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防苑》2003,(5)
为深入贯彻《上海市民防条例》,检验本办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可行性和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7月25日晚民防办冒着39.6度的高温,组织了机关带通讯工具条件下处置突发性自然灾害事故的演练。演练共分5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紧急召集,人员归建阶段;第二阶段为传达上级指示,组织动员阶段;第三阶段为开设指挥所,启动预案阶段;第四阶段为情况处置阶段;第五阶段为小结、讲评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从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出发,系统分析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框架,认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是提高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基础;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规范灾害应急管理,提高灾害紧急救援能力的关键措施;灾害信息快速准确的获取和评估是灾害应急管理的有效保障;建立实际可用的应急管理系统是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虽然我国不同种类突发自然灾害的单项、专门性应急管理已初具规模,有些甚至已比较成熟,但突发性灾害并不是单一的,常常衍生出其它灾害,以多种类、跨地域的特征发生.为了对突发自然灾害进行跨地域的综合性应急管理,进行相应的区划研究应是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分析我国突发自然灾害特征及其应急管理区划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实施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区划的基本框架——宏观区划、中观区划和微观区划,并论述了各区划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基于历史灾情和现有救助应急预案,分析了济宁市现有四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启动条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省级救助标准相对量,给出了济宁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启动条件设置建议,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省级响应指标相对量推算出的市级响应启动指标阈值,可作为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设定应急响应启动条件的参考,有利于基层政府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的有效性,通过引入集对分析法,建立同异反五元联系数能力综合评估模型,将应急管理中确定与不确定的因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在利用专家可信度考虑专家权重的基础上,通过不确定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评估指标权重区间,结合集对理论转化为精确权重,建立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模型;采用效应全偏联系数分析各项能力的发展趋势,实现对能力评估的动静态结合。最后,以我国2个不同地区的城市为例对各城市的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并与调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法应用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和趋势分析是科学的、有效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田芳毓  陈旭东  苏筠 《灾害学》2022,(2):190-196
我国已基本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救灾应急响应体系。为增进对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更好地应对未来风险,该文分析了2016—2020年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的数量、时空分布特征,与2005—2010年和2011—2015年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变化特点,并与同期的灾情损失空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格局成因。结果表明:(1)数量上,2016-2020年我国共启动84次救灾应急响应,主要是Ⅳ级响应,针对气象水文灾害的应急响应占84.5%。与2005—2015年相比,启动的频次减少。(2)从空间分布上看,救灾应急响应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气象水文灾害的应急响应主要集中在南方各省;针对地震地质灾害启动的响应呈现出“西多东少”的分布。(3)因灾死亡人口、经济损失的灾情格局显示出:灾情严重的地区集中于人口较密集、经济欠发达、突发重灾较频繁的地区,也是启动高级别救助应急响应较多的地区。川、滇、黔、鄂、湘五省区的自然灾害风险应受到更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迅速应对这种突发性事件。开展应急演练培训,能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处置和科学决策能力。应用虚拟仿真应用技术构建了虚拟地震应急演练平台,提出了系统体系结构、想定编辑器、演练控制的设计思想以及虚拟应急演练的组织方式。虚拟地震应急演练平台使演练者能够通过看地震灾害现场,做出相应决策,从而增强受训者的临场感觉,提升地震应急管理人员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在第九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安排,2017年4月23—24日,山东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省减灾委员会在临沂郯城举行全省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省军区副司令员周月星指导演练。本次演练以突发地震灾害为背景,旨在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全省各级应急救援综合能力。演练突出军地联合、省市联动、多部门协同配合,进行了实兵拉动和自我保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灾害损失调查评估技术,更有效地开展地震应急救援等工作,基于Web GIS软件平台和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方法,开发了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模拟演练系统。系统包括管理客户端和评估演练端两部分。系统管理员在管理客户端通过参数设定,可快速得到二维地震灾场。结合所嵌入系统中的震害调查评估功能,应急演练人员从评估演练端登录进行灾情查看和评估。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演练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在应急人员培训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20,(2)
为解决传统的旅游应急管理系统存在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无法及时实施救护方案的缺陷问题,提出对突发自然灾害下旅游应急管理救护系统的设计,以完善旅游应急管理救护系统的功能。该系统主要功能设置包括两部分: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和救灾管理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数据的更新、维护以及查询等;救灾管理子系统设计了两个模块进行功能的实现。救灾管理模块的功能主要是以旅游应急管理部门为核心,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功能进行突发自然灾害的救援工作;救护指挥模块将数据通信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严格遵守现代急救医疗规范等各种规范要求,实现现场救援的功能。通过上述功能的设计实现突发自然灾害下旅游应急管理救护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救援行动是拯救生命、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管理是决定应急救援行动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该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依据防灾、减灾、救灾的基本需求和根本目标,构建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确定区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值和风险区划图;以北京市风雹灾为例,提出区域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管理的数理模型和集成优化策略。从理论上,为区域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管理决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3月1日,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社区,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10周年,进行了地震应急救援演练。许慧鹏摄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近期组织全市30多个部门和单位分段举行大规模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演练由副市长王修林指挥,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救援司司长黄建发、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孔心田、山东省地震局局长晁洪太及厦门、威海、济南等11城市的领导现场现摩了演练。  相似文献   

14.
《灾害学》2016,(3)
统计了2011-2015年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启动的国家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响应时间、响应级别、受灾省份、响应灾种等信息,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11-2015年国家共启动救灾应急响应169次,年均33.8次,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除2012年),其中针对特大自然灾害启动的一级、二级救灾应急响应启动所占比例极小;2洪涝、旱灾、台风、地震灾害为多发灾害,气象灾害多发月份为6-9月;3自然灾害救灾应急响应的响应频数和相应级别均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地域分布特点;洪涝灾害集中于长江流域,台风灾害集中于东南,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于西部;4与2005-2010年相比,2011-2015年救灾应急响应年启动次数减少,其中针对特大灾害的一、二级高级别响应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区域分布特征相似。南方多次启动旱灾应急响应,西南启动低温冷冻响应,这是新的灾害响应分布变化;而2011年的灾种构成特点是旱灾多、冰冻灾害多,2012年的组合特点是洪涝灾害多、台风灾害多,可能与厄尔尼诺年向拉尼娜年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首先总结梳理了避险转移安置阶段、应急转移安置阶段和过渡转移安置阶段等3个转移安置阶段的特点以及应急安置点的基本类型。随后,以应急安置人员救助需求满足度为基础,提出应急安置点设置的评价层次、指标及其评价内容。最后,综合考虑灾害类型、安置阶段、安置时间、安置规模、区域类型、户外的气象条件,安置场所情况及设置层次等,提出应急安置点设置模式。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途径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评判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途径的正确性和适用性问题,首先,通过对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关联要点的梳理,提出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其次,基于目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三条基本途径的特点,构建了各自对应的概念化数学模型,并借助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基本原理对其进行了符合性验证,最终认定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途径只有两类,即基于作用机制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基于演化结果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二者分别适用于应急风险评估和规划风险评估;最后,指出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后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卡特里娜”飓风灾害的发生,给美国的应急管理工作,尤其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事件的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到了变革的机遇,促成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灾害学》2020,(2)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且灾害区域分异特征明显,然而应急救援基地布局与建设仍存在着救援力量部署缺乏针对性、基地运行机制不完善、跨区域协同救援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自然灾害进行综合区划,建设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对救援力量进行针对性部署,是优化我国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合救援体系的有效途径。在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进行区域划分,提出遵循依托现有的原则,在各区域内设立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同时对救援网络构建、中心建设与运行机制进行思考:将我国划分为九大区域,依托国家陆地搜寻救护基地,由政府牵头、大中型企业投资入驻,建设九大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立以消防为主,其他救援力量为辅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等观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所明确的水旱灾害、气象灾害等7种自然灾害分类为依据,以万方数据平台查询到的自然灾害应急法律、法规、标准为基础,分析了这7种自然灾害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数量差异,由此得到了不同灾害在法律法规、标准和预案的数量结构上的差异,并分析了不同灾害对应的现有法律法规文件的完备性,提出了不同灾害法律文件在加强数量完备性方面的方向性的建议。对于协调中国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数量及其平衡发展,提高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9年5月12日,一场城市地震灾害模拟救援的“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