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冰海区溢油清理技术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有冰海区溢油行为的特点,中国海水监测、海冰数字预报和冰区溢油监测、溢油行为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介绍了有冰海区溢油的清除技术,并提出今后有冰海区溢油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世界及我国发生多次海上溢油事故,在处理海上溢油事故过程中,学习、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技术和经验。但是对海上冰区溢油应急处置研究较少,而我国北方海域在冰区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较高。冰区溢油的扩散与漂移和一般海上溢油有着众多不同之处,从而影响溢油的有效围控与回收。冰区溢油处于海面上的原油受水温的影响多为固态,扩散较为缓慢。溢油的漂移与冰区的特征有着重要关系。在浮冰区域,溢油会随浮冰一起漂移而不会与浮冰区域相分离,在大面积块状厚冰区域,溢油进入冰层下部后,扩散与漂移较为复杂,不利于溢油的围控与回收。  相似文献   

3.
本溢油预报微机系统针对渤海冰区。文中叙述了系统的结构,冰区溢油模拟方法及输入/输出的形式。除了溢油的时间、地点、溢油量等数据,用户还需输入风场条件和冰场初始条件。该具有特征;模拟瞬时或连续溢油源、动态图形输出显示油膜的分布及质心轨迹,界面友好、易于 、运算快速且有效、该系统可用于同事故发生时进行清除决策并对于可能溢油情形进行环境监评价。  相似文献   

4.
海冰数值预报在海洋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以来,海冰数值预报的产品被应用到多种领域,如海上石油开发,海上交通运输,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保护等,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叙述了海冰数值预报在海洋开发中的应用,特别侧重于局部海区的冰模式,为海洋工程服务以及结冰海区溢油行为和归宿的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5.
冰对斜体结构作用的二维和三维力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常情况下,作用在斜体结构表面的冰力小于垂直结构,因此斜体结构成为有冰海区海洋结构的优选结构,冰对斜体结构作用力学机制的分析是近些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简单的二维理论及较为复杂的三维理论,依据辽东湾环境条件,采用计算与作图分析的手段,对摩擦系数、坡角、冰强度及冰厚如何影响作用在斜体结构上的水平冰力进行了讨论,并验证了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6.
针对有冰海域小油滴形成冰油混合物中油含量低的特点,本文提出了能够准确反演组成物质丰度的模型。该模型在多项式与三角函数混合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正则项并对光谱特征进行小波变换,在避免过拟合问题的同时还能突出低能量信息。应用渤海湾光谱数据进行拟合实验,该模型能够在溢油含量百分比低至10-4数量级的情况下实现精确反演,保持不同含量溢油的相应数量级。与经典非线性模型方法比较,本文提出的混合模型在溢油丰度的对数均方根误差及溢油分布图像上具有明显优势,可为高纬度地区的溢油响应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当前海洋溢油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从海洋溢油遥感的传感器、搭载遥感平台、国内外研究团队和相关算法等方面综述了海洋溢油遥感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种传感器在海洋溢油遥感中的优劣,提出了海洋溢油遥感的发展趋势和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8.
海上溢油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方法。国外方法主要有经验公式法和计算机模型法,国内方法主要有“塔斯曼海”轮索赔案中的环境与生态损害评估法,影子工程法等,并对“塔斯曼海”轮的损害评估方法进行了着重研究。在对溢油损害评估模型和方法进行的展望中提出:重视海洋溢油的基础数据记录以及模型中参数的科学选取、建立适应于不同海域的溢油损害评估模型体系、积极发展三维海洋溢油动力模型、及时修订完善评估模型,还对溢油损害评估的法律建设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9.
海洋溢油风险分区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突发性海洋溢油污染事故日趋频繁,科学合理的海洋溢油风险分区可为预防和减少这类事故提供管理依据。本文基于海洋溢油风险系统研究和溢油污染事故机理分析,建立海洋溢油风险分区指标体系,提出海洋溢油风险量化模型,确定基于GIS的分区原则、分区单元、风险量化、风险分级等海洋溢油风险分区方法。以大连市近岸海域为例,应用分区方法将大连市近岸海域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三类。  相似文献   

10.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大型核电工程已逐渐向有冰海域分布。海冰是有冰海域海洋活动的首要灾害性环境要素,冰区核电站正常运行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保障冷源取水不受海冰灾害影响而失效。本文根据冰区海水直接利用工程的监测需求,分析了光学视频在特定小区域海面浮冰监测中的优势,并基于海冰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和信息处理流程,初步设计了冰区核电海面浮冰监测与分析系统。系统建成后,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和风险评估数据库,可以快速提供冷源取水堵塞风险和预警信息,为企业和有关部门及时有效的采取防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冰情监测数据在海冰条件调查、海冰监测、风险评估与预警中的工作需求进行了论述,并从标准规范、技术要求等角度对具体海冰监测要素的内容进行了汇总。面向海洋调查的传统海冰监测主要目的是获取冰情及环境要素数据,开展不同时空尺度的冰情演变规律分析及预测,为用海规划和工程海冰条件确定提供依据。通过2部海洋调查国家标准,以及涉及风电、港口、核电、船舶、石油、桥梁等涉及6个行业6类工程的9部国内外典型标准对比分析,归纳了海冰调查对于冰情监测的要素性需求。对于近年逐渐兴起的海冰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的新需求,结合行业内的试行规范和海冰灾害机理,分别分析了区域综合体和产业经济体两类目标的冰情监测需求。面向冰情监测的不同需求可为海冰监测体系发展提供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冰情及其险情等海冰信息产品的制作与发送是海冰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海冰是渤海及北黄海海域的重要海洋灾害之一,依据政府职能部门、用海企业、社会公众、科研人员等用户对海冰监测信息产品的需求,对海冰预警监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进行研究。通过构建海冰预警监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冰情和灾情数据查询、分析、动态显示与发布,以及海冰灾害风险分析与事故应急响应等主要功能,进而实现海上石油平台、滨海核电、高值养殖等典型涉海用户的冰情监测与风险信息的动态管理,以及相关行政区域的灾情信息传送。  相似文献   

13.
Two novel behaviours, both adaptations of small hive beetles (Aethina tumida Murray) and Cape honeybees (Apis mellifera capensis Esch.), are described. Beetles puncture the sides of empty cells and oviposit under the pupae in adjoining cells. However, bees detect this ruse and remove infested brood (hygienic behaviour), even under such well-disguised conditions. Indeed, bees removed 91% of treatment brood (brood cells with punctured walls caused by beetles) but only 2% of control brood (brood not exposed to beetles). Only 91% of treatment brood actually contained beetle eggs; the data therefore suggest that bees remove only that brood containing beetle eggs and leave uninfected brood alone, even if beetles have accessed (but not oviposited on) the brood. Although this unique oviposition strategy by beetles appears both elusive and adaptive, Cape honeybees are able to detect and remove virtually all of the infested brood.  相似文献   

14.
渤海的辽东湾是世界上典型的海湾结冰区,位于冰区中的石油平台油轮外输作业中,流冰连续不断地漂移、聚集形成堆积冰,给海上油轮的外输作业安全带来严重危害。本文概述了在国内首次利用船载雷达,在该湾冰区石油平台上,现场采用雷达海冰监测预报技术系统,进行遥感海冰数据源的获取,图像的解译和数值化处理,得到流冰类型、冰厚度、流冰密集度、流冰速度、方向、流冰漂移轨迹等要素。同时首次现场实时计算出雷达冰漂流场矢量图,并开展了雷达海冰数值跟踪预报,在冰区油轮外输作业中得到很好应用,为雷达技术对水体和海冰监测和预报、遥感应用新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雪冰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冰是温带和极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环境组份,它们不仅影响了能量平衡和水循环,而且也能直接影响当地、区域以及全球环境范围内的化学行为。降雪能很有效地从大气中清除颗粒和气相的POPs。本文简要介绍了雪冰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科学意义,着重综述了POPs在极地和高海拔地区雪冰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和雪冰中POPs的历史环境记录,并讨论了雪冰中POPs浓度的不确定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从大气到冰川的过程并不容易理解,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沉积后的浓度存在不确定性。有机物沉积在积雪中后,随着积雪的老化和变形,它们能够随着融水迁移或者又挥发到大气中。全文最后对未来雪冰中POPs的研究需要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四点今后需加强研究的内容。由于青藏高原位于人类居住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可能在POPs全球输送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今后需加强青藏高原地区雪冰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有机污染物在雪冰中主要是通过光化学反应进行转化,雪冰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机理研究必须引起重视;随着雪冰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将会推动雪冰中痕量POPs的环境变化记录研究的发展;通过建立模型模拟预算和评价POPs在积雪中的物理化学行为,也可以利用模型模拟POPs在老雪中的命运,确定其在融水中成比例蒸发和渗浸的速率。  相似文献   

16.
渤海溢油应急预报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的渤海溢油应急预报系统,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环境动力和溢油行为模式,提供海面油膜的位置和覆盖面积,水体中油的浓度分布及溢油的比重,粘度,挥发量,残留量,平均厚度等物化参数的实时预报信息。适用于渤海海域的溢油应急报和环境风险评价。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反应快捷,后处理功能完工具有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17.
中文Windows环境下的海上溢油预报系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以辽东湾为示范海区,建立了中文Windows环境下的海上溢油预报系统。采用已经验证的环境动力和溢油行为模型,可提供海面油膜的位置和覆盖面积,水体中油的浓度分布以及溢油的比重、粘度、蒸发量、残留量、平均厚度等物化参数的实时预报信息,或用于溢油的环境风险评价。系统界面友好,输入方便,操作简单,反应快捷、后处理功能完备,并具有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18.
河流泥沙对石油的吸附、解吸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静态(搅拌)实验,研究了河流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解吸和极限残留量变化的基本规律。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与解吸过程不可逆,在清水中不能完全解吸出来。吸附量与油浓度、沙浓度、沙粒径及溶液中的电解质(盐)浓度等因素有关。根据实验资料建立了吸附等温式、解吸方程、极限残留方程、以及吸附量和极限残留量随泥沙粒径的变化关系式。最后对溶液盐度对吸附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