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警惕国际贸易危及生态安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安全和国际贸易之间既可相互促进,也存在频繁摩擦。国家在对外经贸往来时务必警惕国际贸易危及生态安全,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资源消耗,包括初级资源出口、自然资源过度消耗和稀有物种资源出口;(2)污染进口,包括污染项目引资和危险废物进口。经济学分析表明,国际贸易可能危及生态安全的根源在于环境问题的外部性。要解决这一矛盾,关键是环境成本内部化。目前,中国还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更应加快自然资源核算工作、加强进出口管理、完善法规提高标准和提高公众意识。  相似文献   

2.
海洋生态安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海洋开发和利用的不断深化,海洋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海洋生态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学者们对海洋生态安全的由来、概念、特点、影响以及其体系的认识方面还存在诸多差异,辩明这种差异对于深刻把握海洋生态安全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海洋生态安全的产生和发展出发,对海洋生态安全的内涵和海洋生态安全体系等相关内容进行梳理,试图认识和把握海洋生态安全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关注生态安全就是要防止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构成威胁,甚至对人的生存构成威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看,生态安全具有国家战略地位。生态安全保障有着对环境警察的迫切需求。环境警察运用警察权在生态安全领域的介入,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防范、化解环境风险,遏制环境违法与犯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扮演着独特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从实践中看,在取得成功经验和成果的前提下,尚有法律、法规支撑不够,现有的立法规定部分缺乏可操作性,取证难、取证成本高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河口湿地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对湿地生态安全的评价研究应遵循"人—湿地"复合系统思想,文章坚持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观念,突出人为因素,兼顾自然因素,评价了双台河口湿地生态安全的空间状况,具体探讨了湿地核心地带生态安全的演化机理。结果表明:辽河三角洲地区生态安全水平空间差异较大,西市区、站前区为极不安全,鲅鱼圈区为不安全区,盘山县、双台子区、兴隆台区为临界安全区,老边区、大洼县为较安全区。双台河口湿地核心区所在的大洼地区,近7年来生态安全演变态势较好,由生态临界安全上升为较安全,但仍未达到理想安全状态,与周边县区生态安全等级不高有密切关系。最后提出了双台河口湿地生态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进行流域的生态安全评价,对于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本文选择自然生态环境状态指数、人文社会压力指数、环境破坏压力指数,构建了青海 湖流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提取了生态安全指标,对2000 年青海湖流域的生态安全进 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0 年青海湖流域生态安全属于生态安全预警等级,流域生态安全面临着 较为严峻的挑战。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的负效应,也因此会影响到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进行流域的综合治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国家环境安全及其法律保护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国家环境安全问题,即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问题,既是国内法的国策性问题,又是国际法的全球性问题。我国国家生态安全主要表现为防止国内生态赤字、缓解资源供需矛盾、防治自然灾害方面的国家职能。我国生态环境安全主要包括国土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和国际环境安全问题。生态安全与经济安全共同构成国家安全的基础。防治自然灾害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首要任务,减少环境赤字是我国生态安全的物质基础,发挥国家职能是我国生态安全的主导方向,明确公民权利是我国生态安全的法治保证。  相似文献   

7.
湖泊生态安全及其评估方法框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目前我国湖泊存在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同时考虑流域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阐述了对湖泊生态系统及湖泊生态安全的深层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4+1”湖泊生态安全评估方法框架. 该方法框架包括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生态影响评估、湖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和湖泊生态灾变评估,以及在这4项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的湖泊生态安全综合评估. “4+1”湖泊生态安全评估方法框架既可作为对湖泊生态安全进行整体综合评估的方法,又反映了湖泊水生态健康、流域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湖泊生态服务功能以及湖泊生态灾变4个过程对湖泊生态安全的影响关系,识别影响湖泊生态安全的限制性因子. 湖泊生态安全评估启示我国湖泊管理应由水质管理向流域生态系统管理转变,其实质是解决好“人湖”关系,实现“人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近20年耕地生态安全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艳芬 《环境保护》2006,(17):53-57
编者按:资源安全是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问题又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及热点问题之一是开展土地生态安全的研究及探讨.耕地是土地的精华,近年来,耕地资源的稀缺与安全问题已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国内也就耕地安全进行了探讨,但对特定区域的耕地安全研究较少.本文以广东省为例,探讨了近20年来耕地生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积极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随着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带来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强化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体系,要从强化国土空间管控与生态空间保护、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实施生态环境风险的全过程管控、加强生态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生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抚仙湖流域主要生态安全问题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抚仙湖的水质污染、水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环境安全、湖泊湿地与环境安全、水资源4方面进行了安全问题识别,在此基础上开展抚仙湖生态资源环境安全问题识别,包括农业耕作土污染的环境安全问题、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环境安全问题。结果表明:抚仙湖的生态安全面临一定的威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维护湖泊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生态损害是围绕生态损害所形成的法律理论体系与法律制度设计的基础。深入分析生态损害论争的焦点及分歧原因就会发现:生态损害是生态功能的损害,其不等于自然资源损害或环境质量或容量损害,也不宜称之为"生态环境损害"或"环境本身损害";生态损害的本质是人的生态利益的损害,生态利益以生态功能为客体,是对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的一种最低限度的安全保障,具有秩序性和本底性的典型属性;生态损害还具有"量"的特性,是达到严重程度的生态功能的损害,对生态损害进行评估仅是认定损害结果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文化国际贸易污染转移、资源成本透支以及生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根据生态和文化天生具有亲近性和共同特征,建议通过树立“生态消费”观念、进行结构调整等对策实现文化产业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对抚仙湖的水质污染、水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环境安全、湖泊湿地与环境安全、水资源4方面进行了安全问题识别,在此基础上开展抚仙湖生态资源环境安全问题识别,包括农业耕作土污染的环境安全问题、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环境安全问题.结果表明:抚仙湖的生态安全面临一定的威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维护湖泊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城市化发展使得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各种城市生态安全问题显现.城市生态安全是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梳理了城市生态安全的相关概念,从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影响因素分析、城市生态安全预测与预警以及基于生态安全的城市格局构建与空间规划4个方面介绍了目前城市生态安全研究的主...  相似文献   

15.
如果生态安全不牢固,就意味着大片国土失去对国民经济的承载能力,这与国土的割让一样会给国家造成无法衡量的损失;生态环境的破坏,会造成工农业生产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这与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并无二致。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朱钅容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语气沉重地说: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相当严重。“两会”期间,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说,我国生态环境问题逐步上升发展成为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说,维护国家安全,确保国民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稳定进行,是每一个国家政府最基…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与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涉及整个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库区蓄水后形成的消落带湿地入手,对三峡库区的国土安全、水安全和生物安全等进行分析。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一些建议,促使消落带湿地的保护及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生态安全是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框架下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形势日趋严峻的状况下,生态安全越来越成为国际关系和国际问题的重要方面。以生态安全为视角,全面审视并梳理我国环境保护对外援助工作,既是对创新我国对外援助工作的重要贡献,也是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对于推动环保对外援助工作更好地发展,维护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加强相关国家和区域的环境与可持  相似文献   

18.
欧洲的生态包装运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钟 《环境保护》2001,(9):38-39
本文概述了生态包装及生态包装运动的兴起;并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两个角度分别剖析了生态包装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继而提出了史国面对生态包装运动的影响应采取的对策建议,以及对外经贸实务中应注意的生态包装问题。  相似文献   

19.
着眼于辽宁省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凸显的现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生态安全评价模型,选取辽宁省14个城市2003年-2012年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等25个指标数据进行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对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十年来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呈现整体上升趋势,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基本与生态安全指数变化趋势相似,说明辽宁省生态安全状况正逐步改善,并且总体呈现发展趋势,辽宁省的生态安全建设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20.
在滇池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滇池流域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以社会经济调控、水土资源调控、水环境污染控制、水生态调控、管理支撑体系为核心内容构建滇池流域生态安全保障策略,同时对滇池流域生态安全保障策略进行了目标可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