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8 毫秒
1.
固体废物中重金属浸出试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雨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4,6(4):17-19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翻转式振荡机代替原有水平式振荡机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浸出毒性试验,并对翻转式浸取固体废物中重金属铜、锌、铬和镍的最佳浸出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翻转式浸取的最佳浸出方法。 相似文献
2.
生态毒性是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别指标之一,生态毒性鉴别指标确定的基础是关于毒性化学物质和固体废物的生态毒理学(评估指标)研究.比较研究了国外毒性物质和危险废物的生态毒性鉴别指标及其制定的方法学,分析了中国的研究现状,对中国危险废物生态毒性鉴别指标制定的方法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铝灰渣的环境危害特征,于2019年4月和9月分别对广西典型铝冶炼、加工、再生企业进行了调查。利用铝灰渣与水反应的氨气释放率测定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不同环节产生铝灰渣的浸出毒性、反应性、腐蚀性、易燃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铝灰渣浸出液中主要危害因子是氟化物,而非金属元素。氟化物质量浓度为2~1370 mg/L,原铝冶炼环节所产生的铝灰渣质量浓度最高。铝合金加工原辅料和末端处理方式会改变氟化物浸出质量浓度。铝灰渣反应性的氨气释放率为3.3~6.0 mg/kg,释放率和环境风险属于较低水平。铝灰渣在纯水中浸出液pH值为8.65~11.98,不具备腐蚀性;在1200℃条件下无法点燃,不具备易燃性。氟化物浸出和氨气释放是铝灰渣最需防范的环境危害,可作为其分类管理和无害化处置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5.
为了充分利用污染底泥中蕴含的能量,提出了一种以煤粉混合不同比例的污染底泥制作蜂窝煤的资源化途径。经检测,当底泥的添加量为30%时,可以生产出各项指标均符合《民用蜂窝煤》(GB/T 13593—1992)标准的底泥制蜂窝煤,同时探讨了高温焚烧对底泥制蜂窝煤中重金属的固化效果,以及不同p H值的酸雨对底泥制蜂窝煤焚烧灰渣中重金属浸出效果的影响,发现5种重金属的残渣态均有显著提高,说明高温焚烧对重金属有很好的固化效果。此外,不同p H值对不同重金属的浸出效果影响均不同。在温州市酸雨的影响下,灰渣中重金属的浸出量均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可作生活垃圾填埋。 相似文献
6.
铬渣制砖的毒性浸出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铬渣制砖的毒性浸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铬渣制砖可对六价铬起到封闭作用,但被封闭的六价铬的液体环境中会有浸出,砖样浸出液中六价铬的含量随时间及浸出方法的不同而不同,浸泡20d浸出液中六价铬含量达到稳定,碱性环境有利于六价铬的重新溶出。 相似文献
7.
围绕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特性这个中心,综述了它在有害废弃物的鉴别和管理,在执行陆地处置限制法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保护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方面的重要意义,并简要介绍和评论了美国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的实验室测定方法ETP和TCLP。 相似文献
8.
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特性及美国EPA的实验室测定(待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绕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特性这个中心,综述了它在有害废弃物的鉴别和管理,在执行陆地处置限制法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保护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方面的重要意义。并简要介绍和评论了美国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的实验室测定方法EPT和TCLP。 相似文献
9.
10.
11.
建立了固体废物中多环芳烃的快速溶剂萃取(ASE)-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加速溶剂萃取仪在温度100℃、压强1.05 MPa条件下,以体积比1:1的丙酮和二氯甲烷为萃取剂,萃取5 min,萃取液采用固相萃取柱或凝胶色谱净化。灰渣和污泥中的PAHs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03~1.96 μg/kg和4.71~7.04 μg/kg,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0%~13.8%和3.3%~13%,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3.2%~89.8%和67.7%~90.5%。 相似文献
12.
13.
用金矿废渣样品进行氰化物的浸提试验,对浸提剂的pH值、浸提次数等条件进行优化。经实际样品验证,确定pH值〉12的碱性水溶液为最佳浸提剂,浸出液中易释放氰化物和总氰化物可用硝酸银滴定法或异烟酸一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25mg/L、0.001mg/L,加标回收率为90.0%~92.0%,测定结果的RSD〈8%。 相似文献
14.
对某省52家焚烧企业(21家生活垃圾和31家危险废物)排放烟气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类焚烧企业二噁英类17种单体分布有所不同,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浓度较高的是O8CDD和O8CDF;危险废物焚烧烟气中较大的是2,3,4,7,8-P5CDF、2,3,7,8-T4CDD和1,2,3,7,8-P5CDD;两类焚烧企业二噁英类单体对I-TEQ贡献最高的都是2,3,4,7,8-P5CDF,贡献率分别为0. 7%~45%和10%~67%;两者的17种二噁英类与I-TEQ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2,3,7,8-P5CDF在2类焚烧炉中与I-TEQ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0. 932和0. 927,可以作为潜在的测定指示物。 相似文献
15.
温州临江垃圾焚烧发电厂飞灰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州临江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焚烧产生飞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飞灰为含水率低、颗粒尺寸集中在43~175μm之间的灰色粉末,主要由Si、Al、Ca、Mg、Fe、Na、K、C和S元素组成。飞灰中Pb、Cd的浸出浓度在酸性条件下都不同程度地高于我国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允许浓度,其中Pb的浸出浓度在pH值1.06~13.69条件下远远超标,碱性条件下浸出毒性比酸性条件下小。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SiO2)、赤铁矿αFe2O3、钙长石CaO.Al2O3.2SiO2、钙铝黄长石2CaO.Al2O3.SiO2、KCl、NaCl、CaCO、PbO、TiO2、ZnCO3等,溶解盐含量高达19.5%,化学反应活性较强,热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国内外危险废物分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健康风险的评估步骤,提出了基于全过程危险废物污染物释放情景的精细化-动态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充分考虑处理利用工艺、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对于危险废物中污染物释放概率和能力的影响,并基于污染物向环境介质的迁移转化,定量评估危险废物的健康风险。基于危险废物污染特性数据库和事故情景数据库,结合全过程信息采集技术,构建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平台,进行涉废企业的风险级别划分,实施差异化管理,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危险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