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对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进行了分析,建议三峡库区污水厂污泥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污泥堆肥的土地利用为主路线,卫生填埋等作为补充手段,并应因地制宜开发污泥资源化的方向,包括垃圾填埋日覆盖材料、建材材料。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三峡库区污泥的处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外污泥的处置技术及发展趋势,以及污泥处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针对二三峡库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三峡库区污泥的处置方向是:目前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为主,以土地利用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国内外污泥填埋处置状况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欧盟成员国污泥填埋处置状况,对欧盟等国污泥的填埋历史进行了回顾,探讨了欧盟及成员国与污泥相关的管理政策,给出了中国对污泥填埋处置政策、污泥填埋场存在问题和现状,对污泥掩埋的处理方法,分析了污泥填埋处置对周围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污泥填埋在中国随着城市可供填埋土地面积的匮乏将逐渐受到限制,污泥的土地资源化利用符合中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黄慧  牛冬杰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0):1906-1913
运用EASEWASTE对污泥与矿化垃圾混合填埋并用泥土作为覆盖材料的系统进行了生命周期分析.结果表明,污泥填埋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存储的生态毒性(水)、温室效应和持久性生态毒性(土壤).其最大的污染因子分别为Cu、CH4和As.相比于前处理单元和运输单元,污泥填埋单元的环境影响最大,应尽可能加以控制.敏感性分析表明,降低渗滤液的产生量、提高填埋气的收集率以及把收集到的填埋气进行产热发电等综合利用都能有效的降低系统对环境的污染.应加强对填埋阶段的污染控制,改进填埋场的填埋气收集处理技术,规范日覆盖等填埋操作过程,加强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最大程度的减小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污泥高维填埋可以解决污泥产量剧增与填埋用地紧张的矛盾,但污泥混合高维填埋的边坡稳定性需进一步考证.本文以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均较强的含水率60%左右的干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GEO-SLOPE软件对污泥高维填埋堆体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发现填埋放坡坡度越缓,堆体稳定性越强,所允许的最大填埋高度相应越高,库容增加量越大;填埋高度越高,堆体稳定性越差;以上海老港填埋场为例,填埋单元的最佳放坡坡度为1:3.5,相应的最大允许填埋高度为28m,库容增加量为447.2万m3.  相似文献   

6.
佛山镇安污水处理厂污泥原采用离心机脱水方式,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为80%左右,难以满足填埋要求。为解决该问题,开展了污泥深度脱水中试,将浓缩污泥经化学调理后,再用厢式压滤机压滤脱水。中试试验表明:采用有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生石灰联合调理方法,脱水效果最好,脱水泥饼含水率最低可达33%,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62.5kPa,抗剪切强度可达46.5 kN/m2。脱水污泥可满足混合填埋和垃圾填埋场覆盖土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不同污泥处理与处置工艺的碳排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目前主流的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总结了各工艺碳排放情景及其影响因素.好氧堆肥、干化、土地利用、焚烧的碳主要以CO2的形式排放;而厌氧消化和填埋的碳排放以CH4为主.好氧堆肥的CO2排放当量较低,填埋的CO2排放当量较高.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填埋工艺分别可以通过改善通风状况、前处理和不同类型污泥联合处理、覆盖有机材料等方...  相似文献   

8.
固化填埋污泥对Cu2+、Zn2+吸附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研究了固化填埋污泥对Cu2+、Zn2+吸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固化填埋污泥对Cu2+、Zn2+的吸附量及吸附率均在pH 3时达最大值;当固化填埋污泥质量浓度为6.0g/L时,其对初始浓度为150mg/L 的Cu2+、Zn2+吸附率均可达90%以上.固化填埋污泥对Cu2+、Zn2+的吸附等温式与Henry、Freundlich及Langmiur方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性,且固化填埋污泥分别对Cu2+和Zn2 +具有较高的吸附强度和吸附容量.解吸特性研究表明,盐酸仅在pH1时对固化填埋污泥中Cu2+、Zn2+的解吸率达90%以上;随EDTA浓度增加,其对固化填埋污泥中吸附态Cu2+的解吸率显著上升,0.5mmol/L EDTA即可解吸100%的吸附态Cu2+,但对固化填埋污泥中吸附态Zn2+的解吸率仅为10%左右.  相似文献   

9.
污泥制砖     
废水处理厂的污泥带来诸多处置难题。通常,脱水污泥用土地回收或填埋法处置。然而,对于高度都市化的城市来说,因土地有限,采用填埋法处置污泥可能是不合适的焚烧或许是一种较好的处置方法,经焚烧处理后会产生相当多的污泥烟灰,这些烟灰必须用其它方法来处置。本文介绍了用干污泥和污泥烟灰作为制砖材料的研究结果。制砖时,能与粘土相混合的干污泥和污泥烟灰的最大百分数分别为40%和50%,砖的抗压强度从不含污泥时的87.2N/mm~2减少到含干污泥40%时的37.9N/mm~2和含污泥烟灰50%的69.4N/mm~2  相似文献   

10.
污泥和粉煤灰混合填埋稳定化过程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反应器分别装了污泥、污泥和粉煤灰的混合物。模拟了污泥的单独填埋、污泥和粉煤灰的混合填埋。分析对比了两种反应器的COD、有机质、TOC和VS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粉煤灰能够加速污泥的降解,从而缩短稳定化时间。  相似文献   

11.
污水处理中污泥处理技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中含有不同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其处置以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为目的,经浓缩和脱水后,视不同情况采用焚烧、填埋和资源化等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农村污水分散排放的特点,结合土壤渗滤系统所具有的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净化效果良好等特点,分析了土壤渗滤系统的净化机理和影响因素,并对系统运行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和主要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混凝气浮-推流式活性污泥-深度处理法处理染色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混凝气浮-推流式活性污泥-深度处理法在染色废水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了工程的设计及运行的情况。实践表明,混凝气浮预处理可以有效去除色度、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提高抗冲击负荷能力;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有较高的处理效率,经深度处理后,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4.
水处理     
  相似文献   

15.
乙基氯化物是重要的农药中间体,广泛用于生产高效低毒有机磷农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高COD、高磷、高硫等污染物的有毒废水。文章针对该废水的水质,提出了一种新的预处理工艺:吹脱-Fenton氧化-沉淀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当吹脱时间为20 min,pH为3.10,Fenton反应双氧水与亚铁离子摩尔比为4:1,双氧水投加量为5 mL/L以及沉淀反应石灰投加量为14.5 g/L时,废水中的COD从228 g/L降低到56.60 g/L,硫离子浓度从88.94 g/L降低到12.26 g/L,总磷含量从10.37 g/L降低到0.98 g/L。  相似文献   

16.
污水已成为中国城市主要的点源污染物。污水的处理对于确保在循环使用或排放之前将其处理成安全的、对环境无害的水体对于城市水资源管理非常重要。该研究提出将电凝处理作为一种替代传统的方法来处理污水。该研究中的电凝装置由连接到由4个单极电极组成的DC电源的2升批量处理单元组成。通过试验对电凝处理过程中的化学需氧量、氨和磷酸盐还原反应进行了研究。比较发现,铝电极比铁电极有更好的处理效果。试验中还对施加电压和处理时间等操作条件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电凝是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个可行的工艺。  相似文献   

17.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系统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光 《环境保护科学》2003,29(3):19-20,30
沈阳市北部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中发现 ,原污泥处理系统存在若干设计缺陷制约污泥处理工艺正常进行 ,经过调查研究、论证 ,决定对脱水机房皮带机、脱水机空气服务系统、浓缩池等三项制约污泥处理工艺正常进行的设备、设施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8.
磁种和磁处理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综述了微细粒磁性颗粒(磁种)在水中对许多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絮凝作用,用一些物理和化学方法可使其作用范围扩大。吸附剂与磁咱结合细菌吸附磁性离子等手段可实现加种,磁种作用与磁处理工艺相结合,扩大了磁场处理废水的范围,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采用接触氧化法与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相结合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武夷山市污水处理厂经过2a多的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BOD、SS、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90%、76%、69%和51%,出水水质指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该工艺采用前置接触氧化法,具有占地少、处理效率高和运行管理简单等特点。为提高工程处理效率、完善工程运行管理,二期工程设计对一期工程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改进,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炼油污水处理场的一般常见故障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随机处理手段。对污水处理场的生产技术管理及污水处理场设计、改造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