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味食物 夏季适当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若在菜肴中加点醋,醋酸还可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错误一:吃"苦"就能去火 苦味食物中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舒张血管的作用,不少人觉得只要上火了,就可以吃些苦瓜、野菜,喝苦丁茶等苦味食物来下火.实际上,这些苦味食物多适合泻肝胆、胃肠之火,如果有喉咙疼痛、口臭、眼睛发红等症状,可以适当吃点"苦",而对于口舌生疮等心火症状则不适用.  相似文献   

3.
有些食物不仅是人体获得热量与养分的来源 ,还具有一些独特的防病功能 ,成为人类的保健佳品。以下就是几类怀有“绝技”的食物 :苦味食物抗癌 世间五味 ,酸、甜、苦、咸、辣 ,最不受欢迎的莫过于苦味。然而日本专家发现苦味食物乃是氨基酸的“富矿”。氨基酸是人体所需的 6大营养素之一蛋白质的重要成分。日本专家测定了三十几种氨基酸的味道 ,竟有二十多种呈苦味 ,占 70 %以上。苦味食物中还特别含有一种称为维生素 17的物质 ,有强大的杀伤癌细胞的能力。在太平洋上一个由 2 0多个小岛组成的国家 ,全国 62万人 ,至今无一人受癌症的折磨 ,…  相似文献   

4.
适应酸味     
硫酸烟雾不断从烟筒里冒出来,升到天空,漫延。人们开始咳嗽…… “厂长,这污染得抓紧治了,酸味呛人受不了哇!”一个老工人说。 “亏你说得出口,干了二三十年,连这点吸味都适应不了!”厂长申斥道。适应酸味@于晓春  相似文献   

5.
人体通过饮食摄取酸甜苦咸辣五种味道,需要大致平衡,可是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摄入咸、甜味较多,导致五味失衡,因此有必要多吃些苦味,以利于健康。苦味可增进食欲。苦味以其清新、爽口的味道刺激舌头,激活味觉神经;刺激唾液腺,增进唾液分泌;刺激胃液和胆汁的分泌。这一系列的作用结合起来,便可增进食欲,促进消化,保证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有充足的供应,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苦味具有清心、健脑、清肺、明目的作用。蛇胆。鸡胆、鱼胆等是苦味良药,具有清肺明目功效。中成药蛇胆川贝露含有蛇胆,具有镇静、止咳、清肺的作…  相似文献   

6.
姜俗称生姜,姜可作菜肴烹饪的调味品,但也可作为蔬菜和辅料。姜含有挥发油、姜辣素及树脂、淀粉和微量元素等。老姜辛辣;嫩姜脆嫩微辣。一般嫩姜可作蔬菜和加工腌制品;老姜在烹饪中调味,可解腥,增味。因姜是暖性食物,故与凉性食物配合,能起中和作用,姜不仅是烹饪中的佳品,也是中医的良药,有发汗、温胃、止呕、驱风、散寒、祛痰、解毒等功效。 葱有洋葱、大葱、小葱之分。洋葱香味特殊,味较强烈。洋葱具有杀菌消毒、促进食欲  相似文献   

7.
唾液中99.4是水,其余的有机物有粘蛋白、免疫球蛋白、氨基酸、酶等;无机物有钠、钾、钙、硫等;除此之外,唾液中还含有氧、氮、二氧化碳等气体。因此,唾液有不可低估的功能。 湿润口腔,调和食物 由于咀嚼充分调和,食物中有味的物质被唾液溶解后,刺激味蕾,才能有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8.
花菜 实验表明 ,花菜中含有大量抗癌酶 ,其含量远远超过其他含酶食物。此外 ,花菜中还含有可以防止骨质疏松的钙质、女性常常缺乏的铁元素以及有益于孕妇的叶酸。草莓 草莓不但汁水充足 ,味道鲜美 ,还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大的益处。草莓可以改善肤色 ,减轻腹泻 ,缓解疾病。与此同时 ,草莓还可以巩固齿龈 ,清新口气 ,润泽喉部。另外 ,其叶片和根部还可用来泡茶 ,真可谓“浑身是宝”。大豆 想要长寿的人应该多吃大豆 ,其原因在于大豆是植物雌激素含量最高的食物之一 ,这对于女性的健康是极其重要的。酸奶 酸奶不仅有助于消化 ,还能有效地防止…  相似文献   

9.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6):36-36
防中风:菠菜+胡萝卜这主要得益于β胡萝卜素,它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 ,保持脑血管畅通从而防止中风。防心脏病:苹果+茶叶可保护心脏,能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主要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黄酮类天然化学抗氧化剂。防胃癌:叶酸+硒酵母叶酸和硒酵母均具有防止胃癌的作用。多种绿叶蔬菜、菌菇、动物肝肾等,都是叶酸和硒元素的“富矿”。防肠癌:谷物+蔬菜+红葡萄酒红葡萄酒中含有阿司匹林成分,故有助于降低患癌的几率。防肺炎:维生素+硒能使儿童免遭肺炎之害。已患肺炎的儿童多摄入这两种营养素,也可以缓解病情。防流感:维生素C +铜在流感盛行时,除…  相似文献   

10.
民谚在老百姓中口口相传,形象生动,妙趣横生,体现了人民大众的聪明才智,其中很多俗语都和养生息息相关。民谚说:"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饭前喝汤可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减少食道炎、胃炎等的发生。还可使胃内食物充分  相似文献   

11.
我们经常听到“某某食物中的某种有害物质超标了多少”,可同一种有害物质,在同一种食物中,不同国家的“安全标准”却不同.“安全线”是如何划定的呢?人体能够承受多少任何有害物质,都要在一定的量下才会对人体有害。要建立“安全标准”,首先要知道人体能承受多少的量。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人参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补品之一,具有很好的保健养生功效,人参价值贵,使人望而却步。然而你知道吗?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功效可与“人参”相媲美,如水中人参泥鳅、果蔬人参胡萝卜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养生食物堪比人参。  相似文献   

13.
1.保鲜盒盛装:根据冰箱大小购买不同型号的保鲜盒6~10个,将鱼虾肉类分别盛入盒内,加少许盐后将盒盖好叠好冷藏。这样既可防止不同食品互相粘着污染串昧,又能防止食品水分散发蒸干,既方便取拿食品,又能节省保鲜纸包装。2.洗净装袋:一般来说,像肉类制品、鱼制品、豆制品等含有蛋白质的食品,都需要洗净并沥干水后,按类分成小块装入食品袋中,再放入电冰箱内。这样,一则防止带入脏物和细菌,二则避免食物的交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炒菜不变色叶菜类。绿叶菜最容易变色,是因为其叶绿素丰富。叶绿素非常脆弱,怕光怕热怕酸还怕氧气,保持其稳定是个大难题。要防止绿叶菜变色,下锅前就要先处理,将切好的蔬菜放入凉水中浸泡,使其与空气中的氧隔离。最重要的还是要缩短烹调时间。一般来说,急火快炒、快速焯烫后过凉水,凉透再炒都能很好地保持绿色。此外,炒绿色蔬菜不要盖锅盖,以免蔬菜中的有机酸难以挥发,形成酸性环境,使叶绿素分解。同时,也不要加醋等酸味的食物做配料。绿色蔬菜容易变褐色,紫色蔬菜如紫甘蓝烹调时则容易变蓝。紫甘蓝里天然的花青素在中性条件下是蓝紫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者饮食调养有其特定的科学性。其最佳饮食调养有以下五个原则: 多食含氨基酸多的食物。如牛奶、鱼、蛋等。此外,每日食用的植物脂肪量不应少于百分之二十五。 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平时多食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和豆类,这样能较快地消除身体疲劳,稳定情绪,并能促进体液流通,润滑肠道,且能防止便秘,痔疮、肛裂等。 每日应补充十克以上的磷脂。蛋黄、  相似文献   

16.
<正>在有关"空腹禁食"的一长串名单中,真真假假掺杂,需要科学分辨。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教授孙树侠,为你一一澄清有关空腹的饮食禁忌。1.空腹不能吃山楂、橘子等酸味食物?这种说法称山楂、橘子这类吃起来很酸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或者鞣酸,空腹食用会使胃内酸度猛增,刺激胃黏膜,造成腹胀、泛酸等不适,甚至加重胃肠比较脆弱者的胃炎和胃溃疡症状。事实上患有胃病(如胃炎、胃溃疡)的人,因胃酸分泌  相似文献   

17.
美国防癌协会通过对癌症进行调查后,最近提出以下防癌10法: 1.多吃芥兰等蔬莱 调查表明:椰菜花、芥菜花、菜芯、芥兰等,能预防肺癌、胃癌、结肠癌和大肠癌。 2.多吃高纤维素食物 高纤维素能保持大便定时、通畅,防止便秘,有防结肠癌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三和喜雅达工业推出了一种高防盗性能的超重卷帘门“DF10”。这种新型卷帘门配备有可防止撬开卷帘门页片的“页端锁”,以及可防止将底条拉起的“滚锁装置”。凭借这些措施,经日本卷帘门协会(JSDA)“高防盗性卷帘门等自主管理委员会”进行的防侵入试验证明,抗破坏时间可达到10分钟,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几乎天天离不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实际上,长期面对这些屏幕,真的很伤眼。吃下列食物不仅能护眼,还有些其它功效。 紫薯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科学界,通过对紫色或黑紫色的蔬菜、水果、薯类及豆类等食物的研究,发现紫色食物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含有一种叫做“花青素”的物质。花青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阻击“自由基”。花青素还具有神奇的抗血管硬化作用,可阻止心脏病发作及脑中风的发生。大量的癌症研究也证实,花青素具有上佳的抗突变、抗肿瘤的预防功效。在自由基对组织器官的伤害中,最容易被伤害的首先是眼球,而紫色食品的抗自由基效力,当属最佳的天然“护目食品”。因此,经常吃一些紫色食品,可以有效地维护眼睛健康,预防各种眼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专家认为,经常吃些降脂清肠的食物,不仅能排除油腻,更能保护心血管,防止"三高"。现在向大家推荐以下8种有助化解油腻的食物。1.燕麦:具备降胆固醇和降血脂的作用,这是由于燕麦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这种可溶性的燕麦纤维,在其他谷物中找不到。2.洋葱:洋葱含有环蒜氨酸和硫氨酸等化合物,有助于血栓的溶解。外国人特别爱吃洋葱,他们经常用洋葱搭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以解油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