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外源钙对缓解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盐胁迫的主要生理机制,采用盆栽法探究在0、100、200 mmol/L的NaCl胁迫下,分别添加5、10、15和20 mmol/L的Ca(NO32对沙拐枣同化枝中w(脯氨酸)、丙二醛含量、w(可溶性蛋白)、w(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Ca(NO32使沙拐枣同化枝内w(脯氨酸)、丙二醛含量、w(可溶性蛋白)以及w(可溶性糖)增加,即Ca(NO32对沙拐枣的生长造成了胁迫.对w(脯氨酸)、丙二醛含量、w(可溶性蛋白)、w(可溶性糖)来说,NaCl和Ca(NO32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与对照相比,在c(NaCl)分别为100、200 mmol/L,添加c[Ca(NO32]为10、20 mmol/L时,w(脯氨酸)显著增加,分别达到最大值(736.7、1 086.3 μg/g);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37.8%和40.5%,w(可溶性蛋白)以及w(可溶性糖)均增加.总之,适宜浓度的钙盐通过增加渗透物质w(脯氨酸)、w(可溶性蛋白)及w(可溶性糖),降低丙二醛的含量来有效缓解盐胁迫对沙拐枣幼苗产生的伤害,当c(NaCl)/c[Ca(NO32]为10:1时,缓解作用最佳,并且钙盐对沙拐枣盐胁迫的缓解属于抗性诱导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稀土元素铈(Ce)对锌(Zn)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通过水培试验,以百农307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Ce对500 μmol·L-1 Zn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Zn积累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μmol·L-1 Zn胁迫显著抑制了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的积累,使得幼苗根系变短变粗、侧根减少,同时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丙二醛(MDA)的积累.外源Ce降低了根系对Zn的吸收和转运,缓解了Zn胁迫对小麦幼苗的毒害效应,具体表现为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参数的升高;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并降低MDA质量摩尔浓度;降低脂质过氧化对细胞膜的损伤,最终表现为小麦幼苗根系和茎叶干物质量的增加.外源Ce可通过提高Zn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光合特征、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方式,降低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程度,缓解Zn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外源褪黑素对锑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外源添加褪黑素(MT)对锑(Sb)胁迫下水稻幼苗影响,以华润2号水稻幼苗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培实验,采用荧光探针定位技术对水稻幼苗根尖的活性氧(ROS)进行荧光定位,并对水稻幼苗根部根系活力、丙二醛(MDA)含量、 ROS(H2O2、 O-2·)含量、抗氧化酶(SOD、 POD、 CAT、 APX)活性和抗氧化剂(GSH、 GSSG、 AsA、 DHA)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源添加MT能缓解Sb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提高水稻幼苗的生物量;与单独Sb处理相比,添加100μmol·L-1的MT使水稻根系活力和总根长分别提高44.1%和34.7%,MDA、 H2O2和O-2·含量分别降低37.0%、 32.7%和40.5%.此外,MT处理不仅使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54.1%和21.8%,还能调节AsA-GSH循环.由此可见,外源添加100μmol·L-1...  相似文献   

4.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3):16-22
白酒废水污泥资源化处理是白酒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活性污泥中可溶性磷的提升可增加活性污泥应用于复合肥生产的价值。文章以从白酒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的巨大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特性和解磷条件进行研究和优化,并将该菌株用于白酒废水的活性污泥进行解磷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巨大芽孢杆菌对有机磷和无机磷都具有显著解离作用,可将难溶性磷素降解为可溶性的磷素,在有机磷培养基中可溶性磷素增加量为1.75 mg/L,无机磷培养基中可溶性磷素增加量为22.8 mg/L,且解磷速率大致与菌体数量呈正相关;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表明,该巨大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玉米粉0.5%,豆粕0.025%,七水硫酸亚铁0.003%;最适解磷条件为pH 7.5,培养32℃,接种量3%,装液量为50 mL/250 mL,在此条件下,可溶性磷素增加量达到(33.72±0.08) mg/L;以高粱秸秆为膨胀剂,以活性污泥为基质,该巨大芽孢杆菌能将白酒废水活性污泥中的不溶性磷进行解离,固态发酵解磷效果优于液态发酵,发酵后活性污泥可溶性磷素可增加到11.50 mg/kg,提高38.69%。巨大芽孢杆菌提升白酒废水污泥中可溶性磷素,为该菌对于污泥堆肥应用提供前期研究基础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黄芪幼苗对铜离子(Cu2+)胁迫的耐性机理以及凹凸棒黏土对Cu2+污染的缓解作用,研究了不同浓度CuSO4(2~20mmol/L)胁迫对黄芪幼苗的生理学毒性与凹凸棒黏土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2mmol/L CuSO4胁迫使得根系Cu2+含量、H2O2(过氧化氢)含量、MDA(丙二醛)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上升1.82倍、1.04倍、2.14倍.CuSO4胁迫浓度达8mmol/L时,根系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根尖膜损伤程度和叶片Cu2+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上升1.13倍、1.12倍和2.62倍;同时,叶片PS Ⅱ(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效率[Y(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降低22.88%、24.44%、21.49%和28.31%,而NPQ和qN(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则较对照分别显著上升2.35倍和1.58倍.根系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8mmol/L CuSO4处理下达到最高值后呈下降趋势.CuSO4浓度为15~20mmol/L时,根系APX活性和叶片光适应下PS II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以及幼苗全株鲜重、全株干重、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较对照显著下降.在非CuSO4胁迫条件下,基质中凹凸棒黏土的存在使得幼苗根系MDA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15.93%,但未对其它所测生理学指标产生显著影响;在20mmol/L CuSO4胁迫条件下,基质中凹凸棒黏土的存在使得幼苗根系和叶片中Cu2+含量分别显著下降30.78%和23.12%;同时显著缓解了20mmol/L CuSO4胁迫对根系活性氧水平、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质过氧化程度、根尖膜损伤程度、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叶片PS II光化学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不良影响,以及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质中凹凸棒黏土的存在能够显著降低幼苗组织中Cu2+的生物有效性,继而缓解CuSO4胁迫对黄芪幼苗的生理学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外源添加植物激素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的抗氧化系统及Cd吸收积累情况的影响,减少Cd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积累,从而来缓解Cd对水稻的胁迫.以中嘉早17水稻幼苗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培试验,设置0、5和25 μmol·L-1这3个Cd浓度处理,3种外源植物激素处理:不添加植物激素、100 μmol·L-1褪黑素(MT)、0.2 μmol·L-12,4-表油菜素内酯(EBL)和0.2 μmol·L-1茉莉酸(JA),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测定水稻幼苗体内Cd的含量,同时也对水稻幼苗地上部及根部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 μmol·L-1和25 μmol·L-1 Cd胁迫下,外源添加MT、EBL和JA使地上部MDA含量显著降低了11%~24%,但是根系与地上部情况恰好相反,添加3种外源物质均导致根系中MDA含量增加,其中MT和EBL现象明显,在5 μmol·L-1 Cd胁迫下,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45.5%和20.0%;在25 μmol·L-1 Cd胁迫下,分别提高了46.2%和19.8%.外源添加植物激素可显著增加水稻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POD、CAT的活性,降低GSH以及Cd的含量,在5 μmol·L-1 Cd胁迫下,添加MT、EBL和JA导致水稻地上部Cd含量分别降低39.4%、40.1%和51.6%,根部分别降低38.9%、40.2%和7.0%;25 μmol·L-1 Cd胁迫下,地上部Cd含量分别降低18.9%、14.5%和35.6%,根部分别降低85.3%、81.1%和56.5%.由此可见,通过外源添加低浓度植物激素MT、EBL和JA,可缓解Cd对水稻的胁迫,降低Cd对水稻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外源脱落酸(ABA)对镉(Cd)胁迫下绿豆幼苗生长及内源植物激素水平的调控作用,研究了10μmol·L-1 ABA对100μmol·L-1 Cd胁迫下绿豆幼苗株高、根长、侧根数、根和地上部生物量等生长参数及内源激素ABA、IAA、GA3和S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可显著降低绿豆幼苗各项生长参数,外源ABA能有效缓解Cd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与对照组比,外源ABA显著升高了幼苗叶、茎和根中内源ABA含量(p<0.05);在处理初期升高叶、茎和根中IAA和GA3含量而降低了叶和茎中SA含量;在处理中、后期降低了IAA和GA3含量而升高了SA含量.Cd胁迫降低3种器官中IAA和GA3含量,而升高了ABA和SA含量.与单独Cd处理相比,ABA+Cd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3种器官中IAA和GA3含量,提高了处理初、中期3种器官中ABA含量,降低了茎和根中SA含量,使叶中SA含量呈降-升-降变化.该研究揭示,调节内源激素的含量及比值变化是Cd胁迫下施加ABA有效减轻Cd对植物毒害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磷(P)对小麦幼苗镉(Cd)和砷(As)吸收转运生理机制的影响,通过水培试验,以百农207为供试材料,研究了Cd和As胁迫条件下,外源供P和缺P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光合参数、抗氧化系统、离子含量和根茎转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缺P处理相比,外源P供应显著增加As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绿素的含量,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了生物量,而对Cd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外源P供应时显著增加了Cd胁迫条件下根系的P和Cd含量,降低了地上部的P和Cd含量;同时显著提高了As胁迫条件下地上部的P和As含量以及As向地上部的转移系数.因此,供P与否对小麦幼苗Cd和As毒害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As胁迫时,外源供P提高了As向地上部的转运能力以及根系的CAT活性,降低了As对小麦的毒害,从而促进了小麦幼苗生物量的累积;而在Cd胁迫条件下,P与Cd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效应,外源供P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Cd对小麦的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壳聚糖(CTS)缓解小麦幼苗镉(Cd)毒害的机制,通过水培试验,以百农207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壳聚糖对Cd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理特性、抗氧化能力和Cd积累的影响,并利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幼苗各理化指标与镉积累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较于CK,10 μmol·L-1和25 μmol·L-1 Cd胁迫显著抑制了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的积累,使得幼苗根系变短变粗且侧根减少,同时改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了H2 O2 和丙二醛(MDA)的积累.镉胁迫下,外源壳聚糖使小麦幼苗茎叶和根系镉含量分别降低13.22 %~21.63 %和7.92 %~28.32 %,镉积累量分别降低5.37 %~6.71 %和1.91 %~4.09 %.不同镉水平下,外源壳聚糖使小麦根系和茎叶中H2 O2 含量显著降低了38.21 %~47.46 %和45.81 %~55.73 %,MDA 含量显著降低了37.65 %~48.12 %和29.87 %~32.51 %;根系中SOD和POD 含量分别提高2.78 %~5.61 %和13.81 %~18.33 %.外源壳聚糖可通过提高Cd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光合特征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方式,降低小麦地上部和根部的Cd含量与积累量,减轻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程度,进而缓解Cd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钙对盐胁迫下芨芨草萌发与生长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外加不同浓度CaCl2-NaCl的混合溶液对芨芨草进行培养,对萌发和生长的多项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NaCl胁迫时抑制了芨芨草的萌发和生长,在相同NaCl浓度下,萌发率、根长和茎长随外加钙浓度的增加而增长,在盐胁迫下,芨芨草体内Ca2 离子减少,Na 离子增加,在同-NaCl浓度下,外加钙增加了 Na ,Ca2 的含量,研究说明外加Ca2 能通过提高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而增加Na 、Ca2 的含量,表明外源钙离子在NaCl胁迫下芨芨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11.
王楷  王丽  王一锟  游梦  梁婷  邹茸  范洪黎 《环境科学》2023,44(12):7024-7035
设置对照(CK)、摩西球囊霉菌(GM)、摩西球囊霉菌+柠檬酸(GM+CA)、摩西球囊霉菌+巨大芽孢杆菌(GM+BM)和摩西球囊霉菌+巨大芽孢杆菌+柠檬酸(GM+BM+CA)这5个处理,通过测定土壤全Cd、有效Cd和植株Cd吸收量及微生物群落变化,分析了外源菌剂和柠檬酸添加对龙葵修复Cd污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GM处理龙葵根、茎和叶生物量显著增加35.67%、41.35%和65.38%,GM+BM+CA处理龙葵根和茎生物量显著增加73.38%和75.38%.GM处理提高了龙葵各部位Cd含量但差异不显著,GM+BM+CA处理龙葵叶部的Cd含量显著提高79.34%.GM处理龙葵茎和叶Cd累积量显著提高47.51%和89.58%.GM+BM+CA处理龙葵叶部Cd累积量显著提高226.84%.GM+BM+CA处理显著增加了Cd由龙葵茎向叶的转运系数,增幅为52.47%.GM+BM+CA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的富集系数,增幅为120.53%.此外,联合修复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也产生了影响,特别体现在诱导某些关键微生物类群,如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球囊菌门和油壶菌门相对丰度增加2.00%~5.77%、0.76%~9.96%、2.11%~3.63%和0.54%~2.98%.RDA分析发现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与土壤全Cd呈显著负相关,球囊菌门和油壶菌门与土壤全Cd呈负相关.关键微生物的变化增强了龙葵吸收根际养分和抗Cd胁迫的能力,提高龙葵Cd累积能力,有效降低土壤全Cd含量.综上,摩西球囊霉菌、柠檬酸与巨大芽孢杆菌通过共接种的方式活化了土壤中的难溶态Cd,有助于龙葵富集更多的Cd,同时也与摩西球囊霉菌产生联合修复的效果.富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Cd污染土壤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外源硒(Se)或钾(K)对锌(Zn)胁迫(0~900 mg/kg)下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植株生理生化响应及对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延胡索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Se和K对Zn污染土壤延胡索株高、生物量、生理特性、Zn积累及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10 mg/kg Se、200 mg/kg K能明显缓解Zn胁迫对延胡索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加植株的耐Zn性。(2)添加适宜浓度的外源Se和K不仅能提高900 mg/kg Zn污染土壤延胡索植株叶片保护酶活性(POD活性除外),提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从而缓解Zn对延胡索植株的毒害,还能提高延胡索的产量和(药性)品质。(3)适宜浓度外源Se和K能显著影响Zn污染土壤延胡索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Zn积累。由此,Se和K在药用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的解毒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Se的解毒作用更佳。增施10 mg/kg Na_2SeO_3可缓解重金属对药用植物的毒害,提高产量和药性品质。  相似文献   

13.
外源亚精胺对As5+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As吸收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农田As污染对农作物生长有毒害作用,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研究了外源添加亚精胺(Spd)对As~(5+)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添加Spd能够促进As~(5+)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发过程,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幼苗根系生长.添加Spd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As~(5+)胁迫下水稻幼苗和根系中的抗氧化酶系统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水稻幼芽和根系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当As~(5+)浓度为25μmol·L~(-1)时,添加500μmol·L~(-1)和1 000μmol·L~(-1) Spd使水稻根系中的MDA含量比对照处理分别降低12.3%和31.3%,水稻幼芽CAT活性分别提高105.1%和101.4%,水稻根系CAT活性分别提高29.9%和57.1%.添加Spd也影响水稻对As的吸收积累.当As~(5+)浓度为25μmol·L~(-1)时,添加500μmol·L~(-1)和1 000μmol·L~(-1) Spd导致水稻幼芽As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69.4%和75.1%,水稻根系As含量分别降低7.6%和24.4%.Spd可以有效地缓解As~(5+)对水稻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培实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和不同施加方式下外源精胺对苎麻镉污染毒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镉胁迫(10mg/L)使苎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不同程度地下降,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丙二醛含量增加;加入外源精胺后(以10-5mol/L效果最佳),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上升,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说明苎麻对镉的抗性得到显著提高,其中叶面喷洒并同时向营养液中加入精胺能更有效地缓解叶片的生理伤害,而仅叶面喷洒外源精胺则更有利于缓解根中镉的毒害.进入苎麻体内的镉约73.2%积累在根部,2种方式加入精胺均使得镉在苎麻体内的累积量下降,同时镉向地上部分的转移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绿豆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O)处理对Cd~(2+)胁迫3天和8天时幼苗叶片和根系DNA含量、DNA链间交联程度以及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Cd~(2+)胁迫导致叶片和根系DNA含量降低,DNA链间交联程度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隙CO2浓度降低,气孔限制值升高;与单独Cd~(2+)胁迫相比,NO和Cd~(2+)复合处理提高了叶片和根系DNA含量,降低了DNA链间交联程度,同时使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升高,而使胞间隙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降低。结果说明,NO能缓解Cd~(2+)胁迫对绿豆幼苗DNA结构及其代谢的影响;Cd~(2+)胁迫抑制绿豆幼苗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而NO主要通过提高幼苗叶片非气孔因素缓解了Cd~(2+)胁迫对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  相似文献   

16.
以辽星1号水稻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10%PEG-6000模拟干旱预处理3 d,复水3 d后,再用100 mmol/L Na Cl进行盐胁迫处理3 d,测定水稻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等。结果表明,PEG预处理后的水稻幼苗,再对其进行盐胁迫处理后,其MDA的含量为1.30(U/(mol·g Fw)),盐胁迫处理组的MDA含量为1.57(U/(mol·g Fw)),由数据看出PEG预处理组与盐胁迫组相比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说明PEG预处理可以减小水稻幼苗叶片的伤害。由图可以看出,其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均显著高于盐胁迫处理组(P0.05),PEG预处理可以增强水稻叶片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从而提高水稻幼苗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7.
以水培的方式研究了稀土元素镧及其配合物La(POA)3(HPOA=苯氧乙酸)对绿豆幼苗的生理生态影响。结果表明,单一镉(10mg/L)胁迫时,NR、CAT及POD活性下降,而MDA、Pro含量上升;较低浓度(5~30mg/L)的镧及其配合物能明显地促进绿豆幼苗生长,并且可以缓解镉对绿豆幼苗的胁迫作用,经镧及其配合物作用后,上述生理指标皆比单一镉胁迫时有明显的改善,而高浓度(100mg/L)的镧及其配合物对镉污染的缓解作用都减弱;另外,较低浓度(10、15、30mg/L)的La(POA)3对镉胁迫的缓解作用较镧更明显;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镧及其配合物对绿豆幼苗镉污染的缓解作用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缓解重金属污染对植物伤害的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铜(Cu)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过量的Cu则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钾(K)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施用钾肥(K2SO4)能明显增加植物的抗逆性。为了探讨外源K对Cu胁迫下延胡索植株生理生化响应的调节作用,为延胡索高效经济,优质高产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以小叶型延胡索(Cf)和大叶型延胡索(C)为研究材料,采用土培的方法,研究外源K对Cu胁迫下2个延胡索叶型植株生长、抗氧化酶系统和Cu积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Cu胁迫下外源K的最适缓解浓度均为200 mg/kg。200 mg/kg K能明显缓解Cu胁迫对2种叶型(C和Cf)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加植株的耐Cu性;尽管存在一定的叶型差异,但外源K能使2种叶型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降低了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从而缓解Cu对延胡索植株的毒害。另外,外源K影响Cu对延胡索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Cu的积累,其影响程度与延胡索叶型有关,其中能显著降低大叶型延胡索植株地下部分Cu含量(p0.05)。机制较复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水培环境中不同浓度纳米二氧化钛(TiO2-NPs)(0,25,50,100,200 mg/L)缓解Cd对小麦幼苗造成的生理毒害的作用。结果显示:在水培环境下TiO2-NPs的施用,缓解了Cd对小麦带来的氧化胁迫,减轻了Cd对小麦的毒害作用,显著提高了小麦生物量、根长及株高,改善了小麦光合作用。中浓度(50,100 mg/L)TiO2-NPs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小麦幼苗净光合速率。对于所有浓度TiO2-NPs的施用,小麦幼苗POD酶活均显著低于Cd处理组;SOD酶活在较低浓度(<200 mg/L)时显著低于Cd处理组。TiO2-NPs通过减轻Cd氧化胁迫作用,有效缓解了Cd对小麦幼苗的毒害,提高了小麦幼苗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外源NO对镉胁迫下牧草生理响应的调节作用,采用溶液培养方法,以多年生黑麦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镉胁迫下黑麦草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光合作用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μmol·L-1SNP能明显缓解100mg·L-1Cd2+对黑麦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幼苗的生长速度.与单纯镉胁迫相比,外源150 μmol·L-1SNP显著抑制镉胁迫下黑麦草幼苗根系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下降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升高,促进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提高,降低抗坏血酸(ASA)、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同时,外源SNP处理不仅降低了镉胁迫下黑麦草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绿素最大荧光(Fm)、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速率(PCR)的下降及初始荧光(F0)的上升幅度,还提高了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和叶绿素含量及叶黄素循环库(V+A+Z)的大小,使叶黄素循环脱环氧化状态(A+Z)/(V+A+Z)升高.由此表明,外源NO可通过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和增强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非辐射能量耗散,保护由镉胁迫引起的黑麦草幼苗叶片光合机构的破坏,从而提高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