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视野》2013,(6):29-31
"慢城"源于"慢餐"。时间应该追溯到1986年的一天,意大利记者卡洛·佩特里尼在罗马的西班牙广场,目睹几十个学生坐在广场的台阶上,人人捧着一只麦当劳的汉堡包狂啃。汉堡包的味道刺激卡洛·佩特里尼彻夜未眠,他十分疑惑:"为什么我们要过这种恶性循环的快节奏生活?"为了唤醒人们已被快餐麻木的味觉,卡洛·  相似文献   

2.
田松 《绿叶》2014,(2):32-36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走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强人类中心主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尊重自然的权利,承认大自然的主体价值,在不违背大自然自身生态循环的前提下从自然中获取某些资源。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意识形态重新建构,认识到良好的生态本身就是巨大的财富,对"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生活"重新理解,使这种新理念成为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基础准则。  相似文献   

3.
麦当劳的汉堡薯条,星巴克的打包咖啡,高速路上的贴地飞行,快速流行与消失的时尚,你是否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快时代?而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些叫"慢城"的地方,那里不能开车,不能健步如飞,人们自己搭建房屋,慢功做巧克力、造盐……这就是全新的慢城主义。所谓"慢城",  相似文献   

4.
天天 《绿色视野》2008,(8):50-51
办公室"绿色男人"绝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拥有回归朴素的本真,自然和绿色是他们心中最重要的部分,他们依靠自身具备的丰富才情与智慧,从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摆脱了过去的陈旧理念,以更轻松的心态去倡导环保。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还是当年的态度:当有人伤害自然界时,人们会起来替自然反抗,因为他们相信,自然界与自己是完全一体的。没有人能够阻挡他们成为自然的保卫者。  相似文献   

6.
司开玲 《绿叶》2012,(2):96-103
文艺复兴之后,人类将自然从认知的客体转变为控制的对象,导致了自然的客观化和严重的社会后果。与作为认知客体的自然所体现出的多样性不同,自然的客观化更强调同一性。由这种追求客观化而生成的知识越来越脱离普通人的生活体验,转变成专业技术人员的专有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普通的生活者关于自身所遭遇的污染与受害的感官表达越来越无力,于是出现了他们在环境诉求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凭一首《知心爱人》而红遍大江南北的付笛声、任静夫妇是名副其实的知心爱人,舞台上配合默契,生活中幸福美满,就连做环保公益活动也是他们共同的心愿。作为明星,付笛声、任静夫妇拥有很多的歌迷,他们感到幸福的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能影响许多人。为了担负身上的责任,他们参加了很多宣传环保的公益活动,但是惟有一件--"绿色中国迎奥运"大型环保公益活动,令他们记忆犹新,因为那一天虽然略带遗憾但又非常欣慰。  相似文献   

8.
<正>真正的环境教育不是课堂上的说教,它源于自然,未来的希望也源于关心自然的孩子,因为只有孩子有着关于自然的记忆并与自然共生长,才能建设美好的未来。暑期即将过去一半,身边的不少家长都按照孩子的意愿,为他们申报了"沙漠自然体验""草原生态游学""雪域探险""海洋探秘""夜捕昆虫""夜宿蜂场"等夏令营活动。为什么这些与自然相关的活动比单纯的旅游  相似文献   

9.
正正确引导青少年学习、调查、体验、了解身边绿色生活,形成青少年的绿色生态理念,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使命使然。我和我的孩子们生活在北回归线世界上唯一一块绿洲——云南普洱,这里森林茂密、鸟语花香、茶气飘香,绿是我们的色调,被誉为"绿海明珠"。尽管从小与自然为伍、鸟虫为伴,但孩子们对身边的自然真正了解的甚少,能科学认识花草树木、蝶虫鸟兽的更少。其实科学就在身边,科普工作更显重要,只有了解了自然,认识了绿  相似文献   

10.
《绿色视野》2013,(6):31-39
从南京南站下车,坐上开往高淳县的大巴,在一个叫双牌石的小镇再转车前行20公里,便来到了闻名遐迩的中国第一国际慢城高淳桠溪镇。慢行通道养眼乐逍遥在景区瑶宕村入口,慢城管委会主任助理周秀云告诉记者,刚刚过去的黄金周景区接待了15万游客,虽然已经是一块旅游热土,但景区内还在打造慢行系统服务设施,所以暂时还没有圈地收取门票。为保证慢生活品质,彰显慢城特色,桠溪镇特邀请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设计研究院为慢  相似文献   

11.
<正>在体验中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科学知识,领悟文化价值,塑造珍爱自然的行为习惯,从而采取更加积极的保护自然环境的行动,这是我们从事自然教育的目标和基本内在逻辑。近几年,自然教育融合"生命、生态、生存、生活"四者的综合内容和教育目标,在国内如火如荼地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自然教育工作。由于自然教育活动将旅游观光、综合实践学习、游学研学等密切结合起来,越来越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绿色高校"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建设不仅要注重校园环境的美化,还要做到节约能源、污染减排,更要实现人文环境的绿色开放式发展,做到多元民主、兼容并蓄,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未来之城     
<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文明的发展之快足以让世人引以为傲,然而,车水马龙与水泥封闭了私人空间,也隔阂了敞开的心灵。灰色水泥和斑马线不是我们想要的城市,自然、低碳才是使之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正五个非常要好的退休老友在城里生活了一辈子,早就厌倦了都市的喧嚣与雾霾。为了享受山中的清静,更为了用清新空气清洗被钢厂废气熏了数十年的肺,他们走出城市,归隐田园自建"山中别墅"结庐而居,过上了职业农夫生活。他们放马牧羊、喂鸡养狗,种豆浇菜采野果,浓浓野趣填满了晚年山居生活。他们不愿独享这份迟来的惬意,索性将山庄变成免费驿站,让2000多名到访驴友歇  相似文献   

15.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们的生活正在远离自然:土地已被混凝土覆盖;少的可怜的草坪又被写着“禁止入内”的不锈钢护栏圈了起来;他们每天背着书包在硬地和尘嚣中穿行,离开的是一个笼子一样的家,到达的是一个充斥着化学制剂味的校园;空气里只有汽车尾气、工厂烟尘以及都市喧嚣的嘈杂,而惟独缺少了青草的气味和泥土的芳香……孩子们的生活是忙忙碌碌的,因为他们每天要奔走在书本与课堂、运动场与舞蹈室、电视机与游戏机之间,因为他们每天要读书、要写字、要画画、要学琴……而在这些美其名曰“素质教育”的活动中,我们惟独没有看见孩子们…  相似文献   

16.
正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引领学生把课文内容掌握熟悉以外,采用"小活动,爱自然;小习惯,护自然;小劳动,馈自然"的三部曲的方式,创设更多的课后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这组课文里介绍课文内容编写依据时有这样一段话:"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对大自然充满热爱,他们想象力丰富,对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 《环境教育》2011,(12):57-58
刚开始,我对这种"自然教育"的体验活动的作用有些怀疑。难道说孩子在自然中焕发了自己的天性,很快乐、自在地在自然中玩耍,可以比他们多些动植物知识的认知更加有意义吗?作为一个景观规划设计师,"自然"于我似乎并不陌生,然而忽然有一天被问到"什么是自然?"的时候,才知道我对此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在我的认知中,和大多数人尤其是城市人一样,有时候"自然"是另一个静默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正>下班了,走出办公室的人们行色匆匆,但有些人并不是赶着回家或是在灯红酒绿中消遣。因为不甘于平淡、不安于蜗居,8小时工作之外,都市白领们投身第二"职场",华丽变身。他们有的为了延续自己曾经的兴趣爱好,也有的仅仅是为了换个生活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兼职的目的并非单纯为了赚钱。  相似文献   

19.
正在"路边的自然"活动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自然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然而现代社会中,环境污染却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被污染的空气、河流和垃圾污染等,已经严重地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一次性筷子、一次性  相似文献   

20.
田松 《绿叶》2008,(7):18-24
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传统,看待自己的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来源、有"根"的人。我们需要儒、释、道等大传统,但更应重视与我们血肉相连的地方的、生活的小传统。小传统与每个个体的生存环境、生活体验直接相关,对小传统的了解,也是个人的一种寻根。在地方传统尚存的地方,我们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帮助他们现代化,而是要守住他们的传统。在中国,对小传统破坏最严重的是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对传统的认同得从娃娃抓起,中小学课本应该加入乡土文化必修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