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对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浓度黄浆水采用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厌氧处理装置采用UA 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好氧处理采用SBR(序批式生物反应器法)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GB 8978—1996《污水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自制生物反应器中,以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污泥为种泥,通过控制系统的运行条件成功培养出了好氧颗粒污泥,并研究了其除污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及生物活性,并具有良好的除污效果和硝化脱氮能力,对COD、NIV—N的去除率可达到90%、80%以上,达到国标GB18918—2002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对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浓度黄浆水采用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厌氧处理装置采用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好氧处理采用SBR(序批式生物反应器法)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GB8978—1996((污水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连续流膜生物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好氧颗粒污泥在连续流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的形成过程和机制,采用连续流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膜反应器内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变化,并对连续流M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连续流M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增强了MBR的运行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废水中微生物抑制...  相似文献   

5.
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M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好氧颗粒污泥对氨氮的去除特性及其对膜污染控制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好氧颗粒污泥MBR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IC+复合好氧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废水成分复杂,水质变化大,可生化性较好。采用IC(内循环反应器)+复合好氧反应器工艺处理中药废水,运行结果表明:COD、BOD5、NH3-N及SS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8%、98.7%、74%和90%,出水水质达到GB 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介绍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饮料废水的工艺设计和运行效果。运行结果表明:此工艺能有效处理饮料废水,COD、BOD5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5.8%和98.1%,出水水质达DB 61/224—2006《陕西省渭河水系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实验对比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AGMBR)和传统絮状污泥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变电站生活污水过程中的膜污染行为及净水性能。以变电站生活污水作为进水,经60 d可以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与传统絮状污泥相比,好氧颗粒污泥能够有效减缓膜污染,尤其是不可逆膜污染。AGMBR水力反洗频率仅为传统MBR的33.3%,30 d连续运行的膜孔阻力仅为传统MBR的69.3%。进一步分析发现,AGMBR反应器中EPS含量显著低于传统MBR,而且EPS中多糖组分含量也远低于传统MBR(仅为MBR的46%)。净水性能对比结果表明,AGMBR对TN和TP有着优异的去除性能,30 d运行平均去除率比传统MBR分别高出37.8%和40.5%。  相似文献   

9.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泥组分对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体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泥进行离心分离,考察污泥各组分和膜污染的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已有理论模型进行变形,推导出阻力的数学模型方程式,并分析了膜通量、膜阻力的变化.同时对混合液悬浮固体进行了颗粒粒径分析,并与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泥颗粒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污泥混合液悬浮固体形成阻力占膜总阻力的70%,胶体物质形成阻力占22%,溶解性物质形成阻力占8%.  相似文献   

10.
中药制药废水成分复杂,水质变化大,可生化性较好。采用ABR+复合好氧反应器+BAF工艺处理中药废水,运行结果表明:COD、BOD5、NH3-N、及SS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5%、98.7%、73.3%和93.5%,出水水质达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好氧高效菌群加入天业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的废水处理系统后的效果。结果表明:加入好氧高效菌群能够有效的缩短污泥培养时间;加装填料后,入水ρ(COD)小于2 000 mg/L时,出水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有机负荷过高时,系统也能维持较高的处理效率。好氧高效菌群能够适应工厂复杂的开放环境,不仅保证处理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同时解决了非生产期的污泥保存和驯化污泥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处理乡镇污水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是否适用于处理乡镇污水,采用该技术对处理规模为400 m3/d的乡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考察了污泥颗粒化过程、污染物去除效果及接种絮状污泥与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以进料负荷的交替变化作为调控措施,反应器启动后第13天污泥出现颗粒化,颗粒污泥平均粒径0.499 mm;启动第40天污泥完全颗粒化,颗粒污泥平均粒径1.336 mm.完全颗粒化后SBR反应器内ρ(MLSS)稳定在8~12 g/L,SVI维持在25~40 mL/g,出水ρ(CODCr)、ρ(NH3-N)、ρ(TN)始终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要求.群落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接种絮状污泥,好氧颗粒污泥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明显减少,反硝化功能菌和聚磷菌丰度显著增加;在好氧颗粒污泥中,Nitrosomonas(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pira(硝化螺旋菌属)是主要的硝化功能菌;Dechloromonas、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3(梭菌属)是主要的反硝化细菌;Aeromonas(气单胞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3(梭菌属)是主要的聚磷菌;Uncultured Xanthomonadaceae、Comamonas(丛毛单胞菌属)、Zoogloea(动胶菌属)是降解有机物的主要菌种,其中Comamonas(丛毛单胞菌属)、Zoogloea(动胶菌属)也是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关键菌株.   相似文献   

13.
污水深度处理微絮凝-砂滤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苏州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TP和SS不能达到一级A标准的情况,采用微絮凝-砂滤深度处理工艺,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分析,出水稳定达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TP、SS和COD去除率分别为53%、59%和31%,每吨水实际运行费用约0.15元。  相似文献   

14.
采用SBR装置,接种CANON絮状污泥,通过控制沉淀时间、HRT、DO及进水基质组成(配水与实际生活污水的比例),实现具有SNAD性能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并进一步通过降基质的方式,考察SNAD颗粒污泥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时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运行至第34d时,成功培养出具有SNAD性能的颗粒污泥;颗粒粒径最大可达1103μm,最大总氮去除负荷可达1.03kg/(m3·d);同时在降基质运行过程中,CANON脱氮始终在反应器总氮去除中占优势地位,并最终实现生活污水中氮素、有机物的同步有效去除,出水TN平均为10mg/L,出水COD平均为40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芬  马立新 《环境工程》2009,27(1):18-19
介绍了改良型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工程实例,处理后水中的COD、BOD5浓度均低于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该工艺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去除色度效果好、无二次污染、投资规模小。  相似文献   

16.
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校园学生生活区高氨氮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研究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对COD、氨氮去除率较常规人工快渗系统分别提高了6%、3%,出水均满足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总氮去除率提高了20%。C/N较低是影响提高总氮去除...  相似文献   

17.
许华诚 《环境工程》2013,31(1):9-11
介绍了改进型ABR+复合生物反应器在糕点残渣废水处理工程实例中的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处理糕点残渣废水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出水水质达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利用药厂原有处理设施进行工艺改进,采用预处理+UASB+A/O+高级氧化工艺处理畜禽抗生素生产废水。运行结果表明:出水各项指标均能达到GB 21903—2008《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运行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