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防灾博览》2018,(5):7-7
2018年9月26日,中国政府援老挝国家地震监测台网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驻老挝项目组代表与老挝自然资源部气象水文厅代表顺利完成对外物资交接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七日至十一日在南京召开了江苏省地震学会一九八二年年会和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全省地震战线和地质、气象、测绘、天文、地震工程等专业的兄弟单位代表共130人参加。会前共收到学术论文和工作报告128篇,其中87篇分别作了小会或大会交流。会议表明,近两年来在地震预测预报和地震工程的研究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可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筹委会主持下,全国多种灾害对策研讨会于8月28日至9月1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与会代表有20人在大会上发了言,就地震、地质、气象、环境、森林火害、城市交通等多种灾害的防治与对策及新技术(遥感等)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广  相似文献   

4.
<正> 1989年11月16日—11月18日在南京召开了江苏省地震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14人,他们来自包括地震、地球物理、地质、测量、力学、建筑、气象、石油等不同专业和单位。甘肃、上海等省市和兄弟学会的代表5人应邀出席了会议。省科协学会部李茂典副部长在会上讲话。本次会议主要内容和任务是: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科协直接领导和主持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12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气象、地质、地震、天文等14个全国性学会、研究会的200多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协钱学森主席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6.
由中科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全国首届地气耦合(地气相互作用)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9月3日至12日在兰州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50余篇,内容涉及气象、地震、天文等多种学科。会议期间,40多位专家、教授、学者及年青有为的科技工作者,就地气耦合研究的概况、地气耦合模式、地气耦合研究的模式、土壤对地气耦合的作用、人类活动在地气相互影响过程中的作用。地气与地震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1992,(4)
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西安培训中心”组织召开的“中国近期自然灾害趋势研讨会”,于1992年5月25日至5月30日在古都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校内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50多人,分别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气象、海洋、地震等科研单位、保除公司、大专院校及民政系统。会议收到论文及摘要30多篇,分别在会上作了交流与研讨。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18,(6):7-7
中国援助老挝国家地震监测台网和数据中心项目2018年11月27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老挝自然资源和环境部气象水文厅厅长坎马尼在致辞中高度评价援老挝国家地震监测台网和数据中心项目。并感谢中方为项目实施做出的努力。该项目旨在提高老挝抵御地震灾害风险的能力,促进老挝地震科学技术发展,保护老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老挝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大气环流异常与地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海城、乌恰地震为例分析了我国强震前特大干旱的大气环流特征。表明强地震前的气象异常是显著的,且大气环流相对于多年平均环流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从而揭示了地震与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对提高强地震中长期预测的准确率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受中国科协委托,由中国气象学会牵头,联合中国水利、地球物理、地震等16个全国性学会共同筹办的“第二届全国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定于1992年10月21~23日召开.重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的灾害风险也随之加大。据调查,中国70%以上的人口、80%以上的城市受到气象、海洋、洪水和地震等灾害的严重威胁。城市中的灾害有哪些呢?地震:在中国,74%的省会城市,62%的地级以上城市位于地震烈度7级以上的地区。有70%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2.
《防灾博览》2018,(5):6-7
2018年5月,监测预报司组织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和地球物理研究所启动了依托西藏地区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共址建设地震站点工作。根据勘选结果,优先选取了10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作为首批共建站点。10个宽频带地震观测站点全部建设完成,产出的数据连续可靠并实时接入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相似文献   

13.
张涛  舒斌  解莉燕 《灾害学》2021,(2):181-186,199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日趋广泛,为制定防灾、减灾、抗灾决策,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迫切需要气象服务为地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现场提供更具针对性、准确性的基础保障。该文对2014年云南鲁旬6.5级地震现场应急气象保障服务过程回顾,总结应急现场气象服务的不足,分析应急现场气象服务的需求和特点,提出满足云南省突发灾害应急现场气象服务体系的主要功能,并具体分析系统各功能部分的设计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TRMM降雨数据的四川省地质灾害降雨阈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与地震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两个主要原因,尤其在地震区,地震导致了大量的滑坡松散堆积物与不稳定斜坡,在后续降雨条件下极易产生新的地质灾害。另一方面,高精度降雨数据的缺乏一直是由降雨导致的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瓶颈。因此,该文尝试应用业内评价较好,精度较高的TRMM降雨数据来获取地质灾害发生前期降雨量。应用2000-2012年间的3h分辨率的TRMM3B42数据,结合2000-2012年间四川发生的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提取出每次地质气象灾害发生前30d,15d,3d和当天的降雨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收集来的历次地质气象灾害的临界降雨过程雨量和历时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五组数据划分为两大主成分,并进行分析;绘制四川省地质气象灾害的降雨强度—历时阈值曲线,并以汶川地震为分界点,比较分析了地震前后的阈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四川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同时受到降雨和汶川地震的影响。以灾害发生前30d,前15d,前3d有效降雨量因子组成的前期降雨这一主成分在滑坡泥石流灾害中贡献率较高,其次是以当天降雨和临界降雨过程组成的短历时降雨;通过对比地震前后的阈值曲线变化发现地震后的阈值更低,表明强地震后坡面稳定性降低,引发地质灾害的降雨条件降低。  相似文献   

15.
基于长沙市2018—2020年逐日日最大电力负荷和同期逐日气象要素数据,统计分析了日最大电力负荷的变化规律及节假日/周末效应。用趋势法分离出气象敏感负荷,并将气象敏感负荷与气象要素做相关性分析,最后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负荷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长沙市日最大电力负荷在一年内有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夏季和冬季,长沙市日最大电力负荷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日最大电力负荷的节假日/周末效应不明显。在春季和秋季,气象敏感负荷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差,在夏季和冬季,温度是影响气象负荷最重要的气象因子。支持向量机方法对长沙市日最大电力负荷模拟效果较好,且加入综合气象指数使得模拟结果变好。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科协倡导和支持下,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等11个学会共同发起和组织的全国第二届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11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7.
灾害与节气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全家  陈世全 《灾害学》1992,7(4):95-96
二十四个节气是中国古代的独特创造,是我国劳动人民为便于掌握农事活动而总结制定的时间段,在民间广为流传和应用。随着历法的外传,二十四个节气还流传到世界很多地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二十四个节气的记载,如《逸周书》中就记载了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候。古人经过上千年的观测总结,认识到节气日及其附近大气过程易于发生剧变,不仅暴发气象灾害,而且对地质灾害,尤其是强烈地震有触发作用。同时对人体生理亦产生影响,易引起人为灾害,如交通事故,火灾。古人还把无灾日称为黄道吉日,把易发灾日和灾难集中日称为黑道日。几千年来,人们正是利用天体、气象、物候等宇宙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来指导自己的经济活动和防御自然灾害的。  相似文献   

18.
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由中国水利学会牵头,联合中国地震、地球物理、气象、天文、地理、地质、环境、海洋等14个学会共同举办的“全国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于1990年10月21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全国减灾十年委员会主任田纪云到会并讲了话。田副总理说;要实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在坚持改革开放,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同时,做好减灾工作,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防灾博览》2006,(1):46
2005年12月26日,是印度洋地震海啸一周年纪念日,为此,由中国地震科普网与人民网联合主办,中国减灾协会协办,于12月26日-28日举办了两期地震海啸一周年回顾访谈活动。此次活动利用人民网网络平台面向全国视频播放,地震专家和相关领导与网友开辟互动时段,在网上为全国广大网民解答有关地震海啸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云南省天文、气象、地震三个学会联合发起的天、地、气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在云南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于1987年9月22日至25日在云南大理市河海之滨的国家地震局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召开。来自省属有关厅、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部分地州的50多位领导和专家、科技人员以云南省的各种自然灾害为研究对象,对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防灾抗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