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性大豆蛋白海上溢油凝油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蛋白羟甲基化后,再用高级脂肪酸酰氯酰化,然后以多价金属离子盐处理,得到的凝油剂具有良好的凝油性能,可用于水面原油与燃料油的回收处理。进一步研究发现,三价金属离子形成的凝油剂的凝油性能比二价金属离子形成的凝油剂的凝油性能好;羟甲基大豆蛋白酰化时所用的酰氯的碳原子数越大,凝油速度越快;凝油剂对原油的凝油性能比对柴油的凝油性能更好;水的盐度对凝油剂的凝油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1996,(1)一73~83环信P一30 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多达数百万吨。石油在海洋环境中有三种存在形式:1.漂浮在海面的油膜;2.溶解分散态,包括溶解和乳化状态;3.凝聚态的残余物,包括海面漂浮的焦油球以及在沉积物中的残余物。溢油处理及回收技术有:一、物理处理法:1.清污船;2.围油栏邓.吸油材料;4.磁性分离。二、化学处理法:1.浮化分散剂,2.集油剂,3.凝油剂。三、生物处理法。在海上发生溢油后,首先应撒布聚油剂,然后用围栏拦截,再使用机械回收装置。对厚度为。.3~。.05厘米的液态油可用凝油剂使之固化,再用网袋回收。油层厚度在。.05厘米以…  相似文献   

3.
山梨醇型凝油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山梨醇型凝油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其胶凝轻质渍及类油物质的性质。结果表明,此类凝油剂对汽油,柴油,机油以及基苯及苯系有机溶剂等的去除率达90%以上。经生物毒性试验表明,不会对水中鱼类产生毒性效应,凝油后油凝体硬度可达3.9×10^4-9.8×10^4Pa。可用于各种轻质油及类油物质泄漏等突发性事故的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涤纶短纤维车间的油剂废水来自前纺的油剂高位槽、卷绕油槽、油剂调配槽和后加工的浸油槽、牵伸浴、油冷却槽、再上油槽、卷曲和切断等部分.其中大部分废水的油剂浓度较低,它们混合后总油剂的浓度也仅在1000~2000毫克/升之间.因此,为了对油剂废水进行监测和处理,必须提供一种低浓度油剂废水的测定方法.现行的测定方法(包括用阿贝折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山梨醇系凝油剂合成及其在溢油处理中的应用。经试验表明:山梨醇系凝油剂是处理溢油有效的化学药剂,它既可以处理重质油,也可以处理轻质油。尤其是在处理轻质油中它具有凝油速度快,用量少等特点,因此,在轻质油泄漏突发事故更可以考虑使用,以控制油污染,防止火灾发生,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离子型水面溢油凝油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十四酰氯、氯乙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离子型壳聚糖水面溢油凝油剂,并用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壳聚糖:十四碳脂肪酸酰氯: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1∶.51∶.5时,得到的凝油剂具有较好的凝油性能和较强的适应性,用于水面柴油、机油、苯、二甲苯的回收处理,不但回收处理效果好,而且基本不受水盐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研制了一些用于海上和近海区域清除油污染的新装置,并经试验和实际应用证实了它们的可行性。本文对部分除油装置作一简单介绍。 一、海上吸油器 杜伊斯堡克虏伯鲁罗尔特造船厂和埃森克虏伯研究所于1984年初,共同制造了一台海上使用的吸油器。这台新型吸油器能够吸取由两条拖轮拉着的围油栏所拦截的油膜。它与相应的专用吸油船相比,投资费用低得多,而且还可在各沿岸区域使用,由此可大大提高安全性。 海上吸油器是根据一个较小的、在海港和河流中经过100多次实测证明性能良好的克虏伯吸油装置的结构设计的。在平静水域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频繁的溢油事故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使用凝油剂(OGA)是一种优良的溢油回收方式。本文分析了凝油剂的发展历程,根据结构组成对凝油剂进行分类,此外,针对凝油剂的有效性问题,分析了一系列有效性评价实验与凝油回收技术,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提供了参考方案。在凝油材料研究进展方面,列举相选择性有机胶凝剂、多孔基有机胶凝剂与实际溢油凝油材料的研究现状,明确了可降解天然吸附材料或凝油剂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最后,从凝油剂的经济成本和应用技术出发,阐释了当前凝油剂的发展难点与下一步工作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处理水域溢油的化学试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油处理剂是处理水域溢油事故中常用的化学试剂。它的作用是辅助油回收船和油回收装置,最终迅速清扫海面,处理那些油回收器难以发挥效率的厚度小于一毫米的薄油膜。在特定条件下(如气象、海况比较恶劣时)也可成为治理溢油事件的主要手段大量地、大面积地使用。油处理剂可分成乳化分散剂、凝胶剂、集油剂、沉淀剂等若干种。沉淀剂会把油污染带到水域底部,一般不予采用。本文主要讨论乳化分散型、凝胶型、集油型这三种油处理剂。乳化分散剂乳化分散剂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油处理剂,俗称“消油剂”。它的作用完全是物理  相似文献   

10.
将水生植物材料(凤眼莲叶和茎、大薸叶)作为新型吸油材料,与传统植物材料(水稻秸秆、夏威夷坚果壳、甘蔗渣)的吸油性能进行比较。通过研究各材料的表面结构特征、表面基团特征、吸油能力和表面疏水性,来对比各材料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水生植物材料具有较大吸油容量,且其叶子部分疏水性很强,适合作为水上浮油原位处理的吸附剂;水稻秸秆疏水性稍弱,但也是一种良好的水上浮油吸附剂;凤眼莲茎吸水性较强,与夏威夷坚果壳、甘蔗渣一样具有浮力较小、疏水性较弱的特点,但对正己烷的吸附速率非常快,可考虑作为填充滤料处理含油废水。  相似文献   

11.
泥炭净化含油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炭比重小、质量轻,富含有机质,是一种吸附能力很强的吸油材料。本文通过大量试验论述了泥炭净化含油污水的实验条件和方法。结果表明。泥炭经热加工处理后,由原来的亲水性变成疏水性,在含油污水中实现吸油而不吸水;采用不同的净化方式效果不同,静态方式泥炭可吸附其自身重量的5-10倍的油,动态吸油高达10倍以上;藓类泥炭、草木泥炭及木本泥炭对油的吸附效果也不同,分别可吸附油6—9.5L/Kg、4—8L-/Kg和1—2.5L/Lg。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了D、C型和Z、Z型天然纤维吸油材料及p u型聚氨酯泡沫吸油材料的制法和性能。 D、C型吸油材料所使用的原料是稻草,Z、Z型吸油材料是用造纸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作原料,用硅油使它们疏水后,再把它们加工成细纤维。最后制成垫状吸油材料。 在软质聚氨酯泡沫发泡过程中填加亲油疏水剂,便可得到p u型吸油材料。 应用这些吸油材料处理溢油事故,回收水面液态油类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高吸油树脂 ,吸油作用机理 ,及其用高吸油树脂处理含油污水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吸油树脂在处理含油污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高吸油树脂,吸油作用机理,及其用高吸油树脂处理含油污水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吸油插板式隔油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柯琪朗 《环境工程》2001,19(4):23-25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易高效的隔油池 ,它用具有吸油和隔油双重作用的“板” ,来取代普通隔油池中的隔油墙(板 ) ,使原来不易上浮到水面的细小油珠也能被除去 ,从而提高了油水分离效率。吸油板式隔油池处理工厂一般含油废水比普通隔油池占用土地面积小、制作简单、投资省、效果好。监测结果表明 ,处理后水的油份浓工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油≤ 10mg L)  相似文献   

16.
海洋浮油污染及处理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世界海洋油污染现状和控制污染的一些国际公约,论述了油污染的处理方法,着重论述了吸附法在水体油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煤基吸油剂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17.
高效油吸附凝固剂。美国HAZ-MAT公司开发的油吸附凝固剂是一种高效的油处理剂。因为是用石油作原料,所以对石油类亲油性特好,即使对水面上浮的荷油膜也能吸尽除去,有很强吸附力。同时疏水性也极好,对乳液也只吸附油不吸水。吸附后油迅速固化。该油吸附凝固剂形状有粒状、管状、块状3种,比重0.4,浮在水面上容易回收,回收后可用一般焚烧炉处理,焚烧时不发生有害气体。其安全性已经美国环保局和加利福尼亚水资源管理局确认。可用于石油系、芳香族系、氯系有机溶剂等油类的回收。洪蔚译自《PPM)VOI28NO3(1997)德国人愿付双倍…  相似文献   

18.
油处理剂 在溢油处理中使用的化学试剂称为油处理剂。油处理剂可分为乳化分散剂、胶化剂、集油剂等。通常所说的“油处理剂”多指乳化分散剂。 (一)油处理剂的特性 在油和水接触的界面附近,由于风浪的搅拌作用,水微粒混入油层,反之,油微粒混入水中,形成二种不同型式的乳状液。前者为W/O型,后者为O/W型。W/O型粘度较大,易结成块状或粘附于他物之上,而O/W型乳液容易被稀释分散。  相似文献   

19.
一种吸油泡沫材料的吸油性及吸油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油泡沫作为一种新型吸油材料,其吸油性能在应用于溢油应急处置领域有待系统开发研究。文章通过对该吸油泡沫材料在动静态条件下、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油类的吸附性能测试,以及对不同形状泡沫吸附油类性能的测试,主要分析了该吸油泡沫吸油性能的宏观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结合材料自身的扫描电镜结构、官能团组成等,对该吸油泡沫材料的吸油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其吸油性试验方法提供参考,也为该吸油泡沫材料下一步在溢油应急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在化学纤维生产中,为了消除纤维的静电影响,提高可纺性,上油是必不可少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经过水洗的丝束将10—20%的水份带入油浴槽,随着上油工艺的进行,不断产生增液。为了保证油浴槽中的油剂浓度,需排掉部分稀油剂,同时补充浓油剂。北京维尼纶厂每年排放约合浓油剂40吨,价值20余万元,同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纤维油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当它在溶液中的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时,呈胶束状态存在,因而可以应用超滤技术,经济而有效地使之浓缩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