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4月9日报道,俄罗斯似乎终于决定要批准对华出口由阿尔马兹-安泰设计局研制的S-400"凯旋"防空系统。一时间,有关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落户"中国的消息甚嚣尘上,此举也引起了西方国家极大的不安。防空导弹武器是最先进的智能高技术兵器类型之一。因此其研制与生产能力,是否在工业水平上掌握了先进技术,是否具有相应的科学和设计流派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国防工业发展水平的一些重要指标。自从20世纪40年代防空导弹首先在德国诞生以来,其发展十分迅速。目前,世界防空导弹已发展到第三代,正在研制第四代防空导弹。据不完全统计,已研制的型号达120余种,其中装备部队90多种,正在研制的有20多种。本刊将向读者介绍7款目前世界上较为知名的防空导弹。  相似文献   

2.
文摘     
<正>东风-21D瞄准美国航母死穴拒止美在中国核心范围在9月3日举行的胜利日阅兵中,最具亮点的武器无疑是东风-21D反舰导弹。某外媒报道称,东风-21D反舰导弹是中国专为打击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水上目标而研发的一款导弹,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中程反舰弹道导弹,该型导弹可从移动平台上发射,具有精确度高、突防能力强等特点。美国海军将东风-21D称为海上规则的改变者,认为该导弹可能使中国具备将美国航母战斗群拒止在中国核心利益范围之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电子学的发展,防空导弹变得日益高效,可以防御各种不同的空中威胁,这渐渐让人们忽略掉一些较为老旧的防空导弹,但事实证明它们在过去非常有效。本文带您走近世界六大"老旧"地空导弹系统。德国在二战中首次使用地对空导弹,战后主要大国竞相研发这种导弹。已被确认的第一起地对空导弹击落战机事件发生在1959年。人们可以使用两种方式来衡量防空导弹的整体杀伤性:一是实际击落战机的数量;二是效力。本文使用了上述两种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导弹核武器核事故应急有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导弹核武器核事故应急的主要任务、特点、组织指挥以及力量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导弹核武器核事故的应急问题是一项涉及体制、人员、装备、技术、科学理论等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 ,笔者结合实际 ,有针对性的研究了事故应急有关的问题 ,可为导弹核武器核事故应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一把套筒扳子从高空坠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你想象得到吗?报刊上曾经刊载过下面一个故事。 1980年9月18日傍晚7点多钟,离美国阿肯色州马斯克斯镇6公里远的小山上的一个导弹发射井里,维修人员正在对一枚大力神Ⅱ式洲际导弹进行保养作业。这枚导弹的头部装着一颗威力为1,000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氢弹头。这时,从距离发射井底21.3米高的工作平台上传来了一声惊叫,原来有个技师不小心将一把1.35公斤重的套筒扳子掉了下去。他紧张地盯着这只扳子,只见它在发射井底部反弹起来,猛地撞击在导弹第一级燃料贮箱的铝合金外壳上。外壳裂开了,液体燃料散发出…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有军事专家提出,雾霾可以防止美国的激光武器攻击。此话一出,在网上引起各种争议,先不说此论可行与否,雾霾天气能影响导弹发射和命中精度这个事情倒是真的。那么,雾霾天气对导弹发射和命中精度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设计中考虑不周在导弹的设计和研制中,一般都是对导弹自身性能、抗电磁干扰等因素比较注重,但对气候条件的考虑一般都按相对理想的状态来设计,考虑得不是很周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现有传爆药安全性综合评价方法和装载加固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建立导弹铁路运输安全评价模型,运用改进型安全评价方法计算出导弹运输实际现实危险度。通过重大事故后果模拟法对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量危险源进行分析、模拟,得出发生事故后产生的对人、物的危害范围。运用装载加固安全评价方法对装载加固方案进行评价,从而得知铁路运输导弹的危险综合程度,该评价模型可为铁路运输部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宇 《安全与健康》2005,(11):51-51
美国防部表示,在阿拉斯加州首次成功试验了新型监视雷达,这是国家导弹防御体系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一组关于中国歼-16重型战斗机携带新型空空导弹的照片在网络上疯传,并引起国际媒体广泛关注。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推定它就是中国未来专供战机使用的"霹雳-13"远距空空导弹,更有军迷分析它具备"绝杀"诸如美国F-22之类隐身战机的能力。无论分析是否正确,中国正不断补强空空导弹这一"短板"的事实不应讳言。据外媒报道,中国"霹雳-13"导弹通体呈白色,长度约为3米,直径约170毫米,翼展约500毫米。这组数据超过一般现役的格斗导弹,接近于兼顾中程拦截的法国"米卡"导弹。从气动外形来看,"霹  相似文献   

10.
美国防部表示,在阿拉斯加州首次成功试验了新型监视雷达,这是国家导弹防御体系一部分。一枚远程弹道导弹点火后,横越阿拉斯加州谢里亚群岛的“丹麦眼镜蛇(CobraDane)”雷达面。美国导弹防御局在声时中称,“‘丹麦眼镜蛇’雷达成功追踪了靶弹的飞行”。雷达获得的数据被传送到了科罗拉多州的科罗拉多泉和阿拉斯加州的格里利堡指挥中心,他们利用这些数据来制导位于阿拉斯  相似文献   

11.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22日晚,印度北方邦一化肥厂发生氨气泄漏事故.造成至少2人死亡,15人受伤。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了运输及储存方便,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储存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液氨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如在国防工业,可用于制造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在农业领域,可制造化学肥料、农药等。  相似文献   

12.
<正>未来战机在技术上会有哪些特色?美国《流行科技》杂志称,未来军机(包括无人机和有人驾驶飞机)技术极有可能实现以下三大突破:固定翼战机将与直升机融合,无人机将具备"集群"作战/侦察技能,3万米、6倍音速让防空导弹鞭长莫及。绝密的"VTOL-X战机"近期,美国陆军与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联合启动了代号"垂直起降(VTOL-X飞机)"的绝密计划,意图打造能像固定翼战机  相似文献   

13.
<正>1.巡航导弹巡航导弹是指依靠自身发动机推力和弹翼气动升力,主要以巡航状态在稠密大气层内长途飞行的导弹,可分别从陆地、水面或水下发射。接近目标区域时,在制导系统导引下俯冲攻击目标。战斗部为普通装药或核装药。具有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等特点。2.普通航空导弹由飞机在空中实施概略瞄准后投下,凭惯性和重力作用沿抛物线轨迹自由落向目标。装药可为高爆炸药、燃料装药等。  相似文献   

14.
文摘     
<正>美称中国研发新型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超东风-21D三倍美国《国家利益》杂志7月25日文章称,目前中美两国在太平洋地区打响了一场激烈的"射程战",中国有可能会在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性能得到证实后,将其机动弹头及传感器加装在中程弹道导弹之上,研制射程为1 500公里的东风-21D导弹的二或三倍。如果成功,这种能力将使中国得以攻击位于关岛东部、印度尼西亚南部、甚至是印度洋深处的移动舰船。  相似文献   

15.
文摘     
<正>日本将研顶级侦察卫星监视中国性能直逼美国日本正在朝着具备完整作战体系的方向不断加速。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13日报道,日本政府公布未来对地观测卫星计划,新一代光学侦察卫星的分辨率将从目前的60厘米提高到25厘米,性能仅次于美国的军用光学侦察卫星。美国可利用日本的卫星侦察中国、朝鲜的举动,而日本则可借助美国的成熟技术,发展导弹预警、电子侦察等卫星,完善其卫星种类,并降低研发的风险和成本,或者在利用美国的卫星情报方面,获得更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变频调速具有回路简单、功率因素高、节省能源、起动平稳、调速范围宽等优点,所以使变压变频电梯得到了快速发展。变频电梯在客货电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但电梯变频线路和系统控制线路的电磁干扰及危害性人们尚不了解.电磁干扰尚未得到广泛的重视.英阿马岛之战中.英国谢非尔德号导弹驱逐舰.由于雷达与通信网络相互干扰.不能同时工作.恰遇阿根廷的飞鱼导弹来袭,造成舰毁人亡的惨剧。  相似文献   

17.
《安防科技》2005,(2):31-32
也许人们还记得海湾战争时美军的导弹在卫星定位系统的导航下准确击中目标的情景,从那个时候起,GPS技术也就是卫星导航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GPS技术向民用的开放,它所蕴藏的巨大商机也被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8.
也许人们还记得海湾战争时美军的导弹在卫星定位系统的导航下准确击中目标的情景,从那个时候起,GPS技术也就是卫星导航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GPS技术向民用的开放,它所蕴藏的巨大商机也被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工业上应用声发射技术作为工程监测和诊断手段的成功例子要追溯到六十年代初期,首先出现应用于航天航空结构方面。大约在1962年-1963年,美国研制了北极星导弹,导弹的内腔是由增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为了评估结构完整性,进行腔内充压的验证试验。在试验中记录到的声发射信号提供了判断结构破坏型式(即纤维破裂或粘结点与层面剪切破坏)的依据。同时,根据取得的声发射数据确定了结构出现裂纹的部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所谓的应力波分析技术(SWAT)。这里"应力波"指的就是声发射。后来,这项技术又推广应用到土星Ⅱ,SL…  相似文献   

20.
工业上应用声发射技术作为工程监测和诊断手段的成功例子要追溯到六十年代初期,首先出现应用于航天航空结构方面。大约在1962年-1963年,美国研制了北极星导弹,导弹的内腔是由增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为了评估结构完整性,进行腔内充压的验证试验。在试验中记录到的声发射信号提供了判断结构破坏型式(即纤维破裂或粘结点与层面剪切破坏)的依据。同时,根据取得的声发射数据确定了结构出现裂纹的部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所谓的应力波分析技术(SWAT)。这里“应力波”指的就是声发射。后来,这项技术又推广应用到土星Ⅱ,SL-2等结构上,以判断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