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正人脸识别(Face Recognition),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早在1964年就开始有这项技术,但属于初级阶段,算法模型不够成熟,1991年以后人脸识别发展迅速。1998年,汉王最早把人脸识别带入门禁和考勤应用,但是人脸识别在这个阶段没有完全  相似文献   

2.
马海兵  白洁 《安防科技》2007,(12):26-29
首先对监控技术的发展过程做了简单的总结,然后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方向、应用领域及技术优势,并针对人脸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应用的架构、关键技术和算法做了有益的探讨,特别对矫正有旋转角度的人脸图像技术做了较为详尽的表述,最后得出结论,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监控系统中.而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应该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安防》2012,(11):106-107
美国Animetrics公司推出ForensicaGPS人脸识别工具美国3D人脸识别技术的引领者Animetrics公司最近专门为执法机构推出了一款新的人脸识别工具——ForensicaGPS,该产品能让执法人员即使面对低分辨率监控图像或视频的时候,也能通过图像分析与图像比对来更加准确地识别犯罪嫌疑人。Animetrics首席执行官Paul  相似文献   

4.
美国3D人脸识别技术的引领者Animetrics公司最近专门为执法机构推出了一款新的人脸识别工具——ForensicaGPS,该产品能让执法人员即使面对低分辨率监控图像或视频的时候,也能通过图像分析与图像比对来更加准确地识别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安防、金融、交通、教育、医疗、电子商务等场景。人脸识别技术凭借无感非接触式采集等独特优势,使得其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面的应用前景越发广阔。一、人脸识别技术发展现状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方式(指纹识别、静脉识别、虹膜识别等)相比,人脸识别具有自然性、不被察  相似文献   

6.
<正>一、人脸识别技术1.俄罗斯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构建城市监视网俄罗斯计划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城市监视网络,未来将通过16万个城市摄像头监视莫斯科1200万人口,并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在很多俄罗斯的人工智能公司在竞争莫斯科的城市监视项目中,NtechLab公司是该项目的竞争者之一,该公司的FindFace系统获得了2017年美国情报  相似文献   

7.
正人脸识别系统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核心,是一项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当今国际科技领域攻关的高精尖技术。它广泛采用区域特征分析算法,融合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生物统计学原理于一体,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人脸识别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比如人脸识别出入管理系统、人脸识别门禁考勤系统、人脸识别监控管理、人脸识别电脑安全防范、人脸识别照片搜索、  相似文献   

8.
陈永 《中国安防》2007,(8):65-67
传统的监控技术已经满足不了现时安防系统设计的需求,随着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小区安防系统中.笔者从人脸识别技术介绍入手,分析了人脸识别系统的构建、设计原则,并以某小区人脸识别系统为例,讨论了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及实施中存在的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9.
行业新闻     
《中国安防》2014,(21):10-13
正百度云首创图像搜索,支持人脸识别和检索近日,百度云在时光轴、足迹等原有图片预览功能基础上全面升级,结合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提供的人脸识别及检索技术,首创云端图像搜索,让云端图片预览、查找和管理更加方便易用。更新升级后,百度云不仅能实现图片智能分类、自动去重等功能,还能以图搜图,在海量图片中精准定位目标。此次图像人脸识别技术首次接入云端,不仅意味着技术创新成为  相似文献   

10.
安大夫:近期,北京天坛公园引入人脸识别技术发放卫生纸的消息,引发了《纽约时报》等多家外媒的兴趣。据报道,天坛公园公厕的访客,如今需要和“一台计算机”进行视觉接触,才能够获得免费的卫生纸,这种脸部识别技术能够防止设备给同一个人重复发放卫生纸。提升公德心也许是公园管理者的初衷,但不久前3.15晚会对技术漏洞的曝光,则让人脸识别这项人工智能领域应用产生较高的分歧,遭遇质疑。  相似文献   

11.
<正>新兴技术能否真正地改变世界,最终取决于其产业化水平。目前人脸识别是AI较具规模化的应用方向,正在加快应用于包括公安、法院、社区、医院等公共领域以及银行、企业、教育等商用领域。由于政府和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通常通过政府公开采购渠道采购人脸识别相关软硬件,信息相对透明,而很多商业应用领域对人脸识别系统的需求并不通过公开招投标进行,或者仅公布中标候选人名称但不公布采购金额,因此,本文的研究范围主要聚焦于上述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2.
仝星 《中国安防》2015,(Z1):63-66
一、研发背景随着国际安全形势的日益严重,视频监控正在快速普及,众多的视频监控应用迫切需要一种远距离、用户非配合状态下的快速身份识别技术,以求快速确认人员身份、实现智能预警。人脸识别技术无疑是最佳选择,采用快速人脸检测技术可以从监控视频图像中实时查找人脸,并与人脸数据库进行实时比对,从而实现快速身份识别。面向视频监控的远距离人脸识别技术在强劲的需求带动下应运而生。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技术,在公共安全、人机交互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公安领域人脸识别应用技术发展迅猛,人脸识别已成为继指纹识别后的另外一项重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手段。本文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性能现状以及在公安领域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初步探讨了人脸识别技术当前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公安领域人脸识别应用技术发展迅猛,人脸识别已成为继指纹识别后的另外一项重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手段。本文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性能现状以及在公安领域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初步探讨了人脸识别技术当前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算法、系统、标准、应用方面阐述了人脸识别综合技术的发展。在算法方面,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在人脸识别系统方面,介绍辨识人脸识别的系统结构;在标准方面,介绍了我国公共安全领域里的相关标准的发布情况;在应用方面,主要介绍了人脸识别在公共安全中的典型应用。同时也指出了在当前智能互联时代,人脸识别发展的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前言随着轨道安防系统逐步发展和高清监控技术的完善,目前轨道视频监控正处在由标清"看得见"到高清"看得清"的发展历程中。轨道监控高清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画面革新,高清摄像机采集的图像细节更多,对监控对象局部特征的展现更为细致。高清监控系统给视频智能分析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阶段,视频智能分析在轨道交通行业中主要应用包含三大类:行为分析即拥挤侦测、徘徊侦测、逆向侦测等;特征识别即人脸识别系统等;图像  相似文献   

17.
浅谈人脸识别技术在智能视频监控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总结了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的范畴,以及应用难点,并针对人脸识别技术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架构和流程做了探讨,最后分析了人脸识别技术未来的应用前景,以及在智能视频监控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机车司机行车安全监控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的复杂性和现状;设计分局机车司机行车安全监控系统和数据流向;研制车载的机车司机工作状态实时监督系统;采用视频监控、图像处理技术以及人脸识别技术对机车司机工作状态进行识别并实时报警。经过实验证明:对司机长时间离开座位、睡眠和呆木状态有较高的识别率;同时对司机工作状态的图像信号进行压缩储存;管理人员可以回放检查。采用CDMA技术设计了地面对机车司机工作状态的视频监控子系统,可以把司机的工作状态图像及时传送到车站或调度中心。实际线路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司机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正一、前言在智能分析、生物识别等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已成为视频监控、智能家居、金融支付等行业的主要应用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的逐步应用和落地,与技术革新相对应的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及标准化工作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国际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及标准化工作出发,探析国际人脸识别技术和标准化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及标准化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典型的生物特征,人脸识别多年来一直是模式识别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文章首先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以及人脸识别的关键过程——特征提取的关键技术。除此之外,文章简要介绍了当前人脸识别技术领域的最新特征提取算法和技术并以Easy 7人脸识别系统为例简单介绍其在安防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