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浮床种植观赏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选择风车草、彩叶草和茉莉等观赏性植物对富营养化鱼塘水进行漂浮种植试验,观察植物的生长适应情况,评价供试植物对水样中COD、N、P等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风车草和彩叶草可以正常生长,但茉莉的生长适应能力较差;3种植物对富营养化水样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其中风车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AZM(阿奇霉素)、STZ(磺胺噻唑)、IBU(布洛芬)、DCF(双氯芬酸)、PRC(扑热息痛)、ATL(阿替洛尔)、CLF(氯贝酸)、CBM(卡马西平)和CAF(咖啡因)共9种WWMPs(wastewater-marking pharmaceuticals,污水印记药物)为目标物,采用HPLC-MS/MS检测方法,通过室内河流模拟系统,研究3种挺水植物组合(旱伞草+灯芯草、菖蒲+灯芯草、旱伞草+菖蒲)的人工生态系统在不同介质(水相、泥相、水生植物)中WWMPs的变化特性及对常规污染物(如CODCr、NH3-N、TP、TN)的去除效果,并运用物料衡算等手段计算目标物的实际去除率.结果表明:3种挺水植物组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对4种常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为明显,CODCr、NH3-N、TP、TN去除率范围分别为39.7%~47.8%、88.2%~99.4%、39.1%~58.1%和49.1%~58.5%;与无植物系统相比,挺水植物组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对水相中药物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尤其是对CBM、IBU和DCF,最大去除率均在54.0%以上;旱伞草+菖蒲组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对水相中CAF、CBM、CLF、DCF、IBU和STZ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为51.6%~87.7%;3种挺水植物组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对泥相中WWMPs的去除效果大小依次为菖蒲+灯芯草>旱伞草+菖蒲>旱伞草+灯芯草;不同挺水植物组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对WWMPs的富集特性不同,9种WWMPs吸收效果大小依次为CBM > CLF > CAF > IBU > DCF > ATL > PRC > AZM > STZ;3种挺水植物组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对WWMPs的实际总去除率大小依次为菖蒲+灯芯草>旱伞草+菖蒲>旱伞草+灯芯草.研究显示,挺水植物组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去除城市河流中WWMPs及常规污染物,能作为净化水质、改善城市河流水环境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芦苇和藨草对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3种浓度梯度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实验,研究了芦苇和藨草的生长状况及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N、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芦苇和藨草在3种梯度的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并对水中N、P有明显的去除效果。藨草在处理轻度和中度富营养化水体时要比芦苇占优势,在重度富营养化水体中,芦苇对N、P的去除能力要高于藨草,且二者对水中TP的净化效果要好于TN。通过对受试水样的TN、TP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曲线拟合得出,水体中TN、T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呈负指数衰减,芦苇和藨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率随其在水体中停留时间的延长而递增。实验结果为利用挺水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模式和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种植水生植物对净化污水有较好的作用,而不同的水生植物间也有不同的净化效果。美人蕉对水体富营养化去除效率最高,其它植物TN的去除效果以菖蒲最好,风车草对TP、NO3-N、COD的去除效果较好,。而再力花,大薸,苦草也都表现出较好的去污效果,但剑叶泽泻,宽叶泽泻的去污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进行静态试验,探讨空心菜、金鱼藻、水葱、芦苇、美人蕉、菖蒲6种水生植物深度净化石化废水二级处理尾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5 d静态净化,所选植物对水中营养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水葱对CODCr去除率最高,金鱼藻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而空心菜装置中剩余TP最少;综合对比,空心菜对环境适应性强,综合净水效果明显;水生植物昼间根系泌氧现象明显,但夜间存在竞争水中溶解氧现象.  相似文献   

6.
陈进军  郑翀  郑少奎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0):2029-2035
以无植物空白系统为对照,通过批量盆栽试验探讨了表面流人工湿地中不同类型水生植被(苦草(沉水植物)、水葫芦(浮水植物)、芦苇(挺水植物))的引人对富营养化水体不同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根据不同污染物去除的阶段性特征设计了分段式表面流人工湿地(好氧塘-水葫芦湿地一苦草湿地),并通过示范工程探讨了富营养河流的原位净化效果.研究表明,批量盆栽试验中,与无植物空白系统相比,芦苇的引入显著增加了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蒸发蒸腾量(为无植物空白系统的1.5倍),而水葫芦和苦草的引入则显著降低了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蒸发蒸腾量(分别为无植物空白系统的80%和30%);3种水生植物的引入均显著促进了CODcr、TN、NH 4-N的去除(与无植物空白系统相比),其中水葫芦系统具有最好的CODcr和TN去除效果(起始CODcr和TN水平分别为35.8 mg·L-1和6.86 mg˙L-1时,去除率分别为58.91%、76.67%),而苦草的引入则显著地促进了水体中氧化态氮的形成与积累.分段式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原位净化研究表明,水力负荷为6.2cm.d-1时,分段式表面流人工湿地对CODcr的净化效果较好,水力负荷过高会影响分段式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凤眼莲在净化废水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初步探讨了凤眼莲在净化废水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凤眼莲对生活废水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净化效果。同时,其经特殊的处理后钻井废水中也能较正常生长、繁殖,并起一定的净化作用。文中就废水pH对凤眼莲的影响作了初步实验探讨,对凤眼莲净化废水机理也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模拟箱和氧化塘中凤眼莲净化含酚污水的试验表明:放养凤眼莲能使除酚过程加快,在0.6—10mg/L酚浓度范围内,植物净化速率为一般自然净化速率的2—3倍。在温度17—37℃范围内,凤眼莲均能明显加速酚水的净化。光照强度对凤眼莲净化酚水速率无显著影响。平衡地提高水中矿质营养元素的浓度,能加速除酚的过程。 水中含酚量小于1mg/L不造成植株中酚的残留;6mg/L以下酚含量增加亦不明显;10mg/L以上则随酚浓度的提高,植株中酚含量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中的悬浮泥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特定的滨江城市水环境问题,利用湿地植物风车草(Cyperusalternifolius)、菖蒲(Gladiolushybridus)、菱(Vallisneriaspiralis)、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和亚洲苦草(Vallisneriaspiralis)构建的湿地植物生态物理模型进行了含沙水体泥沙净化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植物系统对不同悬浮泥沙含量的水体具有不同的净化效果,净化效果最好的湿地植物分别是金鱼藻、黑藻、菱、菖蒲和风车草。随水体含沙量增加净化效果有所增强。不同粒径的悬浮泥沙在湿地植物群落中的沉降、吸附和过滤的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凤眼莲、轮叶黑藻、香根草和水蕹菜四种水生植物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效果,跟踪比较了一个月之内它们处理污水时,水体氮、磷、化学需氧量、pH值和溶解氧的变化,并对实验前后植物鲜重做了比较。结果表明:(1)4种植物均能强化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的去除,但各有特点;(2)理论上凤眼莲和轮叶黑藻可在处理废水时相互搭配弥补不足,维持水体中性和较高的DO;(3)植物对废水经过2~3周的处理后,水质明显变好,而植物生长开始减退,应及时收割补种;(4)夏季用水生蕹菜处理废水,不仅改善了水质还能收菜创经济效益。研究结果为探索广东地区在构建人工湿地处理水产养殖废水时植物的选择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浮床水培蕹菜的生物学特征及水质净化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比较了污染水体中浮床水培蕹菜与陆生同种蕹菜之间生长特性以及N、P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水培蕹菜单株鲜重约为792.5g/株,为陆生蕹菜的3.53倍;单株N、P总量分别比陆生高469.6%、566.7%。水培蕹菜与其他水培植物相比具有较强的N、P吸收力,是一种可用于富营养化水体水质净化的优良植物。  相似文献   

12.
空心菜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空心菜浮床,空心菜+仿生植物复合系统以及仿生植物3组不同的水处理系统对城市重污染河道水体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试图阐明浮床+仿生植物复合系统在水质净化中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空心菜浮床+仿生植物复合系统对污染水体中的TN,NH4+-N,TP,高锰酸盐指数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相对于单独的空心菜浮床系统,复合系统对TN,NH4+-N,TP以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提高了28.50%、20.03%、33.43%、18.02%;相对于单独的仿生植物系统,复合系统对TN,NH4+-N,TP以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提高了14.98%、20.29%、53.38%、26.96%,且其对污染物的去除率远高于对照(p<0.05),表明空心菜生态浮床+仿生植物复合系统可实现对污染水体的强化净化,同时可有效抵抗空心菜植物腐烂对系统带来的冲击,确保复合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人工基质无土栽培水蕹菜净化缫丝废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缫丝工业排放废水的水体中,无土栽培水蕹菜.经静态、动态和现场试验,水蕹菜在去除废水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在较强的适应性.在6—7月间,水蕹菜在667m~2水面上10天的产量为625kg.应用水蕹菜无土栽培技术于缫丝废水资源化生态工程之中,既可以净化污水,又具有经济效益。认为该项技术可与黑麦草无土栽培技术衔接使用,形成全年运转的配套植物净化污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水生经济植物湿地对洱海流域低污染河水的处理效果,在洱海北部罗时江入湖河口建设了面积为2 hm2水生经济植物湿地,其中水生经济植物包括4种水生蔬菜——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 (Blume) DC〕、茭白〔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Stapf)〕,3种药用植物——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des (Benth.)〕、灯心草(Juncus albesens)、水菖蒲(Acorus calamus L.)和1种观赏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 L.). 结果表明:湿地对TN、TP、NH3-N、NO3--N均具良好去除效果,近3个月运行期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4%、60.3%、60.4%和73.2%;但该湿地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仅为5.0%. 不同湿地水生经济植物表现出了不同的水质净化能力,其中TN平均去除效率表现为水芹菜>香茶菜>美人蕉>茭白>空心菜>薄荷,TP平均去除效率表现为水芹菜>薄荷>美人蕉>香茶菜>空心菜>茭白. 研究表明,水生经济植物湿地对低污染河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在洱海流域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竹炭和猪炭对空心菜-小青菜轮作土壤N2O和CO2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动物源的猪炭和植物源的竹炭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生物质炭的种类(竹炭和猪炭)、施用方式(一次施用和分批施用)对空心菜-小青菜轮作土壤N_2O和CO_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心菜季土壤N_2O和CO_2排放显著高于小青菜季,土壤N_2O和CO_2排放与土壤pH、温度呈显著相关(p0.01).与不施炭对照相比,竹炭处理可使两季空心菜和小青菜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减少16.9%~39.9%,同时CO_2排放量减少9.2%~15.7%,且一次施用处理优于分批施用.猪炭处理在土壤N_2O减排效果上没有竹炭显著,且一次性施用猪炭处理明显增加了两茬空心菜土壤CO_2排放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3.3%和12.9%.与猪炭相比,一次性施用20 t·hm~(-2)竹炭处理在抑制土壤N_2O和CO_2排放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水生蔬菜型人工湿地技术净化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筑4个不同类型的湿地,筛选出了适用于“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水生蔬菜型人工湿地”组合工艺中的最佳人工湿地形式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效果最佳的湿地形式为茭白+煤渣+复合潜流。考虑到经济因素,实际应用时也可以采用空心菜替代茭白.也能满足处理效果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镉含量高、低不同的2种土壤上的自制根箱试验并对所种植作物的镉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两种蕹菜镉积累典型品种,强坤柳叶白骨(QK,Cd-PSC)和台湾308纯白柳叶(T-308,非Cd-PSC)的根际土壤酶区系.结果表明:品种间茎叶镉含量差异极显著;在高镉条件下,蕹菜茎叶Cd含量与根际转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在低镉条件下,与根际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植物处理含重金属生活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耐受浓度试验得出凤眼莲、水蕹、水花生和荇菜四种植物对含重金属生活污水中Cd2+的耐受范围值分别<5mg/L、0.5mg/L、0.2mg/L、0.2mg/L;凤眼莲和水花生对Zn2+的耐受范围值分别<10mg/L,水蕹和荇菜对Zn2+耐受范围值为<5mg/L和0.5mg/L。由植物对生活污水中锌\镉离子去除率试验可知,在Cd2+/Zn2+浓度分别为0.5mg/L和5mg/L时,与对照组相比,两种植物均能明显去除污水中的Zn2+与Cd2+,其中Cd2+去除率提高了65.3%,Zn2+去除率提高了43.7%。研究发现植物处理在前5d内为去除Zn2+/Cd2+的高效区间,这一时期内植物对Zn2+/Cd2+去除率的贡献可以达到40%~60%,表明在植物的耐受浓度范围内,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中的Cd2+/Zn2+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根部为主要的富集器官。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产多胺筛选培养基,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本研究从重金属污染农田空心菜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钝化重金属的产多胺细菌,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功能菌株对空心菜生长、多胺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Cd和Pb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从空心菜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9株高产多胺的细菌菌株,其中Enterobacter bugandensisYX6能够分泌精胺和亚精胺,Klebsiellaquasivariicola YX8能够分泌腐胺.在LB培养基中,菌株YX6和YX8对Cd和Pb吸附去除率均大于80%.水培试验表明菌株YX6和YX8能够显著提高空心菜地上部和根部多胺(29.3%~180%)的含量以及可食用部分超氧化物歧化酶(18.5%-42.7%)和过氧化物酶(46.2%~100%)的活性,进而显著提高了空心菜地上部(21.2%~40.9%)和根部(43.3%~68.2%)的干重,同时降低了空心菜地上部和根部Cd(45.8%~69.5%)和Pb(42.4%~63.6%)的含量.产多胺细菌E.bugandensisYX6和K.quasivariicola YX8不仅能够提高空心菜生物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还能低空心菜对Cd和Pb的吸收,为重金属超标农田安全利用和减少蔬菜中的重金属含量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