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空间冲突问题,以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空间冲突为研究对象,提出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的5类对象空间及单个对象的3类空间,总结施工作业的3大类空间冲突类型,提出空间冲突严重性的量化评价指标;依据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特点,建立各类对象的三维空间占用模型和时空占用模型,提出吊装作业空间冲突检测方法,构建以最小吊装工期、最低机械租赁成本、最低施工成本及最小空间冲突为目标的吊装施工优化模型,并基于实际项目数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算法在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中可有效减少作业面冲突,降低机械租赁成本,优化施工进度计划,提高施工安全绩效。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绩效,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监测与预警问题,分析施工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环境及这3类危险源交叉关联情境;以单元空间为对象,提取各类危险源的动态信息,构建空间单元危险特征向量;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算法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空间单元安全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单元安全监测与预警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可识别实际工程项目空间单元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减少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运用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概念模型,识别出装配式建筑各作业空间施工安全风险传导的关键载体——预制构件;结合其风险传导特点与方式,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室(DEMATEL)方法,分析不同作业空间中构件风险因素的相互影响;建立施工安全风险传导DEMATEL-贝叶斯网络(BN)模型,计算得出风险因素在多维作业空间中的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加大对装配式建筑工程多维作业空间的系统性管理,根据风险传导路径搜索影响施工安全的关键风险因素,可以达到依据安全风险因果链系统防范安全事故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吊装作业是装配式建筑施工极为重要的一环,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了对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预警进行研究,以“4M”理论为出发点,提出一种基于GA-SVM的吊装作业安全预警模型,将遗传算法与支持向量机融合,提升模型的分类准确率。将支持向量机的二分类问题拓展到四分类问题上,并以实际工程案例加以验证。结果表明:通过GA与SVM结合建立的模型精度较好,实验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较为吻合,可以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测算装配式建筑安全文明施工费,开发一种基于粗糙集(RS)-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的预测方法。根据装配式建筑作业空间并行多维且以吊装施工为主的特点,分析影响费用的主要因素并通过RS属性约简算法确定其测算因子;引入LSSVM,构建装配式建筑项目安全文明施工费测算模型,给出计算方法以及模型流程;以某城市群部分装配式项目的相关数据进行模型学习训练和仿真测算,以此为例完成实证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数据较少、指标成多维非线性关系的情况下,用该方法测算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4.92%),比BP模型和回归分析等2种传统方法(11.78%和17.67%)测算结果更准确,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为使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估模型更科学,降低装配式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率,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估具有复杂性、随机性、模糊性特点,提出了基于改进GRA-TOPSIS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综合评价模型。首先,从人员、物料、技术、管理和环境5个方面,选取了18个典型影响因素,构建了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分级标准;其次,借助区间层次分析法、改进CRITIC法和博弈论分别计算指标主观权重、客观权重和综合权重;引入盲数理论,对专家赋值进行处理,合理确定各指标得分,通过计算灰色关联贴近度,实现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综合评价。最后,将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5个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估中,得到了各个项目施工风险等级及排名,将评估结果与物元可拓和云模型评估结果对比,并基于雷达图法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差异分析。研究表明,评价模型结果合理可靠,为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绩效评价已不能满足建筑业信息化背景下发展需求的问题,基于“三度空间”视角,从物理、社会、信息3个层面,构建包含6个一级指标以及23个二级指标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绩效评价体系;阐述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采用ANP网络模型对各指标赋权;利用灰色聚类法对施工安全绩效指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够分析装配式建筑在社会、物理和信息3个空间维度的安全绩效,得出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整体安全绩效水平并识别出关键控制指标,可为装配式建筑安全绩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评价装配式建筑项目安全绩效等级,考虑到评价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项目安全绩效云模型评价方法。首先,根据装配式建筑作业空间并行多维的特点,按人-机-料-法-环(4M1E)5要素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计算指标组合权重;其次,确定安全绩效考核等级标准云与项目综合评价云,通过计算两者的云相似度确定项目安全绩效等级;最后,以某市试点项目为例,按照该方法确定项目安全绩效等级。结果表明:该试点项目安全绩效等级为优,符合实际情况;与其他常规综合评价方法相比,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9.
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复杂性,联合应用熵权(EW)法和集对分析(SPA)法,构建基于EW-SPA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模型。首先,在识别风险因素的基础上,结合4M1E原理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EW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SPA法评价和预测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状况;最后,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确定该项目施工安全等级和发展态势。结果表明:该工程项目的安全等级为安全,总体态势向非常安全的方向发展;与其他装配式建筑安全评价方法相比,该模型克服了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不足,实用性较强,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0.
为定量评价大坝浇筑过程空间冲突致灾事故后果,通过对缆机运输典型情景进行危害能量运动分解,确定在水平和竖直方向运动方式,阐述危害能量在流动路径相互转化形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危害能量在吊罐与承灾体碰撞接触之间转移规律,将吊罐与人头部接触过程抽象为带强阻尼的弹簧振子系统,建立危害能量与碰撞冲量相等的动量方程,量化空间冲突致灾后果。结果表明:吊罐坠落危害能量极大,产生的碰撞冲击力与吊罐的运输速度、高度呈正相关,与阻力系数呈负相关,风速、载重对其影响较大。对比2种不同碰撞情景发现,机械碰撞因顶部承载力缓冲,对人头部产生伤害远小于直接碰撞,并对碰撞结果分级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大坝浇筑交叉作业空间冲突致灾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评估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状态,识别关键风险因素,运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方法(STPA)构建吊装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反馈结构,识别导致危险的不安全控制行为,确定不安全控制行为的致因因素;基于风险因素间的关联关系构建贝叶斯网络(BN)模型,推理计算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状态概率,并结合反向诊断推理分析影响安全事故的风险因素;通过敏感性分析,识别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中的关键风险因素。结果表明: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处于低风险状态;起重机械超负荷运行、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和吊索吊具存在缺陷等因素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的关键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引入组合赋权和可变模糊集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进行评价。通过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以WSR方法论为基础,选取“人、机、法、环、管”5方面因素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划分指标等级标准;采用博弈论思想对G1法确定的主观权重和熵权法计算的客观权重进行最优组合,进而确定综合权重;根据可变模糊集理论量化后的级别综合特征值确定最终评价结果;将该方法用于甘肃省某装配式试点项目,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并采用单因素轮换OAT法分析5个子系统内的指标敏感性,以便决策者识别出最敏感指标。结果表明:该实证项目安全等级为Ⅱ级,偏向Ⅲ级,与实际情况吻合;组合赋权-可变模糊集方法所得评价结果与灰色聚类分析、未确知测度方法基本一致,使评价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3.
建筑施工区域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国内建筑施工过程现状和作业特点,以及国内外学者对建筑施工过程中风险的研究,考虑到建筑施工区域不但面临单体建筑施工的各种风险,还必须克服单体施工过程中时空上相互干扰而带来的风险,构建了单体建筑风险分析模型、确定单体建筑风险的影响梯度、提出建筑施工区域总风险计算方法。示例分析表明,该风险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可以全面系统地预测区域内风险的分布及其变动情况,有助于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有益于提高建筑施工区域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徐振振  袁野  武星昊 《安全》2021,42(3):75-80
CALM单点系泊浮筒建造过程中涉及到的有限空间作业多,危险性大,易发生安全事故。为降低作业风险,本文结合单点系泊浮筒建造实际情况,辨识浮筒建造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风险,并从作业前准备、作业过程控制以及应急救援等方面系统提出安全管控措施。通过监督落实作业方案、工作前安全分析、作业许可、气体检测、通风、应急预案等预防控制措施,可以规范有限空间现场施工,有效降低作业风险,确保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装配式建筑现场安全施工,提高紧急事件发生时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疏散效率,利用Pathfinder软件进行建模,并结合人员体征、疏散速度和人员比例等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施工现场主体施工阶段预制构件、机械器具等物品堆放数量、位置规划和现场施工人员数量等因素对疏散时间影响。结果表明: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疏散瓶颈区域为室内走廊和疏散楼梯口处;施工场地内物品堆放数量和位置规划对疏散时间影响较大;每层现场施工人员数量达到一定数值时,需采取限制措施。研究结果可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疏散通道合理规划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悬索桥钢箱梁的吊装施工安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埔大桥钢箱梁利用平驳船运送到吊装地点,采用跨缆机、卷扬机、滑轮组、拖轮、平驳船等设备设施进行吊装。为保障钢箱梁吊装的安全,通过制定完善的钢箱梁吊装施工工艺:钢箱梁总体架设顺序;钢箱梁吊装方案、跨缆吊机安装及试吊、钢箱梁的吊装工艺,同时配合钢箱梁吊装施工安全管理技术:钢箱梁吊装施工前、卷扬机操作安全、水上作业安全等管理,在台风多发、暴雨洪水季节进行了半年的吊装,在施工人员培训、安全交底、设备安装与吊装作业等方面,全面进行综合安全管理,顺利、安全地完成了钢箱梁吊装施工。  相似文献   

17.
人群疏散行为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并建立了一种人群疏散仿真模型。针对疏散空间中障碍物的动态布局,采用网格法获得各障碍物包围盒坐标,依据最短路径原则采用几何法确定每个个体起始疏散路径,解决了人群疏散的空间连续性问题。针对人群疏散时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依据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作用力、摩擦力动态改变个体的行进方向,以及依据人群密度采用人群疏散速度模型实时确定每个个体的运动速度,解决了个体之间的动态避碰、绕行和超越等问题。针对人群疏散时多个出口的选择问题,提出了把出口拥挤状态与个体心理慌乱状态相结合的出口选择方法。最后采用粒子系统实现了上述人群疏散行为的二维仿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减少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考虑政府监管部门与施工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基于有限理性条件下双方互动关系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动态监管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其稳定策略.采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仿真分析在动态监管策略及外部变量调整条件下的演化博弈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强弱监管的成本差、施工单位加强安全管理的...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previous research have reported strong and positive intercorrelations between group task conflict and group relationship conflict, several different theoretical rationales exist for the positive link and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remains equivocal. To clarify the causal linkage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conflict, we derived seven models specifying how group task and relationship conflict can be related to each other, including some rival explanations. We tested the competing models using a longitudinal panel design, with data collected from 74 project teams comprising a total of 388 stud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elationship conflict led to an increased subsequent task conflict through negative group affect. Task conflict, however, predicted a subsequent relationship conflict under a specific context, that is, groups that had lower levels of trust among the member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