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城市化、工业化和地球温室效应等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影响,美国Hackensack湿地保护区正面临着面积不断减少、景观破碎化、外来物种入侵、河水污染增加、盐碱化程度增加和范围扩大等生态胁迫。稳定湿地面积,重建湿地的复合景观,丰富生物多样性,恢复潮水的正常规律,减少水体污染,控制外来种的入侵与扩张,促进湿地原有植物的定居与扩增及原有植被的恢复是Hackensack湿地恢复的关键,也是恢复工程设计与实施的核心。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管理则以植被的生长、芦苇的扩散方式及动态、鱼类和蟹类的种群动态、鸟类的种类及其对生境地的利用情况对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状况进行生物检验,有效监控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动态,研究其恢复规律,进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科学调控生态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2.
洪泽湖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洪泽湖湿地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湿地植被群丛多样,重点保护鸟类种类众多,种群数量大。调查结果显示:洪泽湖湿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65种、水生高等植物81种、浮游动物91种、底栖动物69种、鱼类102种、鸟类194种。我们研究了洪泽湖湿地的大气、河流、湖泊环境质量,在分析洪泽湖湿地的破坏程度和原因后,提出了洪泽湖湿地保护对策和可持续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辽河三角洲湿地为海陆交界、淡成水交汇,地势低平,易发洪涝,河道变化频繁,人类生产活动活跃,因此,湿地的保护策略值得重视。本文阐述了辽河三角洲湿地自然资源种类、数量、分布及生物多样性,分析了湿地资源的动态消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湿地保护管理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人类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生物多样性的迅速锐减,已使人类基本需要的选择余地大大缩小,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受到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据统计,世界迄今为止,已发现并加以鉴定、分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约200万种,其中动物种类150多万种,植物种类约24万种,微生物约有3.75万种。此外,至今还有20万种植物、100多万种昆虫尚未被描述和分类,绝大多数不知名的动植物  相似文献   

5.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论述了川西北高寒湿地的自然概况及其形成原因,分析该区湿地的主要生物多样性价值,分布有具有世界意义的特有物种(黑颈鹤)和珍稀濒危物种,并且还分布有许多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但近几年来,人类活动的频繁干扰,如泥炭开采、过度放牧而破坏植被,再加上本区气候因素的特殊性,局部地区已引起沙化,使本区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由此而提出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策:协调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严控载畜量,发展人工草场;发挥本地优势,利用泥炭治沙;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湿地立法  相似文献   

6.
拉鲁湿地生态环境及动植物物种资源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 《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145-151
2001~2002年对拉鲁湿地近50年(1951~2000年)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变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受近50年拉萨城市发展、资源开采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拉鲁湿地的面积、水环境、植物种类、植物群落和动物物种均较20世纪50年代初期(早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其主要变化特征为:①湿地面积由早期的12km2锐减为6.2km2;②湿地由终年积水演变成季节性积水,水位梯度也由早期的0.3~0.8m增大为0~1.5m;③湿地植物物种在数量上较早期增加了13科31属32种,但原生的湿生植物物种却有所下降;④湿地植物群落已由早期芦苇和苔草群落占绝对优势的状况演变为多种植物群落共生的格局;⑤湿地鸟类和鱼类的种类及数量变化显著,目前湿地中鸟类常见物种仅剩5种,鱼类仅剩鲫鱼和鲤鱼2种,且均为人工放养的外来鱼种。  相似文献   

7.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介绍了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自然特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等 ,分析了影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重点提出了保护区的建设规划。对该保护区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是辽宁省第二大湿地,1997年12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环境为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复杂而完备的条件,物种繁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生物多样性基地。本文概述了滨海湿地的环境特征,生物多样性分布特点与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综合分析了安徽池州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动植物资源分布和湿地生境特征,探讨了影响平天湖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对策与建议:一是修复与完善平天湖湿地生境,控制周边农村面源污染;二是拓展海绵城市建设成果,限制城市污水排放;三是创新湿地生态补偿制度,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四是依托《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完善最严格的湿地生态管控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湿地植物多样性反映着湿地生态环境状况,并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至关重要.为掌握北京市湿地植物多样性现状并评估湿地生态质量状况,对北京市22处湿地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并结合遥感数据,从湿地植物的生境状况、物种多样性、群落典型性和外来种侵入度等4个方面建立指标开展评估,并分析生态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对湿地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11.
湖北网湖自然保护区属于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根据网湖自然保护区的特征,通过选取自然性、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面积适应性、人类干扰、稳定性7个评价指标,运用指标赋分法和加权平均分法进行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生态质量很好,气候适宜,动植物种类丰富,并且由于该区域目前经济处于初步发展中,人为干扰对其影响较小,因此短期内其生态环境质量会相对稳定,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同时针对网湖湿地目前所存在的威胁以及国家在治理和恢复其他湿地保护区的经验,提出了几点关于网湖湿地建设和远景开发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滨海湿地处于海陆的交错地带,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下导致湿地水文连通受阻。选取黄河口滨海湿地三条水文连通强度差异明显的潮沟,调查不同潮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析水文连通强度对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记录到的大型底栖动物共有52种,优势类群为多毛类和软体动物;总体来看随着水文连通强度的增强,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密度呈上升趋势;中等水文连通强度的区域,生物多样性较高;大型底栖动物不同类群的数量和分布对水文连通引起的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也有很大的差异,多毛类和寡毛类在水文连通弱的区域占优势,软体动物在水文连通较强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的区域占优势,甲壳类在靠近潮沟源头水文连通最强的区域占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城市人工湿地底栖动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州市范围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大人工湿地,对其底栖动物多样性情况进行春秋两季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软件园秋季底栖动物各项生物多样性指标均高于春季,荆川公园和五星公园则呈现春季生物多样性状况优于秋季的状况。从总体上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软件园〉荆川公园〉五星公园;Pielou均匀度指数荆川公园〉软件园〉五星公园;BI指数表现为五星公园〉荆川公园〉软件园。此外从调查结果来看,软体动物种类数、分布密度与水体的污染程度呈反向趋势,由此推断软体动物种类丰富程度可作为评价城市人工湿地水体受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以太湖武进港河口人工湿地为例,在兼顾生态与景观美学的前提下,研究城乡交错区域湿地景观功能的优化设计,包括:岸边水体生态修复区,动植物景观配置,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及植物种植的后处理,构建水、植物和动物三位一体的景观;形态设计,平面形态及纵断面的形态设计应实现优化人体视觉感官效果,避免简单的圆形、矩形等过于规整的形式;附属设施建设,运用跌水、花坛、小径、木亭、花架、植物等多种元素搭配,弱化硬质线条。通过上述相关的景观优化设计,达到人工湿地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的有机统一,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5.
2016年9月~2017年4月对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前期、中期、后期3个时期的滨海湿地水鸟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保护区共记录到水鸟7目12科54种,其中鸻鹬类、鸥类及雁鸭类(共占记录物种总数的83.33%)是构成保护区越冬期水鸟的主要类群。越冬中期水鸟种类、数量水平(19种9042只)明显低于越冬前期(29种28002只)和越冬后期(36种21043只),这可能与该地区环境温度变化规律有关。保护区越冬期水鸟群落多样性总体水平相对较高(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82、0.59、1.90),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状况适宜迁徙水鸟越冬。为更好地保护滨州近岸海域水鸟及其栖息地,建议尽早将保护区有关滨海湿地申报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相似文献   

16.
洪泽湖西部湖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泽湖湿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65种、水生高等植物81种、浮游动物91种、底栖动物69种、鱼类102种、鸟类194种。在对洪泽湖西部湖滨的范围、自然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环境质量进行简要介绍后,分析了影响洪泽湖西部湖滨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重点提出了洪泽湖西部湖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加强保护区建设、湖滨生态工程建设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最后对洪泽湖西部湖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来源进行了筹划。  相似文献   

17.
大庆龙凤湿地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大庆龙凤湿地有脊椎动物207种,其中兽类13种,鸟类142种,两栖、爬行类共7种,鱼类45种,占黑龙江省动物总数的38.2%左右.区系成分以古北界种占绝对优势,广布种亦混杂其中.湿地有珍稀濒危动物43种,其中国家Ⅰ级和Ⅱ级保护动物有24种,湿地经济动物种类较多,在本区域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洞庭湖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之一,复杂多样的湿地类型和生态环境蕴含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放利用,导致了洞庭湖区湿地面积和景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湿地生态功能也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本文分析了洞庭湖区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的意义,湿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并提出了洞庭湖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湖区湿地资源利用问题与保护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长江中游湖区湿地资源的特点,讨论了该区湿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的湿地面积减少、水污染加重、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制定湿地规划、进行保护区建设、转变观念、发展多种经营、湿地监测与研究、稳定面积、治理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给出了湿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沈阳市辉山明渠入浑河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适应性分析、湿地植物选择、湿地植物优化配置、景观合理性配置等综合调控措施,使辉山明渠入浑河水质得到有效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形成独具特色的河口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