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州河干流基本消除黑臭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苏州河的整治历史.分析了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效益.通过对苏州河干流2000年基本消除黑臭的阶段性成果的分析表明,不断截流直排苏州河的污染源并控制市区3条污染严重的支流对苏州河的污染,是苏州河干流黑臭水质初步改善的根本原因.提出改善后的苏州河水质还不稳定,易受苏州河沿岸泵站排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苏州河底泥中铬和镉污染的特性,评价和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苏州河底泥中铬和镉含量分布的特征,讨论了底泥中铬和镉污染的评价以及几种治理对进一步改善苏州河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州河截流区外非点源污染调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摸清苏州河截流区外的污染物量以及对苏州河下游段水质的影响,为苏州河截流污水工程的运行和进一步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美国环保局的非点源负荷函数和城区污染物流失量负荷模型等方法,对苏州河截流区外(黄渡—北新泾区段)地表径流等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1)非点污染源是目前苏州河截流区外最主要的污染源;其中,畜牧业污染为本区最大的非点污染源。(2)北新泾断面是本区污染物向下游(截流区)排放的主要控制点。(3)截流工程实施后,非点污染源将成为苏州河污染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苏州河整治与上海城市发展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苏州河与上海城市发展的关系.从城市发展趋势、动力因素、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指出苏州河整治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阐述了苏州河整治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效果.用协同论、城市生态学等理论,从多个方面论述了苏州河整治与上海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彭越浦苏州河河口底泥沉积特征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彭越浦-东茭泾河道污染底泥分布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河道底泥的垂直分布与苏州河及其支流大多数河道的底泥分布一致。而彭越浦交通路桥到中山北路桥段的河道底泥,却出现了特有的垂向分布。这种河道底泥从垂向上,其表层污染物含量较低,接近河道自然底泥的背景值。它是由于苏州河河水流入彭越浦,流速降低而形成的拥水沉积,其形成与彭越浦及苏州河的水文条件密切相关。这种特殊的河道底泥的发现,为苏州河支流及类似河道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了彻底消除苏州河水系的黑臭状况并根本改善苏州河水质,1999年11月~2000年1月,对苏州河市区6支流污染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苏州河市区6支流污染源的地理分布特点和结构特性.同时提出了控制市区6支流污染的截污治污的几项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在水系范围内进行全面截污;对个别分散的污染源,采取就地处理技术;在截污工程中,首先集中力量整治木渎港-桃浦河河段.  相似文献   

7.
利用灰色关联法评价苏州河水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阐述了灰色关联评价方法在地表水水质状况上的实践应用,并应用该方法对苏州河1996年、2004年及2005年白鹤、黄渡和华漕等6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通过近10年来苏州河综合整治工程的有效实施,苏州河的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各断面水质状况由1996年的V类或劣V水.到2004年和2005年基本提高到Ⅳ类或V类水质状况,且上下游水质差别运渐缩小.  相似文献   

8.
1月24日,上海市委书记黄菊、代市长陈良宇、副市长韩正以及市政府各委、办、局领导在现场视察了苏州河综合整治工作后,来到市环保局听取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1期工程建设情况以及上海市水环境治理与保护规划汇报。  相似文献   

9.
2002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良宇,市委常委、副市长韩正以及市政府各委、办、局领导在现场视察了苏州河综合整治工作后,来到市环保局听取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1期工程建设情况以及上海市水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苏州河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苏州河水质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目前,各项整治措施还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也有待解决,其中一个便是苏州河沿线雨水泵站排河的雨水污染问题。本文在综合考虑上海市水环境,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苏州河沿线雨水泵站污染消减技术作了阐述。并对其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美国河流协会于1973年在丹佛成立,是一个全国性非营利组织,也是唯一为健康河流"代言"的全国性组织.协会相信只有河流健康,才能保障我们社区的茁壮兴盛.  相似文献   

12.
国际河网     
邹晶 《世界环境》2007,(5):91-91
总部位于美国的国际河网(International Rivers Network,IRN)成立于1985年,是一个非营利,其成员完全由自愿者组成的非政府组织。1989年,国际河网开始发展一批有经验,受过经济、生物、工程水利、人文和环境科学培训的工作积极分子。20多年来,河网增加了永久工作人员,并创建了由支持者、赞助人、顾问、实习生和志愿者组成的全球网络。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七大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阈值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从二元水循环角度分析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影响因素,说明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河道生态需水、回归水及其污染物浓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河道生态需水、污径比为约束条件,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消耗系数之间的关系,其呈现出logistic曲线增长趋势,随着消耗系数的增加,允许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经历逐渐增加→最大值→下降的趋势,波动的范围从20%→50%→40%。以我国七大河流为例,估算了在当前水资源消耗水平下地表水资源允许开发利用率的阈值。结果表明: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的阈值分别是34%、38%、45%、36%、38%、31%、32%。与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的结果是,松花江、长江、珠江等3条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在其阈值范围之内,辽河、海河、黄河、淮河等4条河流的开发利用率均超过了最大允许开发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今天,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隆重召开,围绕“让湖泊休养生息——全球挑战与中国创新”这个主题深入研讨,对于促进和推动湖泊环境保护,很有意义。我代表中国环境保护部对出席大会的中外嘉宾、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5.
去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淮河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极大地统一了人们的思想认识,使“休养生息”从政策措施上升到治理江河湖泊的指导思想。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逐步恢复重点流域山清水秀、江河安澜的自然风貌。  相似文献   

16.
目前所采取的传统河流治理方法耗资巨大,污染容易复发,是典型的资金推动型治理措施,而直接净化技术是河流水质治理领域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技术,对中国的河流治理迅速走出和摆脱高投入低效益的困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山州河流水质的特征污染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山州境内的7条主要河流1997-200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总锰和溶解性铁为文山州河流水质的特征污染物,对水环境评价和水功能区划分类的确定有较大影响,锰,铁的来源主要是由于天然背景值较高,加之水土流失和厂矿废水的超标排放。  相似文献   

18.
从河流使用的外部不经济的角度研究了农村河道淤积、河流污染的经济本质,把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接轨,设计了4种市场化模式对农村河流环境进行长效管理。最后实证研究和分析了汉留镇“以地养河”的河道清淤、保洁市场化模式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人类生活、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水资源面临着污染严重、资源枯竭等问题。河流作为一种重要的淡水资源,其环境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类的生活水平的高低。本文对深圳市宝安区三条河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分析了造成三条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污染原因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丽娃河及丽娃支河污染现状和河道特征,经充分论证后确定综合整治方案,主体工程包括截污、调活水体、水质强化净化和河道生境恢复等,并付诸实施。对比综合整治跟踪监测结果和治理前河道水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综合整治后,DO有了显著提高,NH3-N、TN、TP从治理前的劣Ⅴ类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河道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等。结果表明,丽娃河采用水质强化和水生态重建方案并举,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