会使空气质量优良率明显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的城市从6个升至10个,中度以上污染城市从12个降至2个.③工业源减排是应急减排的重点,其减排效果可占整体减排效果的50.0%~93.0%.研究显示,要在重污染期间达到较好的减排效果,需要进行区域协同减排,但针对不同城市需要协同进行污染控制的范围具有明显差异,因此,为实现精准管控,未来在开展重污染应急区域协同控制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同控制关系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节能减排视角下的中国环保技术政策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995年以来中国各重点行业的污染物排放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环保技术政策的实施对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具有积极的作用,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当前,全国节能减排的形势仍然严峻,只有通过加强农业技术政策研究,推进绿色科技研发扶持政策,建立促进科技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政策体系,才能推进先进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作目前的形势及在减排难度加大、政策不完善、监管水平低、污染防治投入不足、业主环境意识薄弱、部门之间协调不到位等方面面临的难题.提出了在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作中的建议与措施.即转变方式、完善地方政策法规、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加大环保投资及技术支持力度、做好宣传、各部门协商共管.  相似文献   

20.
张伟广  冯师钰  韩超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1):5436-5446
依托2006年“十一五”约束性污染控制政策的实施,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企业污染排放数据的匹配数据库,探究总量控制与约束性的环境规制政策实施对企业减排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约束性污染控制政策实施后,受规制强度较高的企业SO2和COD的污染排放量分别下降了12.8%、12.1%,该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显著;机制分析发现,约束性污染控制实施后,SO2组样本的洁净能源消费量上升0.12%、技术效率提升53.56%,COD组样本洁净能源消费量上升0.14%、技术效率提升56.60%,企业通过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和技术效率的提升实现减排。异质性分析发现,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小规模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和非重污染行业企业以及东西部地区企业在减排效果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企业到地理边界的距离与企业污染排放量存在着局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