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评价隧道与互通出入口小净距路段的行车风险,提出了基于交通流仿真的行车风险预测模型。首先,在明确小净距路段长度的基础上,定性分析其行车风险,从非交通流和交通流的角度选取风险影响因素;其次,通过实地调研采集的视频数据对交通仿真模型进行标定,结合风险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将交通冲突率作为风险评价指标;然后,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量化了风险影响因素和风险评价指标间的关系,揭示了小净距路段的风险成因,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法构建了风险度量方程,并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风险评价标准划分为5个等级;最后,选取某些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与互通出入口小净距路段对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净距长度、主线设计速度、交通量、大车型比例、转向交通量比例、车道数对出入口路段的行车风险具有显著性影响;对于出口路段,“指数函数+幂函数”组合形式的拟合度较好,R2=0.896,对于入口路段,“二次多项式+指数函数”组合形式的拟合度较好,R2=0.855,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事故数的趋势基本一致,可适用于小净距路段行车安全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2.
乡镇区间道路是连接干线公路或铁路重要的交通网络,是连接城乡、促进城乡工农业发展的交通枢纽。但由于道路交通条件差,交通元素复杂,交通管理薄弱,往往是形成群死群伤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多发路段。为此,要重视乡镇区间道路非客运车辆违章载客问题,深入调查乡镇区间道路的状况,研究诱发群死群伤交通事故的成因,寻找解决乡镇区间道路存在突出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相对封闭、人员密集、疏散困难等特点,其受到破坏后易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往往成为恐怖分子选择袭击的新目标。在近10年来遭到恐怖袭击的所有目标中,城市轨道交通占近1/3,但因袭击造成的死亡总数却占到一半,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阶段,我国部分城市已使用X光机、液态品检查仪、爆炸品检查仪、金属探测器等设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出入口进行安全检查。这些设备可检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平安城市的建设为安防产业提供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为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出入口控制系统设备的研发,如防盗报警产品、生物识别、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二是各种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如住宅小区出入口报警系统解决方案、城市治安公共场所出入口防控系统解决方案、大型停车场电子卡口警察系统等。现在这些系统的建设正由沿海、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向中西部城市推进,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林华 《安全与健康》2004,(8X):20-21
乡镇区间道路是连接干线公路或铁路重要的交通网络,是连接城乡、促进城乡工农业发展的交通枢纽。但由于道路交通条件差,交通元素复杂,交通管理薄弱,往往是形成群死群伤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多发路段。为此,要重视乡镇区间道路非客运车辆违章载客问题,深入调查乡镇区间道路的状况,研究诱发群死群伤交通事故的成因,寻找解决乡镇区间道路存在突出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多,加上一些车主在小区内停车不规范以及在小区道路上速度过快,确实给小区居民的安全带来一定隐患。而小区内缺少交通指示牌、减速板等设施,常常成为小区内交通摩擦发生的诱因。如果小区物业方面能在出入口设置减速板和限速标志,关键位置竖立交通警示牌等.将会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有条件的小区还可以实行道路单向行驶规定,对进出小区的车辆进行严格登记,以确保小区居民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城市快速路段的畅通,建立一种基于蜂群算法-支持向量机(ABC-SVM)融合多源交通数据的城市快速路交通事件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分析路段实际情况,选取不同检测器的数据作为事件检测模型的输入值;然后利用蜂群算法(ABC)对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最优的交通事件检测模型,模型的输出结果为检测路段是否发生交通事件;最后结合成都市三环城市快速路路段上采集到的多源交通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利用ABC-SVM方法进行事件检测的效果优于BP神经网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开放和封闭空间内不同间隙的竖向电缆燃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封闭空间对竖向电缆燃烧过程的影响,在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内分别进行了一系列不同间隙的竖向电缆燃烧试验。通过分析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内不同电缆间隙的竖向电缆燃烧过程中质量损失速率,得到电缆之间的间隙对竖向电缆燃烧速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比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内竖向电缆的燃烧过程发现,封闭空间对竖向电缆燃烧过程的影响作用存在一个临界区间,该区间的临界判据是由电缆燃烧火焰对电缆的热作用和封闭空间内烟气层对电缆的热反馈决定的。基于封闭空间内的竖向温度分布,通过分析其无量纲温度梯度,得到封闭空间内竖向电缆燃烧过程存在一个特征明显的温度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探索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安全出行的新路子,即在全市大力实施道路交通生命工程(以下简称交通生命工程)。交通生命工程以全市危险路段全面安装道路交通防撞护栏为突破口,自2003年开始,前后投入约30亿,每年安装1400km,连续10年共安装114万km,有效遏制了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势头。  相似文献   

10.
出入口控制系统通过集合信息管理、机械、电子等专业技术对人流、车流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达到安全防范、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目前,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已经普及到了各行各业之中。从道路交通领域的应用情况来看,出入口控制系统是公路收费管理的立足点,它不仅具有安全防范的功能,还是对公路进行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公路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应用状况,对国内公路出入口控制市场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福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福州市2002年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月份分布、事故形态及事故与道路类型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与大多数城市相比,福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月份分布变化比较小;发生在路段上的交通事故比例较高,达到了83.1%;由人因造成的交通事故比例也比较高,达96.96%。针对福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与规律,本同时提出了改善福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降雨情景下更安全地组织交通应急疏散,提出考虑降雨影响的动态网络加载路段传输模型,引入“降雨强度-路面积水深度-交通自由流速度”关系方程,建立道路交通应急疏散优化模型并设计分阶段算法,研究降雨强度与路面积水深度对应急疏散优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程度降雨和道路积水深度对疏散效率影响不同,引发交通拥堵或加剧拥堵程度。研究结果可为制定降雨影响下交通疏散应急预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型赛事体育场馆出入口控制系统的专业性较强、技术含量较高.本文作者根据具体的大型体育场馆,介绍了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具体内容,包括系统构成、系统功能、设备选型、传输方式及布线、供电防雷及接地和监控中心,分析了大型赛事体育场馆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特点,并对其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城市有轨电车和地铁在安全控制技术领域最大的区别在于,有轨电车和城市社会车辆及行人有混行路段。通过红外线发射和接收技术来检测封闭区障碍物,通过RFID技术来检测车辆的到达或离开,通过一种最大运行速度新算法来确定接近和通过路口(或道口)模式,结合道岔控制器并通过GPS/Wlan来构成局域网,从而构成保障有轨电车在城市里混行路段安全行驶的系统,使得有轨电车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特别是地县级城市可以成为主要交通运载工具。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影响NO2排放的交通相关因素,以交通分析小区为基本单位,提取了美国洛杉矶城市的人口特征、道路网络特征、交通状况等数据,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各交通相关因素对NO2排放的影响,从而建立交通小区NO2排放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交通小区路网密度、交通小区机动车吸引量、通勤时间在30~60 min的工作人数与NO2的排放呈正相关,表明3种影响因素的增加会造成NO2排放的增加;而交通小区在家工作的人数、慢行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吸引量与NO2的排放呈负相关,表明适当鼓励在家工作的新型办公方式、鼓励居民出行选择慢行交通,能有效减少交通小区NO2的排放。  相似文献   

16.
互通立交分流区存在频繁的变换车道现象,导致交通流运行紊乱、交通冲突频发。为分析互通分流区交通安全状况,首先分析车头时距及车辆变道位置等交通流特性与交通冲突的关系,然后采用间隙接受理论判别交通冲突区间,构建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的分流区交通冲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车辆变道位置与交通冲突地点存在显著相关性,均位于距基准点600 m以内和减速车道的前60 m路段;交通冲突临界间隙为2.21 s,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的交通冲突区间为(2.06 s,2.31 s);分流区交通冲突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统计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0%以下。减速车道长度以及分流比是影响交通冲突数的主要因素,可作为分流区交通安全改善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事故车辆对城市三车道道路交通影响机制,首先,分析考虑事故车辆的城市三车道道路交通流特征;然后,构建左车道优先且考虑主动抢道和被动抢道行为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最后;研究事故持续时间td变化时事故车辆分别位于M道和R道的城市道路交通流演化。结果表明:事故车辆会形成交通瓶颈,呈现上游车辆聚集下游车辆稀疏的时空特征,诱发交通拥堵,事故车辆对三车道交通影响明显小于两车道情形;且事故车辆位于R车道对道路交通流影响比事故车辆位于M车道更小,但这种影响的差异随进车率pe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大型地铁枢纽车站人员疏散通过能力、疏散瓶颈位置和车站疏散策略优化方案,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某大型整体式站厅枢纽换乘车站人员疏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楼扶梯和出入口是车站疏散过程中的关键瓶颈,当疏散通过能力较大的出入口E或楼扶梯组8停止使用时,导致站厅疏散时长和站台疏散时长大幅增加;采用引导乘客均匀使用各楼扶梯疏散以及站厅增加应急出口等优化措施,可显著提高车站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9.
<正>十大危险路段,其实就是十段亡命之路,是道路交通的鬼门关。这么多车在这儿出事,这么多生命在这儿消逝,表明这些路段出现安全问题已经不是偶然的——它一方面反映的是驾驶人员的麻痹,另一方面反映的是交通管理的麻木,并且,表明这些路段的交通设置和管理,已经到了相当落后的地步了。上榜的10个高危路段,均是交通事故的重灾区,仅2014年就发生交通事故1203起,造成451人死亡。  相似文献   

20.
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现代化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安全是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从交通安全角度将道路交通现代化进程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根据人—车—路三者关系协调程度的变化 ,又可将第一次交通现代化阶段分为起步期、发展前期、发展后期、成熟期和过渡期等 5个时期。各个时期的交替可根据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变化趋势来划分。笔者通过对日本 4 0多年来和我国 10多年来交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我国道路交通现在处于第一次交通现代化阶段的发展前期 ,今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有可能进一步大幅度上升。为此 ,应该加大对传统交通手段的改造和交通现代化的投入 ,以防出现道路交通事故极其严重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