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土壤和茶树对稀土元素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作物增产,但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却不甚了解,春茶萌芽时使用稀释300倍的稀土微肥南大2998茶素喷施叶面,分别于3、6、9、12个月时测定土壤和茶树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变化和累积情况。结果指出:施用稀土后短时间内,土壤和茶树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均比未施用稀土时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经过较长时间后,上层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向下层土壤迁移,并在下层土壤中富集;而茶树的根、茎中稀土含量均表现为下降,叶中的含量呈不同变化趋势,即铈组稀土含量上升3.74mg/kg,钇组稀土含量下降0.91mg/kg,表明茶叶对铈组稀土有较强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河套地区小麦重金属含量与土壤质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在内蒙古河套地区采集的小麦茎叶、籽粒及根系土样品,分析了小麦籽粒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小麦作物中各部位重金属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根系茎叶籽粒,小麦对重金属Cu、Pb、Zn、Cd、Cr、Ni的吸收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ZnCuNiCrPbCdHg;小麦籽粒个别土样存在Pb污染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关注;整体上看河套地区为绿色食品基地的土壤,适宜发展AA级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3.
环境生物学     
入1 71 950:玉32戈)土壤和茶树对稀土元素的富集作用/陈照喜(华东冶金学院化「系卜·刀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1995,15(2)一145一l村 环信X一沼 稀土元素广泛应用J几作物增产,但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却不甚了解。春茶萌芽时使用稀释3()。倍的稀土微肥南大2998茶素喷施叶面.分别于3、6、9、12个月时测定上壤和茶树中稀上元素的含量变化和累积情况。结果指出:施用稀土后从时间内,土壤和茶树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均比未施用稀土时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经过较长时间后,匕层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向下层土壤迁移.并在F层土壤中富集;而茶树的根、茎中…  相似文献   

4.
吉林西部葵花种植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淑杰  窦森  王利敏  刘兆顺 《环境科学》2011,32(7):2081-2086
在吉林省西部葵花种植区采取土壤、葵花籽样品,对其中的土壤元素含量采用多种配套法测定,研究了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该区域稀土元素与其他元素和生物品质的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①农安工作区土壤稀土元素含量相对大安、通榆工作区高.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模式,与全国稀土分布模式一致.②3...  相似文献   

5.
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吸收、迁移和积累过程模拟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施亚星  吴绍华  周生路  王春辉  陈浩 《环境科学》2016,37(10):3996-4003
土壤-作物系统是重金属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途径,研究和了解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迁移和积累过程,对重金属污染的防控与管理以及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作物吸收重金属的模型,计算小麦根、茎、叶以及籽粒中的重金属含量,分析在小麦生长周期中,根、茎、叶以及籽粒的重金属积累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并将预测值与实测值作对比来检验模型的精确度.结果表明,小麦的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不同,根的吸收能力最强,叶片次之,茎和籽粒重金属的吸收能力较弱.小麦的各部位中不同重金属的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Cu元素的含量最高,Ni次之,Pb元素和Cd元素的含量较小.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茎、叶和籽粒中的重金属积累速度分别在小麦生长90、60和135 d左右开始减缓,重金属含量逐渐达到最大值,而根部重金属积累的速度则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吸收、迁移和积累过程,可为防范重金属污染的生态和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稀土环境化学研究的近期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总结了近年稀土在土壤,水,大气的环境化学研究工作。我国应用稀土农业增产有十多年历史,因此,在土壤中稀土元素的行为我国研究相对较多,如已完成全国性的土壤背景值调查,不同类型土可溶态稀土的含量等。稀土在土壤中的结合态,吸附及解吸性质,模拟酸雨对稀土的淋溶,以及外源性稀土进入土壤后形态的变化都有一些报道。在水环境方面,列出了国内外重要河流稀土的浓度,以及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河流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稀土的  相似文献   

7.
稀土矿区及其周边水稻田中稀土元素的生物迁移积累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南方地区稀土矿的开采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选取稀土矿区周边典型水稻土,研究了稀土元素在土壤-水稻中的生物迁移和积累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在193.82~965.28 mg·kg-1之间,平均值为332.55 mg·kg-1,是我国土壤稀土元素含量背景值的2~3倍.稀土元素在土壤-水稻中的迁移和积累表现出了相似的化学性质和规律,水稻不同器官中稀土含量元素的高低顺序为:根茎叶籽粒.水稻根表铁膜对稀土元素的积累作用不明显,稀土元素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与积累受水稻品种、土壤理化性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稀土元素通过植物吸收经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并在人体中累积,进而影响食用人群的健康.水稻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本文通过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流域水稻植株根系土壤及其各部位稀土元素含量的调查,探究稀土元素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累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为389.02 mg·kg~(-1),水稻土壤中呈现出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特点.土壤中稀土元素在Eu处呈亏损状态;除10号样点外,其他样点土壤的稀土元素在Ce处呈富集状态.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稀土元素含量差异较大,水稻根、叶及稻谷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52.63、5.03和0.64 mg·kg~(-1),呈根叶稻谷的规律.稻谷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虽未超过日均稀土元素的摄入量(5.33μg·kg~(-1)·d~(-1)),但长期食用仍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土壤稀土元素向水稻植株各部位的转移能力差异较大,呈根叶稻谷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不同配比复合材料对农田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陈树兰  许晨阳  耿增超  王强  祝乐  龚园  拓卫卫 《环境科学》2019,40(12):5531-553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配比复合材料SC(石灰+有机复混肥以2∶3配施)、LS(硫酸亚铁+石灰以1∶1配施)和LB(硫酸亚铁+生物炭以1∶1、1∶2、1∶3、1∶4和1∶5配施)在不同添加量下对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小麦各部位Cd累积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添加3种复合材料均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幅分别为50. 2%~81. 8%(SC)、29. 4%~48. 1%(LS)和18. 7%~42. 2%(LB);添加3种复合材料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增幅分别为1. 37~2. 28(SC)、0. 41~0. 86(LS)和0. 14~0. 17(LB)个单位.②Cd在小麦各部位的累积分布规律为根叶茎颖壳籽粒,小麦各部位对Cd的转运能力表现为根颖壳茎叶.③与对照相比,添加0. 67%的SC显著增产56. 4%,添加0. 67%的LS显著增产51. 2%;添加复合材料LB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幅为39. 6%~51. 2%.④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值与土壤有效态Cd、小麦各部位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小麦各部位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711(籽粒)、0. 817(颖壳)、0. 593(茎)、0. 630(叶)和0. 622(根);同时,小麦各部位Cd含量之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⑤综合比较,添加0. 93%的SC使土壤pH增幅最大为2. 28个单位;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幅最大为81. 8%.因此,添加0. 93%的SC最适用于农田Cd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10.
稀土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馏效应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稀土背景较高的红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小麦盆栽实验,研究了稀土元素在土壤~小麦系统中的分馏模式,考察了外源稀土浓度、腐殖酸浓度和土壤酸度对稀土分馏模式的影响.结果发现,红壤中稀土的分馏模式与我国土壤的稀土分馏模式基本一致,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模式.小麦根部的稀土分布模式与土壤类似,小麦茎叶中稀土分布模式则有所不同.加入外源稀土后,小麦根部的稀土分馏模式随土壤中稀土丰度的改变而改变,而小麦茎叶中的稀土分馏模式却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小麦地下部分与小麦地上部分对稀土的吸收方式存在差异.腐殖酸对稀土在土壤-小麦系统中的分馏效应影响不大土壤酸度对稀土在土壤-小麦系统中的分馏效应有一定的影响,在所试验条件下,观察到小麦中稀土元素的分馏系数随pH值降低而降低,高pH值(pH=6.7)使稀土在小麦中的分馏系数加大.  相似文献   

11.
从鹤岗市煤炭资源发展历史及现状出发,提出煤炭洗选业废水污染防治的方法及途径,以及洗煤废水造成的严重污染对城市生活及城市景观所带来的问题与危害,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选煤废水治理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选矿项目的急剧增加,选矿项目的污染已成为公众关心的问题,受到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选矿项目尾矿沙产生量较大的实际情况,文中着重介绍了在环评中重点评价尾矿库选址、尾矿库容计算和尾矿坝的设计施工。为环境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介绍安太堡露天煤矿各种层煤质特征及可选性,确定各煤层配采加工途径及预测混煤产品硫分的方法,阐述不同生产阶段地质勘探的必要性及混配洗选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方东 《环境工程》1999,17(1):32-33
在原普通浓缩机结构的基础上,改为两级串联旋流絮凝沉淀池。研究了旋流絮凝处理的工作原理、技术措施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煤泥水动电电位的测试 ,推断出煤泥水的胶粒结构。通过对各种降低动电电位的混凝剂的测试 ,得出钙盐是较理想的混凝剂 ,并确定了电石渣与聚丙烯酰胺联用治理煤泥水的最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煤泥水动电电位的测试,推断出煤泥水的胶粒结构.通过对各种降低ζ电位的混凝剂的测试,得出钙盐是理想的混凝剂.确定了用PAM与CaCl2联用治理煤泥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煤泥水难以自然沉降的问题,研究了煤泥水的性质,提出了新的混凝剂ZL—1与PAM联用的治理方法。该方法简单,处理效果好,处理后上清水完全回用于洗煤,实现了洗水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18.
Bacillus sp.处理含锑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某芽孢杆菌属微生物(Bacillus sp).对锑矿选矿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微生物的接种量、作用时间、温度、体系pH值等对废水中Sb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用时间4 d、微生物接种量为5%、处理体系pH为2、最佳处理体系温度为30℃时,效果最佳,对废水中Sb的去除率达到99.75%,处理后废水中Sb的浓度由122.21 mg/L降低至0.30 mg/L,出水Sb浓度低于湖南省地方标准排放限值0.50 mg/L。  相似文献   

19.
某铅锌选矿用排水量大,选矿废水含有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有毒的化学成分,会造成水环境严重污染;通过对选矿工艺进行优化,提高了铅、锌和金的回收率;采用调pH—氧化混凝—沉淀—吸附的废水处理工艺,出水符合GB 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处理水全部回用于选矿。在闭路循环条件下,选矿废水回用的选矿指标稳定,与使用新水的指标相近,可以实现选矿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20.
叶面喷施硫对镉污染土壤中水稻累积镉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家豪  赵龙  孙在金  侯红  李华 《环境科学研究》2019,32(12):2132-2138
Cd(镉)污染稻田已成为影响全球农田土壤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叶面喷施技术可以提高水稻对Cd的抗性,减少其对Cd的累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土壤生态功能、防范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通过两年四季的湖南省长沙县田间试验,探索叶面喷施S(以Na2S计)在中轻度Cd污染稻田中的降镉、增产效果及其可推广性,进而设计水培试验,探究相关机制.结果表明:田间试验中,叶面喷施S可以将水稻产量提高6%~30%,水稻籽粒w(Cd)降低28%~50%.叶面喷施S能够增加水稻叶片的捕光能力和电子传递速率,与对照组相比,净光合速率提高2%~25%、气孔导度提高7%~25%、胞间CO2浓度提高2%~10%、蒸腾速率提高1%~11%;实际光化学效率提升3%~21%,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光合系统结构和功能受到的损伤,同时提高光合作用碳同化的效率,提高水稻产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显示,叶面喷施S通过增强有机大分子类物质(如有机酸、多肽类等)的生成,可能直接与Cd发生螯合,区隔在细胞壁或者液泡上,降低Cd的侵害.研究显示,叶面喷施S在Cd胁迫水稻中积极参与生化过程的特定光合作用和蛋白质合成的调节,减轻了水稻Cd胁迫,可以尝试在同类型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