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镀银工艺有含氰镀银与无氰镀银两类。含氰镀银的镀液稳定,镀件质量较好。因此,目前在镀银工艺中广为应用。镀银废液及漂洗废水中含有银及氰化物,若任意排至下水道,不仅损失贵金属银,并将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因此,从环境保护和卫生学方面考虑,必须控制氰化物和银的排放,对含氰镀银废水进行除氰处理和回收银。  相似文献   

2.
寻找一种合适的镀银配方,是无氰镀银的难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重庆市电镀技术交流组焦磷酸盐镀银工作的基础上,寻找到一种SN添加剂,以后进一步发展为现今的络合剂NS,选择了镀银的工艺和配方,提出了镀液的调制和分析方法。经过全国二十多个地区三十多个单位试用,认为  相似文献   

3.
含砷飞灰固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确定了胶凝材料的组成体系,探讨了影响胶凝材料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确立的最佳固化工艺条件为:水泥∶砂子∶飞灰= 57.6∶40∶2.4,水灰比为0.28,水泥采用标号为42.5的快硬硫铝酸盐特种水泥,以硫化钠作为添加剂,其用量为飞灰/硫化钠= 1.5.在最佳配比和最佳养护条件下,固化体在实验室条件下抗压强度可达2.5 MPa,砷的浸出浓度为0.83 mg/L,达到了相关的填埋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解酸化-BAF联合工艺对铅锌硫化矿常用浮选药剂苯胺黑药、丁基黄药、乙硫氮、十八胺、二号油按1∶1∶1∶1∶1实验模拟配水进行降解处理。分别探讨了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填料高度等重要影响因子的试验效果,对比了自然光降解COD效果,探讨了水解酸化对废水B/C的改善。结果表明,废水处理时pH值为6~8,HRT=36 h,DO=4 mg/L,当进水COD在300 mg/L左右时,水解酸化-BAF工艺对COD的去除率可达到75%左右,处理后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也可100%回用于选矿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5m3发酵规模探索水葫芦中温厌氧制备生物气的高效工艺发酵,试验表明工艺的发酵起动配方为污泥水∶水葫芦∶猪粪便=4∶3∶0.5,C/N 30,TS 8%,酵补料为100%水葫芦,发酵温度35~45℃,间歇搅拌,pH控制7.7±0.1,其中技术要点包括水葫芦应尽量粉碎均匀,接种醋酸杆菌加快酸化速度,添加尿素补充氮素养分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探究了从模拟废水中以鸟粪石的形式回收氮和磷的问题。利用极限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和随机森林(RF)模型对磷回收率和氮回收率进行单目标和多目标预测,明确了7种工艺条件对鸟粪石结晶的影响。XGBoost在单目标(R2=0.91~0.93)和多目标(R2=0.89)的预测方面表现均优于RF。此外,在P初始浓度为10 mg/L和1 000 mg/L的情况下,通过实验验证了多目标模型的优化解集,得到鸟粪石回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P比值为1.2∶1,Mg∶P为1∶1,pH为9.5,反应时间为80 min,反应温度为25℃,搅拌速率为240 r/min。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中和-沉淀-混凝工艺中不同沉淀剂对酸性矿山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广东省大宝山矿槽对坑尾矿库废水为例,采用3种常用的沉淀剂(硫化钠、碳酸钠及DTCR)构成3种组合沉淀工艺(分别为L-SS-F,L-SC-F与LDTCR-F)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L-SS-F与L-SC-F工艺中,硫化钠与碳酸钠的投加量分别达到100,200 mg/L,废水中除Mn以外的其他重金属去除率高达94%~100%;在L-DTCR-F工艺中,DTCR投加量达到40mg/L,废水中所有重金属的去除率均在94%以上。3种组合沉淀工艺的药剂费之比为L-SS-F∶L-SC-F∶L-DTCR-F=1∶1.3∶1.5。建议对于ρ(Mn)25 mg/L的酸性矿山废水,可采用硫化钠作为沉淀剂;对于更高Mn含量的酸性矿山废水,可采用DTCR沉淀技术。  相似文献   

8.
从废镀银线中回收银并制备硝酸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镀银线缆通常用于广播通讯以及国防工业,其中包括卫星发射等广泛的领域。它具有耐高温,高导电性能等很多优点,因此每年的用量也很大,由此产生的废镀银线的数量每年也是很大的。仅以天津某线缆公司为例,其每年生产镀银线所产生的废镀银线就达几吨,其中含银量在几百公斤以上,因此这方面的回收工作量也是很大的。多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主要是从废镀银线中回收并提纯银,以及制备成镀银所需要的硝酸银。通过实验室的实验到小规模生产,现已达到用户提出的回收指标,银回收率大于99%,铜耗降至10%…  相似文献   

9.
基于能源回收的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新工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卢健聪  高大文  孙学影 《环境科学》2013,34(4):1435-1441
采用"甲烷化+半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新工艺,实现了生活污水能源质回收及氮素低碳化去除.结果表明,联合工艺出水NH4+-N≈0,NO2--N≤0.5 mg.L-1,NO3--N平均为3.6 mg.L-1,溶解性COD<10 mg.L-1,去除率高达98%.其中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固定床(UAFB)实现甲烷化,能去除80%以上的进水溶解性COD,甲烷平均日产气量为3.3 L,产气量与COD去除量之间的关系为0.3 L.g-1,39.2%的进水溶解性COD转化为CODCH4,只有6.52%转化为CODVFAs.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实现半亚硝化,亚硝化累积率达到97%,出水基本达到厌氧氨氧化进水基质配比(NH4+-N∶NO2--N=1∶1.13),半亚硝化的主要作用是转化NH4+-N,转化率为36.59%.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器氨氮去除量、亚硝态氮去除量和硝态氮生成量之比为1∶1.18∶1.25,总氮容积去除负荷为0.62 kg.(m3.d)-1,对氮素去除的贡献率为56.91%,为氮素脱除的主导工艺环节.新工艺通过厌氧产甲烷实现能源质回收,并通过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实现自养脱氮,为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污染水体中去除磷并有效回收磷资源,本文研究了海绵铁改性前后吸附除磷特性,并构建海绵铁除磷渗滤床,考察了其连续流除磷特性及再生活化方法,并探究再生废液中磷回收生成鸟粪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硫酸改性后的海绵铁对磷的最大理论吸附容量从改性前4.17 mg·g~(-1)提升至18.18 mg·g~(-1).吸附饱和的改性海绵铁,采用1 mol·L~(-1)氢氧化钠解吸和6%硫酸再活化后,能够达到98%的活化率.海绵铁除磷渗滤床在长达约200 d的连续流运行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除磷能力,在进水TP=10 mg·L~(-1),HRT=1 h条件下,磷综合去除率达30%~89%,累积单位容积磷吸附量达到6.95 kg·m~(-3).海绵铁碱再生后的废液可以用于回收鸟粪石,其最佳生成条件为:pH=10,n(Mg~(2+))∶n(PO_4~(3-))∶n(NH~+_4)=1.3∶1∶1.1.在最优条件下,磷回收率可以达到97.8%.本研究提供的方法对于污染水体中磷营养元素的去除及回收利用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氨浸法对高炉瓦斯灰脱锌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工艺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炉瓦斯灰的氨法脱锌具有浸出率高、环境影响小等优点,浸出过程的优化条件为L/S=4∶1,[NH3]/[NH4+]=2∶1,[NH3]T=5 mol/L,浸出时间=3 h;净化过程的优化条件是锌粉用量为1.5 g/L,净化时间为2.5 h,蒸氨过程的适合温度为90℃,在500℃煅烧1 h后,得到纯度为96.03%的氧化锌粉末。每天处理7 t瓦斯灰的设备投资约在100万元左右,生产成本约为10 000元,脱锌瓦斯灰的再利用有利于减少高炉因为锌富集产生的生产问题,具有间接的经济效益。今后还需要在瓦斯灰成分波动时工艺参数范围选择、生产装置的密封性、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气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确定了某制药厂用回收的溴化钠生产的溴乙烷中所含杂质的具体成分及其含量。并分析讨论了溴乙烷中各杂质来源。通过测定溴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的溶解度,确定了回收溴化钠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证明:用60%的乙醇溶液分两次在50℃时溶解溴渣,NaBr的回收率达到98.0%,二次溶解则能达到99.0%。用该法回收的溴化钠用于制备溴乙烷,当NaBr∶H2O∶C2H5OH∶H2SO4=1∶5.00∶1.30∶2.13时,纯度高达98.0%,回收率为79.6%,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导电玻璃生产所消耗的铟约占全球铟消费总量的83%。对废导电玻璃中的铟进行回收利用,具有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效益。采用无粉碎-硝酸浸出技术,对常州某企业产生的废导电玻璃中的铟进行了浸出回收试验。在样品无需粉碎,V(硝酸)∶V(水)=1∶1,液固比=4∶5,100℃浸出2 h的条件下,铟的浸出率可达68.96%。所用设备和工艺具有简捷方便和节能环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孙承智  叶舒帆  胡筱敏 《环境工程》2011,29(2):107-111,126
研究了以颗粒煤为助滤剂,采用"真空一加压"二段式过滤强化城市污泥脱水的工艺效果.利用热值分析、工业分析和TG-DTA测试手段考察了泥煤混合物料热值资源化利用的前景.实验表明:按m(泥):m(煤)分别为1∶2和1∶3,向含水率为96.41%的消化污泥中添加粒度为0.15~0.18 mm颗粒煤,经0.02 MPa真空过滤3...  相似文献   

15.
以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构建无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MABR)处理模拟啤酒废水,在保持进水COD∶TN∶TP=100∶5∶1条件下,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反应器的最佳运行条件,并在此条件下考察了反应器对啤酒废水中COD、氨氮和总磷的去除能力。研究表明,反应器对啤酒废水中的COD、氨氮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系统稳定时COD与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6%和92.4%,此外MABR工艺具有较强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但反应器对总磷的去除效果不够理想,平均去除率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16.
钢精制副产品合成聚合硫酸铁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正交实验,考察影响合成PFS反应速度的几个因素,认为温度80℃,压力(O2)为0.2MPa,催化剂加入量为3(%Fe),MFe∶MSO2-4=1∶1.35,搅拌速度为(800r/min)的条件为最佳工艺反应条件。上述条件下,利用抚顺钢厂钢精制副产品硫酸亚铁渣合成PFS絮凝剂,其各项指标完全符合GB 14591-93标准,为硫酸亚铁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煤气吹脱解吸法处理含氨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煤气吹脱解吸法"对焦化厂含氨废水中氨氮进行吹脱解吸的优选实验研究。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T=80℃,pH=10.2,Q=5L/min(气液比为1500∶1),t=120min,C=0~25 mg/L。处理后废氨水中氨氮脱除率达到96%以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氰、酚和COD也都不同程度地被脱除。经生化处理后,氨氮含量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西南师范学院副教授李声泽和讲师张明祥、张茂清等在研究成功 NS 络合剂及其镀银工艺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先进集体奖和专题项目奖之后,为了探索能用于多种无氰电镀镀种的多用络合剂,李声泽收集、查阅了国内及国外六个国家的大量有关资料,研究金属离子的成络规律,并和研究室的同志一  相似文献   

19.
NPR工艺是一种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相结合的工艺,具有强化脱氮除磷的能力.中试研究采用固定的分段进水比例(厌氧流量∶缺氧流量=7∶3),在污泥龄为10 d的情况下,比较了0.6 m3/h和0.9 m3/h2种流量下对氮磷去除效果,分析了在0.6 m3流量下,工艺是如何对CODCr,NH3-N,PO43-进行去除的.试验发现:在0.6 m3/h流量下:出水稳定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在0.9 m3/h流量下,出水稳定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20.
王帆  李军  边德军  聂泽兵  张莉  孙艺齐 《环境科学》2018,39(12):5572-5579
为探究进水流量分配比对低温城市污水脱氮效率的影响,并解析多级AO耦合流离生化工艺脱氮规律,实验采用三级AO耦合流离生化工艺,在温度为(10±1)℃、水力停留时间8 h、气水比恒定的条件下处理模拟低C/N值城市污水.系统依次在进水比5∶4∶4(等容积负荷)、3∶2∶1(等停留时间)和25∶15∶6(等污泥负荷)这3种工况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低温低C/N值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其中在进水比为3∶2∶1的工况下脱氮效率最高,COD、NH+4-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 44%、96. 63%和76. 81%.进一步对氮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制约工艺低温脱氮的主要因素为各级硝化效率,3∶2∶1的进水比合理地分配了进水负荷,各级硝化率均超过85%,为反硝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最终获得了较高的脱氮效率,此时系统也具有最高的总生物量.研究结果丰富了多级AO耦合工艺低温脱氮理论,同时为工程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