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小东江近3a的常规水质监测与分析发现,小东江水质呈逐年好转趋势;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13a来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小东江水体污染从石油化工型逐渐向社会生活型转变。  相似文献   

2.
麦贵  刘普新 《环境》2006,(Z1):54
本文通过对小东江水环境质量历史、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小东江当前的实际使用功能状况,认为非常有必要对小东江的水质功能类别定位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小东江流域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小东江为例,在分析小东江水质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对流域管理的基本思路、流域生态经济、水污染流域管理的立法作了一定探讨,并提出了小东江流域管理的初步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境》2016,(7)
正2015年小东江(茂名段)水质年平均值达到Ⅳ类功能区类别,主要污染指标氨氮浓度下降26.1%,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下降12.3%,成为去年广东"六河"中唯一完成设定目标的河流。在2016年广东省环保局长会议上,小东江整治成效得到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领导肯定,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小东江整治经验。小东江,全长约67公里,起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以2008年-2015年茂名市4条主要干支流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为监测对象,对同一条河流不同断面及同一时段不同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河流综合水质的污染情况及功能区达标情况,并对鉴江、罗江、袂花江和小东江的综合水质随时间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鉴江上游与下游单元对干流的污染贡献最大,中游单元的污染程度最小,由中游至下游污染程度逐渐加重,即鉴江的污染主要来自下游;支流中小东江污染程度最高,袂花江与罗江的水体相对较好.2008年-2015年期间鉴江、罗江、袂花江、小东江的年综合水质变化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恶化,其综合水质曲线呈波浪式并在一个水质类别之间上下浮动,综合水质均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柯边 《环境》2000,(7):6-7
在广袤的粤西大地上,静卧着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江——小东江。不用说中国地图,就连广东省地图也很难找到它的踪迹。但正是这条小江,近年来却因“死鱼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国家和省的领导先后多次批示,要彻底整治污染,小东江因此出了名。但了解小东江历史的人都知道,它能有今天的水质也算是一个奇迹。河面点得着火,鱼虾一度绝迹  相似文献   

7.
结合小东江污染状况与成因,系统研究了流域产污、排污、截污、纳污的平衡,并结合小试研究确定了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污染治理与污染总量控制、城市排水系统截污与污水处理厂工艺技术改造、河流引水与清淤、垃圾清运等综合治理、分步实施的工程方案。经综合治理,小东江当年实现水质变清,工程治理结束后,已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环境综合治理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环境》2016,(9)
正2015年小东江(茂名段)水质年平均值达到Ⅳ类功能区类别,主要污染指标氨氮浓度下降26.1%,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下降12.3%,成为去年广东"六河"中唯一完成设定目标的河流。在今年广东省环保局长会议上,小东江整治成效得到肯定,并向全省推广其整治经验。小东江,全长约67公里,流经茂名主城区,近年来生活、养殖和工业的复合型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全省重点污染河流之一,连年被列入全省重点整治"六河"行列。面对艰难的整治任务,为什么小东江可以脱颖而出,成为全省唯一完成设定目标的河流?标本兼治畅通流域"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9.
《环境》2017,(9)
正近年来,小东江在全省重点跨市河流治理中独占鳌头、成功逆袭,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达标,连续两年实现年度整治目标,是广东全省"六河"(广佛跨界河流、茅洲河、练江、小东江、淡水河、石马河)治理中唯一完成水质整治目标的河流。8月29日,省长马兴瑞实地调研小东江综合整治情况后指出,全面提升粤西地区水环境质量,争取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0.
庞真胜 《环境》2006,(11):101-101
10月26日,广东省环保局局长李清带领调研组到茂名、湛江两市调研,研究布置小东江污染整治和鉴江、袂花江水质保护工作,湛江和茂名有关领导参加了调研。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行对环境污染的远程智能检测,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采用无线传感组网技术进行智能环境污染检测系统物联网设计,实现对环境污染信息采样,采集的环境污染数据主要有水污染数据、土壤污染数据和大气污染数据等。将数据输入的集成控制单元中,通过上位机进行远程传输控制,采用TMS320VC5409A智能处理DSP芯片作为集成控制芯片进行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系统硬件模块分为物联网传感模块、AD模块、上位机通信模块和数据输出接口模块等。在嵌入式Linux内核中实现环境污染检测程序加载,实现污染检测和优化控制。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的智能性较好,准确度较高,实时性较好,总体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2.
北运河系地表水近10年来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郭婧  荆红卫  李金香  李令军 《环境科学》2012,33(5):1511-1518
北运河系为北京市区最重要的排水系统,其水质优劣对城市环境及下游地区有着重要影响,通过2001~2010年间地表水的监测数据、水资源量的统计数据、社会经济的统计数据以及污水处理厂的监测数据来分析影响北运河系水质的原因.结果表明,北运河各排水支流水质均较差,主要污染指标为耗氧型有机污染物及NH4+-N等,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凉水河、温榆河、通惠河等支流的水质严重影响着北运河的水质;北运河系各河段水质在2006年后出现好转,但2006~2010年之间污染指标浓度稳定在Ⅴ类标准以上,水质的进一步改善变得困难;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对北京市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是造成水质难以彻底改善的主要原因之一;缺少生态补水是河系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降水可以缓解污染,却与地表水径流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形成矛盾,但对北运河来说,降水仍起到了稀释作用;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改善了水质,但进一步的水质改善还需要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尤其是郊区污水处理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环境保护的智能监测能力,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环境监测和诊断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环保大数据关联特征挖掘的环境保护智能监测与诊断技术。构建环境监测的约束参量模型,以土壤监测数据、空间污染排放量以及水资源监测数据为原始统计数据,采用关联规则特征提取方法进行环保大数据的有用信息挖掘,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实现对环保大数据的分类处理,根据分类结果进行环保监测和智能诊断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环保大数据挖掘的准确性较好,对各种污染信息的分类精度较高,提高了环保监测和诊断的有效性与实时性。  相似文献   

14.
李旻  陆平 《环境保护科学》2013,39(2):99-102
利用长荡湖4个监测断面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利用聚类分析对断面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总体看水质较好。并结合有机污染型的实际情况对控制湖体污染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质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质变化问题,采集该流域内2010年-2016年7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主要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各断面6年间综合污染指数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少的下降56.7%,最多的甚至下降90.6%,且渭河陕西干流断面水质明显优于支流断面水质.说明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质逐年好转.最后根据水质监测与分析结果,给出水质污染状况变化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水污染治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黄洲河是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内重要河流之一。为了解黄洲河水质特征,基于8个样点、7个监测指标、12个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河流水质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黄洲河TN超标较严重,TP潜在超标性强。遗产地核心区地表水未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质标准,缓冲区未达到Ⅲ类水质标准;丰水期水质最差,枯水期水质最优。丰水期主控因素为TP、NTU和NH3-N;平水期主控因素为CODMn、Chl-a和DO;枯水期主控因素为NH3-N。流域内主要污染形式为农业面源污染;上游和中游缓冲区居民生活用水和农村散养畜禽排泄物排放污染造成了黄洲河泉眼(Y1)、支流交汇点(Y2)点重污染的现状,而且污染会随河流运移,进入自然遗产地核心区。  相似文献   

17.
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全面了解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的水质污染状况,根据2015年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水质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APCS-MLR(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量化主成分对各污染物的贡献率.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利用ArcGIS软件对不同断面水质状况进行可视化表征,展现水环境质量的空间特征,更加直观地表达水质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CODCr、TN和NH3-N,丰水期第1主成分对其贡献率分别为69.97%、69.18%、74.23%,平水期为22.91%、22.21%、37.57%,枯水期为83.77%、83.60%、83.09%;6个断面中,朱顺屯断面的水质优于其他断面的水质,上游水质优于下游水质;研究水体水质总体上表现为丰水期优于枯水期.研究表明,污染物主要受到生活污水和该江段沿岸石化、汽车和造纸企业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阿什河口内和呼兰河口内断面,干流水体水质优于支流水体.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3-2012年水质监测资料,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对郁江、黔江和浔江广西桂平段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江和浔江水质呈明显好转趋势;郁江水质呈好转趋势,但不明显。提出了继续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水库水质SOM网络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OM网络对深圳市12个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水源水库按水质状况可划分为4种类型,从第1类到第4类,水污染程度依次加重;SOM网络能兼顾对单个水质指标监测数据和整体数据的分析,正确反映水质污染格局状况.提出了保护水库水质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海拉尔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评价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水质综合标识指数法涵盖了综合水质类别、定量污染程度、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等信息,是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能够对综合水质做出合理的解释,不会因个别指标导致过分评价.研究将海拉尔河划分为3个控制单元,根据2003年-2012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识别各控制单元主要污染因子,并分析海拉尔河水质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河从上游至下游综合水质标识指数逐渐升高,上游水质较好,中游和下游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COD.2003年-2012年,海拉尔河高锰酸钾指数、BOD5、氨氮和总磷的污染减轻,化学需氧量污染略微减轻但仍存在超标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