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改革持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将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转变,这对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本文从网络建设、体制机制、服务效能等方面,对生态环境监测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国家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支撑评价排名、服务精准治污、有序衔接新职能、建设大数据平台、强化数据应用、深化综合评价、理顺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用、提升基础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前景广阔,挑战重重,在数据共享、数据开放、应用创新、技术落地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的发展和特征,阐释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梳理了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难点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思路和建议,包括树立全局性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发展观,推动环保业务全流程数据管理,形成生态环境大数据的数据体系,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环境管理新业态、以创新精神做好大数据应用等.  相似文献   

3.
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精神,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与应用工作,环境保护部于3月8日印发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通过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和应用,在未来五年实现以下目标:实现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将大数据作为支撑生态环境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实现"用数据决策"。利用大数据支撑环境形势综合研判、环境政策措施制定、环境风险预测预警、重点工作会商评估,提高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绿叶》2016,(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1明确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该目标的实现,事关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有效落实,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实推进。"十三五"及更长一段时期,需着力破除影响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体制障碍,以整合上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为突破口,分步谋划一张覆盖山水林田湖、独立的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真正形成"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共分六部分二十条,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方案》指出,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坚持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正>原环境保护部2016年印发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强调,要通过生态环境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推进环境管理转型。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在此政策背景下,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显著,为水生态监测数字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建设与应用,是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手段。内蒙古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作为全国环保系统示范试点,牢牢把握这个历史机遇,从目的、原则、定位、步骤四个方面进一步理清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思路,并结合内蒙古的实际,遵循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稳步推进的方法,确定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内容,确立了内蒙古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要向数据产业化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此来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护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为全面提升环境保护监管水平、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谐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综合决策水平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些年物联网、智能化、云计算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快速应用,网络规模和复杂度日益增大,急需一种全新的思路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网络安全水平,加强信息安全的风险控制。采用基于零信任网络安全构架作为建设思路将能够更好的满足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信息安全要求,零信任网络安全构架采用以身份信任为核心的构建思路,通过控制平面、面向对象的策略、动态的安全服务,能够更好的保证多网并存的环境监测网络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9.
今年7 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的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等实际,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改革,分析了本省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的形势任务,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速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水平的建议和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大数据是为生态环保决策管理提供服务的大数据集、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总称。生态环境大数据除了具有大数据的"6V"特征,还具有高维、高复杂性、高不确定性的"三高"特性。本文从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定义和特征出发,阐述了国内外生态环境大数据的"萌芽-探索-应用-战略"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科学研究、商业应用和政府决策等领域的主要应用,总结了基于第四研究范式的生态信息学理论基础和依托于信息技术和数据挖掘的技术方法,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面临的三大挑战,提出了未来生态环境大数据五大热点方向,生态环境大数据必将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应急监测是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基础性工作,是企业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国家对现代化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石油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提升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的生态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研究建立企业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资源共享机制等建议,为下一步中国石油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完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宁黎平 《青海环境》2004,14(3):123-125
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两大关键问题。青海省幅员辽阔 ,环境条件恶劣 ,交通不便 ,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生态环境快速调查和监测问题。在近 10年得到高速发展的遥感技术 ,具有常规手段难以替代的作用 ,能够在大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调查和监测。文章就此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青海省生态环境调查和监测的技术方法、技术路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应急监测是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国家对现代化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的基础上,总结了某中国石油在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提升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的生态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研究建立企业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资源共享机制等建议,为下步中国石油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完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3月8日,环保部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从此走向明朗化,同时对环保系统"互联网+"和环境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目标。"互联网+环保"建设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面向各级政府、环保机构、排污单位、环保设备生产企业,重点聚焦行业监管、污染源监控、内部管理等各方面需求,建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2015年9月5日,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成为我国促进大数据发展的第一份权威性、系统性文件,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我国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2016年3月9日,环境保护部印发《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是国家部委面向行业需求第一次系  相似文献   

17.
2018年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逐步完成了全省范围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解译数据代替之前基于中等分辨率影像的解译数据的工作。通过2018年松潘县两套解译数据用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对比分析,探讨数据应用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尽管保证了各自数据的准确率,两套数据土地利用/覆盖各生境类型面积仍有较大差异,并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相差较大。认为遥感产品的尺度效应及人机交互解译中制图者的经验、主观性是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应探索适用于生态遥感监测的尺度转换方法并加强制图者的培训。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生态文明改革的统筹推进,对比国家近年来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推出的新要求,中国石油生态环境监测还存在企业自行监测能力亟需加强、应急监测技术与装备有待提升、污染源在线监测未全要素覆盖等问题。文章结合目前国家生态环境部提出的系列要求,提出了推进中国石油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即加快构建中国石油生态环境监测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区域管理模式;统一监测技术标准等要求,保障监测数据有效整合与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中国石油现代化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实现全环境要素覆盖,为下一步中国石油生态环境监测建设工作提供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大数据,是反映生态环境状况,污染物来源、构成及排放主体,公众环境诉求等方面的数据集合,是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评价污染治理效果、解决紧迫环境问题的科学基础。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绿色环保产业发展,优化社会治理结构,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加强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顶层设计,以改善环境质量和服务民生为核心,完善法规标准,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和低成本的公共环境信息服务,让公众看得见、感受到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生活环境的宜居,确保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本届展会上各企业都紧紧围绕着污染源监测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建设,从传统的单一指标监测向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发展,推出无人机遥感监测、走航监测、温室气体监测等一系列最新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为加快提升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