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泸沽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泊流域水质、水资源量、入湖污染负荷环境承压度、湖泊生态等4个主要功能过程,兼顾考虑社会经济对水环境的影响,设计并构建了湖泊分层分级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体系,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湖泊现状水环境承载力和弹性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根据湖泊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定义和特性分析,以短板理论作为支撑,根据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及富营养化程度构建了湖泊水环境承载力分级标准,在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指标叶绿素α(Chla)、总磷(TP)、总氮(TN)、高猛酸盐指数(CODMn)、透明度(SD)中找出湖泊水环境承载力的制约指标作为短板,计算制约指标的压力承载度,分析湖泊水环境承载力状态的概率水平.模型应用在国内24个主要湖泊,得出大部分湖泊的水环境承载力处于危机状态的结论.该模型对于湖泊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承载力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给出水环境承载力概念,以及对现有的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基于水量水质相关法的水环境承载力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将水量水质相关法应用于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具有建模方便、直观简单的特点,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9,他引:28  
中国湖泊污染形势严峻、生态健康效应复杂,亟需适合中国区域特点的水环境基准作为加强污染控制、治理和管理的理论依据,但目前我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系统研究尚未开展,本文从水环境基准的意义、概念、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研究进行了剖析回顾和展望:首先阐述了开展区域性水环境基准研究的迫切性和科学意义,揭示了"科学确定基准"的内涵;然后详细回顾了国内外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湖泊水环境基准的"三性"原则(科学性、基础性和区域性),指出环境暴露、效应识别和风险评估是基准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最后提出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本文强调:阐明中国水环境的演变规律和特征,需要开展水环境污染过程和生态毒理效应研究;建立具有我国区域特点的湖泊水环境基准理论、技术和方法体系是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解决中国环境管理重大科技需求的重要任务,它既可推动中国毒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及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又可为湖泊流域的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整体提升我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的水平和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5.
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石建屏  李新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7):1777-1784
为了定量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对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影响,建立了湖泊水环境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模型.同时,选取人口、灌溉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作为水资源和水质量承载力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对湖区水环境承载力的权重,并运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分别计算了2003—2010年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流域内人口承载度超标,经济承载压力显著增长,富营养化指标——TP、TN呈高负荷波动状态.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负承载,水质量承载力影响程度更大.研究结果可为滇池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中贫营养湖典型代表-抚仙湖为例,以广义的水环境承载力理论为指导,基于前人EFDC模型计算的抚仙湖水环境容量,通过构建抚仙湖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结合的复合模型进行水环境承载力定量评价,揭示目前抚仙湖水环境承载力状况,通过评价分析识别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优化抚仙湖水环境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中贫营养湖典型代表—抚仙湖为例,以广义的水环境承载力理论为指导,基于前人EFDC模型计算的抚仙湖水环境容量,通过构建抚仙湖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结合的复合模型进行水环境承载力定量评价,揭示目前抚仙湖水环境承载力状况,通过评价分析识别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优化抚仙湖水环境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内涵,辨析了水环境容量、水资源承载力与水环境承载力的区别,论述了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与研究方法。最后剖析了水环境承载力研究存在的不足,认为应该加深对水环境承载力理论的研究,探索新的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完善指标体系,增强对与空气、土壤等其他环境要素研究的结合,加强与政策管理部门的合作进行应用型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指标体系评价法研究台州市椒江水系和金清河网水环境承载力,选取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环境纳污水平、环境保护与治理水平四大类17个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椒江水系、金清河网两大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现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两大流域现状水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分别为0.7644和0.5808,属于山溪型流域的椒江水系水环境承载力能力远大于平原河网型的金清河网.并进一步设置了四种中远期情景方案,预测不同发展模式下水环境承载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四种方案对提高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贡献大小关系为:方案2>方案3>方案4>方案1,提高环保投入、加强环境治理水平的方案对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提升最有利.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安徽省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构建了该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考虑到各评价指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该文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安徽省淮河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计算环境承载能力指数。在此基础上对流域各年份的水环境承载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定性地描述各年份承载力的差异度,并与神经网络得到的结果相互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指标因子优先顺序是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水资源利用率、污水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化率、人均GDP;在2001-2007年期间,水环境承载力处于一级水平;在2008-2010年期间,水环境承载力处于二级水平;在2011-2013年期间,水环境承载力处于三级水平。水环境承载力指数可用于验证过去所制定的发展和战略规划是否合理,还可对流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规模提供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阳宗海总磷环境容量与总磷超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核算阳宗海入湖总磷负荷、阳宗海水量平衡的基础上,通过计算阳宗海总磷环境容量,对阳宗海总磷变化规律进行解析,并分析了总磷超标原因。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流域分析方法的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鉴于流域思想在水污染防治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以流域保护方法、流域分析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的流域分析方法该方法将湖泊-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的主要内容界定为4部分:子流域划分与污染负荷预测,"源-途径-末端-汇"的污染防治工程和管理方案体系设计,备选技术方案的提出和方案优选,污染负荷的削减率计算和综合方案设计.以四川省邛海流域为例,在将流域划分为6个子流域的基础上,对TP入湖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并识别出各子流域内污染物的贡献率,分区提出了以水土流失防治、点源和面源控制、河道生态修复、河流入湖口治理和内源疏浚为主体的污染防治方案,该方案可削减TP 22.5 t·a-1,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
湖泊水库水体氮、磷允许纳污量定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凌  崔广柏 《环境科学学报》2004,24(6):1053-1058
在充分考虑湖库水体污染物实际自净能力、并分析其出流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根据风险分析理论和Monte Carlo模拟方法,提出了湖库水体氮、磷允许纳污量计算方法,指出:在满足湖库水体污染物浓度达标率90%以上的条件下,所对应的水体污染物降解量才是湖泊水库水体氮、磷允许纳污量.通过实际算例对水库总氮、总磷允许纳污量的计算,说明了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在对长湖流域水资源状况、水质现状、水文条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水质目标的要求,利用纳污水体的概率型水环境容量模型,对基于总磷的长湖水环境容量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长湖的水环境容量是动态变化的,而模型的选取和参数的取值对概率型水环境容量的计算非常关键。通过计算分析得到长湖磷的概率水环境容量为:19%丰水期:41.9t/a-45.9t/a;49%平水期:31.8t/a~41.9Va;32%枯水期:11.8t/a~31.8t/a。  相似文献   

15.
千岛湖水环境质量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1992~1993年对千岛湖水质?底质?生物和污染源的调查,对其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物输入作了综合的评价?结果表明:千岛湖水质状况良好,但局部水域水质污染逐年加重,湖泊已属中营养状态?非点源输入量占入湖污染总量的95%,而50%非点源输入量来自上游安徽来水?建立了对流扩散模型并进行水质预测,提出了千岛湖水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南四湖及入出湖河流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南四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其水质状况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根据南四湖流域主要入出湖河流14个监控断面及湖内5个监测站点的数据,从年际、年内、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监测站点等进行了南四湖及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的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2007与2000年相比,南四湖入出湖河流监控断面的ρ(CODCr)总体下降率达到84.2%,ρ(NH3-N)总体下降率达到79.7%. 南四湖及河流水质总体上出现了大幅度的改善,但距离稳定达到调水水质Ⅲ类标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受水文情势、底泥释放和污染源以及各项污染控制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南四湖及入出湖河流监控断面水质改善存在一定的波动现象,水体富营养化形势严峻. 提出了科学合理地计算与分配南四湖养殖承载力和流域水环境承载力,重视非点源的控制与治理,大力推进“退耕还湿、退渔还湖”策略,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水环境受到社会经济系统和旅游系统两方面影响,本文通过选取人口、GDP、灌溉面积、游客量、宾馆日接待人数、TP、COD、BOD等指标,构建水环境承载力多目标模型.同时,选取水果湖、汤菱湖和郭郑湖3个子湖对东湖风景区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对东湖风景区水环境承载力的权重,采用典型水环境承载力概念模型计算了2011年武汉市东湖风景区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东湖风景区水资源承载力表现为灌溉面积和GDP承载度超标,而人口和旅游指标承载度未达到饱和,水质承载力各指标的承载度超标.水果湖、汤菱湖和郭郑湖的水环境承载力分别为4.03、3.86、3.95,均大大超出负荷.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focused on a multi-indicator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governmental environmental auditing of water protection programs. The environmental status of Wuli Lake in China was assessed using the global indicators (driver-status-response) developed by the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our additional indicators proposed by the author: water quality, pollution load, aquatic ecosystem status, and lake sediment deposition. Various hydrolog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values of the indicators for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status of the lake based on time series data sets for twenty years. The indicators proposed can be customized to meeting the needs for particular assessment of water protection programs.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grams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environmental auditors.  相似文献   

19.
水环境容量约束下的太湖流域产业集聚空间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产业集聚发达、水网密集但水环境敏感性强的太湖流域为例,采用环境地理学的理念,选择地貌特征、水质目标、水体通达性、清水通道、现状水质等要素作为表征水环境容量的评价因子,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水环境容量进行分区评价;通过空间叠加分析,依据水环境容量支撑强度和产业集聚污染压力的对应关系,分别划分农业、工业集聚空间优化类型区.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地域差异性大,呈现从东北沿江地区向西南沿湖地区逐步递减的格局,而产业集聚引起的污染总体上以太湖、滆湖及长荡湖沿岸乡镇分布较多,与水环境容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不相吻合.农业集聚空间优化要重点调整太湖一级保护区、滆湖、长荡湖沿岸区域的农业发展,优化调整太湖二级保护区及南部山丘岗地区,一般调整常州、无锡、苏州的市区的农业发展;工业集聚空间优化要重点调整常州、无锡和苏州中心城区,优化调整太湖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以及重点调整区的外围,一般调整乡镇工业集中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