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工作环境的最佳温度是18℃~21℃,此时工伤事故发生率最低,超过或低于这个温度时,事故发生率明显升高.比如,高于24℃时,事故发生率要高出23%,低于13℃时则要高出32%~35%,差别可谓大矣.这是因为人处于18℃~21℃感觉不冷不热,很舒服,愿意展示自己的本领,劳动产生的热量也容易及时散发,累了也不感到疲劳.而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人的体温得不到正常调节,热量失衡,就会引起生理和心理功能紊乱,不是心烦意躁就是陷入情绪低谷,精神难以集中,极易导致操作失误和麻痹大意,事故隐患就有了可乘之机.因此掌握了温度变化与安全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人为改善温度,为生产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社会车辆保有量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这不禁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多的交通事故呢?我认为,许多事故的发生是因驾驶员对险情处理不当或没有做到安全行车造成的。如果驾驶员有较强的安全预见性和丰富的行车经验,在遇险时,措施得当就可以起到化险为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液冷头盔     
我国长江以南部分地区具有炎热季节长、湿度大、太阳辐射强等特征,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1℃以上。 炼钢工人、汽车驾驶员、飞机驾驶员等需要降温保健,以利工作。 通过配带液冷头盔达到降温的效果非常显著。可带走人体在安静时30.94%~48.3%的代谢产热,降低身体的热紧张度54%~72%,明显改善主观感觉和降低身体的皮肤温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高速行驶使驾驶员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出现一些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表现,这就是“现代高速行车综合症”。 在高速公路上行车,首先是对司机视觉的影响。人的视力随着刺激物露出时间的长短而变化。通常,对象物向垂直方向移动比向水平方向移动时,视力降低程度要大,行车时驾驶员在行动中的视力要比静止时的视力低。例如用 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能看清车前240米的标志,而用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在接近160米处才能看清楚。也就是说车速提高1/3,而视认距离将减少 1/3。为了安全…  相似文献   

5.
运材汽车一旦发生事故会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并影响运输任务的完成。为了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本文对影响汽车运材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作如下探讨。1教育驾驶员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实践证明,60~70%的交通事故因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保障运材汽车安全行车,就要教育驾驶员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林区运材汽车要着重注意的是:不要将车交给无驾驶执照的人驾驶;不要开英雄车;不要酒后开车;不要打疲劳战;不要抢道行驶;不要强行超车;不要开机件设备不符合要求的车;不要客货混装;不要在驾驶室内超额…  相似文献   

6.
近日,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在重庆组织安全驾驶培训,专家指出,驾驶员即使技术再好,也可能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出现事故,这时除了高超的驾驶技术外,驾驶员还应该掌握安全行车的五大准则,最大限度地避免行车危险。准则之一:提高预测能力。要时刻查看前方路上发生的事情,不要只关注车跟前,因为隐患往往在车前很长一段距离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7.
驾车勿犹豫     
据研究,70%以上的交通事故属于驾驶员的责任,其中有50%是由于驾驶员的犹豫不决、反应迟缓,导致判断失误、采取措施不当而造成的。驾驶员在行车中会处于犹豫不决的状  相似文献   

8.
驾驶员反应特性在沙漠环境中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沙漠等特殊环境下,驾驶员的反应特性水平是衡量驾驶员驾驶适宜性的重要指标.为了探索汽车驾驶员的反应特性在特殊环境中的表现特征,本文利用复杂(选择)反应检测仪对沙漠公路行车途中汽车驾驶员进行了实地测试,测试包括反应时间和误反应次数在内的反应特性,并根据获得的有效样本检测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对受测驾驶员反应能力总体情况及与驾驶员年龄、驾龄、持续行车时间、检测时的气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点分析.研究表明,受急躁心理影响,沙漠环境下的驾驶员反应速度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误反应次数增多,沙漠公路受测驾驶员复杂反应时间和误反应次数平均值分别为0.74 s和2.91次.关联度分析表明,沙漠公路驾驶员的年龄、驾龄、驾车时间及测试温度等因素与反应时间和错误次数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对于其他几项因素,驾车时间对驾驶员反应特性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自燃性低的FeS的氧化自燃过程,为预防FeS自燃事故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对不同纯度化学试剂FeS,利用定温、程序升温试验方法,结合XRD、TG-DTA、TG-DSC及化学分析的结果,研究其氧化反应历程.结果表明,不同纯度FeS氧化时,试样都经历了先失重后增重再失重的变化过程.首先失重的是试样中易挥发的杂质,250~300℃时试样质量开始增加,意味着FeS氧化反应的开始.在325~400℃范围内FeS氧化反应复杂,涉及化学反应多,试样质量随试验时间延长而增加,直至恒重,增重的主要物质经XRD表征和化学分析为FeSO4.试验温度达到480℃时,试样质量先增加后减小,增重的主要物质为Fe2(SO4)3,该温度下Fe2(SO4)3分解速率慢.在550~650℃内,Fe2(SO4)3热分解或FeS的完全氧化反应引起试样质量迅速减小.试验温度高于660℃时FeS发生完全氧化反应,最终产物为Fe2O3.具有不同氧化反应活性的FeS,其氧化反应历程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谭西顺 《劳动保护》2005,(9):100-100
何谓视野?人在静止状态时,能见范围一般在20~45度之间,称为全视野.这仅表示一个人的能见角度,而非辨认事物的程度.能够辨别视野内人、物细节部分,称为明视野,其范围在50~55度之间.据试验表明,在行驶的汽车中,随着车速的提高,视野会逐渐变小.当车速达到每小时100公里时,明视野会变窄至10~15度之间.因此,在高车速小视野的状态中行车,眼睛反应能力降低,视力下降,易疲劳,易发生危险.那么驾驶员如何进行眼睛保健呢?  相似文献   

11.
汽车驾驶员应具有一定的生理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研究表明,在18-22岁这一年龄段内,心理素质不能适应驾驶员职业者占3~5%,一旦驾车,这3~5%的人员发生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40%以上。由此可见,心理素质优劣对汽车驾驶员职业适应性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迫使道路运输企业必须认真抓好行车安全,加强安全知识教育,预防事故发生。 掌握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有70%以上是由驾驶员因素引起的。能否确保行车安全,最重要的主导因素是驾驶员,而安全知识教育是  相似文献   

13.
汽车驾驶员谨防油料引起的皮肤病汽车驾驶员在驾驶以及维修车辆时,免不了与油料打交道,因而易引起皮肤病,这不仅危害着驾驶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着安全行车。汽车驾驶员接触油料所引起的皮肤病有多种表现,一是皮炎。皮炎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在双手,因为双手接触...  相似文献   

14.
夜间行车,由于自然光线差,照明不佳,导致观察困难、判断时间增长、错漏增多,加上人体机能水平降低,操作可靠性下降,因此发生事故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大。据统计,某省1995年发生的1169宗重大以上交通事故中,夜间有594宗,占重大以上交通事故总量的50.8%。此外,尽管夜间的交通流量比白天少得多,仅占白天的10%-20%,发生事故的概率却比白天高5~10倍。据美国、前苏联等国家统计,夜间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量的46%~54%(死亡近60%)。因此,充分认识夜间行车特点及其困难,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是一个需溪深入探讨和总结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以实验室自制高铁酸钾(K2FeO4)为氧化剂,对水中邻氯苯酚(OCP)的氧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高铁酸钾的投加量与邻氯苯酚质量比为5:1时,邻氯苯酚去除率达到60%;当投加氧化剂后反应时间为10 min时,邻氯苯酚去除率达到60%;在反应温度为30℃时,邻氯苯酚有效去除率达到60%;在反应体系pH值为9~ 10时,邻氯苯酚去除率为65%.反应体系中pH值9~ 10,反应时间10 min,温度30℃,氧化剂投加量质量比5:1,为K2FeO4去除水中邻氯苯酚的最佳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16.
综合信息     
夜间行车的视力保护人虽在夜间或暗光下凭借眼睛的暗适应能力,可以观察到周围物体的影子,但观察和辩别能力远远低于昼光下。假如在昼光下的观察视力为1.0,那么,阴夜时的观察视力就只有0.5;在暗夜时只有0.1;在非常暗的情况下,即使正常视力的人也会倾向于近视。周围暗色的环境会降低视觉的灵敏度,也会延迟眼睛将观察的景物传导给大脑的时间,容易造成人体对速度感觉的失真,会把驾驶员对险情的反映或处理时间推迟0.1~0.2s。按正常车速60km/h,就会滞后近4m的急刹车距离,往往严重的车祸就发生在这段时间或距离之内。所以,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要注…  相似文献   

17.
驾驶员很容易患染颈椎痛疼、眼花耳聋、前列腺增生等病症,有人对此统称为"驾车综合征".这就需要驾驶员在行车中养成正确的驾驶习惯,有意识地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夏季将临,气温骤增。高温天气给驾驶作业带来身体上的影响。因此,驾驶员须掌握夏季的养生保健常识,是十分必要的。A、饮食首先,要注意饮食习惯。有些驾驶员有不吃早餐就驾车上路的习惯,这对自身健康和行车安全极为不利。由于夏季能量消耗较大,所以一定要吃好早餐,同时也  相似文献   

19.
隧道是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为了提高隧道路段行车安全性,需为驾驶员提供与一般路段相近的视觉环境,以有效减少由隧道行车环境变化引起的驾驶员判断和操作失误,逆反射技术在提高隧道路段驾驶员视觉舒适性方面具有潜力.为了确定隧道路段轮廓标设计方案,利用Smart-Eye Pro 5.7型眼动仪,对隧道路段逆反射轮廓标设置技术进行试验,获得了不同逆反射轮廓标组合方案的驾驶员视觉数据.结果表明,小型车和大型车驾驶员对逆反射轮廓标设置高度的视觉差异性明显,设置高度约为0.4 m的逆反射轮廓标对小型车驾驶员的视觉环境改善效果最佳,相应地,大型车约为1.0m.从控制隧道内明暗变化的闪频出发,轮廓标间距以15 m左右为宜.为满足驾驶员视觉舒适性要求,应将驾驶员瞳孔直径变化率控制在0.396 ~ 1.302mm/s,据此确定小型车适用的轮廓标反光膜为超强级,大型车为工程级.研究成果在G65高速公路木冲隧道的应用使驾驶员瞳孔直径变化率控制在1.302 mm/s以内,并使同期事故减少了51.8%.  相似文献   

20.
薛志成 《安全》2003,24(4):27-27
近些年来,常听或看到一些驾驶员朋友,因违反操作规章而遭到意外的伤害。 1.烫伤 驾驶员A,行车途中,发现发动机温度过高(水温表指针指向100℃),遂停车,熄火。想打开散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