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30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远大目标指向和强大实践动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2010年7月29日至8月2日,环境保护部在内蒙古满洲里市举办了2010年全国环境保护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周生贤部长出席开班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根据录音整理后的全文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体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创造人类历史的真正动力.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下,不断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和分析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将会进一步廓清我们对这条道路的认识,从而更自觉地在实践中探索它、发展它。本文对此进行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5.
要进一步学习领会国务院《通知》要求和曾培炎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对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灵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灵魂.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同志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系统阐述,鲜明提出"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新时期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资源环境问题说到底是自然生态系统问题。让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就是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给自然生态以必要的人文关怀和时间空间,使自然生产力逐步得以恢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8.
周生贤 《绿叶》2015,(Z1):59-64
新常态要有新状态。我们要科学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应对新常态,用新常态来对照观察、分析判断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乘势而上、顺势而作、有所突破、有所作为。要认真总结2014年工作进展,研究部署2015年重点任务,确保"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9.
2005年11月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松花江流域水环境安全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多次对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认真落实治污规划,加大治理力度,严格依法监管,扎扎实实地抓,持之以恒地抓,务求取得明显成效,造福沿江人民群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省(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让松花江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让松花江成为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示范区的战略构想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远大目标指向和强大实践动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一、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统筹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的目标,又为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