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近年来,校园虐童惨剧频发,让本该欢乐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既挑战社会公众的敏感神经,也拷问着时下的校园安防管理现状。从政府2017年校园规范性意见的出台,到各地方标准的相继制定与强制实施,均体现了校园安防建设的紧迫性,加之"平安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中小学幼儿园,都需加快技防工作的进程,摆脱以人防物防为主的安防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磷(P)对小麦幼苗镉(Cd)和砷(As)吸收转运生理机制的影响,通过水培试验,以百农207为供试材料,研究了Cd和As胁迫条件下,外源供P和缺P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光合参数、抗氧化系统、离子含量和根茎转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缺P处理相比,外源P供应显著增加As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绿素的含量,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了生物量,而对Cd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外源P供应时显著增加了Cd胁迫条件下根系的P和Cd含量,降低了地上部的P和Cd含量;同时显著提高了As胁迫条件下地上部的P和As含量以及As向地上部的转移系数.因此,供P与否对小麦幼苗Cd和As毒害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As胁迫时,外源供P提高了As向地上部的转运能力以及根系的CAT活性,降低了As对小麦的毒害,从而促进了小麦幼苗生物量的累积;而在Cd胁迫条件下,P与Cd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效应,外源供P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Cd对小麦的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3.
铅对颗粒污泥的毒性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铅对颗粒污泥的抑制与恢复实验,探讨了Pb2+的毒性作用机理。数据表明:Pb2+浓度的大小导致抑制类型不同,抑制的程度随Pb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恢复产气量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单位微生物作用的Pb2+浓度越低,颗粒污泥活性越易恢复,说明微生物能够适应铅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纳米级吸附材料硬硅钙石对焦化废水氨氮进行脱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硬硅钙石对氨氮吸附平衡时间为180 min,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吸附等温式为qe=0.434 5Ce0.3269和qe=0.074 5Ce/(1 0.028 3Ce),1/n=0.326 9在0.1-0.5之间,可以作为焦化废水氨氮的吸附剂使用,计算单层吸附最大吸附量为2.6357 mg/g.当投加量为2.5g/100 mL时,硬硅钙石与活性炭对焦化废水氨氮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35 mg/g和10 mg/s,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5.55%和47.25%,两者处理效果差异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5—2022年九江市国控站点O3和PM2.5逐时浓度数据,研究城区与庐山O3和PM2.5的浓度变化和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山区年均O3浓度显著高于城区(平均偏高41.06μg·m-3),城区年均PM2.5浓度普遍高于山区(平均偏高20.99μg·m-3).2015—2022年城区与山区O3浓度呈波动上升趋势,而PM2.5浓度呈下降趋势,?O3与?PM2.5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从月变化看,城区与山区O3浓度均呈典型的“双峰”型变化趋势,而?O3呈“单峰”型月变化趋势;城区PM2.5浓度和?PM2.5均呈现出“U”型变化趋势,而山区PM2.5浓度月变化趋势不明显.在季节上,?O3最高值出现在春季...  相似文献   
6.
用纳米级吸附材料硬硅钙石,对焦化废水的氨氮进行脱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硬硅钙石对废水中氨氮的吸附平衡时间为180min,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吸附等温式为qe=0.4345Ce^0.3269和qe=0.0745Ce/1+0.0283Ce,1/n=0.3269,在0.1~0.5之间,可以作为焦化废水氨氮的吸附剂使用,计算单层吸附的最大吸附量为2.6357mg/g。当每100mL水样中投加量为2.5g时,硬硅钙石与活性炭对焦化废水氨氮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35mg/g和1.60mg/g,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5.55%和47.25%,两者处理效果的差异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7.
以珠江流域西江中山段的感潮原水为对象,模拟其臭氧预处理、常规处理和臭氧活性炭处理,考察原水预、主臭氧对应投加量时溴酸盐生成情况,构建了预、主臭氧溴酸盐生成经验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预臭氧过程中,高的DOC、O3及Br-浓度,会增加溴酸盐的生成量,升高pH,提高NH3-N及IC有利于抑制溴酸盐的形成;在主臭氧过程中,升高pH,提高O3及Br-浓度,会增加溴酸盐的生成量,而高的DOC、NH3-N及IC会降低溴酸盐的形成风险.所建模型预测实际水样,发现预、主臭氧预测模型预测误差分别为33.72%和13.2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