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三权分置"模式下,土地经营权再流转制度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农地改革的实际效果。基于特定的法政策考量,2019年新《农村土地承包法》就土地经营权的再流转设定了诸如"受让方再流转时须经承包方同意"等限制。通过处分权能视角检视,认为该限制性规范的存在对于规避再流转风险而言收效甚微,实属人为设置流转障碍,即缺乏合理性以及现实必要性,背离立法精神。为完善土地经营权再流转的限制机制,首先应将"受让方再流转时须经承包方同意"这一限制性规范予以删除,同时通过积极培育中介服务组织等综合举措加以制度保障,以期实现土地经营权再流转限制机制的科学配置。  相似文献   

2.
景区经营权的有序流转是落实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的关键。对景区经营权流转的机制进行深入剖析,基于土地中心主义立场将国有景区经营权的法律属性定位于旅游用地使用权(用益物权),将集体景区经营权的法律属性定位于集体所有土地上的租赁权(合同债权);循着"二元主义"财产权体系论证得出两者均需在《物权法》的规制下,依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市场中进行交易流转,前者流转模式包括出租、抵押、(物权)转让、出资模式,后者流转模式包括转租、(债权)转让、质押模式,且景区经营权流转符合国家旅游产业政策导向,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利用权从产生的途径上看应属于特许物权,从内容和功能上看应属于准用益物权,两种物权属性并不相互排斥。自然资源利用权的双重物权属性符合环境保护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4.
田飞龙 《绿叶》2012,(2):37-42
长沙市早期以"政府指导模式"为代表的土地流转实践对于推动农村土地市场的规范化运作有一定的经验价值,但弊端更为明显。在基层实践的基础上.长沙市通过设立专业化的土地交易中心并制定体系化的法律规则,为土地流转提供了一种市场与法治相结合的、侧重保障交易自由与农民自组织权利的"市场竞价模式"。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不但是我国农村微观机制讨论的热点,而且是我国农地制度变革和完善的见证,也是农村结构调整、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客观要求。在阐述了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基本内涵及其多样形式的基础上,从分析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现状出发,阐明了造成土地使用权流转及影响其有序推进的原因。立足于我国土地流转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土地使用权流转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应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取水权及流转制度是水权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取水权是指利用取水工具和设施,从江河、湖泊和地下取用水资源的权利,其流转能促进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流转市场的不完善特性可从水资源的多重价值和流转发展历史予以说明,流转市场的实质是"总量+贸易"市场.在建构取水权流转市场中,进行主体取水权利保护是效率的要求,对利益相关第三人保护则体现了公平,流转的全过程应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取水权流转应结合我国水资源的实际状况,利用物权方法进行取水权利保护,通过构建补偿机制等进行利益相关第三人的保护,在完善环境法规的同时探索借助私权手段保护环境利益.  相似文献   

7.
农村养老体系的有效建立,离不开农村最重要的土地资源,如何利用农村土地来优化农村养老体系,提升养老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课题,笔者通过河北省农村基层建设年活动,对河北省不同县市的10个村500个农户进行了调查,查找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针对当前农村养老体系不健全,新旧养老保障模式衔接不畅和农村土地流转水平低下、流转形式单一的现状,提出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要为农村养老提供资金支持,要为新旧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转变提供便利的宏观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地流转是我国当前蓬勃发展的形式之一。从正义的角度出发,分析出当前林权流转中失地林农权益面临的政治权利削弱、经济权利缺失以及社会保障权受损的现状,并点明通过构建明确林地产权制度、完善林地补偿制度、建立林农社会保障机制等形成一系列完善林农权益保护的制度因应,以实现林农权益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人地矛盾较为突出,各地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发进入土地市场隐形流转已相当普遍。实践发展迫切要求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创新集体土地使用制度,建立合理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配套制度。因此,研究河南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规律及其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高效、符合河南省实际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措施,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已成为当前最迫切的问题。选择以河南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分析了河南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探讨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了规范河南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对国家环境资源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自然资源不仅需要公法保护,而且需要以私法形式进行规制.以私法形式规范环境资源的保护,实现公法与私法的结合,可使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获得多重保障手段.物权法即是重要的私法保护手段之一.物权法可从所有权、用益物权等方面对国家环境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产权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根基。生态文明产权制度可划分为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和气候资源产权制度三大类别。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包含水权、林权、矿权、渔权和能权,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包含排污权和生态权,气候资源产权制度包含碳排污权和碳汇。在大国责任的国际背景下,生态文明产权可用总量控制是硬性约束,必须以自然、环境和气候资源的产权总量控制为前提,确保全国总体生态水平在可预见的时间达到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有效地推进自然、环境和气候资源的初始产权界定,运用生态文明产权价格机制促进生态文明产权交易,并运用生态文明产权保护制度确保初始产权界定、产权交易机制和产权价格机制的顺利推进和开展。形成以产权总量控制为前提,以初始产权的界定和分配为基础,以产权交易机制为手段,以产权价格机制为核心,以产权保护制度为保障生态文明产权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2.
严华东  丰景春  朱红 《中国环境管理》2022,14(1):109-115,100
特许经营模式能够较好地发挥市场化、效率化、竞争化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文在分析江苏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中特许经营模式的实践经验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特许经营模式典型的交易结构,从物品属性、市场逻辑、风险分担和垄断之争四个方面对存在的争议问题和观点进行辨析,提出了国家层面制定规则、科学选择运作方式、确保采购充分竞争、合理确定项目补贴、加强政府规制作用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未来建筑垃圾资源利用推广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自然资源估价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导致资源需求过度膨胀,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剧.自然资源产权市场化、多元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自然资源估价是资源市场化、多元化的价值依据.自然资源估价不同于资源产品定价,既要考虑资源的价值又要考虑资源的稀缺性、丰饶度、地理位置等因素.自然资源估价关系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构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产权制度激励和约束着自然旅游资源治理中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决定其管理和利用的绩效。当前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应有功能与价值不能有效实现,主要源于自然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存在诸多缺陷。为构建完善的自然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有必要选择合理的产权模式,健全产权交易制度和完善产权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土地所有权的价格一般会不断上涨,固定年期土地使用权价格也会随之上升。但受让土地使用权价格存在类似折旧的现象。投资人能否从地价普遍上涨中获得增值收益,取决于土地所有权增值比率、土地还原利率、剩余使用年期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Yosemite National Park is one of the nation's most scenic and ecologically/geologically important parks. Unfortunately, the park is subject to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concession facilities and associated high levels of visitor use. Those concerned with preservation of the park's resources have attempted to limit the types and extent of such facilities to reduce adverse impacts. Strictly speaking, resolution of the preservation versus use controversy must be based on whether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is adhering to its legislative mandate to regulate development and use in the parks. The common interpretation of legislative mandates for national parks, including Yosemite, is that they call for a difficult balancing between the conflicting goals of preservation and use. Accordingly, although concession developments cause significant impacts, they usually have been interpreted to be within the legal discretion allowed the secretary of the interior. However, the usu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meanings of legislative mandates for Yosemite National Park have not considered Title 16 United States Code §55, which is a very restrictive statute limiting concession facilities. Many of the limitations imposed on concession facilities by the plain language of the statute have been exceeded. If it can be shown that 16 United States Code §55 is a valid statute,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park management in Yosemite National Park would be considerable — namely, that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concession facilities could be required. This article examines whether the statute can reasonably be thought to be valid and encourages others to conduct further examination of this question.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划拨土地使用权将进入市场流通。明确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财产权性质、合理评估其价格已很必要。与出让土地使用权相比,划拨土地使用权具有特殊性,其价格不宜采用先评估出让土地使用权后扣除出让金的方式评估。作为尝试,可以先评估划拨土地基准地价,用以指导划拨土地价格评估,衡量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学角度看,自然遗产保护中必然涉及产权问题,建立合理的自然遗产产权制度是自然遗产保护的关键。我国目前的自然遗产产权制度暴露出许多弊端,如所有权基础上的自然遗产管理混乱,自然遗产经营权配置不合理,以及欠缺对自然遗产相邻权的规定等。这些产权制度方面暴露的问题,对于自然遗产的保护无疑是不利的。通过对自然遗产保护中产权问题的探析和国外在自然遗产保护方面经验的借鉴,对我国自然遗产保护产权权利束中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相邻权的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