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清洁生产是一种减少资源利用、降低污染物产生、生产清洁农产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是新时期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清洁生产作为一种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已在工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方式转变过程中,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的农业生产方式已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寻求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即将清洁生产理念引入农业生产领域,从而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一、清洁生产㈠清洁生产概念清洁生产的起源来自于1960年的美国化学行业的污染预防审计。而"清洁生产"概念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当年欧共体在巴黎举行了"无废工艺和  相似文献   

2.
何慧丽  薛莉娟 《绿叶》2012,(11):23-28
农业具有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等多功能属性,这种多功能属性的真正实现,首先不在技术层次和经验性层次,而是方向性、道理层次,根本上要靠"师法自然"、"尊重自然"的新型农业观的践行。本文以日本木村的苹果种植为例,归纳出对"尊重自然"的农业观的基本理解,并以长期所参与的乡村建设实践为经验,表明了结合中国地方和城乡关系实际状况而因势参与的行动之心志。  相似文献   

3.
胡文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8):711-714,749
皖南山区是我国著名的南方亚热带丘陵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基础、科技支撑、发展资金等方面对本区特色农业发展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了皖南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尊重农民意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皖南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是茶叶、蚕桑、干鲜果、中药材、蜂产品等的生产与基地建设。从合理布局与科学规划、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科技兴农、建立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制度和进行组织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皖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用系统分析法讨论了怀化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包括观念落后、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等,提出了可行的对策,指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从自然、经济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除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积极发展中国的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清洁生产:兴起、困境及推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清洁生产是在"石油农业"带来的负外部性和人们日益关注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矛盾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逐渐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农业清洁生产是保障食品安全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破解农业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也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农业清洁生产在发展中面临着土地、劳动力、技术和资金等生产困境,市场"逆淘汰"、产品认证、评价体系、市场监督体制等市场困境,人才、政府管理乏力等管理困境,农业生产经营制度、补偿机制、政策法规体系等制度困境。为了推动我国农业清洁生产,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业清洁生产体系架构,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我国农业清洁生产发展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6.
王慧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5):329-331,340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推动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是我国农村许多地区面临的共同课题。文章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主导产业选择与培植、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创新三个方面探讨了寿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地域推进机制,对我国其它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嫣 《绿叶》2011,(5):55-61
当前农业普遍趋向单一追求农产品产量和单纯依赖农业增收的生产模式,严重破坏了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源污染成为我国环境面源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进一步导致了食品安全危机,同时弱化了农业生产应对自然、市场风险的能力。农业政策不仅应当兼顾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未来环境安全也将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有机农业是对当前农业生产模式的突破,其所带来的消费理念、生活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更有助于农业走向多元化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檀学文 《绿叶》2012,(11):63-68
近30年里,中国农业的发展解决了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但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却产生了食品安全等问题。在农业和食品领域,应对现代农业问题的努力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现代农业体系内的自我改善,一是各种针对弊端的替代农业模式或新型农业模式。作为舶来品,中国的新型农业模式存在种种局限,并且它们在全球食品体系中所占比重非常小。因此,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旧要建立在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省滑县和延津县为观察对象,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营过程的理论框架,对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运营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困境进行讨论,揭示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运营的内在工作机理。结果表明:(1)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壮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组织等多要素共同支撑下的系统演化过程,而其可持续运营则依赖于关键要素的持续供给和要素结构的不断优化。(2)由于口头契约的有限约束、“熟人交易”的选择偏好和利益联结机制的相对缺失,小农户等土地流转主体存在主动违约的道德风险,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运营所需的“可持续土地供给”呈现显著不确定性。(3)农村土地抵押权的“受限性”,以及农业经营资产抵押价值的低廉化和农业经营活动的高风险,引致了外部资本的主动参与意愿相对不足,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面临较为严峻的信贷供给约束。同时异地人才流入、本土人才回流和传统农户转型的外部激励不足,则引致了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化”和“法人化”运营所需“关键人才”的供给困境。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结构最优方案的论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结构最优方案的论证方法戚耀南(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阳市550001)根据地区自然、经济条件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调整农业结构,是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制定农业生产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农业结构最优方案的论...  相似文献   

11.
迁西县农、林、牧、渔农业结构发展不协调。在系统分析了迁西县山区农、林、牧、渔各业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立足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潜力,寻求一条适合迁西县情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道路,并提出3点对策,即以板栗、安梨、小尾寒羊、淡水鱼等特色农产品为主导,发展特色农业;依托迁西县人文、自然、农业等旅游资源优势,发展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产一创收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型现代农业;利用农、林、牧、渔优势互补,发展“资源-产品-二次资源”的生态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12.
程存旺  孙永生  石嫣  温铁军 《绿叶》2012,(11):29-36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并列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中,彰显了生态文明在未来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十八大之后的北京三农工作,应着重加强北京作为全国首善之区对二产化农业向三产化的"社会农业"做出方向性调整,改变1956年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和1996年提出农业产业化这两大追求GDP的传统战略,进一步结合国情市情和国内外转型经验,推动符合生态文明内涵的、市民农民相结合的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先后制定和颁发了《环境保护法(试行)》、《森林法》、《土地法》、《渔业法》,《海洋法》、《草原法》、《矿产资源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初步奠定了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的自然保护法的体系和网络。但是作为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却尚末立法。占人口总数80%及国土总面积90%的农村资源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子孙后代的素质。因此,完善和补充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势在必行。一、农业环境保护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环境保护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已经步入以法管理环境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开始付诸实践,加快提升农业生产力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点。量化农业是以大数据为支撑,以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为纽带调控农业产业的全过程。从分析量化农业的科学基础和战略内涵入手,构建量化农业系统"8字模型"架构,提出存在"量化农业—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形式的逻辑圈层架构,分析量化农业产业的演化路径,勾勒"三步走"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任务;进一步论述量化农业主要发展模式的关键矛盾、出发点、基本内涵、实现路径和设计理念等关键问题,提出以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为主的量化农业长效机制体系,并从顶层设计、信息共享标准体系、人才梯队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简要概述了农业环境保护权的含义,从农业资源环境的贡献以及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改变生产方式等方面,阐述了进行农业环境保护是社会公权力与责任。  相似文献   

16.
刘芳 《绿叶》2012,(9):73-81
如今,已经很难想象,当人们第一次开始运用化肥、农药、催熟剂、催红剂、膨大剂……等各类化学药剂时,曾经有过怎样的喜悦心情。这些化学药剂增加了产量、减少了病虫害、提高了农民收益、节约了人工投入、改善了各类农产品的商品卖相、降低了农业生产所存在的很多不确定风险。所以,"化学农业"替代了"传统农业",恐怕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尽管,"化学农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危机。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过程,任何必然的结果都不可能因为其必然性而不被否决。事实上,只要当事物的结果不符合发展的内涵时,都必须予以反思,并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吴文良 《绿叶》2011,(12):49-55
"入世"之后,生态、安全、绿色、有机在中国农业结构中的导向非常鲜明,对中国的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中国农业生产存在着农村空洞化、农业收益低、绿色和有机蔬菜产业化较为困难等问题。传统农业和常规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的转换是解决中国环境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促进国际农业绿色贸易的关键,因此构建新的农业组织形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搞好综合开发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战略措施之一,而要抗好综合开发,必先搞好农业区域开发规划。本文根据涟水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市场对农副产品及其制品需求出发,把涟水县域划分为2个开发区域,从分析开发的潜力入手,通过投资和效益的分析,提出了区域近、远期的开发目标、步骤和相应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科学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定量测算科技贡献有助于明确农业发展的目标.利用湖北省1986-2009年农业经济数据,应用索罗余值模型从时空角度测算和分析了湖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整体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同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高低受政策和制度环境影响非常明显;湖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区域差异突出,表现出农业科技贡献率与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研究结论为制定推进湖北现代农业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发展政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业发展政策从制定、执行到监督的环节中影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效果的因素;指出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政策成因是现有农业发展政策与农村环境保护体系的双轨制脱钩运行;建议构建一套把农业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有效地协调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的生态农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