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青岛市重点工业行业橡胶制造业、塑料制造业、化学品制造业、涂料制造业、石油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制鞋业、包装印刷业、铁路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浓度开展了调研,探讨了其对二次污染物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贡献,并评价了非致癌风险。结果表明,青岛市各重点工业行业排放VOCs浓度总体较低,石油加工业和化学品制造业VOCs排放浓度占比较大,而金属制品业、铁路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排放的废气VOCs对二次污染物生成的贡献较高。化学品制造业、包装印刷业和汽车制造业排放的废气VOCs的非致癌风险总和略超过了风险阈值1,主要是由芳香烃类引起的,普通人群不会直接接触工业行业排放的废气,基本处于安全水平,一线工人可能存在一定潜在危害,应加强防护。对工业企业进行VOCs治理,除控制排放总量外,更应该针对行业类型、VOCs来源及组分进行有的放矢的管控。  相似文献   

2.
凹凸棒石粘土处理印染废水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凹凸棒石粘土是一种新型净水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和脱色能力,价格低廉,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实验室和中试结果都表明用粉状凹凸棒石粘土处理印染废水,投量0.05-0.1%,CODer去除率>70%,色度去除率达90%,处理原印染水可达标排放,串联在生化系统之后,可达到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前言 在制造业中,纸浆业的能源消耗量是最多的。根据某统计资料进行的估算表明,它占日本总能源需要的3%,占除钢铁业以外的矿业能源需要的10%。 另外,从废水污染方面来看,在矿业中,纸浆业是有机物污染最严重的一个行业。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手段有三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活性碳纤维吸附净化炼油厂二次生化砂滤出水的规律,并在实验中摸索出一整套工艺参数,对活性碳纤维反复吸(脱)附使用寿命进行估算,为炼油厂废水处理、回用的工业化提供参考。实验表明,每千克活性碳纤维可净化1.5吨废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循环水回用之要求,其吸附-脱附50次对废水的净化率为:CODcr51.2%,浊度80.5%,悬浮物82.1%,对挥发酚、石油类、硫化物等污染物质的净化效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
关于砖瓦业发展与污染防治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砖瓦业的发展状况及污染现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突飞猛进,伴随建筑业的兴起,城市基本建设和农村私人建房的不断增多,建筑材料需求量与日俱增,出现了砖瓦业盲目发展的势头,带来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目前,砖瓦业多数分布于乡镇农村。以浙江省富阳市为例,全市现有红砖窑Zoo余只,村、个体办184只,占92%,其中轮窑3O只,占15%,小土窑(吊线窑)17O只,占85%。砖窑分布带有区域群布性,富阳、新登、三山、常安、高桥等5个镇,已建有红砖窑15O余只,占富阳市总窑数的75%左右…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生活中,水是最宝贵、最不可缺的资源。据日本国土厅“废水利用设施现状调查结果概要(1988年)”,现有废水再利用设施约850个,回用量为113000米~3/日,占生活用水总量的0.3%左右,关东、近畿、九州三个地区占到全国的80%左右(东京约为31%,福冈约为21%)。在回用废水中,冲洗厕所的用量最多,约占全部用量的70%,此外还可供洒水、冷却和冷气设备等用,最近用于美化环境的量也大为增加,如清扫、绿化、修景等。有35%的学校、办公楼利用了回用废水。在回用废水设施中,利用以  相似文献   

7.
就管式膜连续微滤装置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处理回用的可行性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在运行压力为0.12-0.15MPa,反冲洗间隔为18min时,吨水能耗仅为0.45kWh。此时对COD、浊度有较高的去除率。分别为75.71%和94.49%,对氨氮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为40.26%;处理后出水COD、氨氮、浊度均明显优于《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中的相关规定。该装置成本低、操作简单,用于污水回用具有较高技术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3):179-179
据联合国《2006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报告》,由于近几年经济复苏已完成,各地区受自然灾害影响,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约3.5%。50个最不发达国家今年能增长6.6%,原因是国际环境较有利,如低利率低通货膨胀和商品价格增长,使许多出口材料的发展中国家跟着受惠,并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的分布比较平衡。  相似文献   

9.
基于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EIO-LCA)模型构建了2007年广东省部门能源消费CO2排放矩阵,从生产及最终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不同部门能源消费CO2排放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不论是从部门的生产视角,还是从最终需求视角看,广东省能源消费CO2排放都集中于第二产业,其中CO2直接排放量集中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而CO2隐含排放量最大部门为建筑业;从部门生产的CO2排放分析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单位产值CO2直接排放量(简称CO2直接排放强度)最高的部门,直接排放强度达4.98 t/万元;从部门最终需求的CO2排放分析看,该省能源消费CO2排放主要是由省外的需求引起,占排放总量的64.79%;不同最终需求对各部门的CO2隐含排放量的贡献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建筑业的CO2隐含排放主要由省内资本形成引起;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些部门的CO2隐含排放主要由省外需求引起;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属第三产业部门的CO2隐含排放则主要由省内消费需求引起.对于不同的部门,应当针对其CO2隐含排放的特点,制定相关的CO2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大量翔实的数据介绍了香港对城市固体废物的系统管理,即分类、收集、监测分析、处理和预测评价。香港环保署自80 年代开始对城市固体废物进行监测并系统管理。在全港设置了3 个大型策略性填埋场、5 个垃圾转运站、1 个垃圾焚烧厂(1997 年5 月关闭) 和1个化学废物处理中心。目前,香港政府正筹建一个新的、技术先进的焚烧厂。从1986 ~1997年,这些废物处理设施处理全港废物量为8960 ~24300t/d,其中城市固体废物比例每年不等,最低为30 .7 % ,最高为65 .5 % 。1997 年,这些废物中可循环再利用物接近50 % ,出口部分达120 多万吨,回收资金20 多亿港元。根据历年来城市固体废物量与本地生产总值(GDP)和人口数量的密切相关性,预测出2011 年城市固体废物人均产率为2 .56kg/ 人·d, 城市固体废物量为12810 t/d。城市固体废物系统管理紧迫而重要,香港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11.
浙江衢化热电厂担负着衢化公司大部分电能及全部蒸汽的供应任务,现锅炉总量810蒸t/h时,年耗煤74.25万t。1994年年产生粉煤灰25.328万t(干),占整个衢化公司固体废物产生量的40%左右。随着7#机炉的投产,粉煤灰的年产生量增至32万t左右。1994年热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量13.018万t,占粉煤灰年产生总量的51.40%,处置量6.700万t,占26.45%,贮存量5.60万t,占22.11%。随着生产的发展,粉煤灰产生量日渐增大,而填埋堆存,占地面积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开展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途径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根据掌握的材料,对…  相似文献   

12.
联在WWW网络上的欧洲环境索引是寻找以欧洲为主的环境信息的好出处。该信息源的地址为http://WWW.ovam.be/internetrefs/english.htm,其还与其他地址相联系,包括内容有:废物问题、生命周期分析、清洁工艺和政府机构。另一个关于欧洲环境的信息源是欧洲环境指南,其地址为:http://WWW.ulb.ac.be/ceese/cds.html。旨在为欧洲收集详尽的环境数据,欧洲环境署在其网络地址为httP://WWW:eea.dk:80的信息源上提供该署一些报告,包括欧洲空气质量的信息,其主要报道政策性内容而非数据。欧洲环境信息电脑网络@舟人…  相似文献   

13.
选取重庆市1995-2009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分析重庆市环境污染程度随经济发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并通过计算环境污染状况与不同产业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定量分析了造成各种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庆市的环境质量并未呈现出“先恶化、再改善”的整体趋势,重庆市的几个重要环境污染指标并未随着基于当年价格水平的人均GDP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增加、再减少”的“倒U”型,而是呈现“正U”和“正U+倒U”2种类型;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重庆市主要的工业污染物来源为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建筑废物红砖和工业废物煤渣用作人工湿地脱氮基质的可行性,分别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NHf—N去除效果实验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红砖和煤渣对NH4+-N最大静态吸附量分别为0.2533mg/g和0.0533mg/g,其吸附等温曲线均符合Freundlich型吸附方程,吸附常数分别为0.0419和0.0091;红砖煤渣组合对污水中NH4+-N平均动态脱除率达到41.18%,高于红砖的37.63%和煤渣的30.92%。  相似文献   

15.
自然循环污水处理系统(natural circulation system,NC)是日本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的污水人工渗滤处理系统,该技术将落叶、木屑、木炭和石头等自然材料作为填料,并通过各处理单元的有效组合,使该装置内的生物净化功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江苏省宜兴市建立的示范工程显示:NC系统对污水中几个代表性水质指标有较好的去除,CODcr、BOD5、TP和NH4^ -N等指标基本去除率分别为49.51%-95.13%、50%-80%、35.60%-78.13%和71.98%-98.44%。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制水合氧化铁-聚丙烯酸复合动力膜对染色废水脱色进行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膜用于废水脱色,操作压力在1-2kg/cm^2、脱以率大于99.7%,出水达到回用要求。新工艺处理费和和设备费用明显低于常用技术,克服了操作周期短,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害废物堆放地的生态风险评估工作日益频繁,这类工作者在评估生活在该区域的不同动物种类的受影响情况。研究者采集了木同营养水平的代表动物和以经典的口腔途径作为动物曝露的主要影响途径。T.M.Carlsen评估了在一个废物堆放地高、低营养水平点的地下脊椎动物受影响情况,他确定三氯乙烯对动物影响是通过吸入地下有毒气体引起的,这是很重要的但以前未被语识的途径。有害废物堆放地的生态风险评估@舟人  相似文献   

18.
污泥与高浓度有机废物厌氧消化反应中的产气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高温/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反应器系用以同时处理污泥与不同高浓度有机废物时产气及产甲烷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气体及甲烷主要是在第二段的中温消化反应器内产生。当中温消化反应器的有机负荷VS为1.65 ̄3.10kg/m^3d时,稳态条件下的平均产气量为1.958 ̄4.020m^3/d,气体中甲烷的平均组成为65% ̄73%,甲烷的比产率为0.397 ̄0.511m^3/kgVS。  相似文献   

19.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RO)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实验。原水经MBR系统处理后,COD去除率、ss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89.9%、100%和87.5%。MBR系统处理出水进入反渗透(RO)系统进行处理,硬度去除率和除盐率分别达99.62%和99.64%,同时可进一步除去剩余的COD、色度。系统出水水质满足生产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由于欧盟(EU)的10个新成员国存在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也缺乏资金解决这些环境问题,为此,专家对欧盟扩大后今后是否推行其激进的环境政策提出质疑。新成员国如捷克和波兰,其能源主要依靠煤,而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则缺少适当的废物处理设施,废物非法堆积深受其害。欧盟要求新成员国必须执行其环境指令,每年向欧洲委员会(EC)报告其环境保护方面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