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石龙门矿带有三种不同的金矿化类型,它们在空间上都与中新世微晶花岗闪长斑岩岩株有关。这些金矿化类型包括:(1)含金钙质矽卡岩;(2)钙质矽卡岩附近和外围的几种矿脉;(3)沉积岩中的碳酸盐岩交代矿体,位于矿脉的边缘,一般都远离岩株。迄今为止,石龙门矿带生产的黄金大部分采自碳酸盐岩交代矿床。这些矿床在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上与美国西部的卡林型金矿床非常相似。 这些矿床在主要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相似性的事实说明,所有这三种矿化类型不仅在空间上,而且在成因上都与微晶花岗闪长斑岩岩株有关。对这三种金矿化类型的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的初步测试结果表明,随着与岩株距离的增大,地温梯度和盐度梯度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红外光谱测试资料和气相分析资料,研究了矿脉内呈微细分带石英中CO_2的相对浓度。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在矿脉中的分布是十分不均匀的。CO_2含量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热液的酸度和迁移成矿物质的能力,CO_2的损失造成成矿物质的沉淀。含矿的金银矿石组合的形成与明显的压力梯度带相对应。因此,CO_2可以作为近地表金银矿床成矿物质迁移和沉淀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对粤北下庄铀矿田希望矿床(330矿床)进行了土壤天然热释光、氡气和地面γ能谱三种核探测技术的测量工作,对它们在下庄花岗岩型铀矿田找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通过现场测量结果与地质研究成果的比较,初步总结出所测得的异常与矿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探测技术在花岗岩地区进行铀矿的"攻深找盲"有较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热液矿床,尤其与岩浆侵人有关的热液矿床(含斑岩型矿床),均普遍发育大规模的裂隙和各种类型的矿脉(裂隙被成矿物质充填)。地表含矿裂隙的发育程度与深部矿化强度呈正相关,含矿裂隙是热液渗流的良好通道及矿质堆积的合适场所,高度裂隙化的地段为有利的成矿地段。  相似文献   

5.
秘鲁凯赛佩耳凯(Casapalca)银-铅-锌-铜矿床是脉状硫化物矿床。它们呈脉状分布于第三纪红层和火山岩中。该矿床主要由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和黝铜矿组成,伴生有石英和少量方解石脉石。通过对该矿床的共生组合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成矿阶段:(1)主要的硫化物成矿阶段,它以简单的硫化物和石英(占整个矿脉的80%以上)为特征。(2)晚期的硫化物——各种醋酸盐阶段(占整个矿脉的15%左右),(3)硫化物成矿期后的方解石阶段(占整个矿脉的5%以下)。详见图1。作者用气液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的方法对该矿床进行了研究得出下述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 银矿山是爱尔兰的、主要产于沉积岩中的大型Zn-Pb±BaSO_4矿床(具有蒸发组分)中很独特的一种矿床,由于它有许多未受破坏的浅成供矿脉,脉中含有适合于液包体研究的矿物。属于这一类型的爱尔兰的其他矿床有纳文、泰纳、基尔和巴利纳拉克矿床(图1)。爱尔兰的这些矿床可与艾萨山、麦克阿瑟河、苏利凡和梅根等蒸发沉积岩中的Zn-Pb矿床相对比。  相似文献   

7.
目前,豆荚型铬铁矿床的研究仍然是各国地质学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十几年来的研究证明,豆荚状铬铁矿床有一定的共性:(1)矿床常赋存于堆积杂岩接触带之下的一定层位中;(2)矿体与纯橄岩+斜辉辉橄岩杂岩带有关;(3)矿石可划分为高铝和高铬型两类,并与特定的岩石组合有关;(4)矿体的分布与变形构造(线理、叶理)关系密切;(5)矿体产于高磁、高电、低重力异常区;(6)矿床产于扩张脊环境。鉴于上述特点,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成因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铬铁矿浆最早形成于堆积杂岩岩浆房底部,后与纯橄岩一起结晶,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沉入”斜辉辉橄岩中(J.Dickey,1975);另一种观点认为矿体产于斜辉辉橄岩中的岩浆通道的“洞穴”中,经对流循环而成矿(B.L.Lago等,1982);其成岩成矿的微观机制是原始地幔岩的部分熔融作用,成矿物质铬尖晶石来源于单斜辉石等矿物的不一致熔融(王希斌等,1987)。  相似文献   

8.
<正> 矿床产于叠加在中生代褶皱带之上的火山拗陷内白垩纪火山穹窿建造中。围岩由早白垩世层状酸性火山岩和超覆其上的陆源含煤岩层所组成。在深部,火山岩中有未出露地表的晚白垩世花岗岩类岩体侵入。矿体局限在具不同方向的脉带和矿脉范围内。对于金、银来说,产于近南北向构造中的热液阶段早期  相似文献   

9.
开展近地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长时序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监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评估节能减排成效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OMI L3 SO_2产品数据分析2008-2017年近地表中国区域SO_2柱浓度的年际、季相、月际及空间变化特征,并与SO_2排放量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从年际变化来说,2008-2017年中国SO_2柱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于2016年下降至最低值,2017年SO_2柱浓度与2016年持平,2008-2017年OMI SO_2柱浓度与国内SO_2排放量相关系数可达0.74;(2)在空间分布上,中国中东部地区SO_2柱浓度较高,尤其是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而西部地区SO_2柱浓度普遍较低,如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3)从各年份SO_2柱浓度分布情况可以得出,自2012年起全国SO_2柱浓度高值区范围逐年缩小,京津冀及山东地区高值区范围缩小程度最为明显,至2015年全国已不存在SO_2柱浓度高值区;(4)从季相变化来看,SO_2柱浓度高低排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SO_2柱浓度月均值呈现以年为周期的波动形式,SO_2柱浓度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每年的5-7月,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1、12、1、2月,与季度变化趋势相一致。近10年来中国制定了许多环保政策,加大了环保治理力度,如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近地表大气SO_2柱浓度不断下降的时序遥感监测结果充分证明了中国近年来在环保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正> 引言恩珀勒金-银的碲化物矿床是产于环太平洋第三纪火山带中的矿床的代表。它位于距斐济维提岛北海岸约8km处的内陆瓦图科乌拉(图1)。1934年以来,瓦图科乌拉地区已经生产了大约112吨金和大约40吨银。现在金和银的年产量分别为1.8吨和0.9吨。1975年至今,每年提炼出大约4000kg碲。矿脉中金的总平均品位大约为7.5g/t,虽然一些矿脉中金的平均品位  相似文献   

11.
矿床剥蚀程度的判别是寻找隐伏矿和盲矿的关键问题。在进行矿点评价时经常需要判断矿化在深部的情况如何,所发现的矿点是刚出露地表,还是剥蚀残余的矿体根部。工程揭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尽管它比较准确、直观,但需要大量投资且周期也较长。因而经济快捷地判定矿体剥蚀程度以便对深部找矿远景作出较准确的评价的方法则受  相似文献   

12.
所研究的金富集出现在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境内覆盖在前寒武系库亚巴组片岩上的红土中。这些红土从底部到顶部可分为五层:(1)灰蓝色蚀变片岩;(2)红色泥质蚀变砂矿物层;(3)以在富氢氧化铁的基质和粘土中富含氢氧化铁的砾石和石英碎屑为特征的层;(4)铁壳;(5)现代土壤。人们发现,紧贴在铁壳下面的第三层的金含量最有意义。根据地质研究和金颗粒形态的观测结果,目前所开采的这种金矿被认为是两种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赋存在片岩中的石英矿脉的铁铝蚀变作用和红色泥质蚀变砂矿物层联合作用所致,这种蚀变砂矿物层起到了不透水构造的作用,使大的金颗粒在机械富集过程中不再向下远移。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沈阳市2002-2016年间夏季地表热环境时空变化规律,展示热岛的基本特征,利用MODIS地表温度(LST)产品(MOD11A2)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MOD13A3数据,分析了不同行政区划尺度以及空间像元尺度LST的时空分布及其与NDVI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沈阳市9个行政区中,除康平县外,其他8个行政区地表温度具有增加的趋势;(2)中心城区以建设用地和硬化路面为主,且植被覆盖率低,是城市的主要热源区;(3)从空间像元尺度上看,研究区61%的区域地表温度具有增加的趋势;(4)强热岛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以及新民市、辽中县城区,温度最低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内的水域和高植被覆盖区。空间尺度上,地表温度与NDVI主要呈现负相关关系,结合热岛强度和地表温度与NDVI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和植被有助于改善城市热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 ,系统研究了新疆乌恰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成矿地球化学背景、区域化探异常特征、成矿过程中元素的再分配特征等 ,认为“三色”岩层和富含Pb、Zn、Ag、Cu、Sr等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基底是形成热卤水成因的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物质前提。成矿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再分配特征更进一步证实了本区存在大规模的热卤水活动。与金顶铅锌矿床对比 ,二者的基底都富含金属元素 ,矿石物质组分和成矿元素相同、水系沉积物异常的元素组合类似。这些特征是本区寻找热卤水成因的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十分重要的地球化学证据。乌拉根铅锌矿床和新发现的铅锌矿化点 (带 )均有规模大、强度高的Pb、Zn、Sr组合异常与之对应 ,预示本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比研究公婆泉铜矿生物地球化学异常与原生异常后发现 :产生生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元素通常是那些在原生异常中强度高且浓度系数较大的元素 ,植物本身对元素的生理吸收特性对元素异常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二者异常组合分带的共同特点是在矿化中心都存在Cu、(Pb)、Au、Ag异常 ,向外都存在Ba、B、As、(Sb)异常 ,最外带则都有Ti、V等异常。比较花岗闪长斑岩和英安斑岩铜矿体的生物地球化学异常 ,前者元素的种类多 ,且内带出现原生晕的中下部或尾晕元素Sn、W等 ,反映其为浅偏中等剥蚀 ;后者元素的种类少 ,内带未出现中下部或尾晕元素 ,反映其为浅剥蚀。建立的铜矿床 (体 )生物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式能为定位预测戈壁覆盖层下的隐伏矿床 (体 )并推断其剥蚀程度和矿体规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 引言克里德矿区是美国最富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之一,也是美国西部唯一的贵金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据估计,该矿区自1890年开采以来,已生产了银80.0×10~6盎司(1盎司=31.104g),金150000盎司和贱金属33×10~7磅(1磅=0.4536kg)。过去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 OH 矿脉上,而对矿区的其它部分至今仍很少注意。因阿姆西斯特矿脉南部成了克里德矿区历史上最大产区之一,故选择阿姆西斯特脉系南部进行了地质研究工作,其中包括详细的地质填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选取于田绿洲为研究区,运用遥感技术,采用能表示地表能量的指标——地表温度来研究绿洲能量,分析和探讨新疆于田绿洲热环境空间分布特征。具体研究内容:(1)将Landsat 8数据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源,运用热红外遥感技术,收集并结合研究区气象数据计算关键参数:亮度温度、大气透过率、地表比辐射率,最后采用劈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2)计算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并分析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植被覆盖与地表温度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R~2=0.979 2;(3)通过空间叠加分析研究区的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类型,得出研究区地表温度呈现出沿绿洲中心逐渐向四周增高的环状分布,地表温度均值从低到高依次为水体(18.02℃)、耕地(24.23℃)、林草地(26.3℃)、盐渍地(35.34℃)、其他(37.87℃)、沙漠(39.64℃)。  相似文献   

18.
<正> 湘西金矿是一个钨、锑、金等多种金属伴生的大型矿床。为进一步查明该矿床的形成条件,测定参与成矿过程的气相成分,对阐明湘西金矿的成矿机理和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湘西金矿沃溪矿区几条主要矿脉中的几十个石英样品进行了包裹体(以下简称包体)中H2O、CO_2、CH_4、O_2、N_2、H_2、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海口市城区主要地表水系(海甸五西路河段、鸭尾溪河段、东湖、西湖、红城湖、金牛岭公园人工湖以及美舍河)水体中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磺胺类(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嘧啶、磺胺甲唑、磺胺二甲基嘧啶)2类共6种抗生素药物残留量。结果表明:(1)在海口市地表水系中6种抗生素皆有检出,检出浓度在3.4~1 385.8 ng/L之间,其中,磺胺甲唑、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在水系每个检测断面中均有检出,磺胺甲唑的检出浓度最大,且含量明显高于欧美以及香港维多利亚港和珠江广州河段的抗生素药物残留量;(2)在海口市城区的地表水系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程度是金牛岭公园人工湖>红城湖>东湖>西湖>龙昆沟>美舍河>海甸五西路河段>鸭尾溪;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程度是西湖>鸭尾溪>海甸五西路河段>金牛岭公园人工湖>东湖>龙昆沟>红城湖>美舍河;(3)影响海口市城区地表水系中抗生素残留量水平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环境、居住人口密度、污水排放量和水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 大气化学法的依据,就是利用金属矿床从其形成时开始到其完全被破坏为止所存在的天然作用,即“呼吸作用”。由于这种作用,在裸露矿、盲矿、埋藏矿和隐伏-埋藏矿之上的超覆岩石中、底层土壤和土壤的空气中以及近地表的大气圈层中,都会形成气体分散晕。这些气体分散晕虽然少数可与矿床同时形成,但多数是由矿体和矿床中后来出现的物理-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它们是一种由化学元素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元素化合物等组成的复杂的、多组分的动力体系,然而,有关这些化合物在气体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