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20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对比研究了30μm、800 nm、100 nm的微纳米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尘的爆炸特性,得出纳米粉尘相比微米粉尘具有爆炸升压速率大、爆炸持续时间短的特性;在密闭容器内,100 nm和800 nm粉尘颗粒的最佳爆炸浓度为250 g/m~3,最大爆炸压力P_(max)分别0.821 MPa和0.865 MPa,爆炸指数K_(st)分别为27.3 MPa·m/s和25.8 MPa·m/s;30μm粉尘颗粒最佳爆炸浓度为750 g/m~3,最大爆炸压力0.708 MPa,爆炸指数K_(st)为10 MPa·m/s~1,总体上纳米粉尘的爆炸危害远大于微米粉尘,但由于粒径减小团聚效果增大,100 nm粉尘只在低浓度下(250 g/m~3)的爆炸威力高于800 nm粒径,当浓度增大,团聚严重,其爆炸威力却低于800 nm粒径,所以对有机纳米粉尘并非粒径越小,爆炸威力越大,而更应关注纳米粉尘在低浓度下的爆炸危害,研究结论可为加工、储存有机纳米材料的安全防护与安全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硫黄的燃烧特性,研究硫黄粉尘爆炸的机理特征,确定发生爆炸的条件及爆炸引发的危害性,进一步认识到硫黄火灾、粉尘爆炸事故的本质,探讨硫黄着火和粉尘爆炸险情发生时可采取的应急措施,以及在日常生产中防止硫黄着火和粉尘爆炸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爆炸极限测试装置测定二氯甲烷在常压空气中的爆炸极限,结果表明二氯甲烷在常压下,室温~120℃内不存在爆炸极限。考察温度、压力及氧氮混合气中氧含量对二氯甲烷爆炸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二氯甲烷爆炸极限几乎没有影响;随着压力的增大,二氯甲烷爆炸下限没有变化,但爆炸上限变化较为明显;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二氯甲烷爆炸下限有较小幅度变化,但爆炸上限变化幅度较大;绘制了二氯甲烷在常温常压下的爆炸极限三元图,得到该工况条件下"二氯甲烷-氧气-氮气"混合体系的燃爆区域,极限氧含量为17. 8%(相当于含氧量22. 1%的氧氮混合气)。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降低体系的压力及氧气含量有助于预防二氯甲烷燃爆危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研究烷烃类气体在与氧气接触时的爆炸特性规律,对烃类气体爆炸理论、爆炸特性参数做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并以甲烷和丙烯为例,通过对其爆炸极限、爆炸压力、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爆炸指数的测试,探讨了氧含量对烃类气体爆炸特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氧含量的增加能提升其最大爆炸压力,当氧含量达到一定值时,理论计算值已不适用;提高甲烷爆炸极限的宽度,对其爆炸上限影响十分显著,但对爆炸下限的影响并不明显;对爆炸压力上升速率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当氧含量提高时,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可能提升数十倍;并测得了丙烯在80℃,表压0.14MPa条件下的极限氧含量值(LOC)。总之,氧含量的增加对烃类气体爆炸特性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高温高压下添加惰性气体对可燃气爆炸极限的影响,本实验搭建了适用于开展高温、高压工况的20 L球形爆炸实验装置,测量了初始温度分别为20,200℃,初始压力分别为0. 5,2. 0 MPa下乙烷/氧气/惰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分析温度、压力单因素对乙烷/氧气/惰性气体的爆炸极限的影响以及温度和压力双因素的耦合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或高压单独作用对含惰性气体的可燃气爆炸下限影响较小,但可明显提高其爆炸上限。高温高压同时作用时,氮气、二氧化碳抑爆效果被明显削弱。  相似文献   

6.
乙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为评估乙炔的燃爆风险,采用最小点火能测试仪、爆轰管考察了压力对乙炔分解爆炸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压力为影响乙炔分解爆炸的敏感因素,乙炔发生分解爆炸的最小点火能随系统压力的升高呈指数型下降,点火温度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分解爆炸的后果为系统初始压力的8~10倍。乙炔分解爆炸的临界压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每升高1℃,临界压力降低约4×10-4MPa。在乙炔的生产储运及使用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温度的影响并严格控制临界分压。  相似文献   

7.
我国气体与粉尘爆炸事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我国气体与粉尘爆炸事故的研究现状,对气体与粉尘爆炸的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了各种防止气体及粉尘爆炸发生的措施,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LNG接收站泄漏事故最大风险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预测上海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内各系统的危险等级.结果表明,接收站内高压输送管道风险值最高.假设管径完全破裂,采用风险评价导则中的两相流泄漏计算公式计算泄漏量,同时对泄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喷射火焰、爆炸、蒸汽云扩散等事故采用相应的公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发生火灾、爆炸等最大规模泄漏事故的安全半径在500m以内,蒸汽云危险扩散半径在1.5 km内.并对预测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煤化工项目煤粉尘火灾爆炸事故风险,研究了煤粉尘燃烧爆炸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煤化工项目煤的储存、输送、破碎、磨煤及粉煤储存等过程中相关场所、区域和设备设施煤粉尘火灾爆炸的风险,提出了煤化工项目可采取的煤粉尘火灾爆炸防治措施,以避免煤粉尘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引起固体推进剂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固体推进剂粉尘爆炸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粉尘爆炸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固体推进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粉尘爆炸的危险等级为II级,即危险性处于"不容易发生爆炸"级别.  相似文献   

11.
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墨粉的表面特征和成分进行分析,并对试样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燃烧热失重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墨粉一旦达到着火点燃烧剧烈,燃烧过程处在动力区的时间较短,化学动力反应区在500℃以下。墨粉有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燃烧特性,计算出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为墨粉干法回收工艺过程燃烧防爆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Himawari 8静止卫星数据实现了沙尘天气24h动态遥感监测.通过对Himawari 8通道15、13、11亮温值、通道15与13亮温差(BT15-BT 13)、通道13与11亮温差(BT13-BT 11)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直方图统计,发现在所选通道中,各地物亮温值分布较为接近,冰云亮温值约为220~250K;沙尘、水云和高纬度地表亮温值约为260~270K;低云、雾和中纬度地表亮温值约为270~290K.通道13对识别沙尘较为敏感,沙尘在通道13的亮温值明显低于通道11和15,在BT15-BT13亮温差值图上沙尘区存在明显高值,在BT13-BT11亮温差值图上为负值,明显低于其他地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T15-BT13和BT13-BT11与地面PM10浓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通过BT15-BT13、BT13-BT11和通道13进行假彩色合成生成的沙尘遥感结果与气象数据,地面PM10数据,激光雷达数据相结合,可对华北地区沙尘污染的起源,形成过程和行进轨迹进行24h的三维动态观测.  相似文献   

13.
弹药处废安全是销毁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其中炸药粉尘有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将模糊理论应用于处废条件下炸药粉尘爆炸危险性的评价,通过分析影响安全的因素,对系统进行分类评估,建立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报废弹药处废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风廓线雷达在北京地区一次强沙尘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北京地区逐小时风廓线雷达数据、大气成分观测数据以及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对2017年5月3~7日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蒙古气旋影响,全国多地出现空气质量严重污染,其中北京PM10浓度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时间超过30h.通过对边界层内水平风场、垂直速度以及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等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沙尘爆发前,边界层内出现平均风速达到14.8m/s的西北急流核,该急流核的建立有利于将高层沙尘粒子向近地面传输,而沙尘爆发阶段边界层通风量较前期增加31.6%,中低层的通风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使近地面PM10浓度出现爆发性增长.此外,整个沙尘天气过程中,以弱下沉运动为主,垂直速度在1m/s以下,而沙尘天气爆发前,边界层内出现强烈垂直下沉运动,达到5.3m/s.同时,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出现1.0×10-16的高值中心.二者均先于地面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预报时间提前量为8~9h,可为今后沙尘预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体静电作用下桥丝火工品发火概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有限元方法,通过算例模拟了桥丝式电火工品(EED)静电发火的三维温度场,并采取统计方法估算了火工品临界发火温度;结合可靠性理论应力一强度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了EED在人体静电作用下的发火概率;最后分析了各因素对火工品发火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体静电电压是影响桥丝式EED发火概率的最主要因素,EED在人体静电作用下的发火概率高达17.1%。  相似文献   

16.
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中双氧水分解产生的氧气与含氯丙烯、环氧氯丙烷、甲醇的可燃气体混合存在燃爆危险,为预防燃爆发生,利用5L爆炸极限测试仪测定分离罐气相出口可燃气在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的爆炸极限,并以此绘制爆炸极限三元图,得到不同工况条件下"可燃气-氧气-氮气"混合体系的燃爆区域。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可燃气爆炸上限明显提高,但爆炸下限变化不明显;随温度上升,气相出口组分发生变化,LOC值逐渐降低;正常冷却条件下极限氧含量为12%,冷却效果差时为10%,冷却失效时为9.3%;设置氧浓度报警时参考最小LOC值,留出裕度空间,控制体系氧含量小于5%有助于预防燃爆发生。  相似文献   

17.
TOMS/Al data with nearly 20 years are utilized in the paper to evaluate dust activities in North China. Combined with simultaneous NCEP reanalysis climate data, climate effects on dust activities are asse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hole North China suffers impact by dust aerosols, with three centers standing out in TOMS/Al spring average map that are western three basin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er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elevation. Gobi deserts in Mongolia Plateau do not attain higher TOMS/AI value due to cloud contamination and relative higher elevation. Spring is the season with the highest TOMS dust aerosol index; within the western three basins, high dust aerosol index appears in both spring and summer, especially in Tarim Basin. Wind speed in spring and precipitation in previous rainy season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controlling dust activities, higher wind speed and less precipitation than the normal are in favor of dust activities in spring. Temperature in spring and previous winter also affect dust activity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with contrary spatial distribution. Temperature in winter exert effect principally in west part, contrarily, temperature effect in spring is mainly shown in east part. Both of them have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dust activity.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废旧硒鼓墨盒的回收处理现状、主要资源化方式和技术,以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实施进行了论述。结果显示:我国废旧硒鼓墨盒回收处理市场管理混乱,大部分废旧硒鼓墨盒由小商贩回收进入了非法的再利用渠道;我国部分企业和研究机构对于废旧硒鼓墨盒的翻新利用以及资源循环利用进行了研究,为未来废旧硒鼓墨盒的大量处置提供了技术基础;部分企业已经在我国进行了废旧硒鼓墨盒的回收循环尝试,但是效果不是很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我国废旧硒鼓墨盒管理的必由之路。未来,我国废旧硒鼓墨盒的处理处置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