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减少民用机场安检员因工作压力引发的不安全行为,研究机场安检员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从源头上降低机场安检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首先,收集国内某机场692份有效问卷,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安检员工作压力的7个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将这些因素作为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并提出15个关系假设,构建机场安检员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关系的假设模型;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并修正该模型。结果表明:机场安检员的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职业发展、自我效能、组织氛围、工作特征和人际关系与工作压力负相关;角色压力、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压力正相关;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和自我效能与不安全行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新能源汽车燃爆事故涉及人、车、充电设备(桩)和环境等多风险因素。从系统层面确定最大风险耦合形式及关键风险因素对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整理我国2016—2020年发生的191起新能源汽车燃爆事故案例,运用N-K模型计算风险耦合值;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将风险因素作用关系可视化,分析风险因素网络中各节点中心度及可达性;结合N-K模型和SNA对风险节点的出度进行修正,确定新能源汽车燃爆事故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并据此提出安全防控策略。结果表明:多风险因素耦合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大;控制车-环两因素风险耦合可有效避免燃爆事故发生;高温、低温、浸水、路面异物碰撞和电池管理系统故障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关键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机场安检系统是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环节,安检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取决于多种因素.安检系统各组成部分安全风险的关联关系和各要素交互作用的信息可以被目标树-成功树(GTST)和主逻辑图(MLD)的建模方法完整地描述.论述了GTST-MLD模型的特点及其建模步骤,并且将它们运用到安检系统的风险分析上,解决了安检系统的安全风险模型建立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旅客随身行李安检系统安检效率与安全性的关系,采用搜索决策检查模型分析安检员判图决策过程.基于随身行李安检流程建立安检员判图流程决策树及随身行李两阶段安检流程决策树,结合概率论与排队论分别建立安检员判图决策准确性、随身行李两阶段安检决策准确性、旅客平均等待时间随安检员判图时间变化的数量关系,分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安检员判图时间越长,决策准确性越好,旅客平均等待时间越长;判图任务安检员平均效率越高,决策准确性越好;在安检员判图的0~12 s内,正确报警率与正确通过率变化趋势相反,系统决策准确性受正确报警率变化影响较大.根据安检效率与安全性的关系,可在安全限制条件下,设定判图安检员的最大判图时间.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机场旅客安检系统的保障能力,并针对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指标中影响因素之间的不独立性,采用模糊网络分析法(Fuzzy-ANP)建立系统评估模型。在综合考虑安检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从人、机、环、管四方面建立了机场旅客安检系统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以某机场为例,应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影响该机场旅客安检系统保障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员工工作量、员工心理状况和设备完好率。研究表明,评价结果与该机场实际运营状况相符合,该方法能更好地满足机场运营安全管理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厘清造成机场场面交通冲突事故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策略,首先根据机场场面交通系统布置及运行特点,从“人、机、物、管、环”5个子系统全面识别并提取了30个风险因素;其次,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 ISM)对上述风险进行了结构化整合,划分了风险的影响层次,明确了风险在各层次间的传递路径及造成事故的根源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确定了各风险指标的权重,并借助AnyLogic PLE软件构建了机场场面交通风险的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SD)模型,筛选出根源因素中对系统风险管控效果显著的4个因素;最后,在单因素风险防控仿真分析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验证了多风险因素防控策略组合对机场场面交通冲突的协同效应及策略效果。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中,机场安保环境的风险管控效果最为显著;在多因素试验中,应急救援管理、员工知识与工作技能、机场安保环境及奖罚制度措施的风险水平分别控制在0.12、0.31、0.25及0.2...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影响民航安检人员作业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提高安检人员的作业可靠性,运用三角模糊数学和网络分析法,建立了基于模糊-ANP的安检人员作业可靠性风险评估模型;通过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得到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关键指标为管理制度、员工培训次数和人员作业负荷等。在工作中应重点关注这些因素并加以管理,为安检提出有效的培训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深水井喷事故风险管理水平,提出研究深水井喷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从技术、人员、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识别深水井喷事故风险致因因素,建立深水井喷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矩阵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研究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计算不同风险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确定关键风险因素;进一步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划分不同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分析风险因素之间的综合影响关系,建立深水井喷事故风险影响因素模型。结果表明:层级1为近邻致因,可直接导致井喷事故的发生;层级2~7为过渡致因,在风险传递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对井喷事故的直接影响较小;而层级8则为本质致因,重视本质致因的改善有利于从根源上降低井喷事故的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深水井喷事故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找出影响输油站安全的风险因素,识别其中关键因素并进行控制,从系统角度构建输油站风险因素的STAMP-HFACS分析框架。利用该框架得到了自动化系统告警反馈不充分,人员违规操作设备,对设备、管道状态认识不足等20个输油站风险因素,同时将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ISM)集成,用以分析各指标间的复杂影响关系和影响度,建立了输油站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多级递阶解释结构模型,依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色-物元模型的煤矿瓦斯爆炸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风险因素间的作用路径并提出科学可行的瓦斯爆炸灾害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基于3类危险源理论梳理分析以往典型瓦斯爆炸案例,识别并提取14个影响因素;然后通过集成灰色系统理论和物元可拓模型,构建灰色-物元评估模型;最后以山西省某煤矿的实际调研数据为例,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和关联函数,梳理风险因素致灾的逻辑关系,得出该矿井2个具体工作面的瓦斯爆炸风险等级。研究表明:1号工作面中的平均瓦斯涌出量、煤尘爆炸指数、采掘机械化水平与2号工作面中的瓦斯体积分数均处于较不安全级别,2个工作面的综合风险等级分别为一般安全与较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煤矿工人的情境意识要素间的因果关系结构,建立更具鲁棒性的情境意识驱动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DEMATEL和ISM法耦合的矿工情境意识驱动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在构建情境意识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从组织、个人和环境3个维度辨识矿工情境意识驱动要素;然后,运用熵值法计算矿工情境意识驱动要素的权重,并借助DEMATEL和ISM方法确定情境意识驱动要素间的因果作用关系,进而构建矿工情境意识驱动模型。结果表明,班组安全氛围是矿工情境意识的根本影响因素;生理心理状况、工作记忆、作业能力和作业经验是直接影响因素;组织制度、人岗匹配性、作业环境、培训组织、作业规程和作业负荷设计是间接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预防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事故的发生,采用STAMP-ISM模型分析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风险-事故。首先,利用STAMP模型详细分析事故,得到控制结构的相关安全约束、不充分控制行为及产生原因,以及系统的安全动态变化;其次,采用ISM分析事故致因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划分层级;最后,基于STAMP和ISM分析结果提出系统改进方案。以我国一起匿名夹带事故为背景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ISM模型的加入可深入挖掘事故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为事故致因因素重要度划分层级,分析结果及建议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民用机场空防安全的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要通过对民用机场空防安全存在的风险从作业人员、设备和设施、环境、管理等4方面进行识别;以系统的观点为基础,结合相关法规,建立空防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方法对民用机场的空防安全进行风险研究,并通过研究、分析计算数据,查找、预测民用机场空防系统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针对机场保安、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的不足,结合中国民航和民用机场的现状及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性措施,以期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下金属矿山人机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基于人、机、环境、管理和信息5类事故致因,充分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确定地下金属矿山人机系统安全的15个重要影响因素,结合决策实验室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影响因素的层次划分。结果表明:人机系统中,人员各方面的知识更新慢和认知缺陷是根本原因;安全文化薄弱和非功能性交互是深层次原因;不确定性、信息交互受阻和系统结构脆性属于过渡致因;人为失误、人机约束失效、重复或遗漏控制、物质交互受阻、能量交互受阻和应变能力差是事故的近邻致因;机械物理部件失效和无事故事件通报对金属矿山人机系统安全性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民航机场安全调度综合信息平台进行了研究,对民航机场各部分的运行过程进行精细化、全天候的实时监控,建立了基于系统功能集成、指标集成、技术集成与信息集成的民航机场运行实时监控系统集成模型;同时,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及灰色评价方法,对民航机场运行过程中的各环节的实时安全监控信息,进行动态高效地集成化管理和可视化分析,实时评估机场运行的安全状况,找出运行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机场安全调度方案的生成以辅助民航机场安全运行与管理决策,提高机场安全管理水平;文章的最后进行实例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机场安检员不安全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基于心理资本调节作用提出工作不安全感对工作绩效(任务绩效、周边绩效、适应绩效)影响研究假设,以机场安检员为研究样本进行纵向实证研究,运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法探究工作不安全感与3种工作绩效的作用路径及心理资本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工作不安全感与任务绩效、周边绩效、适应绩效3种工作绩效指标间存在纵向U形曲线关系,并且这种U形关系只存在于心理资本较低的机场安检员;心理资本在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绩效之间起调节作用;可开发的心理资本能够削弱机场安检员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绩效间的纵向曲线效应。研究结论可为改善机场安检员工作绩效管理模式、提升民航业安检运行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应急管理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协同效果,基于ISM二维云模型展开应急管理协同度研究。运用结构解释模型(ISM)剖析应急管理复杂系统内部的层次关系,依据影响因素递阶层次图构建应急管理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提出1种递阶中心度权重法用于求解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用中心度与层级系数反映各指标的重要性与结构性;将二维云模型引入到应急管理协同度研究,处理各指标预防阶段和响应阶段的模糊性与随机性问题;应用上述方法对京津冀应急管理协同度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应急管理综合协同度等级为良,3地各部门之间的横向信息沟通有待加强,需提高应急预案在响应阶段的可行性,同时加大预防阶段的科技支撑能力,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为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城市群的应急管理协同水平的持续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功能共振(FRAM)在铁路运输系统事故致因分析方面清晰度和完整性,提出新增环境模块的改进FRAM模型,刻画环境功能模块与其它功能模块交互耦合作用;通过引入解释结构模型(ISM),划分事故致因分析网络结构层次,分别计算分析网络层级重要度和功能模块结构重要度,并采用改进区间值犹豫模糊熵定量计算功能可变性和耦合损失度。结果表明:新增环境功能模块能有效分析与其它功能模块交互耦合作用,保证FRAM分析完整性;ISM-FRAM模型建立清晰事故层次结构,有助于理清事故致因;功能可变性和耦合损失度弥补FRAM风险评估定量分析不足,为功能屏障设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Natural gas pipeline construction is developing rapidly worldwide to meet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nergy transportation. Meanwhile, leakage accidents occur to natural gas pipelines frequently due to mechanical failure, personal operation errors, etc., and induce huge economic property loss, environmental damages, and even casualties. However, few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natural gas pipeline leakage accidents (NGPLA) and assess their corresponding consequen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quantitatively.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propose a comprehensive risk analysis model, named EDIB (ET-DEMATEL-ISM-BN) model, which can b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accident evolution process of NGPLA and conduct 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s of NGPLA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multipl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proposed integrated model, event tree analysis (ET) i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NGPLA bef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ccident evolution can be identified with the help of accident reports. Then, the combination of DEMATEL (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and ISM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ccident evolution events of NGPLA and obtain a hierarchical network, which can be employed to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a Bayesian network (BN) model. The prior conditional probabilities of the BN model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of 773 accident reports or expert judgment with the help of the Dempster-Shafer evidence theory. Finally, the developed BN model was used to conduct accident evolution scenario analysis and influencing factor sensitivity analysis with respect to secondary accidents (fire, vapor cloud explosion, and asphyxia or poison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ignition is the most critical influencing factor leading to secondary accidents. The occurrence time and occurrence location of NGPLA mainly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emergency response and further influence the accident consequence. Meanwhile, the weight ranking of economic loss,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and casualties on social influence is determined with respect to NGPL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